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84841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56.28KB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案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状:
方向、位置:
图案、符号:
颜色:
……
那两幅图是不是一个社区呢?
如果是一个地方,老师分别请一个同学扮演杜鹃,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王朋家,再请一个同学扮演王朋,说说怎样从自家走到杜鹃家。
“同学们能听清楚这两位同学说的话吗?
为什么听不懂?
“如果我们将这两幅图改成图1-3,再从杜鹃家走到王朋家,是不是就很清楚了?
为什么?
引出地图的语言: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板书】2.地图三要素
老师:
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只有懂得了地图的语言才能正确地阅读图,和地图对话。
介绍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结合地图,让学生懂得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指向标、经纬网和通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通过反复阅读地图,巩固记忆。
教师:
地图就是将实际事物画在平面上的图形,但我们又不可能将实际事物原封不动地画在图上,所以,就要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概念。
让学生记住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
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让学生看图操作,训练学生能三种方式互相转换;
知道比例尺有大有小,以及它与地图上内容与范围的关系;
知道用比例尺计算地图上任何两地的距离。
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图例,它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不同类型的信息,认识地图上的地理事物。
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的图例,知道表示城市、界限、河流、湖泊、地形、道路等各种图例。
利用图册,反复阅读各种地图,巩固学生方向、比例尺和图例知识。
【板书】3.地图
我们知道了地图的语言,也就是地图的三要素,那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将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综合,按照一定的数字法则建立地球和平面间的相互联系,用符号、文字和颜色把地球空间现象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地图按内容分为:
1.普通地图:
地形、地理
2.专题地图
(1)自然地图(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
(2)人文地图(人口、历史、经济、教育文化等)
地图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地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用到地图。
【板书】在社区中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中社区中,社区会为我们提供很多服务,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家所在的小区为你做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保安、有清洁工、有球场、有幼儿园、有食街……
这些都体现了社区的功能。
那么社区有哪些功能呢?
请同学们看书上图1-5、1-6、1-7、1-8,想一想,它们分别体现了社区的什么功能?
师生总结:
图1-5是社区的人在进行选举,选举是一种政治生活,还有如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等,体现了社区的政治管理功能;
图1-6和图1-7是人们在进行健身和学习,还有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讲座和培训等,都体现了社区的文化教育功能;
图1-8是人们在超市里购物,则体现了社区的经济功能。
社区为我们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使我们与社区的关系密切,也使我们对社区产生了很深的感情,同时也为社区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测评)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画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草图。
第二课:
多种多样的社区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在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对社区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并且初步学会了运用地图学习知识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开始对社区功能的学习。
所以在本课时,学生主要通过地图和表格,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社区的分类。
2.
学生通过地图的阅读,认识社区的功能和分类。
能力目标
通过教材地图的阅读分析,训练学生的使用地图的能力。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小组内的团队精神。
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比较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学生感悟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2.通过比较北京四社区,学生结合生活,感知自己生活的社区属于哪一类型的社区。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
社区的分类以及自己生活的社区的属类。
四、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比较法、实践法。
五、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时间
导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图,也了解了社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运用地图来学习社区的分类。
学生进入上课状态。
1分钟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请大家按照小组形式,比较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教材的地图,比较王村平面图和明阳小区平面图有哪些不同;
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
15分钟
城市社区内不同特色的社区
根据课本知识,比较北京是四个社区的特点。
学生根据教材分析北京市ABCD四区主要有哪一类建筑物,请你模仿课本,给上述四个社区命名。
10分钟
说说你家属于哪中特色的社区
请你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学生结合生活,说说你家和上述四中社区哪一个相似,并说明原因。
7分钟
社区之间的联系
社区之间是不孤立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的,请你根据生活实际找到一些证据证明。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找到证据证明社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5分钟
小结
你来说说今天学了什么知识。
学生小结,上交今天的讨论报告。
课外调查
请你选择你了解的社区,并说明该社区属于哪一种特色的社区。
综合探究课: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通过一个情境的设计,让学生学会地图的选择。
然后分别设计了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土地利用图四幅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判读和使用,从而使学生了解获取地图信息的基本要领。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对图1-11A和图1-11B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选择地图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地图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使学生能将有关地图的知识与技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地图的种类。
难点;
地图的运用。
四、探究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
入
出示各类地图(交通图,旅游图,等高线地形图,土地利用图)
出示图1—11A和图1—11B提问:
1.哪一幅地图表示的区域范围大?
2.台湾省在两幅地图中内容的详细程度是否相同?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从两幅图中你分别能了解到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A,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图B,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们知道那么多的地图,那么同学们会使用这些地图吗?
这节课就让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使用地图的能力吧!
看看谁用的好,用的妙。
学生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图
学
生
思
考
教
探
究
情景探究一:
出示杭州旅游图,设计出自己的旅游方案。
提示:
1.
