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562918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7.57KB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教师专业成长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再就是,为什么说改进教学是一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
郑毓信教授给出的回答如下。
一、国际数学教育界关于课堂教学的两点共识
第一,教学活动的复杂性。
正如人们广泛认识到的,数学教学不仅直接涉及教师、学生与教材这三个方面,而且与具体的教学环境乃至整体性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第二,教学工作的专业性质。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显然清楚地表明教师教学工作的专业性质,因为教学工作不能被归结为任何一种现成方法或技能的简单运用,而主要依赖于教师本人的创造性劳动。
更为具体地说,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可归结为决策与行动(包括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上的具体教学行为以及课堂上的即时决策等),教师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而这事实上就是专业性工作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即教师必须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及时作出适当的决定。
郑毓信教授接着说:
众所周知,突出强调教学方法的改革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特别是,教学中是否积极地采用情境设置、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与动手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被当成了判断教师是否具有改革意识的主要标志。
事实证明这样的认识是有偏差的和不全面的,目前这种情况已得到纠正或正在纠正,现在人们已逐步认识到:
第一,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应等同于用新的教学方法去完全取代旧的教学方法,更不能将方法的新旧简单地等同于方法的好坏。
第二,与片面强调某些教学方法相对照,我们应当更加提倡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并深入研究各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就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与教学环境(以及教师本身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然而,尽管在教学方法改革上的形式主义倾向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我们却不能认定相关的认识问题已经完全得到解决。
目前还有一种误区需要警惕,那就是“有模式,是学校改革成熟的标志,更是教师成名的旗帜。
许多人对‘模式’顶礼膜拜,期盼‘把别人的玫瑰移栽到自己花园里’。
”
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一新的潮流呢?
郑毓信教授说:
尽管教学模式的研究确实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正如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样,我们也应防止思维的片面性与做法上的简单化。
例如,以下论述就多少表现出了这样的倾向:
“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
”与此相对照,以下观点则应说更加合理:
“的确,没有可以操作的模式,再好的思想、理论都无法实现,但模式不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们更应深入地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模式!
是解放生命还是禁锢生命?
通过以上我们能够得出什么呢?
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第一,与教学方法一样,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也必定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从而,我们也就应当明确地倡导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和必要的比较,从而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加以应用。
当然,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并从又一角度更为清楚地表明了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质。
第二,相对于模式和方法而言,我们应更加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性地去应用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显然,依据上述的立场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认识一下这些论述的意义:
“一所学校一旦引进某个教学模式,就很容易被‘套牢’,尤其是不加选择地运用到所有学科、所有课堂,直到一败涂地,草草收场。
二、我们究竟如何才能搞好数学课堂教学
就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结论确实也不复杂,甚至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即为了搞好数学教学,我们必须懂得数学、懂得学生。
再看以下专家的观点:
吴正宪老师说:
“创造儿童喜爱的数学教育途径——‘读懂儿童,读懂数学,读懂教材’”。
孔凡哲教授说:
“教学设计的两个立足点是:
明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内涵,聚焦核心内容,设计恰当的活动,引领学生开展高层次的、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
明确学生的现实起点,构思能够诱发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刘晓明教授在《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中说: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迁移而教,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迁移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正规与非正规的接触中都注意创设和利用有利于积极迁移的条件和教育契机,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把为迁移而教的思想渗透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中去,促进学习积极迁移的发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就当前而言,我们还应特别强调研究教材的重要性,以真正弄清相关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
因为在过去10多年的课改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弊病:
人们往往只是注意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但在一定程度表现出了‘去数学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就像专家张奠宙所指出的:
“君不见,评论一堂课的优劣,只问教师是否创设了现实情境、学生是否自主探究、气氛是否活跃、是否分小组活动、用了多媒体没有,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
”但是,张奠宙教授又说:
“仅靠教学理念和课堂模式的变更就能成为名师,就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乃是神话”。
教师如何“读懂数学、读懂教材”郑毓信教授说:
第一,数学观现代演变的一项重要内涵是,相对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言,数学更应被看成一种思想方法,从而,在从事教材的研究时,我们就应特别重视如何能清楚地揭示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
第二,在强调数学教学应当很好地体现相关内容的数学本质的同时,我们应注意防止这样一种片面性的观点,即将数学看成了数学教育的本质。
因为,除数学外,数学教育还涉及更多的方面或因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黄荣金和李业平两位专家说:
“高质量的教学不是由是否使用现代技术、小组活动或动手操作等所决定的,也不是由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或以教师为中心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教师是否能选择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并能创造一个既有挑战又有支持的课堂环境,促进有意义的互动来获得社会协商的理解”。
改进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有效数学教学。
三、什么是有效数学教学
国际教育署和国际教育学会联合出版的《有效的数学教学》中总结了10条标准:
“教学伦理”。
数学教学应当帮助学生发展数学责任感和数学能力。
“学习安排”。
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的机会。
“教学要建立在学生思考基础之上”。
教师应当把学生的思考与学习联系起来,把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决策的起点;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误解或者错误,利用好了就是一种资源;
教师应当保证教学具有适当的挑战性。
“有价值的数学任务”。
教学中的数学任务应当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
“建立联系”。
包括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多种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学习评价”。
教师应当使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来督促和诊断学生的学习。
提问是教师评价学生知识和思维的有效方法;
提问之后,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如何倾听的,教师不仅要关心答案的对错,还要关心学生的数学思考。
