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6899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55.41KB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②第二幅图中的65.5%表示羊毛占总成分的
……
2.明确百分数的意义。
(1)看看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得出: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板书)
这句话中提到几个数量?
(两个)百分数表示它们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倍数关系)
指出:
正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倍比、倍数的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1)问:
百分数和我们学过的哪种数比较相似?
(分数)百分数与分数完全一样吗?
(不一样)那么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吗?
(2)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①从表达方式上看。
百分数是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
②从意义上看。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3)举例辨析。
①一根绳子长
m,可不可以说一根绳子长59%m?
(不可以,因为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就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并不表示具体数)
②一根绳子,用去它的
,可不可以说用去了它的59%?
(可以,用去了它的59%是说用去的绳子占绳子总长的59%)
③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对不对?
为什么?
(不对,分母是100的分数既可能是指具体的数,也可能是指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是指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4)总结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从意义上讲,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还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如
m。
也就是说,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也可以不带单位名称;
百分数后面不可以带单位名称。
4.探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1)探究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同学们认识了百分数,那百分数应该怎样读和写呢?
①学生尝试读百分数。
(读作:
百分之二十五)
②学生尝试写百分数。
(写作:
25%)
③反馈练习。
在规定的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
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表示你完成的情况吗?
(100%)
100%,这个百分数应该怎样读呢?
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课件出示几个百分数,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
36%、56.8%、98%、0.85%。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①读法:
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基本相同。
②写法: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
我们写百分数时要注意先写分子,再写百分号“%”。
写百分号时先写左上角的圆圈,再写斜线,最后写右下角的圆圈,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点,以免与数字0混淆。
例如:
课件出示几个百分数,请学生小组内比赛读。
0.85% 读作:
百分之零点八五
101%读作:
百分之一百零一
71%读作:
百分之七十一
5.小结。
我们看到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
可以大于分母,也可以小于分母。
百分数不需要约分。
先让学生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然后把百分数与分数放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比较。
抓住“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一关键问题,让学生发现两者意义上的区别,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最后,通过试写、试读及订正,规范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完成知识的构建。
⊙巩固练习
1.写出下列百分数。
百分之四十五 百分之九点六
百分之一百五十百分之零点二三
2.填空。
45% 150% 0.001%
(1)一本书已经看了全书的( ),还剩下全书的55%。
(2)一根铁丝长( )米。
(3)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的( )。
(4)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
3.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
(2)一批米,卖了
吨,也可以写成37%吨。
(3)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
(4)六
(1)班男生占全班的45%,女生就占55%。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因为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倍比关系,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个性调整补充
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1、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会求常见的百分率。
2、理解并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将小数或分数化成百分数。
3、化验互化方法的多样化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掌握小数、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理解各种百分率的意义。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你们最佩服的篮球运动员是谁?
(生自由抒发看法)
学校为了开展健身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组织了一次投篮比赛,很多同学踊跃参加,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战,六
(1)班的王涛和六(3)班的李强脱颖而出。
到底谁是冠军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两人的成绩。
课件出示:
王涛 5投3中
李强 6投4中
怎样判断他们两人谁是冠军呢?
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
引入新知:
要比较两人的成绩,必须求出两人的命中率分别是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百分率方面的知识。
用生活中的投篮情境引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学习新知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1.学习求命中率的方法。
(1)命中率的意义。
什么是命中率呢?
教师指导明确:
命中率指的是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
(2)探究命中率的计算方法,列出算式。
①探究计算方法。
根据命中率的意义,想一想,如何求命中率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
命中率应该用命中次数除以投篮总次数,并将结果化成百分数。
②列出算式。
你能根据前面的学习列出表示两人命中率的算式吗?
王涛的命中率:
3÷
5,李强的命中率:
4÷
6。
2.探究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1)试一试,你能求出两名同学投篮的命中率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大家都是怎么计算的呢?
谁来将你的计算过程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计算过程。
方法一 先用小数表示结果,然后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王涛:
5=0.6=
=60%
李强:
6≈0.667=
=66.7%
方法二 先用分数表示结果,再将分数化成百分数。
质疑:
①4÷
6用小数表示结果时,除不尽你是如何处理的?
②4÷
6用分数表示结果时,无法将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你是如何处理的?
(3)讨论,明确分数、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根据刚才的计算过程,你能归纳出将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母能化成100的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的形式;
分母不能化成100的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教师小结:
计算过程中,如果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3.解决问题。
我们求出了命中率,你知道谁的命中率高吗?
学生独立解答汇报:
因为66.7%>60%,所以李强的命中率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正是有了问题,学生才有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有能力探究出小数、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进行有规律的总结,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拓展延伸
1.学习出勤率、发芽率。
(1)师:
在实际生活中,像上面这样常用的百分率还有许多。
如学生的出勤率、绿豆的发芽率、产品的合格率、树木的成活率等。
提问:
你们知道什么是出勤率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的出勤率就是出勤的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小组内讨论、交流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明确:
发芽率就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所以
2.你还能说出其他百分率的例子吗?
你了解它们的意义吗?
怎样求出我们所知道的百分率?
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出勤率、发芽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了解出勤率、发芽率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对比,可让学生加深印象。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百分率,小数和分数化成百分数
发芽率=
×
100%
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
1、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转化。
3、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在应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掌握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方法。
经历探究百分数化成小数和分数的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
(1)课件出示复习题。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
春蕾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解答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弄清谁和谁相比,谁是单位“1”)
②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样列式?