教师下发有关杭州旅游景点的介绍材料
2.教师告诉学生策划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行程问题、景点停留时间、参观内容、以及路线兴趣。
情景探究二:
郭莉莉准备到湖南的张家界风景区游玩两天,想选择一个旅游公司,请各小组以一个旅游公司路线策划组的身份,帮助她设计一条路线,并且报出旅游价格,争取她加入你们的旅游团。
教师提供张家界景点的一些介绍,以及价格参考。
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
学生互评,选出最佳设计奖
设计方案
介绍方案
互评方案
新课
小结
提问:
1.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2.你还有什么问题。
自我小结
作业
绘制新沙岛景观分布图
完成时间为一周
第二单元:
大洲和大洋
●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读图区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以及大洋、海和海峡;
3.熟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4.了解海洋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与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类型
多媒体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相关视频、手工制作的七大洲轮廓图
二、基本思路
教师、学生、媒体组合→展示音像、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图片→展示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作小结→展示七大洲轮廓图,观察思考→展示七大洲分布图→展示视频,学生观察→介绍交通要道,趣味小结。
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
学生活动:
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2.七大洲
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
(学生回答)
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
(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第二课自然环境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地形多样”“气候万千”“风光迥异”三部分,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地形和气候作了生动的呈现。
(1)结合地图,了解几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和重要地形单元的名称和位置;
(2)了解世界多样的气候。
●教学思路
(1)本课时是该课的第一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略做改动,把“气象万千”中的“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这部分放到下一个课时中;
(2)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本课的中心载体,是多样的地形、万千的气候围绕着“文明古国”展开,从历史知识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地形和气候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由发言为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形挂图》;
学生收集四大文明古国的资料。
二、学法流程整体构架
学与教的活动程序
设计意图
导入设问引趣
教师引出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用金字塔、空中花园设问引趣:
你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的大致位置吗?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大致位置,便于稍后分析归类
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活动:
通过四大文明古国所在的位置,使学生得出平原的特征。
结合地图,探究其他各类地形,包括特征和实例。
承转:
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正如地球的地形是千差万别的一样,地球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
展示世界气候分布图
观察、思考并回答:
①从图中这么多色彩(图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②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描述当地气候时用了哪些词语?
③这些词语反映了气候的哪两方面的特点?
④四大文明古国大致处在哪些气候带上?
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到事物发展必然性的规律
教师小结本课内容
培养学生重视实践的观念
三、学与教的过程
【叙述】在开始我们新课以前,先来考大家一个课外知识:
我们知道,在好几千年前,世界上曾先后出现过四个文明古国,它们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哪位同学知道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大致位置,请上来在《世界地形图》上指给大家看。
【展示】《世界地形图》
学生上台指出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的大致位置
【承转】非常好,经过这几个同学的努力,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这四大古国的大概位置了,那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古代中国以外的另三大文明古国,他们都处在哪一类地形上?
所谓地形,就是指地表的形态,包括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
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大多处在平原上。
(注:
古代印度特指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平原,是一个地理概念。
(新课教学)
【提问】看来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不错!
那么为什么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平原呢?
大家能不能结合书本,从平原的特点去找找原因。
学生分析平原特点:
①宽广低平;
②海拔低;
③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承转】大家都感觉到了平原的适合居住性!
那么除了平原之外,你还知道哪几种地形呢?
它们的特点是怎样的,你可以举出几个例子来吗?
请大家带着这3个问题,前后左右讨论一下,我们还可以参考书里的《世界地形图》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后,分别回答高原、山脉、丘陵、盆地、沙漠的特点,并各自举出地理实例。
【提问】刚才我们讲到,四大文明古国大多诞生在平原地区。
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看,平原是最适合远古居民居住的。
那么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少平原,比如说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亚马孙平原,如果这两个平原上有大批居民居住,那么他们会面临一些什么问题?
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方面来思考。
【小结】对了,我们发现,西西伯利亚太冷,亚马孙平原太热,这两种气候都不适合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居民生活,所以,气候也是远古人们创造文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只有在合适的气候下,才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提问】我们来看书上图2-11,大家发现这幅世界地图被画得花花绿绿色彩多样,为什么要画成这个样子呢?
学生通过地图注记得出结论:
地球的气候多样。
【提问】接下来,我们来解决地图下面绿框框里的两个问题,大家也是分小组讨论一下,特别要小心第二个问题:
气候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
【承转】非常好,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我们描述了某一种气候,最主要的就是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入手。
现在如果请你们把全球的气候按照地理位置分为3类,你该怎么分?
学生思考回答:
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提问】对,那么我们再回到四大文明古国的话题上去,这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属于哪个气候呢?
学生回答:
温带气候带。
【小结】既不太冷也不太热,古国的居民们在温带的气候中,在合适他们居住的气候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所以,结合天时地利的优势条件,再加上那里的人民勤劳勇敢──也就是“人和”,因此我们说,四大文明古国的出现是必然的。
【提问】我们说,分成热带、温带和寒带三大气候带,只是一种笼统的分法,其实这里面还可以再进行划分,比如说温带气候又分为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那么我们浙江属于哪一种具体的气候呢?
学生看图,找到浙江省的位置,回答:
温带季风气候。
【提问】那么,大家也来看看,你最喜欢去旅游的国家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呢?