“数学交流”。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解释和说明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数学概念、数学语言和数学方法;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交流他们的想法。
“数学语言”。
教师应当把数学语言、直观的理解和日常语言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解和使用数学术语的能力;
教师应当通过直接讲解或者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语言。
“工具和表征”。
教师应当使用各种工具和表征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
“教师知识”。
只有真正具备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才能帮助学生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面对上面的10条标准,有的人会说,看的我眼花缭乱。
如何看待以上10条标准,郑毓信教授说:
面对众多的论述,我们不能机械地执行,而应当更加重视如何能在此基础上积极地开展独立思考,从而做出自己的分析。
与此同时可以借鉴的有“教学设计的四条基本原则”(情意原则、结构原则、过程原则和调控原则”;
孔凡哲教授提出的“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三个秘诀”等。
孔凡哲教授的三个秘诀是:
一、立足两个基点,课前精心预设。
正如弗赖登塔尔所言,“与其说学数学倒不如说学会数学化”。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教育过程,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实现个人社会化,更是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实现数学化的过程。
教的本质在于学会与会学。
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建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把握课堂教学的清晰思路,明确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1.基点之一:
明晰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学科本质内涵,聚焦核心内容,设计恰当的活动,引领学生开展高层次的、积极的数学思维活动。
2.基点之二:
二、牢记两个要点,课堂精彩生成。
正如很多同行认识到的,“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有课堂上精彩的随机生成”。
其实,课堂精彩的生成,首先必须建立在“唤醒学生成长的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基础之上,同时,教师不要被“感情的野马”所牵制而迷失课堂方向,而是需要牢记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的两个秘诀:
1.秘诀1:
心中时刻清楚目标是什么。
无论课堂教学多么精彩,有多少预想不到的情形发生,我们都不能迷失方向,心中必须时时刻刻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这节课对学生的数学发展、未来生活究竟有什么帮助”。
2.秘诀2:
心中时刻明确学生现在何处,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在课堂教学中,每当需要进行新知学习之时,我们必须清楚,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否具备进行数学抽象、推理、建模所必需的先前知识,而学生对于数学新知的认知渠道、方式方法是否具有显著差异。
特别地,在对待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上,更需要我们“淡化差、尊重异”,而不是采取统一化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
否则,这些单一化的方式方法、素材等,仅仅对思维敏捷型的学生有利,而对慎思型的学生是极其不公平的——一旦教师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方式,仅凭这些学生自学,是很难跟上课堂教学步伐的,当堂快速的层次训练和学生自评,最终导致为数甚多的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急剧下降。
为此,我们需要修炼课堂教学基本功:
准确识别、及时洞察、即时评估、及时调整、以学为中心。
即,在课堂教学进程中,一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识别学生的先前知识是否具备、学生的理解是否有助于达成目标;
二是及时洞察课堂变化,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课堂随机生成的资源);
三是对于课堂教学进行即时评估,多激励少批评,注重发展性评价;
四是围绕着学生全面发展、紧盯课堂目标的达成实际,适时调整课堂进程;
五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不仅关注学会,更要关注会学。
三、课后及时反思、提炼升华,磨练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
1.课后及时反思总结。
课后反思是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隶属于教学反思。
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发他人思考。
特别地,教师的专业自信和自我认同,是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而,教学反思也是提升教师的专业信念和职业认同的重要渠道。
在谈到教学反思的形式时孔凡哲教授说“说课、课堂调控、评课、再备课,是当前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而课前反思、写教后记、写反思日记、形成教案档案、同课异构等,则是教学反思的有效形式。
”他又说:
“写教后记”作为课后反思的常见形式,得到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同。
写好教后记首先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良好形式。
几十年以来,我自己的教后记通常包含如下六个方面中某两三个方面:
亮点。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
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奖提供最直接的参考。
败笔。
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所应吸取的教训。
比如,课堂把握不好导致拖堂,就需要反思,哪个环节开始出现“拖泥带水”,其原因是什么,下节课能否克服。
“歪打正着”(即教学机智。
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
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学生的问题。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
学生的见解。
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
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心得。
把教师用书、资料、相关书籍以及名优教师相关的成功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记,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及时提炼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关于教师提炼升华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我不由自主地想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一篇课文、三次备课、两次反思’的成功成长经验,即以教案的设计、反思与再研究为主线的成长模式:
第一次备课,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教案。
第二次备课,广泛涉猎,仔细对照,‘看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
哪些东西我没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学习理解后补进自己的教案;
哪些东西我想到了,但人家没想到,我要到课堂上去用一用,是否我想的真有道理,这些可能会成为我以后的特色’。
第三次备课,边教边改,在设想与上课的不同细节中,区别顺利与困难之处,课后再次‘备课’,修改教案。
“不难看出,于老师的这种模式其实就是我们经常阐述的教案的预设计、课前反思、课堂验证、课后反思、再备课,不断反思、不断调整”。
他又说:
“其中,三次备课所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次备课,集中关注自我经验,强调真实的我、实在的我;
第二次备课,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前反思,其关注点在于文献资料,特别是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教训;
第三次备课就是课后反思,其关注点在于课堂现实。
3.追求独具个人魅力的课堂教学艺术。
“创造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是每位教师走向名师的必经之路。
教案的设计、实施和反思的过程,其实是教学技能技巧从不会到熟练的过程,是对自己的教学特点知之不多到逐渐清晰的过程。
其中,虽然涉及如何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熟悉教学技能技巧等事物,但是未必不可进行教学风格的凝练过程。
以上引用了多位教育专家的阐述,说明了改进教学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就我县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除了要在改进方法上面下功夫,还需要提升“‘三项基本功’,即要切实加强这样三种基本能力:
善于举例;
善于提问;
善于比较和优化。
最后,祝全县小学数学教师在“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反思—善于总结”的道路上,越走越好,从而真正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的梦想。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
郑毓信.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目标与重要内容
孔凡哲.实现优质高效课堂的三个秘诀—对于数学课堂教学与独具个人魅力的课堂教学艺术的认识
黄荣金李业平,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小学 数学 教学 教师 专业 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