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5564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35
- 大小:107.56KB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按时完成作业,书写认真,字迹端正,及时订正。
3、养成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计算仔细。
4、养成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或提问的习惯。
三、全册教材基本内容说明
教
材
的
貌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
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编
写
特
点
1.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内容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根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更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4.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为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机会与素材。
5.落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6.设置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7.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提
高
课
堂
效
率
措
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构建有关数学知识。
2.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3.体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快乐。
4.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5.重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优
补
差
1.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2.建立互帮互助小组。
3.注重差生的课后辅导.
4.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其
他
1.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3.建立竞争机制,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教学进度表
起讫时间
起讫周次
章节次
教学内容
9.1—9.6
第一周
第一单元
数一数、比一比、练习
9.10-9.14
第二周
第二、三单元
位置、认识1—5及练习、
9.17-9.21
第三周
第三单元
比大小、第几
9.24-9.30
第四周
分与合、加法
10.8-10.12
第五周
减法、0的认识
10.15-10.19
第六周
第四单元
认识图形
(一)
10.22-10.26
第七周
第五单元
6、7的认识
10.29-11.2
第八周
得数是6、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看图编式
11.5-11.9
第九周
8和9的认识及组成、得数为8、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
11.12-11.16
第十周
画图应用题、10的认识、10的加减法、
11.19-11.23
第十一周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1.26-11.30
第十二周
第六单元
11至20各数的认识及写法、
12.3-12.7
第十三周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12.10-12.14
第十四周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练习
12.17-12.21
第十五周
第七单元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
12.24-12.28
第十六周
认识钟表
12.31-1.4
第十七周
第八单元
图文应用题、图文应用题练习、8、7、6加几
1.7-1.11
第十八周
5、4、3、2加几、整理与复习
1.14-1.18
第十九周
第九单元
总复习
1.21-1.25
第二十周
第一单元准备课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这一单元有数一数和比多少两方面的内容。
“数一数”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美丽的校园”情境图;
二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10以内的、用集合圈呈现出来的人或物;
三是配合此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练习一第1题、第2题)。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有如下特点。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提供丰富的计数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
“美丽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校园内飘扬的国旗、高大的教学楼、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美丽的鲜花、宽阔的操场以及校园外飞翔的鸽子、整齐的大雁、葱郁的树木等计数资源。
此外,也给初入学的小学生展现了校园生活,帮助他们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关爱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等等。
(2)丰富的计数资源为学生充分计数服务。
情境图中提供的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一座教学楼等),学生在计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中,初步感受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可以用同一个数表示,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对学习的新奇感,逐步形成喜欢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册教案(总第课时)
课题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日期
年月日午第节
教具
教学
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
难点
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
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
那你能从1数到10吗?
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
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
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自己先看一看。
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
还有什么?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大家都会数啊!
真不错!
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
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
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
(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
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数身边的数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
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
几扇窗?
几盏灯?
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
一行有几个课桌……);
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
你有几只眼睛……)。
5.课后延伸
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
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教师:
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思考与调整
教后反思
简要板书设计
12345678910
比多少
卡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会表达比较的结果(谁和谁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一、谈话导入:
1.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前几天下雷阵雨时风很大,把小兔家的房子吹倒了,现
在小兔子一家怎么样了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学生观察第6页的图画: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小免在搬砖,小免和砖谁多?
还有什么
不同的想法吗?
a.他们的数量都是4,所以是一样的
b.图画里正好都是一只小兔搬着一块砖,所以是一样的
指名学生摆卡片表示小兔半砖的情况
教师引导小节:
像这样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最后小兔
和砖都没有多余的,我们一看就知道小免和砖一样多或者同
样多
板书:
同样多 学生书空并齐读
B.小猪在搬木头,小猪和木头谁多?
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a.小猪3只,木头有4根,所以木头多
b.图画里一只小猪也是搬一根木头,但是还有一根木头
多出来,所以木头多
指名学生摆卡片表示小猪搬砖的情况
像这样一只小猪对着一根木头,最后还
有木头多出来,我们一看就知道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
少
板书:
多少学生书空并齐读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图画里还可以比什么?
