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演讲稿《白色污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80695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98KB
环保演讲稿《白色污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环保演讲稿《白色污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保演讲稿《白色污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⑵工程塑料
一般指能承受一定外力作用,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高、低温性能,尺寸稳定性较好,可以用作工程结构的塑料,如聚酰胺、聚砜等。
二、白色污染
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
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
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他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从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由于塑料制品主要来源是面临枯竭的石油资源,应尽可能回收,但由于现阶段再回收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直接生产成本,在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白色污染”主要存在两种危害: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所谓“视觉污染”,是指塑料袋、饭盒、杯、碗等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散落在城市、旅游区和河流水面等,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的刺激,影响城市和风景点的整体美
感。
因为视觉污染随处可见,群众感触很深,反应特别强烈。
聚乙烯等塑料原料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结构非常稳定,很难被自然界的光和热降解,并且自然界几乎没有能够消化塑料的细菌和酶,难以对其生物降解,所以塑料埋在土壤里可能会二三百年不腐烂。
我省目前禁止使用0.025毫米以下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其实0.025毫米以上的塑料袋因为厚度大,降解时间更长,更要禁止使用。
正是因为塑料降解时间长,潜在的危害才更大。
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进入土壤里,会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
作为生活垃圾进入垃圾场填埋或散落在田野进入土壤后,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废弃在地面和水上的废塑料袋,容易被鱼、马、牛、羊等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塑料袋在动物肠胃里消化不了,导致动物肠胃肌体损伤和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农村和海洋,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目前大多数人对“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缺乏清醒的认识。
虽然白色污染不只是在中国出现,但由于其它国家的防治与治理比较科学与先进,因此,白色污染得到很大的控制。
现在,白色污染几乎是我国城市一种特有的环境污染。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现状。
三、现状
1、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3月20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年第1号消费警示:
当温度达到65°
C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因此,##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告〉〉,要求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
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
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
1975年,美国就禁止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和饮料。
在我国,更为严重的是,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组曾经岸访了塑料袋的生产厂,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
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
记者问老板,这种塑料袋用来装食物,是否对人体有害,该老板毫不遮掩地承认这类薄膜未经消毒,肯定有害于身体,他本人从不用这种塑料袋装食物。
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同学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其分子量在2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为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200年。
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阻碍水分的流动,从而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
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
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
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
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
二恶英。
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
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
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我国很多城市已经开始着重处理白色污染问题,也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如:
如今在上海的街头巷尾、道边河中已难觅一次性塑料饭盒的踪影了。
上海自2000年颁布实施了《一次性塑料饭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向一次性饭盒生产厂家收取污染费,每只3分钱,以此作为回收利用经费。
其中1分钱支付给回收者作为劳务费,其他作为运输、管理和处置的补贴。
截至今年10月30日,上海市已累计回收一次性塑料饭盒12亿只,经“回炉深造”,回收再生塑料粒子3687吨,创造效益1800万元(10月30日《文汇报》)。
青岛市日前出台规定,##年9月初开始至##年1月30日,青岛厂商将不能再生产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塑料袋等易导致“白色污染”的制品。
##年1月30日之后,这些制品在青岛将被禁止使用,否则将被处以最高额为2万元的罚款。
青岛市经贸委、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建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包装袋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决定在全市禁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不可降解塑料餐具、塑料袋,并明确规定自##年1月30日起,将对生产、销售、使用这些物品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处以“重罚”。
《通告》要求,自9月初至##年1月30日前,全市各餐饮、住宿企业和农贸市场要自查自纠,不再生产销售或使用上述物品,完成替用品过渡。
逾期仍生产一次性塑料餐具或不符合规定的塑料包装袋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20000元罚款;
