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75743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41.89KB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S)上,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4、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海陆分布与气候:
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
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1.3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
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
②方向:
用来辨别方向的;
有坐标:
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
无坐标:
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表现形式:
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
性质: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山地五种不同形态: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
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
不同的是平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
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5、海底地形:
大陆架:
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
大洋中脊:
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
海沟:
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
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2.1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
三七分
2、七大洲:
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大洲。
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
拉丁美洲:
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
大洲分界线:
亚、欧:
乌拉尔山脉;
大高加索山脉;
土耳其海峡;
黑海;
里海;
乌拉尔河。
亚、非:
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
白令海峡。
南、北美:
巴拿马运河。
3、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2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
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
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3.1天气:
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
1、气候:
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天气符号:
晴
阴
多云
降雨
霜冻
雷雨
降雪
雾等。
3.2气温
一、气温:
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
1、在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出现在7月,海洋8月,陆地最冷月出现在1月,海洋2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3、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最寒冷的大洲为南极大陆。
3.3主要降水类型
1、降水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气;
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气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2、对流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
类似的道理,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3、世界降水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降水多于东岸和内陆地区;
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部或内陆地区降水少;
通常情况下: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
世界“干极”:
阿塔卡马沙漠。
3.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寒带气温和高山高原气候:
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恶化、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4.1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
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公式: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
总人口数×
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
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
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3、世界的人口问题(有社会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
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世界的人种:
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4.2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是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
教堂:
高高耸立;
主要分布:
欧洲、美洲、大洋洲;
概述:
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经典:
《圣经》。
伊斯兰教
清真寺:
星月照应;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经典:
《古兰经》。
佛教
庙宇:
金碧辉煌;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4.3世界的聚落
1、聚落:
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城市:
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集镇:
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2、聚落与环境:
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分布特点: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3、“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4、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
当代世界存在着许多矛盾与冲突,导致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主题——和平与发展:
国际合作与经济合作化。
6、重要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常任理事国:
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
行政负责人:
秘书长。
总部:
美国纽约;
主要职责:
防止战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
开展国际合作,解决国际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道主义性质的问题。
基本宗旨:
“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贸易组织:
缩写:
WTO;
总干事;
瑞士日内瓦;
主要职能:
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
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二)
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6.1亚洲及欧洲
“亚细亚”和“欧罗巴”:
亚细亚:
东方日出之地
欧罗巴:
西方日落之地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成亚欧大陆。
亚洲东、南、北三面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欧洲北、西、南三面濒临北冰洋、大西洋、地中海,东与亚洲相连,南与非洲相望。
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三大特征:
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势特征:
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与欧洲的地形差异: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
高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对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地面起伏小
主要地形
高原、山地
平原
地形分布
中部高,四周平原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复杂多样,大陆性特征显著;
季风最强盛,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
大河众多的亚洲: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内流区面积广大。
6.2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亚洲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少数国家属于发达国家。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7.1日本
1、多火山、地震的日本:
东亚岛国: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部,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数千个岛屿组成。
首都东京。
多山的地形: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国土的3/4为山地丘陵。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富士山:
著名的活火山,海拔3776米,为日本最高峰。
湿润的气候:
日本主要属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海上运输优势,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工业品大量出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居世界前列。
日本是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加工制作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贸易、金融业和信息产业都位居世界先进行列。
主要工作部门有电子、家用电器、汽车、造船、钢铁、化学、纺织、精密机械等。
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但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五个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4、东西兼容的文化:
在唐朝,日本文化受我国影响。
在近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
民族:
单一的大和民族;
日本人的衣服:
和服。
7.2东南亚:
包括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1、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与我国山水相连,高山和大河有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大小岛屿的总称。
马来群岛的大多数岛屿地势崎岖,山岭河多,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火山国”。
日本被称为“地震国”。
地区
地形特征
河流特征
中南半岛
山河相间
由北向南
马来群岛
地势崎岖
短小湍急。
马六甲海峡:
东南亚处在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
2、富饶的物产:
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
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3、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聚居地,东南亚也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而山区和岛屿的热带雨林地区则人口稀少。
