静思语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95904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0.10KB
静思语Word下载.docx
《静思语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思语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1.用歡喜心去付出,用感恩心去投入。
32.「擁有」有「擁有」的煩惱;
「無」有「無」的解脫。
33.就怕不起步,不怕不進步。
34.有緣的人說話,句句是真理;
無緣的人說話,句句成是非。
35.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
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
36.心中有戒,行中純真。
37.臨事需替別人想,論人先向自己想。
38.心念轉,幸福就來。
39.凡事要細心、用心,但不要疑心。
40.忍一口氣海闊天空,爭一口氣禍事臨頭。
41.做一個能包容的人,不要做一個被包容的人。
42.天天發好願,時時做好事。
43.願要宏大,志要恆久。
44.信我們所做,做我們所信。
45.做事踏實心就穩,心穩路就穩。
46.要為成功多用心,不要為失敗找藉口。
47.窮時志不窮,富時志更富。
48.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
49.我們要克服困難,不要被困難克服。
50.心不難,事就不難。
51.外界的魔不可怕,心中之魔才可畏。
52.利己損人是聰明,利人利己是智慧。
53.簡單就是美,合宜就莊嚴。
54.物質欲望往下比,精神道德往上提。
55.勤儉會成功,奢怠會失敗。
56.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57.愛護身邊物,惜福且知足。
58.學點頭,學低頭,不要學拳頭。
59.無心之過不可怕,有意之怨最堪慮。
60.莫因方便而隨便,因隨便而生是非。
61.做該做的是智慧,做不該做的是愚癡。
62.愛我所能,不要愛我所愛。
63.好事我們要響應,壞事我們要叫停。
64.平安是福,快樂是慧。
65.合心為善,和氣付出,互愛讚歎,伸手協力。
66.多做多得,少做多失。
67.謊言像一朵盛開的鮮花,外表美麗,生命短暫。
68.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發願容易,行願難。
69.有時當思無時苦,好天要積雨來糧。
70.人的眼睛長在前面,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絲毫看不到自己的缺點。
71.世間的災難禍害,大都是由手腳完好,但心靈殘缺的人所造成的。
72.一個人不怕錯,就怕不改過,改過並不難。
73.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會沾到兩三滴。
74.心平靜,當下就是淨土。
75.心中長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76.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
要謹謹慎慎,不要隨隨便便。
77.一個人能守本分,持守五百條戒律也不覺得多;
不守本分,即使只有五條戒律也會嫌
太多。
78.時時注意自己所說的話,是否合情、合理、合法,是否能利益眾生、開導人心,使人
解開煩惱。
79.只要用心,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只要立志救人,人間就是菩薩的訓練場所。
80.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雖說因果分明,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但未來的仍可以改變。
81.人有生老病死的生命,也有永久的精神慧命,我們要利用無常的生命,追求永恆的慧
命。
82.天寒地凍時,火可以取暖,但是太靠近卻會被燙傷;
放不下身外之物,就像放不下手
上的熱鐵一般。
83.修行並非脫離人群或逃避現實,關心眾生是否能脫離苦海,遠比自己是否得到解脫重
要。
84.以柔軟心接受佛法,則收穫豐富;
抱著剛強的心聽法,就會覺得每句話都如利箭穿
心。
85.施予的人比接受的人有能力,所以,不要一直希望別人給我什麼,要想:
我能為別人
做什麼。
86.多接觸人事,多一分歷練,就多增長智慧,不要怕日常生活中的人事,它可以磨練我
們的心志。
87.人間的苦難像一面鏡子,反映出眾生的苦,使我們生起警惕心、感恩心和精進心。
88.身體的病痛,可以幫助我們消去業障,所以要承受;
心病卻不能不管,因為心病會造
業。
89.人要成就菩薩道,就像雕塑佛像,要經過熔鑄錘煉,才有一尊莊嚴的佛像。
90.只要有三尺長、六尺寬的地方,就夠我們這副身軀好好休息睡覺,何必一定要奢求高
樓華廈呢?
