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榆林一中高考语文二轮练习49文言文阅读史传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9293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6.58KB
黑龙江榆林一中高考语文二轮练习49文言文阅读史传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黑龙江榆林一中高考语文二轮练习49文言文阅读史传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榆林一中高考语文二轮练习49文言文阅读史传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
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
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
人或谓之曰:
“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
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
”其人皆垂泣曰:
“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
”其得人心如此。
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
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
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
忍受
D.动之军法从事
动:
招致
【答案】D
【考点】要紧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D项“动”,总是,常常。
【思路分析】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存,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那么问题迎刃而解。
9.以下句子中,全都说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考点】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排除法,①说明魏德深治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排除A、B;
③“未尝辄敢出门”是滑人赵君实可怕魏德深,说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
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说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思路分析】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不符合要求的选项一般有两类:
一是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要紧人物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
二是答非所问。
排除法时作此类题目较简便快捷的方法。
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魏德深特别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
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
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治理,体恤下情。
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
而贵乡那么约束官吏,幸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像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
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
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C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解析】C项“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逃犯纷纷来自首。
”“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与赵君实之流。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在做此类题时,选项中每一个意思都要在文中找到对应的地方,注意排除把“无”说成“有”和“曲解意思”的干扰。
此类题目设错误项时,有一个典型的做法,确实是把两件事或两个人物的是混在一起,或把属于这件事的内容说成是另一件事的内容,有的甚至是无中生有。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紧密,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
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因此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
【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解析】此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指麾”等词的落实;
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居住”为古今异义。
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
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
〔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因此”,“数”译为“几”。
〔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
附: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
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此就安家在弘农。
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
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
为政清净,不采纳严厉的方法治理县政。
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方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
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
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因此被称为“大治”。
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
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因此就又从老百姓那儿征集,同时以军法要挟百姓,像如此差不多多次了。
临近的城池在建筑,大伙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依旧不能完成。
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廉价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只只是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
然而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特别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那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
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
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
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
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
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承诺了。
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
郡守不能决断。
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特别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
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
德深所带领的士兵基本上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
有人对士兵们说:
“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
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
为必如此痛苦。
”士兵们都哭着说:
“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
”魏德深就象如此深得民心。
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二】〔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已力。
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
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穷,父母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
假设家或无食,那么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父抱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
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
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
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
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
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
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
瑶之乃自往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
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
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
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
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
又以种爪为业。
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原平曰:
“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
”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
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假设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太守王僧郎察教廉,不就。
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
人或问曰:
“府君嘉君淳行,敏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原平曰:
