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59439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81.05KB
第二节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第二节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目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
第一个地方公共卫生管理机构——天津卫生总局
第一家公立医院——京师内外城官医院(北京)
1902,天津
1906~1908,清政府卫生司设立
教育
第一个现代教育体系——癸卯学制
第一个义务教育法令——《强迫教育章程》
废除科举制度
1904,清政府
1906,清政府教育管理机构学部颁布
1905,清政府
交通运输
第一条马路——上海南市外马路
第一条中国自造铁路——唐胥铁路
1897,上海
1881,河北
邮电通讯
第一个邮政局——台湾邮政局
第一个电话局——南京电话局
1888,台湾
1900,南京
资料来源:
汪林茂1998
第二阶段是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指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社会现代化探索。
民国时期的社会现代化是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民国初年的社会现代化探索(1912~1927年),第二个时期是国民政府的社会现代化探索(1928~1936年),第三是战争时期的社会现代化探索(1937~1949年),具体内容需要专门研究。
第三阶段是全面社会现代化阶段,指新中国(1949年至今)的社会现代化。
新中国的社会现代化同样是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但在20世纪末出现了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新内涵。
它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计划经济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包括现代教育、卫生和福利等(1949~1977年)。
第二个时期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化和社会改革(1978~2001年)。
第三个时期是全球化时期的新型城市化(2002年至今),包括知识化和信息化等。
(2)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进步
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进步需要专门研究,这里分阶段介绍其要点。
①社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社会进步。
首先,西方科学知识的引进和传播。
其次,伴随工业化的工业文明扩散带来的社会变迁,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的发展。
其三,现代教育和公共卫生的启动等。
但是,这个阶段的社会进步非常有限,而且是局部的。
事实上,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没有提高(表3-21),而且平均预期寿命变化不大(表3-22)。
表3-211700~2001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相对变化单位:
1990年国际美元
国家
1700
1820
1870
1900
1913
1950
1970
1990
2001
中国
600
530
652
552
439
783
1858
3175
印度
550
533
625
673
619
868
1309
2243
日本
570
669
737
1135
1387
1926
9715
18789
19850
英国
1250
1707
3191
4593
4921
6907
10767
16411
19084
美国
527
1257
2445
4096
5301
9561
14597
23214
27109
世界平均
615
667
867
1305
1510
2114
3748
5154
5878
注释:
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PPP)
麦迪森2003。
世界银行2003
②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的社会进步。
首先,社会生产力继续下降(表3-21)。
这是社会退步的标志,主要原因是战争对经济的破坏。
其次,平均预期寿命有较大增长(表3-22)。
其三,国民教育的发展。
其四,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展等。
表3-221820~2002年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相对变化单位:
岁
1750
1960
1980
2000
2002
-
23
24
41
36
62
67
69
70
71
21
25
32
44
49
54
59
63
34
61
68
72
76
79
81
82
35
40
50
74
77
39
47
75
高收入国家
78
中等收入国家
46
66
低收入国家
43
48
53
57
26
31
65
数据来源:
同图1-3
③全面社会现代化阶段的社会进步。
首先,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50年提高了约6倍(表3-21)。
其次,平均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50年提高了30岁(表3-22)。
其三,在人口与健康、学习与工作、休闲与福利等领域都取得巨大进步。
其四,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信息化,90年代引入知识社会和生态化等社会观念,使中国社会包含了越来越多的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等。
(3)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适应。
全面分析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社会适应需要专门研究。
这里分阶段进行简介。
①社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社会适应。
首先,公共卫生开始起步。
其次,电话开始建立。
其三,建立现代教育管理机构等。
其四,交通运输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也是社会适应。
本阶段的社会适应,并没有普及到全国。
②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的社会适应。
首先,现代社会生活开始向全国城市和发达地区扩散。
其次,现代教育得到较大发展。
其三,交通运输的发展。
其四,邮电通信的发展等。
在此阶段,社会适应仍然是局部的,而不是全国性的。
③全面社会现代化阶段的社会适应。
首先,现代社会生活扩展到全国。
其次,电话和电视普及。
其三,公共卫生普及。
其四,普及初等教育。
其五,因特网的普及等。
2、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转型
社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型。
社会转型的统计特征是社会结构的变化。
同样,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社会转型需要专门研究。
由于早期社会资料非常缺乏,这里仅以城市化和就业结构为例,略做分析。
①社会现代化起步阶段的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大。
城市化没有进展(表3-23),农业劳动力比重仍然高达90%(表3-24),电气化和义务教育进展不大。
表3-231700~2002年中国城市化的相对变化单位:
%
1800
1850
1890
4
3.8
4.4
4.2
13
16
17
20
27
38
18
28
12
84
86
88
89
90
6
64
33
②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的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比较慢。
工业劳动力比重从3%上升到7%,农业劳动力比重从90%下降到84%(表3-24)。
中国城市化水平提高到13%,电力普及和义务教育普及率都很低。
中国社会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
③全面社会现代化阶段的社会转型。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有很大起伏。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看,前20年比较慢,后30年工业化比较快(表3-24)。
从城市化进程看,前30年比较慢,后20年比较快。
在后20年里,电气化、移动通讯和大学普及率也快速提高。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属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范畴。