91.該發生的事就會發生,要歡喜接受;
求不到的東西,不必刻意追求,才能免除煩惱。
92.把「忍」消化掉才是真正的忍功,否則忍下的那口氣會像石頭下的種子,終會找到縫
隙冒出地面。
93.做慈善志業外,還要檢點自己的內在,要讓自己像竹子一樣的有節操,內心有空間包
容別人。
94.修行並不死板,我們可以很活潑地面對人生,跟上潮流;
重要的是,要照顧好自己的
95.小偷不一定把東西全偷光,但是心中的惡念,卻會把自己累積的功德偷得無影無蹤。
96.昨天的事,今天就要消化;
剛發生的是非,當下就要忘記;
別讓憤怒與煩惱污染我們
的心。
97.有人看你不順眼,不妨用觀音菩薩的慈眼去看他;
學佛就是要改造自己,心轉業就
轉。
98.有朝一日,我們的身體都會敗壞;
因此,在健康時就應多付出自己的力量,生命才有
價值。
99.對自己要有自信心,如此當外界有任何蜚短流長,是是非非時,都能不受干擾。
100.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仇人還厲害,因此要常常有所警惕,不要被自己打敗了。
101.有人強調「追求才有進步」,但也因為追求無止盡的欲望,造成人間的痛苦與爭奪。
102.老人的人生閱歷豐富,是一家之寶,要好好敬愛老人家,孝順要及時,飲水要思源。
103.對別人要傻,才能免除計較,獲得快樂;
對自己要精,才能把握時間,努力修行。
104.自殺有三重罪,一、殺了父母賜予的身體,不孝;
二、拋棄親人,不慈;
三、逃避人
生,不負責任。
105.修行一定要先認清方向,人的一生有多少時間可以重新開始,再回頭找路呢?
106.心中自在,則地上的沙石都像金沙寶地,一草一木也都像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樹。
107.心思太雜亂就會痛苦,我們應該事過無痕;
未來的事不要想太多,過去的事不要留太
多。
108.真正的懺悔是:
知道自己走錯路,立刻調整方向、走向正途,而不是哀嘆自己迷路。
109.人間到處都有苦難,只要是有心人,決不會醉生夢死,對人間的苦難視若無睹。
110.醫院是最健全的「放生」場所,把人從生死掙扎的痛苦之中拯救出來,這是莫大的功
德。
111.不明白因果關係,就會作繭自縛,明白因果關係,當下就能獲得解脫。
112.有事就會有煩惱,然而一旦下定決心做事,那麼任何困擾、阻撓都不算煩惱。
113.生病的人應該放寬心情,不要把生死放在心上,因為不管求生、求死都很痛苦。
114.要隨緣不變,也要發願。
在日常的環境中發願修行,只要用心,當下就是西方極樂世
界。
115.一切都在變化中,把危機視為轉機,凡事就看得開。
不要太執著,也無須太計較。
116.得到時要惜福,平時則要知足,精神世界才能自由自在,沒有煩惱。
117.有些人太愛自己,捨不得付出自己的體力;
有的人太輕視自己,忽略了身體可以做很
多事。
118.修行的目的是度化眾生;
若自己心胸狹窄,連自己都度不了,如何去愛別人、度別
人。
119.做環保可以修行;
因為必須放下身段才能做環保,而放下身段就是一種修行。
120.登山很辛苦,但喜愛登山的人卻不覺得苦。
登山的過程雖然坎坷,卻令人感到步步踏
實。
121.仰頭想把痰吐到天上,這口痰終究會落到自己身上;
隨口罵人,就是罵自己。
122.嘴巴說得很好聽,卻沒有付諸行動的人,就像一朵顏色美麗的花,卻沒有香味。
123.只想得到卻不肯付出的人,就像在銀行開戶後,一直提款卻沒有儲蓄,終有透支的時
候。
124.在日常生活中,若不懂得感恩惜福,反而時常怨天尤人,這就是一種自我詛咒。
125.沒有人一生下來就什麼都會,大家都是邊學邊做;
要相信自己會更好,不要被挫折擊
倒。
126.為工作而生活,清淨淡泊。
如果我們拼命想求得回報,只會引起痛苦。
127.一般人常說,要爭一口氣;
其實真正有功夫的人,是能夠把這口氣嚥下去,並且消化
掉。
128.阿彌陀佛是佛號,也是一句好話,意思是健康、快樂、長壽;
念佛,就是祝福自己健
康快樂。
129.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有心人的參與;
若是有錢而無心,也無法獲得布施的喜
悅和功德。
130.能看淡自己是般若,證得般若就能自在;
太看重自己是執著,一有執著就會煩惱。
131.君子肚量大,能逆來順受,所以氣足而圓;
小人脾氣大,常咄咄逼人,最後氣盡而
衰。
132.微笑,是一分愛的表達;
如同月亮般柔和的笑容,不但照亮自己的心地,也照亮家
庭、社會。
133.虛名就如過眼雲煙,得不到別人真心的敬仰愛戴,汲汲追求名聲利益有什麼用呢?
