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散文归纳系列大全(共24页).doc
- 文档编号:2155321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
- 页数:24
- 大小:358.50KB
高考语文散文归纳系列大全(共24页).doc
《高考语文散文归纳系列大全(共2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散文归纳系列大全(共24页).doc(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
第1讲分析结构思路类
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按线索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题型一 行文思路分析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
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
1.段内的结构层次;
2.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
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常见设问方式]
2012重庆卷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2012安徽卷
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2011重庆卷
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
请简析。
(2)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
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
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4)作者围绕什么写了哪些事?
[解题方略] 行文思路分析“六字诀”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
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
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的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组织答案,运用模式。
答题模式:
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题型二 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苏卷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013安徽卷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013四川卷
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
(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
(4)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
为什么?
角度一开头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略] 开头句段的作用“五考虑”
1.开篇即点题。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引起下文。
开头句或段,除了点题作用外,还有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奠定基调。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头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
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表现了……渲染了……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角度二中间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略] 中间句段的作用“两思考”
第一,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近几年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
第二,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
角度三结尾句段的作用
[解题方略] 结尾句段的作用“三思考”
第一,首尾呼应(照应)而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第二,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第三,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句段作用题因乱贴标签而失分
[满分指导]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句段作用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从结构手法等分析上下文内容的关联
这就需要弄清句段位置,构建结构方面的技巧知识网络;第⑥段处于文章的中间,画线语句又处于这一段的中间位置,按常规就是转入下文。
二是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第一步,要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步,要抓关键性的语言,理解句段内容,进而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主旨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作用。
解答此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流程图
第2讲内容要点概括类
题型一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局部内容要点概括既指概括一个段落内容要点,也指多个段落(层次)内容要点。
内容涵盖层意概括、原因概括、特点概括等。
[常见设问方式]
2013江苏卷
文章多处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现象”,请分别从交往、生活、心理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2013大纲卷
林肯中心的鼓声唤起了“我”的哪些感悟?
请简要分析。
2013安徽卷
根据②~⑤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②③两段写了“近两三年”桐庐当地的变化,请概括这些变化。
(2)从④⑤两段看,桐君山的历史气息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
(3)作者为什么说×××?
请简要概括。
(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
请分条概括。
角度一层意概括
[解题方略] 层意概括“两步”“两注意”
第一步,审清题意,确定答题区域。
题干(包括分值)常常暗示了答题的区域和方向,要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仔细审读,找到对应的信息语段,确定答题的区域。
第二步,抓重点词语或句子,切分层次。
中心(词)句、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关键,要抓住不放,认真辨析作答,筛选出相关符合题意的语言材料。
注意一:
答题区域如果是全篇,先分意义段,再概括各意义段的大意,概括段落大意要注意关键句,要抓住主要,舍弃次要,要特别注意主旨句。
如果是几段的,通常是抓各段的大意。
如果是一段的,通常先分层,分层时,要注意行文思路的转换,特别是关注一些标志性词句,然后再概括层意。
注意二:
层意概括不但要注意写的对象,更要注意对象的特点。
角度二原因概括
[解题方略] 原因概括类题目答题流程
第一, 关注题干提问模式,界定题型
原因概括类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
第二,注意思维模式:
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
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
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
第三,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
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
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角度三特点概括
[解题方略] 特点概括“三步走”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
明确是什么陈述对象的特点,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明确是怎样的特点,找到在原文筛选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
第三步,根据区域内的文字,抓其本质,分类概括。
—————————————————————————————————
不论哪种命题形式,在组织答案时,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
1.直接摘录词句法:
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
要点:
抓住关键词句,找准答案起止。
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确定题目的答案在文中的具体所在,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原句或从文中摘取重要词语进行组合。
2.改写拼接法:
就是提取文章中的一些词句,通过拼接并改写的方式重新组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方法。
要点:
这类题目一般根据题干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要点,但不能直接解答,其答案一般是文中的词句意思的组合变换。
3.综合句意(层意)法: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要点:
(1)分析句子关系,理出答案要点。
在找到答案的大致位置之后,对相关内容的句子关系进行分析综合,按要求从中提取答案的要点。
(2)研读意义(象)组合,概括文段大意。
就是要研究段落内部的意义组成,对文段的信息进行抽象归纳。
———————————————————————————————————————
题型二 整体内容概括(主旨概括)
[常见设问方式]
2013广东卷
“我”在过岭的三个阶段都有着丰富的心理感受,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2013大纲卷
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13浙江卷
简要概括本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其他设问方式:
(1)作者对某事的感悟是什么?
(2)分析作者对某事的观点态度。
(3)某部分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角度一概括情感态度
[解题方略] 概括情感态度“两步走”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具体考向。
散文作品阅读中的“概括情感态度”类命题形式主要有三种考向:
①情感变化类。
题干要求多有“情感变化”字眼,如2013年大纲卷第17题“对林肯中心的演出,‘我’表现出哪些情感变化?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②情感梳理类。
③情感认定类。
题干要求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字眼,如2011年福建卷“文章第⑪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谈谈你的看法”。
第二步,掌握各类概括情感态度类试题的技巧。
①情感的变化类题型,可采用捋线串珠法。
文学作品中,自然要或明或暗地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情感,而且随着事情的发展,作者的情感还会不断地变化。
对于这种题型,最好的办法就是“捋线串珠”,即先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读下去,尤其是线的起端和终端,然后将文中关于心理描写的词语作为彩珠,串到这根红线上。
串珠时,千万不要把珠子遗漏了,那样情感变化就有可能脱节,对于那些情感相近的词语,可以不串到线上,防止重复。
在全文的彩珠串完以后,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就一清二楚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②情感梳理类题型,可采用分类归纳法。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传达的思想感情,因人因事因物往往不同。
对于涉及“哪些”情感之类的题干指向,最好的办法是先圈定和摘录出所及的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语,然后根据词语所承载的感情倾向,分门别类,逐一感受体味,即可比较准确而便利地获取答案。
③情感认定类题型,可采用语境感悟法。
就是根据题干所指的语境,或全文,或句段,进行理解和感悟,先分析大致意思,后理解主要内容,再设身处地感受,最后是领悟其中的感情倾向。
这种方法的重点对象是关键词句,即对感情色彩极为浓厚的词句,进行深入理解和体悟,尤其是某个句子的情感认定,这种方法最为恰当。
角度二概括主旨类
[解题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散文 归纳 系列 大全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