“府君假设以吾义行邪,那么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
假设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终不肯纳。
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
郭原平砖》〕
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禀:
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闲:
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直:
报酬
D.于里中买粜,然后举爨爨:
做饭
【答案】A
【考点】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禀:
天赋,赋予。
【思路分析】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方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有效信息在文章开头: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一般的,人物传记开头除了介绍姓名字号、籍贯、身份,还要介绍其品行等。
A项的“秉”应当为“天赋”的意思。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示郭原平孝敬父母和仗义助人的一组是
A.①唯餐盐饭而已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
B.①父抱笃疾弥年②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C.①于母前,示有所啖②岂可减溉田之水
D.①原平乃拜而受之②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B、后一句说明郭原平不赚廉价;
C、后一句说明郭原平先人后己,不计较私利;
D、分别说明郭原平不随便同意别人东西和不愿麻烦别人。
【思路分析】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用排除法,B“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据前文,这只能说明他家贫穷或者说他的俭朴而不能说明仗义助人;
C“普天大旱,百娃俱因,岂可减溉田乏水,以通运瓜之船”不能说明仗义助人,只能说是他体恤他人;
D“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
‘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原平乃拜而受之”是说许阳送他礼物,他不肯同意,不能说明郭原平孝顺父母。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也不能说明仗义助人。
10.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郭原平品德高尚,竭尽全力赡养双亲。
他外出做工,赚钱养家,家中断炊,从不独自饱食。
照顾病父,积年累月始终不懈;
父亲去世后,他三十多年不吃鱼肉。
B.郭原平为人宽厚,常常顾及他人感受。
出市卖物,只收半价,以致买者加价付钱。
他家种竹,有人偷笋,他掘出竹笋放在篱外,盗者感到惭愧,不再偷盗。
C.郭原平以种瓜为业,曾遇大旱,运瓜的沟渠不能通船。
县官刘僧秀要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让他运瓜,他不肯同意。
运瓜时他见有人遇到困难,却能迅速相助。
D、太守王僧朗举察郭原平为孝廉,他不愿同意。
太守蔡兴宗私人送米给他,他坚决推辞;
有人劝他别拒绝,原平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一点善行,不当受到赏赐。
【考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不是“引农田中水注入瓜渠”,而是“放其他沟渠的水注入运瓜水道”。
“运瓜时”应为“每次行船来钱塘”。
【思路分析】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2〕假设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
【答案】〔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因此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假如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特别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
【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
〔2〕注意“假设”“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那么;
找准得分点:
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
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思路分析】此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
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足”等词的落实;
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比”等词的落实。
附文言文译文:
郭原平,字长泰,宋朝会稽郡永兴县人。
他生性孝顺,为人正直宽厚,乐于行善,总是处处先人后己,不贪图计较个人的私利。
郭原平特别孝顺,他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侍养父母。
他会做木工,常靠给人做工供养双亲。
他生性谦虚,每次给人做工,只取一般木匠的工钱。
雇主招待他吃饭时,郭原平想到自己家中贫穷,父母不曾吃荤菜,因此自己只吃咸菜下饭就算了。
家里有时没饭吃,他就整日空腹干活,和家里人一同挨饿;
等到傍晚收工,得了工钱回家,在村里买米,然后烧火做饭。
父亲得了重病整一年,郭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渍的蔬菜,如此过了一冬一夏,连觉都没躺下睡过一次。
郭原平每次去市场卖东西,别人问多少钱,他总是栽减成市价的一半,如如今间长了,城里的人都认识他,因此加还本价给他,卖者买者彼此总要互相推让。
郭原平总想使买的人稍稍减价,等价钱低廉然后才收钱。
郭原平住的房屋下面潮湿,他便绕着宅基挖了条水沟疏通淤水。
他在房子旁边种了一些竹子,春季夜里有人来偷竹笋,有一次,郭原平间或起来撞见了,偷笋的人奔逃掉进了水沟。
郭原平认为自己不能广施善行,而使偷者摔跤,因此在种竹笋地方的水沟上搭一座小桥,使偷者行走方便,又采了些竹笋放在篱笆外面。
偷笋人感到特别惭愧,从此再也没有人去他家偷笋。
郭原平以种瓜为业。
宋世祖大明七年发生大旱灾,他的运瓜水道不再能通船,县令刘僧秀怜惜他贫穷年老,放其他沟渠的水给他。
郭原平说:
“普天下大旱,百姓都特别困难,如何能减少灌溉稻田的水,用来通行运瓜的船呢?
”因此他步行改走他道去钱塘卖货。
每次行船来钱塘,看见旁人的船被堵在水坝下还没有牵过去,就迅速操桨过去关心,自己的船自己牵引,不要旁人的关心。
假设是自己的船差不多通过了水坝,后面的人还没赶上来,他常常停船等待,大概如此已成了适应。
因为郭原平的德行令人钦佩,因此太守王僧朗推举他为“孝廉”,郭原平没有同意。
太守蔡兴宗来到该郡,对郭原平的为人行事也特别钦佩,感到惊异,因此便把自己的米馈赠给郭原平和山阴县朱百年的妻子。
郭原平坚决的一再推让,誓死不受。
有人问他说:
“府君嘉奖你淳厚的德行,怜悯你年老贫穷,因此才有赡养之赠,岂能苦苦推辞呢?
”郭原平回答说:
“府君假如因我的孝义行为而给以赏赐,那么不止我一个人做得好,因此不能随便承受这种赏赐;
假如因我贫穷衰老而馈赠,而八九十岁的老人特别多,家家都特别贫困,并非只是我一个罢了。
”他始终不肯同意,朱百年的妻子也推辞不同意。
【三】〔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孟德传
【宋】苏辙
〔1〕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
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祐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
“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不至十数步,那么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2〕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州宋孝孙谓之曰: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3〕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那么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假设。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0、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
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
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
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
差不多
【考点】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解析】D、庶几:
盼望、企图
【思路分析】D项的有效信息在《书<
孟德传>
后》中: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这句话比较好翻译。
依照译文,考生能够推断出选项的解释错误。
11、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考点】考查对文言文信息的筛选
【解析】A.项:
①信息在第一段:
“少而好山林。
”句子是说其志向没能实现;
B项:
②信息在第一段:
“德之言曰: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这是孟德介绍猛兽情况;
D项:
②信息在第三段: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是本文作者的评论感想。
【思路分析】考生可将选项与原文对比,略微读得远一点,确实是读一读句子在原文所在的上下句,甚至读一读所在段落或全文,一般不难作答。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因此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受得到。
D、苏轼的《书<
后》写了一那么小儿不明白怕虎而虎也没损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B
【考点】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解析】B项: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原文在第二段:
“知州宋孝孙谓之曰: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大意是孟德被捕后,知州让他作为自首者将其安置在泰州。
该项无中生有。
【思路分析】此类题目关键是读懂相关信息。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
?
【答案】〔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关于)不可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考点】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解析】各小题的采分点分别为:
〔1〕省略的主语〔2〕适知除〔3〕意“被之以威”倒装被
【思路分析】考生需要结合上下文反复阅读,能够试着断句,划分节奏,进而理解其大意;
再反复推敲关键字词和所涉及的语法点。
参考译文: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
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特别多。
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
自己想:
“我是禁军的一员,现在到了那个地方,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
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
”他的饼吃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 榆林 一中 高考 语文 二轮 练习 49 文言文 阅读 史传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