134.「人心不足蛇吞象」,學佛就是要學知足;
知足才會惜福,惜福會再造福,人生才有
真幸福。
135.布施有三種:
給衣食欠缺的人物資,給心靈空虛的人智慧,給恐懼不安的人安寧。
136.新年打掃叫做除舊布新,是為了求新、求好、求乾淨;
事實上,每天都要求新、求
好、求乾淨。
137.只要把所有的病痛、困難、煩惱,當作人生的「再充電」,歡喜接受各種考驗,痛苦
自然會消失。
138.注意別人的缺點,是在心裡自我製造垃圾;
人往往只看到別人的缺點,卻不見自己內
心的垃圾。
139.做,就對了!
做,是為了體悟人生的痛苦,進而追究苦源,消滅痛苦,因此要好好實
踐。
140.煩惱就是魔,消除煩惱、克服魔障,才能在菩薩道上輕安自在,在修行上功德圓滿。
141.原諒別人是美德,多原諒別人,則多一分福氣;
原諒自己是損德,會增加錯誤,減少
福報。
142.說人是非,就像自己拋出去的塵沙,反而被風吹到自己的臉上──只是罵到自己罷了。
143.老是嫌人家對自己不好,不順自己的意,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何苦呢?
144.貪瞋癡種種煩惱如果不能去除,就像踩入爛泥中,愈陷愈深,不能自拔。
145.要求鏡中人笑,自己要先笑,要求別人愛你、關心你,自己要先變得可愛、值得關
146.發脾氣非常簡單,控制脾氣就不容易了!
這是人的通病,唯有慈悲、智慧可以化解怒
氣。
147.人生無常,一天能平安就是一天的福;
在平安中應該惜福,並為人群多造福。
148.世界上有種種物質、心靈上的污染,但佛陀說一切唯心造;
心可污染世界,也可淨化
世界。
149.一個人經過反省、思考,想通了道理,並不表示就能除去惡習;
知道和做到仍有一段
距離。
150.在恐怖悲慘的境界能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做好救難工作,一定先要具有智慧、毅
力、勇氣。
151.不生特別的愛意,不起特別的怨恨心,就不會患得患失;
去除欲念就不生煩惱。
152.山川大河還有填滿的日子,人的嘴巴卻永無填滿之日,我們千萬不要因口腹之欲而誤
事。
153.煩惱就像烏雲,遮住了我們如月亮般潔淨的本性,只要雲層散開,月亮就能皎潔如
常。
154.眾生心地昏暗,不明事理,容易與人爭執計較;
懺悔可以洗淨不好的心思與習氣。
155.別人修行所得是別人的,天下沒有替代修行的事,只有自己多用心,才能有收穫。
156.受人欺壓,不斷想著要報復,就是在心田上種一顆惡種子,會造成冤冤相報的惡果。
157.修行功夫的深淺,從自己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
常常埋怨、生氣,表示修行功夫還很
淺薄。
158.海水雖多,不及人輪迴中悲苦所流的淚水,體會到人世無常,才能從悲苦中尋求解
脫。
159.講求時效的工作,容易養成人的霸氣,這時要反省自己,要鍛鍊到:
和氣也能使人做
得好。
160.律是戒律、約束;
儀是日常生活的舉止;
攝律儀就是積極做該做的事,嚴禁不該做的
161.眾生需要我們,我們就發揮自己的良能助人,這才是真正的學佛,也是佛陀教化的目
的。
162.眾生與我們平等,都具有佛性,都能證得菩提;
所以,應該敬重一切眾生如同敬重佛
陀。
163.愛護生靈、不殺生不邪淫、布施眾生、身體力行、生活守節無污染,就是「身」的淨
因。
164.修行不是出家人的專利,修行表現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
165.財、色、名、食、睡是墮入地獄的五條根;
因為這五種惡習,常常引誘人們墮落。
166.獨處的時候要謹慎小心,因為人最容易在此時,把自己放縱的行為表現出來。
167.有誠意,一定可以成就道業、成就人間事業;
做人絕對要學會誠實不欺。
168.散播是非,雖然沒有直接傷害別人的身體,卻可能毀壞別人的清譽與形象,這種罪過
更嚴重。
169.學佛就是要啟發良知,良知被啟發了,就能把人心化為佛心,把污染的愛欲變成清淨
的大愛。
170.學佛,卻沒有培養自己的耐心、愛心,不善盡責任,那麼再怎麼學都沒有用。
171.對人坦誠,時時體諒他人,事事為人設想,這樣的人是真正有神通的人,這就是「他
心通」。
172.人心的病大都源於自私;
貪心來自於自己的欲望,生氣來自於自己的情緒。
173.改掉說話大聲,言辭粗鄙的習慣,常面帶笑容,輕聲細語,他人自然樂意傾聽你說的
話。
174.若要回復「人之初,性本善」的清淨心靈,一定要經過大智慧的教育及洗鍊。
175.有餘力要不惜腳力、不惜辛苦、不惜時間去幫助人,才是真正的修行。
176.不求回報的布施,就會有無量功德;
若斤斤計較求回報,即使有功德也是非常微小。
177.生命不過是浩瀚宇宙中極小的一點,什麼才是偉大高超呢?