对在本市销售或者经营中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或者不符合规定的塑料包装袋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下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依照规定,自##年1月30日起,乱扔一次性餐具的最高罚200元,菜贩再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装菜的将被处以5000元以内的罚款,随手向路边扔一次性塑料袋的也将被处以20元—50元的罚款。
这些都有利于治理白色污染,但总的来看,我国治理白色污染的力度还是很弱,而且治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1、立法形式的单薄性。
这是指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一部专门防治“白色污染”的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有关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规定可以适用于“白色污染”的防治,但固体废物的种类及外延是非常广的,由于没有针对性,该法只是在第18条里对农用薄膜污染的防治作了概括性的规定之外,没有具体规定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更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责任一章中竟没有任何条款规定对“白色污染”行为的制裁。
由于缺乏法律的规定,造成执法过程中“无法可依”,力不从心。
而国务院颁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则重点对生活垃圾作了规范,虽说“白色垃圾”也属于生活垃圾的一部分,但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并不完全适用于“白色垃圾”,缺乏实效性。
可见,上述两部法律、法规对防治“白色污染”缺乏力度,形同虚设。
同时,我国尚没有颁布全国性的有关防治废旧包装物污染的行政法规或规章,对塑料包装物的污染防治仍属空白。
当然,近年来,一些地方先后颁布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性规章,如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规定:
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但像杭州市这样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来治理“白色污染”的城市是极少见的,且法律规定过于简单,难以操作,适用对象也过窄,只是禁止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而对塑料包装、农用地膜污染防治则未作规定。
更多的城市是以市环保局、市环卫局、市工商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的形式来治理该市的“白色污染”如北京、沈阳、武汉等许多城市。
就连最近由国家总局、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塑料包装废物管理的若干意见》,也属于行政措施。
由于这些行政《通知》缺乏法律规范中的“制裁”部分,因而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则均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等法律性文件来规范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处理。
诸如美国《资源保护与回收法》,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德国在《循环经济法》、《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等对废旧塑料包装的生产、销售、回收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值得借鉴。
2、立法观念的落后。
这是指现行的法律、法规仍受计划经济体制观念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现行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的治理方式:
禁止销售、使用一次性性塑料餐具。
这只是强调末端治理,而不是从源头,对全过程进行治理。
其实,依靠科技进步,研究易降解、无污染的新型塑料及提高废旧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等技术水平,从生产源头开始抓起,实现“白色污染”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才是根治“白色污染”的唯一途径。
然而科学技术的天空和推广,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法律的保障,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市场经济即是法治经济。
事实上,我国目前有许多成型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技术,如北京当代吃垃圾工程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内核烧结法”生活垃圾焚烧技术,适合人国目前城市垃圾的实际情况,在技术上、经济上都具有可行性;
又如河北省邯郸市节能设备厂研制的废旧兼提炼燃油成套设备,出油率达66-72%等等。
但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配套和保障,没有用税收、贷款等经济手段加以调节,这些技术成果至今没有得到推广使用。
其次,立法观念的落后性还体现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的法律责任:
只注重罚款,而没有规定对造成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恢复,这是不符合“谁破坏谁治理”的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的。
因为法律规范的不健全,导致执法者只注重经济处罚,违法者只关注如何逃脱经济损失,而对违法行为造成的污染后果却无人治理。
另外,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白色污染”只是进行事后法律规范调整,而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之中最重要的是: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解决“白色污染”,要立足于“防患于未然”,不仅要治理已造成的污染,更要在污染产生之前,运用法律手段来防止及制止“白色污染”的出现,才是上策。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
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在《包装废弃物管理条例》中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处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整个生存周期的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又如丹麦1987年出台了一部废弃物处理的法规。
该法规具体规定了废弃物处理的各种方法,采取“谁污染谁付费”,处理垃圾的企业获利,企业同时还免征所得税;
而美国的纽约、加利福利亚等10个州还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
3、立法内容的软弱性。
这是指现行的法律文件中的法律责任比较轻:
只是给予行政处罚,即罚款这一种行政处罚形式,且罚款数额较低。
如杭州市在《杭州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35条规定:
对销售、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
而在国外,如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法律规定:
禁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违者将面临最高刑期为5年的监禁以及最高数额为10万卢比(约2564美元)的罚款。
立法内容的软弱性还表现在:
对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律义务,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使这些义务未能得到严格的履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第18条规定:
“使用农用薄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回收利用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农用薄膜对环境的污染”,但法律责任部分却没有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另外,现行法律条文对执法主体的确认不清楚:
是环保局,还是环卫局?