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地球多样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希望同学们将来能够有机会出去走走,感受一下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候!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师: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众多星球,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一个,它的名字叫什么?
生:
地球。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人们仿照地球制作了一个模型。
(演示地球仪。
这就是地球仪,你们一定知道和这个模型有关的许多知识吧。
今天就请你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即从地球仪看世界。
地球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
因为它是模仿地球制造的,所以在使用时就要遵循地球运动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自转、公转。
请你到黑板前将这两个词写下来,可以吗?
谁能根据自己的了解,结合文字的理解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转、什么是公转?
自转是地球自身在转动,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同意。
有没有人再补充一些?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365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
很好!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很多。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时间大约是24小时,由于地球的自转才有昼夜更替。
公转一周大约是365天。
我们所说的自转、公转的时间是大约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有关资料,了解更为精确的时间是多少。
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地球运动的方向,那么使用地球仪时该怎样旋转?
自西向东转。
(边讲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下面我们就分组观察地球仪,请各组同学选派代表来领取地球仪。
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各组同学认真观察,然后将观察到的结果告诉大家,我们比赛看哪组同学观察到的东西多。
(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观察。
时间到,哪组同学先展示你们的成果?
其他组同学看他们观察的结果是否正确。
生(二组):
我们查到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小;
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亚洲最大,大洋州最小,太平洋最大……
生(一组):
我们观察到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是5万万多平方千米,陆地面积约一万四千平方千米,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多千米,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千米,子午线周长约四十万千米。
我们还观察到地球表面有许多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海峡、国家……
我们还发现地球仪表面有许多经纬线。
地球仪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许多知识,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暂停一下,和老师一起分析观察的结果。
根据观察的结果,老师发现二组的同学善于比较,一组的同学们则善于利用数据说明问题,现在各组自己总结与其他组相比,你们还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我们观察的重点是区别大小,对具体数据观察记录不详细,不认真。
我们也注意到大小的不同,但被别的组说了,我们就把别组忽略的数据当作重点……
同学们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这样在将来的学习中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有些同学说自己的观察不仔细、不认真,实际上不是同学们观察不认真,而是有的地球仪上没有标明具体的数据。
同学们能够利用数据并通过比较说明问题,这种学习方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大家观察到的这些结果,如果有什么问题或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北回归线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利用地球仪找到这条线,谁能谈谈和这条线有关的知识?
在赤道以北。
在赤道以南还有一条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与赤道的距离相等。
是一条虚线,绕地球一周。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在地球仪上绕地球一周的线很多,请同学们再观察地球仪,分析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是一些圆圈。
圆的大小不同,最大的圆是赤道。
那么最小的圆呢?
是在南北两极附近。
有道理,为了研究地球,人们用一些线将地球的表面划分为若干部分。
同学们刚才所说的这些线都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我们称之为纬线。
为区别每条纬线,人们又确定了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请同学们查看一下最长的纬线是哪条?
0°
纬线。
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各划分出90°
,赤道以南称南纬,是南半球,用“South”的“S”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是北半球,用“North”的“N”表示。
最短的纬线是南北两极点,是两个点圈,也就是90°
N和90°
S。
(教师板图相应纬线、标注纬度。
各条纬线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互平行,南北对称。
赤道两侧同纬度纬线以赤道为中心相互平行并且对称。
大家刚才谈到的南北回归线是一条特殊的纬线,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最北的界线,而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表面最南的界线。
北回归线的纬度是多少?
(学生查看地球仪。
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不到北回归线的确切度数,但我们能查到离它最近标明纬度的两条纬线,这两条纬线分别是多少度?
20°
N和30°
N。
利用数学等分线法,我们估算一下北回归线的大致度数。
22°
23°
22.5°
同学们估算的度数已基本接近准确值,北回归线实际是23.5°
那么,大家说说南回归线是多少度?
23.5°
地球仪上还有两条纬线是用虚线表示的,请同学们快速找到,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南极圈、北极圈。
请同学们用估算的方法估算一下南极圈和北极圈的纬度。
南北极圈也是两条特殊的纬线,同学们知道它们有什么意义吗?
在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南北极圈是有无极昼现象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
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出现,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出现。
那么大家想一想,我国南极考察队应选择什么时间去南极考察?
12月中旬以后。
能说明理由吗?
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正好是南极的暖季,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极圈内就会出现极昼现象,便于考察。
非常聪明!
由于不同时间太阳照射地球的纬度不同,所以地球上不同纬度接受阳光的强弱不同,所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以回归线、极圈为界将地球分为5个热量带,获得热量最多的为热带,获得热量最少的为寒带,热带和寒带之间是温带,温带与寒带在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哪组同学能将它们填在老师的地图上?
(学生填图。
其他同学再仔细观察地球仪,说说我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大约各是多少?
计算一下我国共跨多少个纬度?
看看我国处于哪一个热量带?
热带以北的温带应标明北温带,以南的温带应标明南温带,寒带一样也应分别标上南、北。
棒极了!
这样就有利于区别了。
观察地球仪的同学,把你们的收获汇报一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七 年级 历史 社会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