還不如腳踏實地地做人。
178.水是熱的,還是冷的?
要親自喝才知道;
修行也一樣,想要體悟佛法,一定要身體力
行。
179.人在寬容自己的錯誤時,即同時在犯錯,我們對人必須寬容,對自己卻必須嚴格。
180.與人相處難免有煩惱,若能將事情簡化、將煩惱消化,就是「除煩惱」,累積煩惱會
增加業障。
181.起心動念一定要小心,心裡如有不好的念頭;
不但會造成長期的煩惱,也可能是一生
的障礙。
182.人的心要練得像水一樣,看起來好像綿軟柔弱,卻是堅韌得任何東西都無法切斷。
183.做事只有發心還不夠,除了喜歡去做,還必須有信心毅力、邁步向前,才能夠達到目
標。
184.有的病人一受傷就無法再清醒;
有的長年臥病不起,生死一瞬間,我們應及時善用生
185.凡人都會盡量遮掩他人的優點,渲染別人的缺點,卻不想如何改正自己的缺點。
186.修行的目的是求日日進步,將錯誤的觀念一天天減少,讓正確觀念一天天增加。
187.人平常都是張著兩眼往外看,對別人稱斤論兩,說長道短,卻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缺
點。
188.愛人不要愛得太過分,就不會有怨恨產生;
對無緣的人也應存有善念,才不會產生衝
突。
189.大部分的人聽了佛法後都會自我反省;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又把佛法忘得一乾二
淨。
190.修行的觀念正確,則一切動作都會正確;
觀念一有偏差,則一切行為都會落入魔業
中。
191.要送東西給別人,別人不收,就得自己收回;
罵人的話,別人不收,也得自己收回。
192.對物不執著,對事殷勤精進,對人要有愛,這就是我們做人,尤其是修行者的原則。
193.生活要戒慎,心靈要虔誠。
194.自大的人小看別人,表現出傲慢的態度,最後難免會成為與人隔離、受人排擠的對
象。
195.降低欲望,並不是什麼事都不管、不求、不理;
而是積極進取,為善不落人後。
196.自己分內該做的事,卻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這樣的人和瞎子、聾子有什麼兩
樣?
197.若能看透物質、貪欲,不在色相的世界中掙扎沉浮,就會發現天地無限遼闊,無限豐
饒。
198.真金不怕火煉,只有誠正信實地接物,溫和謙讓地待人,感恩歡喜地處事,才能磨練
自己。
199.有愛心和關心的對象,難免會產生憂心和疑心,因此要學習培養信心與安心。
200.腳踩到髒東西,洗一洗就乾淨了;
若聽到不好的話,便留在心中無法洗淨,「心」就
不如腳了!
201.「內在美」的本質就是柔軟、不頑固,許多人讓人不喜歡,就是因為太頑固了!