在20世纪末,中国大力推进信息化。
目前,中国社会已经包含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内涵,属于两次社会现代化并存的局面。
3、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国际社会地位变化
社会现代化过程,既包括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也包括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
后者是社会现代化成效的一种表现形式。
许多社会指标可以用来表征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常用的社会指标是社会生产力、平均预期寿命和社会现代化指数等。
由于1700~1940年没有统计数据,所以,早期变化只能用单个指标来表示,1950年以来的地位变化可以用社会现代化指数来分析。
在过去300年的多数时间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相对水平是较低的。
(1)1700~1940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地位
首先,中国社会生产力总量的国际地位。
如果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PPP)为反映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指标,那么,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PPP)就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总量的指标。
在1700~1970年期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和全面社会现代化的前20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820年的33%下降到1970年的4.6%(表3-25);
在1970~2001年期间(全面社会现代化的后30年里),中国比重在上升(表3-25),2001年达到12%,略高于1900年水平。
其次,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国际地位。
在1700~1950年期间(中国社会现代化起步阶段和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美国的比值持续下降(表3-26)。
1700年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是美国的114%(超过美国14%),1820年下降到美国的48%,1950年下降到美国的4.6%。
在1950~2001年期间(全面社会现代化阶段),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美国的比值在上升,相对差距缩小(表3-26)。
其三,中国人平均预期寿命的国际比较。
本节的表3-22分析了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
在1820~1900年期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23~24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
80年时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仅提高了1岁。
在1900~1950年期间(局部社会现代化阶段),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17岁,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1950~2002年期间(全面社会现代化阶段),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0岁;
在1970~2002年期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1950~2003年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国际比较
本报告第四章评价了过去53年的世界社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国际地位的变化(表4-25)。
在1950~2003年期间,中国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在提高,从11分提高到73分,世界排名从86位(1960年)提高到54位(2003年)。
在1970~2003年期间,中国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在提高,从10分上升到28分,世界排名从66名提高到59名;
中国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在提高,从21分提高到25分,但世界排名一直在60名左右波动,1970年为第57名,2003年为第60名。
4、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启示
如果从清朝末年的维新和新政算起,中国社会领域的现代化已经走过100多年历程,经历了社会现代化起步、局部社会现代化和全面社会现代化三个阶段,也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乱的摧残;
留下诸多的经验和启示。
在过去100多年中,中国社会的国际地位经历了下降和上升两个阶段;
在20世纪末以来,中国社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始缩小。
中国社会现代化逐步走上理性轨道。
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我们不可能全面总结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只能非常简要地谈谈几点认识,为后面的战略分析做准备。
首先,中国社会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社会现代化。
中国社会现代化并不是一种“自然演化”,而是人为的和被迫的。
这是社会现代化后行国家的普遍现象。
这种社会现代化,学习和借鉴先行国家的经验非常重要,但不可能完全重复先行者走过的路,因为先行者和后行者的国际环境以及自身条件差别非常大。
其次,中国社会现代化遵循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规律。
中国社会现代化包含社会的城市化、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等。
但在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先行国家之中,没有一个国家具有中国的人口规模。
事实上,目前的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约为10亿,比中国人口少了3亿。
所以,中国社会现代化面临更多的挑战。
其三,中国社会现代化需要一个开放和平的国际环境。
中国社会现代化是后发型,可以也应该充分利用“后发效应”。
借鉴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避免重复先行国家的重大失误;
学习先行国家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加速社会现代化进程,是“后发效应”的核心内涵。
这些必须在开放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中才能实现。
其四,中国社会现代化需要一种相对均衡和谐的发展观。
社会现代化包含社会进步、社会适应和社会转型等,包括生活质量、社会效率、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一种全方位的社会变迁。
根据进程不同步原理,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方面同步前进,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地区同步前进,但要努力保持社会的相对均衡与和谐,协调社会与经济的关系,协调地区和城乡关系,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五,中国社会现代化需要一种理性宽容的心态。
世界社会现代化进程是波浪式的,中国也不例外。
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可能是必然的,也可能是偶然的;
可能是国内的,也可能是国际的。
对于这些事件,都需要一种理性、宽容、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合理地、科学地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
社会现代化既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社会实践和社会运动,需要理智和耐心。
其六,中国社会现代化面临两次社会现代化的双重压力。
