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常见问题应对方案建议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5068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95
- 大小:148.51KB
幼儿教育常见问题应对方案建议Word下载.docx
《幼儿教育常见问题应对方案建议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常见问题应对方案建议Word下载.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
10、孩子发音不准确怎么办?
………..………………………………………………………..…20
11、孩子要奖励时怎么办?
……………...………………………………………………………21
12、不知道小耳朵该怎样呵护怎么办?
…………………………………………………………26
13、孩子能听懂话但不执行怎么办?
……………………………………………………………27
14、孩子竞争意识强怎么办?
……………………………………………………………………28
15、孩子怕受挫折怎么办?
………………………………………………………………………31
16、不知怎样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怎么办?
……………………………………………………33
17、孩子吃饭慢怎么办?
…………………………………………………………………………41
18、困惑于“放养”与“圈养”怎么办?
………………………………………………………….44
19、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该怎么办?
……………………………………………………………44
20、不知怎么才能让孩子与父母分床睡怎么办?
………………………………………………46
21、孩子爱吃手怎么办?
………………………………………………………….……………...48
22、如果孩子说谎怎么办?
………………………………………………………………………49
23、孩子成长需要合理投入,父母该怎么办?
…………………………………………………55
24、孩子遇到害怕的事该怎么办?
………………………………………………………………57
25、孩子“贪心”该怎么办?
……………………………………………………………………...59
26、孩子被欺负该怎么办?
……………………………………………………………………....60
27、孩子嫉妒心太强怎么办?
……………………………………………………………………63
28、孩子和以往行为不一致怎么办?
……………………………………………………………65
29、孩子爱磨蹭怎么办?
…………………………………………………………………………67
30、孩子耍赖该怎么办?
…………………………………………………………………………71
31、孩子的安全教育不恰当该怎么办?
………………………………………………………....72
32、看不懂孩子的画怎么办?
……………………………………………………………………75
33、面对孩子间的纷争该怎么办?
………………………………………………………………79
34、离园时刻应该怎么办?
………………………………………………………………………80
35、孩子爱看电视怎么办?
………………………………………………………………………82
36、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家长该怎么办?
…………………………………………………….83
37、孩子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
…………………………………………………………………84
38、孩子有问不完的问题怎么办?
………………………………………………………………85
39、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87
40、孩子脾气大、任性怎么办?
………………………………………………………………….88
转载:
父母如何和孩子相处(俞敏洪访谈)……………………………………………………91
后记………………………………………………………………………………………………..95
1、孩子爱耍小聪明怎么办?
---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反思自己行为、讲故事引导、建立合理规则、满足合理要求)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开始学会耍“小聪明”了。
为了多看一会儿电视,洗漱时故意磨磨蹭蹭;
为了“骗”爸爸给他多吃一个冰激凌,说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吃两个;
为了不去幼儿园,就假装生病。
现就孩子爱耍“小聪明”的四大类型予以分析,供大家参考。
(1)钻空子型
乐乐平时由妈妈带,可最近妈妈要出差,不得不让爸爸带几天。
晚上爸爸让他早点刷牙睡觉,乐乐说:
“妈妈在家的时候,都让我看完两集《喜羊羊与灰太狼》再睡觉。
”9点了,妈妈打电话问乐乐睡了吗?
爸爸说在看电视,妈妈很惊讶,乐乐平时8点就睡觉了。
分析: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察言观色,如果爸爸妈妈不仔细分析,往往会中了孩子的计。
由于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对孩子的错误包庇、袒护,往往会强化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对这种类型的小聪明,家长需要反思教育态度是否一致。
(2)逃避惩罚型
爸爸给匡匡买了一个能发声发光的玩具飞机,匡匡很喜欢,可最近匡匡不再玩飞机了。
妈妈问:
“你的玩具飞机呢?
怎么不玩了?
”匡匡说:
“送给邻居家小弟弟了。
”过了几天,妈妈收拾房间时,在沙发下发现了弄坏的玩具飞机。
孩子因害怕自己的错误行为被成人惩罚往往会耍一下“小聪明”,以此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
面对孩子的这种“小聪明”,大人不必马上揭穿、急于纠正,而应当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喜欢诚实的孩子,虽然爸爸妈妈不希望他做错事,但更不希望他撒谎。
(3)偷懒型
妈妈看到亮亮把玩具扔了一地,让亮亮在吃饭之前把玩具收拾好,并告诉亮亮:
“不收拾好玩具,中午就不许吃饭。
”过了一会儿,妈妈看到亮亮屋子里很干净,散落一地的玩具不见了,连书包、衣服都不见了。
妈妈过来一看,原来亮亮根本没收拾,而是把所有的玩具和衣服等胡乱塞到柜子里了。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会试图偷懒,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不但不聪明而且会害了自己。
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告诉孩子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
(4)满足需求型
瑶瑶这几天总说她在幼儿园里睡觉是表现最好的,老师每天都夸她。
妈妈觉得女儿在幼儿园向来不喜欢睡午觉,最近怎么一下子变化这么大?