4、旅游胜地:
缅甸仰光的大金塔;
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
柬埔寨的吴哥窟;
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
越南的下龙湾;
新加坡的花园城市。
7.3印度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人口已经超过10亿。
2、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大部分地区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
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是,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
印度雨季(6-9月)的盛行风向:
西南季风;
旱季(10月-次年5月)的盛行风向:
东北季风。
3、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实行了“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现在,印度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改进,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和小麦。
4、发展中的工业:
目前,印度不仅钢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棉麻纺织工业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计算机软件等高科技领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999年,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棉花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也是钢铁工业中心;
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5、地形:
恒河平原、德干高原。
7.4俄罗斯
1、面积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170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两个大洲和东西半球的国家。
2、平原广大:
俄罗斯地势东高西低,大河和山脉多成为的地形区的重要界线。
俄罗斯领土中,有70%是广阔的平原,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
3、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
4、丰富的资源:
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达。
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第三位。
黄金产量居世界第2位。
改革中的经济:
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能源、钢铁、机械、化学、航空航天等部门地位突出。
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
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俄罗斯在1991年由苏联解体为俄罗斯。
首都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最大城市,它是全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里有著名的红场、克里姆林宫,还有世界上藏书最多的图书馆和很多博物馆;
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
5、发达的交通:
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均很发达,但是欧洲部分(非常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和亚洲部分(比较稀疏,但有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亚欧大陆桥)的分布不平衡。
6、伏尔加河:
俄罗斯的“母亲河”,全长3600千米,是欧洲第一长河。
它流量丰富,水流平稳,航运价值很高。
与波罗的海、白海、黑海、亚速海、里海相通,称为“五海通航”。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8.1中东
(长期热点地区:
频繁的冲突、战争)
1、五海三州之地:
地中海、黑海、里海、红海、阿拉伯海。
亚洲、非洲、欧洲。
这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丰富的石油资源:
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占世界总产量的25%。
通过波斯湾运出,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3、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
农作物需要引水灌溉,以色列国做得最突出。
阿拉伯国家:
宗教:
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4、匮乏的水资源:
中东地区气候干燥,河流稀少,还有大面积没有河流的沙漠地区。
河流、湖泊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已成为中东地区的又一个焦点。
5、文化差异:
中东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这些国家被叫做“阿拉伯国家”;
犹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
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有把耶路撒冷看作是圣城。
8.2欧洲西部
1、位置与范围: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占欧洲的一半左右。
这里人口稠密,国家众多,共有30多个国家,。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大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欧盟):
欧洲西部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联系,本区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叫做欧洲联盟。
欧盟加强了本区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并在世界经济领域和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很高。
制造业是把原料进行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产品的工业部门。
本区许多国家从国外进口原料、燃料、粮食,向外出口机械、汽车、化学物品和食品等工业制成品,为国家带来财富。
4、传统的畜牧业:
发达的畜牧业,地处中纬度在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温带海洋性气候→多汁牧草,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
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
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很高。
生产已达到机械化、专业化程度。
5、繁荣的旅游业:
欧洲西部的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再加上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许多国家的旅游业收入已成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英国——伦敦塔桥;
荷兰——风车;
北欧——峡湾风光;
瑞士——阿尔卑斯滑雪;
希腊——雅典巴特农神庙;
意大利——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
西班牙——斗牛;
法国——巴黎艾菲尔铁塔。
8.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世界上有6亿多的黑人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部和南部,占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的90%以上。
所以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黑非洲”。
本区的黑人分属于几百个不同的部族,他们有各自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原始宗教。
黑人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及其他手工艺晶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黑人大多会击鼓,常根据不同的需要击出各种鼓声。
二、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1)纬度位置:
赤道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中部,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北部,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南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一个半岛(索马里半岛)、一个大岛(马达加斯加岛)、一个海湾(几内亚湾)和周围所临的海洋(红海、印度洋、大西洋)和好望角,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海岸线的特点:
该区三面邻海,海岸线比较平直。
(3)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尼罗河和乞力马扎罗山(非洲的最高峰),说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特点:
非洲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大陆。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类型:
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分布特点:
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自然景观是不同的:
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的景观,从景观图中可观察出当地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所以植被茂盛;
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因而草在湿季茂盛,在干季枯萎,有许多野生动物;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寸草不生,沙漠广布。
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气候
1.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分布,而且,我们从热带草原的景观图中看到,还有很多野生动物生活在那里。
2.大部分生活在热带草原的野生动物都善于奔跑。
野生动物的特点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气候特点:
热带草原可以说是终年高温。
降水,7月、8月、9月相对较多,1-4月和11、12月相对较少。
热带草原气候分为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湿季时,风调雨顺,植物繁茂,农民的收成很好,生活也不错;
干季时,缺水少雨,植物一片枯黄,农民收成不好,生活难以维持。
因此,热带草原有涝灾和旱灾的威胁。
因而,野生动物只有奔跑能力强才能在干季时迁徙到热带雨林边缘水草肥美的地方继续生存,湿季时再迁徙回来。
因此,热带草原上的动物有随着水草迁徙的特征。
3.除了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外,那里还有十分丰富资源:
水能、热带经济作物(香料、可可、咖啡等)、象牙、矿产(黄金、金刚石、铜、铀等)。
四、外来民族的入侵
(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布在:
中部和西南部的盆地和高原区,气候以热带的草原为主,常受到洪涝与干旱的威胁。
(2)本区都有外来移民有:
从欧洲、中东来的阿拉伯人,还有印度人、中国人、东南亚人等。
欧洲殖民者最初从掠夺黄金、象牙、香料开始,进而把黑人当奴隶运往美洲贩卖,因此非洲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现在,经过努力,黑非洲的国家都已经独立。
五、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为“单一商品经济”。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出产的矿产、木材、经济作物是工业原料、半成品,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大部分国家工业落后,许多工业制造品要从国外进口。
这样的单一经济对自身的经济发展会产生的影响:
“单一的商品经济”只依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采购,出口商品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波动很大。
在这种不平等贸易中,要卖的是低价卖,要买的是高价买。
就在这样的买卖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的财富在不断流失,这是殖民者长期掠夺本区资源的恶果。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发展十分不利,措施:
(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发展本区的民族工业,减少对工业品的进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地理 会考 复习 提纲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