世界社会现代化包括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部分继承和发展、部分否定和转折(解构和转向),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中国没有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但已经包含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要素,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所以,中国既要面临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压力,也要面临加快进入并努力完成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压力。
当然,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机遇。
其七,中国社会现代化需要抓住重大历史机遇。
世界社会现代化有六次浪潮,它们也是六次重大历史机遇。
在过去200多年里,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的三次浪潮和相应的三次重大机遇,我们都没有抓住。
目前的信息化、知识化和绿色化是第四次浪潮,我们需要抓住这次机遇。
未来还有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经济社会的重大机遇,它们都是不能错过的。
其八,中国社会现代化将是一个长达百年的世纪工程。
目前,中国只有少数社会指标表现比较好,多数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明显,社会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很大。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发达国家总人口约为10亿。
2003年我国社会现代化水平的世界排名大约为131个国家的第75名。
要把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的世界地位,从第75位提高到前20位,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艰巨任务。
中国社会现代化将是一个长达百年的世纪工程,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现状概述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现状分析,需要进行国际比较。
首先是中国与世界水平的比较。
其二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包括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和历史水平的比较。
1、中国社会现代化与世界水平的比较
在本报告第一章2001年社会截面分析中,根据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NI)大小把国家分成9组(表1-8),分析了3大领域和12个子领域的84个社会指标的截面特征。
如果将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标的数值与最高收入组国家的数值(发达水平)和9组平均值(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就可以大致判断中国社会现代化指标的相对水平。
(1)2001年中国人口与健康领域指标与世界水平的比较(表3-27)。
首先,表现突出的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大体相当的指标)。
2001年,中国人口与健康领域有4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大致相当,它们分别是:
人口自然增长率、死亡率、抚养比、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等。
其次,表现较好的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指标)。
2001年,中国人口与健康领域有7个指标超过世界平均值,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
它们分别是:
人口出生率、电力普及率、预期寿命、健康寿命、婴儿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儿童免疫率等。
其三,国际差距较大的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较大的指标)。
2001年,中国人口与健康领域有6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的差距超过5倍,它们分别是:
人均公共卫生费、人均医疗总费、人均电力消费、护士/千人(1995年值)、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它们的相对差距(世界发达水平与中国水平之比)分别是:
97、54、12、9、6和6倍;
有8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的差距超过1倍,它们分别是:
人均能源消费、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病床/千人、公共卫生费用/GDP、卫生设施普及率、城市化、医生/千人、老龄化等,它们的相对差距分别是:
6、4、4、3、3、2、2和2倍。
其四,国际差距较小的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较大的指标)。
2001年,中国人口与健康领域与世界发达水平的相对差距比较小的指标有:
清洁饮水普及率等。
外籍人口比例和郊区化等没有数据,结婚率和离婚率是估计数,艾兹病感染率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值。
(2)2001年中国学习与工作领域指标与世界水平的比较(表3-28)。
2001年,中国学习与工作领域有4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大致相当,它们分别是:
小学入学率、青年识字率、失业率、青年失业率等。
2001年,中国学习与工作领域有8个指标超过世界平均值,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
成人识字率、成人受教育年数、预期受教育年数、小学生师比、工业劳动力比重、高度贫困率、童工比例和儿童营养不良率等。
其三,国际差距较大的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最大的指标)。
2001年,中国学习与工作领域有7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的相对差距超过5倍,它们分别是:
人均公共教育费用、最低月工资、农业劳动力比重、综合生产率、社会生产力、人均购买力和科研人员比例等,它们的相对差距(世界发达水平与中国水平之比)分别是:
60、13、12、9、8、8和7倍;
有4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的相对差距超过1倍,它们分别是:
大学毕业劳动力比重、大学入学率、服务业劳动力比重、知识性职业比重等,它们的相对差距分别是:
6、5、3和2倍。
其四,国际差距较小的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差距较小的指标)。
2001年,中国学习与工作领域与世界发达水平的相对差距小于2倍的指标有:
公共教育费用/GDP、中学入学率等。
此外,中国收入分配、贫困和职业结构等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3)2001年中国休闲与福利领域指标与世界水平的比较(表3-29)。
2001年,中国休闲与福利领域有1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大致相当,它是领取养老金(退休金)的人的人均养老金数额与全国平均工资的比例。
根据《2000年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1998年中国自杀率(自杀人数/10万人口)超过发达国家平均值和世界平均值。
其次,表现较好的指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的指标)。
2001年,中国休闲与福利领域有2个指标基本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它们是每年休闲天数、工伤死亡率(劳动安全)。
2001年,中国休闲与福利领域有7个指标与世界发达水平的差距超过10倍,它们分别是:
汽车普及率、出国旅游比率、人均出国费用、人均信息费用、电脑普及率、医疗保险覆盖率、因特网普及率等,它们的相对差距(世界发达水平与中国水平之比)分别是:
126、87、70、47、26、16和16倍;
失业保险覆盖率、移动电话普及率、社会保障费用/GDP、养老保险覆盖率、电话普及率、养老金支付率、出国费用/GDP、电视普及率等,它们的相对差距分别是:
7、6、6、6、5、5、2和2倍。
2001年,中国休闲与福利领域与世界发达水平的差距比较小的指标有:
信息费用/GDP等。
此外,由于各国司法和执法系统的差异,犯罪数据的国际可比性比较小。
上面分析了90个社会指标,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中国经济 现代化 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