或是工商局等其他部门?
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常常形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局面。
但我个人觉得,除了这些问题以外,还有的就是人口数量与人们的环保意识问题。
要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治理好一个问题,的确很难。
所谓山高皇帝远,有的地方就是凭着“地理优势”,而放松对本地的要求,不配合国家的工作。
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弱的,总是觉得这些问题离我们很远,即使平时看得见,也不会去关心。
我觉得这个才是问题的所在。
四、我们的周围
我们身在学校,对白色污染接触较少。
我在学校以及学校附近做了一些调查与访问,发现其实我们的周围也存在着造成白色污染的现象。
比如在三桂,在街上可以看到被丢弃的饭盒与塑料袋,首先污染了视觉,再者也污染了环境。
而在我们碧桂园社区,经过调查,几乎99%的人都是用商场里的塑料袋,自己从不带篮子或者环保袋。
然后就是学校的情况。
##年使用塑料袋共计624950个,塑料手套138000个,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数字。
但想想,这也是被动的。
因为只要想想我们的加餐就可以明白。
平时我们下午的加餐会有水果,而如果是一些比较小的如葡萄、荔枝、龙眼这些就会将它们分好,装在一个个小塑料袋中。
留意一下班上有多少个同学是吃这些水果的,再算一算,全校人一共要用多少个。
那么,这个数字也就出来了。
治理
那么,该怎样才能治理好?
除了借鉴他国,还有的,就是自己本身要努力。
例如:
1、停止使用一次性餐具及超薄塑料袋。
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因为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
但许多环保专家认为,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
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因为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
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112位。
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
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人均水的占有量在世界上排88位,已被列为世界12个贫水国家的名单上;
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
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
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因此,无论是从环保角度,还是从节约资源角度,不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及纸制餐具都是一件好事。
任何一次性餐具不仅不利于环保,也是对资源的最大的浪费。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拒绝使用超薄塑料袋买菜或盛装食物,买菜可用菜篮子或较厚塑料袋,避免使用上的一次性,从而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
2、回收废塑料并使之资源化是解决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
其实,塑料和其它材料比,有一个显著的优点:
塑料可以很方便地反复回收使用。
废塑料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后再通过加热熔融,即可重新成为制品。
从组成看,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均由碳氢元素组成,而汽油、柴油等燃料也是由碳氢元素组成,只不过分子量较小。
因此,把这几类塑料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使之裂解,把裂解产物进行分馏,可制得汽油与柴油。
近年来,一些国家大力开展3R运动:
即要求做到废塑料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
目前,在德、日、美等国家,由于重视对包装材料的回收处理,已经实现了塑料的生产、使用、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消除了白色污染。
3、研究开发降解塑料。
降解塑料具有与普通塑料同样的使用功能,但在完成其使用功能而被废弃后,其化学结构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发生变化,使高分子分解成分子量较小的分子,最后,被自然环境所同化。
降解塑料有三类:
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及双降解塑料。
但是现在许多降解塑料并非100%降解,只是把塑料变为塑料碎片,据报道,我国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已研制成功100%降解的塑料。
它是将淀粉和不可降解的塑料通过特殊设备粉碎成纳米级后进行物理结合,再将两者比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用这种新技术生产的农用地膜,经过四至五年的大田试验,结果显示,在70天至90天内,淀粉完全降解为H2O、CO2,塑料变为对土壤和空气无害的细小颗粒,并在17个月内同样完全降解为H2O、CO2。
现在这种塑料已投入批量生产。
目前在世界上降解塑料还远远没有得到大规模使用。
开发使用降解塑料也只能作为解决白色污染的辅助措施。
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
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
总结
我相信,通过今天的讲解,同学们一定对白色污染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自己做起,支持环保工作,支持白色污染的治理,为白色污染的治理出谋划策。
我们要学以致用,利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加上自己的努力实践,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明天将会是光明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色污染 环保 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