学生汇报
b学生选择后操作:
用卡片在桌子上摆一摆。
同时教师引导:
摆之前想一想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c小组交流:
学生向小组同伴说一说比较结果
d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三、应用新知,巩固拓展
1.比比谁的眼里好?
a.练习一第一题b.练习一第2题c.练习一第3题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左边同学摆,右边同学摆的和他同样多。
b.左边摆得多
c.左边同学摆得少
3.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c.左边同学摆得少d.练习一第4题:
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1).用数的方法:
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
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还有一种方法:
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
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四、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
2、我们身边哪些可以比多少的例子?
同样多
多
少
第二单元 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
(二)教学建议
1.上下、前后。
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
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2层加上水面共3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
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
2.左右。
◇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认识:
认识左右手---感知身体的左右---以自身为中心。
·
不涉及左右的相对性。
去掉了,一方面是因为有一定的难度(儿童一般在7岁左右,不仅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而且也能以别人为标准辨别左右)。
另一方面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教学中老是纠缠以谁为标准。
◇将左右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车辆、行人靠右行、少先队员敬礼用右手等。
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上下前后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
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请看画面。
(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
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二、探究新知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
(红绿灯。
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
(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
联系实际提问:
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
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
身体呢?
2、练习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然后把你的双手压在文具盒上面。
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是什么;
你的双手下面是什么。
3、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
“前”“后”。
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
联系实际问:
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
前后)
4、练习
出示十二生肖的图,让学生说说谁排在最前面?
谁排在最后面?
谁排在谁的前面?
谁排在谁的后面?
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
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1、通过“拍手游戏”巩固“上下、前后”的概念。
2、通过“说反话”深化对“上下、前后”的理解。
3、通过“做一做”体会“上下、前后”的相对性。
四、质疑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
学会了上、下、前、后、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左右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能用左、右描述物体位置关系。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
听说小朋友的歌唱得可好听了,给老师们唱一首歌吧。
学生唱《左手和右手》。
提问:
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
(《左手和右手》)小朋友,哪只手是你的左手,哪只手是你的右手?
二、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咱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们可是一对好朋友,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呢?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
(能)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讲述: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
现在我要看看你们身体上的这些伙伴配合如何,咱们做个“听口令,帮动作”的游戏。
3.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4.各种方位介绍同座位。
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
(先请两个生说一说,再同位互相说。
在这些同学中有你的好朋友吗?
你的朋友坐在第几组?
第几位?
左边还是右边,让我们猜一猜好吗?
你能用左边右边来说一句话吗?
可以说说这间课室的摆设。
[评析:
用学过的各种方位来介绍自己的同座位,对“左右”这一方位进行延伸。
学习“左右”,并将这部分知识用到生活中,体验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
5.理解位置的相对性
(1)介绍文具的位置。
新学期开学,蓝猫商店进了一些学习用品,小朋友,你们想去看看吗?
有哪些学习用品呢?
它们是怎样摆放的?
先自由说文具的位置,再体交流。
(2)提问:
谁来说一说铅笔的摆放位置。
引导:
为什么铅笔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在右边?
(对于尺子来说铅笔在它的左边,对于笔盒来说铅笔在它的右边)。
(3)设疑:
第二个是什么文具?
是尺子还是笔盒?
同学们可以讨论讨论。
请双方代表上台辩论,明确物体的位置是从右数还是从左数。
设计目的有三年:
一是通过“蓝猫商店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你能介绍吗?
”,这一开放式的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介绍文具的位置。
二是铅笔对于不同的文具来说,它的位置也就不同。
体现左右的相对性之一。
三是“第二个文具是什么”的设计,引发学生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结果不同的色论,进一步明确物体的位置,认识学习左右的重要性。
过渡:
同学们用左右为我们介绍了蓝猫商店的文具,大家说的很好。
下面咱们来轻松轻松。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喜欢这首歌的同学请举右手(学生举手),老师也非常喜欢(师举起右手),我举的是右手吗?
有不同意见吗?
为什么?
明确:
站立的方向不同,因此左右也就不同。
3.同座位的同学握手,再次验证左右的相对性。
三、练习
1.提问:
瞧,你们看见图上有什么?
“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是什么意思,你知吗?
小结: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上下楼梯的人。
平时我们上下楼梯和走路时,也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走。
在校园里同样,马路中咱们也该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
猜一猜。
小朋友们,你们在课间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呀?
这些小动物想和你们做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欢迎吗?
蓝猫的右面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