(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50×
)
(3)尝试解答。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做)
2.导入。
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分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及解法,为实现知识的迁移做准备。
⊙学习新课
1.旧知迁移,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改编后的例2。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20%。
(2)学生尝试解决,交流解题思路。
(全校人数×
20%)
方法一 750×
20%
=750×
0.2
=150(人)
方法二 750×
(3)比较改编后的问题与复习题中问题的异同。
(引导学生从题意及计算方法、思路等方面比较后得出以下结论)
①解题思路相同:
都用全校人数×
对应的分率。
②计算过程不同,复习题中的问题是用整数乘分数计算的,而改编后的问题是用整数乘百分数计算的。
(4)小结。
解决百分数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进行。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计算。
关键是弄清谁是单位“1”,谁和谁相比。
2.探究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的方法。
(1)尝试转化。
例2的解题过程是分别将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进行运算的,你能将下面的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吗?
120% 35%
学生尝试后汇报:
120%=1.2 35%=0.35
(2)观察、讨论:
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分数?
(3)汇报:
将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百分号;
将百分数化成分数,先将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将能约分的约成最简分数。
(4)小结:
在计算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运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750×
20% 750×
=750×
=750×
=150(人)=150(人)
解决问题
(一)
1、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2、能正确地解答这类百分数的问题。
3、感知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运用迁移的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理解增减幅度的意义。
1.猜成语。
(课件出示)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成语,比一比谁能用数学上的数来表示它们。
百发百中(100%) 百里挑一(1%)
平分秋色(50%) 十拿九稳(90%)
事半功倍(200%)
这些都是什么数?
你能说说它们的意义吗?
2.复习导入。
根据题意列算式。
(1)有8个红气球,10个绿气球,红气球的个数是绿气球的百分之几?
(2)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3千克香蕉,买的香蕉的质量是苹果的百分之几?
(3)想一想:
如何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
3.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我们对百分数已经有了简单的了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的应用。
通过巧猜成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百分数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理清解题思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
(4)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减少了百分之几?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已学问题,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汇报解题过程)
3.从问题中提炼出例3:
我们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
(1)分析数量关系。
①画图。
用线段图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②理解题意。
根据线段图说一说“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如何理解。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2)探究解题方法。
①想一想,这样的数量关系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类似,你能据此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②学生讨论,小组内交流。
③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实际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
原计划的公顷数
方法二 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实际的公顷数÷
原计划的公顷数-原计划公顷数所占的分率(即单位“1”)
(3)解决问题。
结合上面的讲解,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此题?
预设:
方法一 方法二
(14-12)÷
12 14÷
12-100%
=2÷
12≈1.167-100%
≈0.167=0.167
=16.7%=16.7%
4.拓展提高。
(1)提出问题。
如果把例3中的问题改为“原计划造林比实际少百分之几”。
(2)生自主解答。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理清解题思路)
(3)集体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
141-12÷
14
14≈1-85.7%
≈0.143=14.3%
=14.3%
5.观察比较。
(1)寻找不同。
将例3中方法一的算式与改变后的问题的方法一的算式相比较:
这两个算式的不同点是什么?
(14-12)÷
12 (14-12)÷
(除数不一样)
(2)总结方法。
为什么除数不一样?
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讨论、交流,再次明确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引导学生利用线段图明确,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然后改变例题,解答后与原式进行对比,加深对解决此类问题注意事项的理解。
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等话的意义。
2.完成教材89页“做一做”。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准单位“1”的量,然后找准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独立完成教材92页1、2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解决问题
(二)
1、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问题。
2、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与相对应的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
3、增强应用意识,体会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问题。
1.出示复习题:
一堆沙子用去200t,剩下的比用去的多
,剩下多少吨?
2.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单位“1”并列式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
把用去的沙子吨数看作单位“1”,求剩下多少吨,就是求比单位“1”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即:
200×
=250(t)]
3.思考:
如果把题中的
改写成25%,解题思路是否会发生变化呢?
(引导学生明确:
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
4.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
通过温习旧知,改写已知条件等,使学生在体验知识迁移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相同,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自主提问,生成问题。
(1)出示信息。
教师口述信息:
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找学生复述教师刚才说的信息)
(2)提出问题,引入例题。
根据老师口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生1:
增加了多少册图书?
生2:
今年的图书册数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生3:
今年有多少册图书?
2.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问题。
学生解答后汇报。
(2)学习例4。
过渡:
用刚才的信息加上同学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4。
①出示例4。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②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讨论:
如何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
题中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的意思是今年比去年增加的图书数量是去年的12%。
存在的数量关系是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增加的图书册数。
今年图书册数=原有图书册数×
(1+增加的百分率)。
③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解法一
1400+1400×
12%
=1400+168
=1568(册)
解法二
1400×
(1+12%)
=1400×
112%
④比较两种解法的异同。
相同点:
都把原有图书册数看作单位“1”,都用乘法计算。
不同点:
第一种方法先用乘法求出增加的册数,再用原有图书册数加上增加的册数,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相当于原有的百分之几,再用乘法求出今年的图书册数。
3.补充例题。
(1)课件出示补充例题:
龙泉镇去年有小学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减少了0.5%,龙泉镇今年有小学生多少人?
(2)分析比较。
此题与例4相比,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
单位“1”都是已知的。
例4中已知要求的量比单位“1”多百分之几;
补充例题中,已知要求的量比单位“1”少百分之几)
(3)学生独立解答。
(4)汇报解法。
2800-2800×
0.5%
=2800-14
=2786(人)
2800×
(1-0.5%)
=2800×
99.5%
4.小结。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解答此类问题常用以下
两种方法:
(1)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
单位“1”的量×
百分之几。
(2)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单位“1”的量×
(1±
百分之几)。
1.填空。
(1)比50m多50%是( )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数学 六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