这天,老师告诉瑶瑶妈妈,说瑶瑶平时表现都不错,就是中午睡觉的时候不好。
有时孩子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正确看待孩子的小聪明行为。
孩子的小聪明不外乎以上几种,其实孩子的这些小聪明不见得是孩子智商高的表现,但也不意味着孩子性格顽劣。
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
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引导孩子把“小聪明”变成大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笔者建议父母这样做:
(1)父母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什么孩子会耍“小聪明”,是父母要求太严格?
还是要求太松?
或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
(2)通过讲故事让孩子懂得诚实的重要性。
(3)满足孩子合理的愿望和要求,因为过分的限制和严格,容易导致孩子以“小聪明”来欺骗父母。
(4)建立必要的规则,让孩子学会用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孩子不听成人的话怎么办?
---减少废话和絮叨(避免老说否定句)、建立前后一致规矩(并且言出必行)、用尊重孩子的方法实现规矩执行)
不絮叨、及时阻止十分危险的行为、引导相对不安全的行为、不怕脏和湿(自己勤快多洗)、设立和立规矩(合理的日常安排)
很多父母都会抱怨:
跟孩子说话孩子就当耳旁风,我说我的,他/她做他/她的,就像没听着。
父母通常都会认为孩子太不听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对父母的话听而不闻?
我们先来一起看一个场景:
妈妈带两岁多的孩子出去玩,孩子走在妈妈旁边,孩子看见地上有个塑料纸突然蹲下用手抓想要捡起来,妈妈赶紧说:
“别捡,脏。
”孩子没理会,妈妈拽起孩子说:
“走吧,到前面玩,别玩这个。
”孩子被拽起来后往前走,看到过来一辆汽车,站在路边兴奋地喊:
“汽车,大众汽车”,妈妈说:
“走吧,这都是尾气,我们去公园里玩。
”孩子没听,继续看开过来的另一辆汽车,并且问道:
“这是什么车?
”,妈妈说:
“别克,快走吧。
”孩子没动,妈妈拽着孩子的手往前走,好容易走到了公园里。
孩子看见地面有一滩水,跑过去就要踩,妈妈赶紧抓住孩子说:
“别踩,鞋会湿了。
”孩子又没“得逞”,跑到滑滑梯那准备往上爬,妈妈跟在后面说:
“慢点”,孩子爬上去之后要过一个很矮的栏杆,妈妈说:
“看着点,别碰头”,孩子滑下来后发现地上有几只小蚂蚁,立刻趴在地上看,妈妈说:
“你脏不脏?
快起来看!
”孩子继续观察,妈妈碰到一个熟人开始聊天,没再理会继续观察蚂蚁的孩子,十分钟后,妈妈聊完天发现孩子还在地上趴着,走到跟前说:
“你怎么还没起来?
别看了,快起来去滑滑梯。
”……
这种类似的场景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孩子身边的这个人可能是妈妈,可能是爸爸,也可能会是老人或保姆。
每个成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都会用自己的喜好、自己对于环境的判断、自己期待的状态来要求孩子,这些要求通过各种各样否定的语言一直萦绕在孩子耳边,形成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背景音乐”。
孩子已经习惯了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遭到提醒、反对、或生硬的阻止,怎么还能对成人说的话认真去听。
试想一下,如果你长期处在一种背景音乐下工作或生活,你会认真地去听音乐是什么内容吗?