202.愛我們的人,才會在我們做錯時,當面指出缺點,我們應該歡喜接受,並且誠心改
善。
203.無所求的愛,無法計算,所以叫做「無量大愛」。
只有不自私的人,才能付出這分
愛。
204.貪心一起,就會與人計較、比較;
比不上別人就會生氣,一生氣便會失去智慧、理
智。
205.修行,不但要護心,還要護口,不只心要忍耐,也不能口出惡言。
206.做好事是本分,不要惦記做了多少好事,該有多少回報,這樣不但不會快樂,還會徒
增煩惱。
207.要把生命旅程的每一天都當成過年大掃除一樣,把自己的心地打掃得乾乾淨淨。
208.我們不但要盡心盡力服務眾生,若見他人發心行善,也要鼓勵、讚歎,並助他一臂之
力。
209.不要以為素食不夠營養,醫生說素食者的血最乾淨,血紅素也充足,最適合捐血。
210.一個人有清楚的理念、作為,就不會擔心生死問題;
因為天天都可以用坦蕩的行為交
代後事。
211.把無常的人生認為恆常,把惡習看成享樂,顛倒心性會造成墮入地獄的惡業。
212.先點亮自己的心,才能引燃別人的心燈;
人要真誠、苦幹、包容、慈悲,才能領導別
213.不肯承認錯誤的人,是沒有發現良知的人,只有真正坦白,心無隱私,才能真正改
過。
214.眾生本來是平等的,可是為了生存而你爭我奪,才會造成永無休止的殘殺。
215.藉外面的形態來反省自己,警惕自己,則世間的一切動態,都是我們最好的教育。
216.心地光明,才能照亮未來的路;
心地黑暗,則陷於惶恐憂懼中。
217.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無量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之中、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而成的。
218.生命的長短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
能否留給後代子孫愛的教育、美的回憶。
219.迷或悟全憑一心。
了悟的人視名利如浮雲,心無得失;
迷失的人得意時歡喜,失意時
悲痛。
220.有自我要求,才有成長;
想像牆壁上時時有一雙眼盯著你,就可以時時自我約束。
221.在一種環境中待久了,自然可以適應那種環境,若想修行作菩薩,就得經得起磨練。
222.有人就有事,有是就有非,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凡人,所以要學菩薩,能夠境轉心不
223.人心如水,混濁的水要經過一夜才能澄清,但是,要把泥沙已沉澱的清水攪濁,卻只
需幾秒。
224.陽光普照,植物才會欣欣向榮;
心中的善種,也要時時接受佛光照耀,才能茁壯長
大。
225.病痛使人脾氣變壞,脾氣壞又使身心更不舒服;
要補充精神資糧,才能避免這種惡性
循環。
226.人的眼睛、耳朵、手足都有一對,嘴巴卻只有一個,所以,人要多聽、多看、多做
事、少說話。
227.「忍辱」並不簡單,不只大事要忍,小事更要忍;
因為小事不忍,往往會誤了大事。
228.無心往壞處想的人,聽任何話都會成為好話;
有心於是非的人,好話也會惹是非。
229.對人要圓融,太尖會傷人,可用勸導方式,但不要讓人怨恨。
要包容惡人,也要適度
地防範。
230.人往往為了愛自己而損害別人,所以佛陀教導我們:
修養的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去傷
害別人。
231.講話時,心在嘴上;
開門時,心在手上;
走路時,心在腳上;
這樣就不會說錯話,做
錯事,走錯路。
232.修行,不在與人比賽、起競爭之心;
重要的是磨練自己的耐心、定力,以及寬闊的胸
懷。
233.人的通病是容易膨脹自己,要縮小自己卻很難,所以,人還是要結實點,不要虛胖。
234.心存善念時,頭腦會產生好的荷爾蒙,能排除癌細胞;
心存惡念時,則分泌有毒的荷
爾蒙。
235.生病時就想:
自己是在消除過去的業障,痛苦一分就消除一分的業,所以應該歡喜接
受。
236.對喜愛的人,要以智慧斬斷強烈的佔有欲;
對不喜愛的人,要以善解的心去體諒。
237.如何消災?
做人要守本分,歡喜接受磨練。
學佛不是求佛,災靠自己消;
福靠自己
造。
238.不論物質生活多豐富,欲念若是無窮無盡,則苦惱亦無窮無盡。
239.最靈感的佛就是活生生的人,要求身外佛的感應,倒不如反求自己心中的佛。
240.人生苦短,必須善用有限的生命,將每日之事完成,才能在菩薩道上精進不懈。
241.學佛一定要從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功德是由時間累積起來的,因此菩薩道是愈早
走、愈早到達。
242.聽聞佛法後,仍以平常的習氣面對人、事、物,這樣不管學佛多久,仍是原地踏步。
243.以善破惡,有愛才能遠離災難。
244.做好事是本分事,不要以為做好事,就可以不必承受以前的惡業。
245.皈依並不是要求佛菩薩保佑;
而是要培養真誠的愛心,盡力去幫助別人,這才是真正
的皈依。
246.無私的愛發自內心的誠正信實,展現於外的行為則不離慈悲喜捨。
247.有修養的人走路時,心放在腳上;
心浮躁者,人未到,腳步聲先到。
248.商人心中有戒,就不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
政治家、公務員心中有戒,就會勤政廉
明。
249.不要在口頭上逞一時之快!
這不僅會破壞自己的人格,也會帶業而去,來生不知何去
何從?
250.人與人之間能和樂愛敬,做起事來就沒有困難。
251.修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 思 语.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