如果你一直处在很安静的环境下,这时给你放一首动听的音乐,你一定会仔细去听,并用心欣赏。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父母就应当知道如何能让孩子认真对待你所说的每一句话了。
(1)不要成为絮絮叨叨的父母。
孩子的行为有他/她与生俱来的天性,孩子喜欢探索、喜欢观察、喜欢重复、喜欢尝试,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很多成人都不具备的,成人对于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而孩子却能看到另外一番精彩。
欣赏而不要阻止孩子探索世界的过程。
做到这点十分困难,但要努力去做,因为这个过程对于父母来说可能很无聊、可能很脏、也可能很危险,但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过程,如果剥夺了这个过程也就剥夺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机会。
(2)立刻阻止十分危险的行为。
孩子的确不懂得危险,他/她会用自己所有的感官来体验任何事物,因此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处处会有危险。
作为父母需要在内心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哪些动作和行为是绝对危险的,发生这些动作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制止并且制止之后跟孩子讲明原因,尽量用最简化的语言来解释危险的存在,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很多次,也可以设计相对安全的方式让孩子体验这种危险的存在,效果可能比较好,比如用比较热的水代替开水让孩子接触,明白什么是烫。
(3)引导相对不安全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不会立刻产生危险,但长远对孩子不好。
比如孩子不懂得环境污染的问题,也不懂得尾气会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伤害,这个时候,父母需要用尽量简化的语言来让孩子明白呼吸进了尾气可能对他造成的伤害,同时尊重孩子的兴趣,可以建议孩子站在远一点的地方看汽车而不是强行阻止。
(4)不要怕脏不要怕湿。
在博文为什么要让孩子玩“脏”游戏中已经说明了脏游戏对于孩子大脑发育的好处以及孩子对脏游戏的热爱。
因此父母应当理解孩子的这些行为,既然出去玩,一身泥、一身土的回家非常正常,这才是孩子。
只有成人才会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地站在那对周围的事物熟视无睹。
父母省去一些唠唠叨叨的话而多洗几次衣服会让孩子受益很多。
(5)设定规矩很重要。
父母需要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设定规矩,孩子在这些十分必要的规矩内可以自由地活动,这些规矩除了对于危险的规避之外还包括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
父母想明白自己需要设定的规矩之后就要以各种方式保证这些规矩的有效性,这些规矩坚决不能动摇,除此之外的行为不要再做多余的干涉和提醒,这样孩子会逐渐知道父母是言出必行的。
在这样一个有规矩的自由环境下,孩子会感到安全和放松,因为孩子耳边不再会有背景音乐,而孩子又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界限在哪里。
Gerber女士曾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规矩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
假设你开车行驶在一个吊桥上,吊桥两边都有锁链,可能你永远都不会碰到那些锁链,但那些锁链的存在让你感到很安全,假设你开车行驶在去除了锁链的吊桥上会是什么心情?
虽然你明确知道不会掉下去,但内心还是会觉得恐惧。
因此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讨厌规矩,孩子只是不喜欢到处都是规矩,父母所需要的规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路途两边的锁链而不是横在路中间的护栏。
有了这些规矩,孩子的成长会更加自由、轻松而又安全。
总而言之,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对自己说的话能听的进去,先要做到减少过多的废话,再要做到设立规矩的前后一致性,然后用尊重孩子的方法实现这些规矩的执行。
3、孩子没有礼貌怎么办?
---背诵弟子规,并且结合现实生活适当解释,培训孩子的教养和礼貌。
此方法很好。
但关紧还是老师家长的示范。
特别是家庭教育,父母自己要注意家养和礼仪。
●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教、示范)、
●反复练习养成良好习惯、
●及时制止不礼貌行为、
●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及时且具体!
●孩子大哭大闹时,要保持平静、转换环境或注意,让他平静下来,但最终要坚决制止、讲明白道理(不能太罗嗦)!
●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礼仪教育养成方案:
(1)让孩子知道什么叫礼貌
当看到孩子有不礼貌行为时,大部分家长的反应是:
训斥、批评,而没想过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礼貌是什么,什么行为是有礼貌的什么行为又是没礼貌的。
一个三岁的男孩在被妈妈多次批评没礼貌之后,问妈妈:
你老说我不懂礼貌,到底什么叫礼貌呀?
至此,妈妈才醒悟,一个刚三岁的孩子对于抽象的礼貌是不理解的,因而也无法要求他有礼貌的行为。
要让孩子懂礼貌有礼仪,第一步当然是告诉他什么是礼貌,为什么要讲礼貌。
父母有意识地在不同场合、根据不同对象教给他具体的做法。
如对长辈说话时要使用“您”,早上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
分别时要说“再见”;
请求别人帮助时要用“请”;
得到帮助后要说“谢谢”;
对长者不能称呼姓名或叫老头,而要称呼“老爷爷”、“老奶奶”、“叔叔”、“阿姨”等;
别人工作时不去打扰;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任意插嘴;
家里来了客人要有礼貌地回答客人的问话;
到别人家里不随意动东西……
(2)反复练习形成良好习惯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说出来的,而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
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礼貌之后,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多次重复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做,习惯成自然。
比如,每天都要搭乘电梯好几次上下楼,可以教孩子一走进电梯先向开电梯的叔叔、阿姨或爷爷奶奶问好。
别人帮着按了楼层,要说谢谢。
离开电梯时,要向电梯里的人说再见。
每天这样练习,他自己就会主动地问候了。
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去给邻居送信、水果等,教他如何敲门,怎样和叔叔、阿姨讲话等。
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
如果当父母的对长辈就不尊敬,不孝顺,孩子就不可能学会尊敬老人。
(3)及时制止孩子不礼貌行为
让孩子明白,你愿意在他对你有礼貌时答应他的要求,而不喜欢听到他命令你。
这当中要注意的是,你自己与孩子说话,也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因为,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父母就是他人生最重要的第一任老师。
你应该经常对你的孩子说“请”、“谢谢”,让他明白礼貌用语是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让孩子明白,用不礼貌的方式表达要求,得不到好效果,比如“你从来不带我去公园,妈妈坏!
”可以教孩子用积极的方式提要求,比如“咱们去商店买完东西以后能去公园吗?
”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成熟,他就能用礼貌的方式提出要求了。
如果孩子打你或叫你“大笨蛋”时,怎么办?
这时候,家长最重要的是保持平静,然后坚决地告诉他这样做是错的。
然后,还要告诉他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
如果孩子在超市或商场大哭大闹,非要买一件东西,你想尽办法也哄不住他,怎么办?
这时要心平气和但坚决地把孩子带出超市。
找一个较安静的地方,把他放在一边,你看看报纸,等他安静下来。
这时,可以平静地对孩子说:
说好了今天不能再买玩具了,今天来买菜。
然后带他回到超市里。
这样,孩子就明白,自己哭闹是没用的。
(4)表扬孩子的礼貌行为要具体
“鼓励”应该贯穿于教养孩子的全过程。
对那些已养成坏习惯的孩子,表扬就更为重要。
家长应留心孩子的行为,尽可能地鼓励他偶然的礼貌行为。
不过,要让孩子明白你为什么表扬他。
你应该在表扬孩子的时候,具体说明你表扬他的原因。
家长们往往只说“好孩子!
”“真不错!
”实际上,应该具体地说:
“你刚才要糖吃的时候说了‘请!
’,真是个好孩子!
”或者“你刚才排队等其他小朋友领完冰淇淋才自己领,做得真不错!
”你的表扬要具体明确,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的好表现会得到你的肯定和鼓励,应该坚持下去。
孩子礼仪教育补救措施:
已经“礼崩乐坏”,怎么办?
对那些没有礼貌的孩子,可以通过提高他的情绪管理与沟通的能力,来达到有礼貌的目的。
因为,孩子不懂“礼貌”的原因,有时并不是他不想去做,而是常管不住自己,或者他的表达有些问题,词不达意,导致了没有礼貌的行为。
加上现在的孩子太过自我,情绪管理与沟通能让孩子不仅了解自己,也能了解别人。
小孩礼仪教育,父母以身作则最重要
想让两三岁的孩子举止有礼貌,就像从石头里挤出水来那么难。
原因在于,这个时候的孩子语言能力还在发育中,通常情况下,孩子很可能根本不听你的话。
不过,无论什么时候,父母的以身作则永远是最重要的。
潜移默化中,教孩子要懂得礼貌,即便他一时不理解“尊敬”、“谦让”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4、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排除干扰、营造气氛、耐心引导(多鼓励少唠叨、培养一定时间概念、循序渐进)、做一些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游戏
据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反映:
在课堂上,经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如玩铅笔、橡皮,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遵守课堂纪律,和其他同学说话,不能专心做练习等等。
家长们也很苦恼,“孩子都要上小学了,为什么总是注意力不集中?
我也对他提要求了,可是好像不起作用!
我该怎么办?
”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比如正在写作业,突然听到有走路的声音,不由得看了一眼,这就是无意注意。
那些强度大、对比鲜明、突然出现、变化运动的、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的,有选择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如上课认真听讲,专心读书、写作业等等,这些都是意志努力的结果,都是有意注意。
即将上一年级的孩子,注意的有意性和稳定性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其心理活动仍然以形象性为主,鲜明的色彩和图形等材料仍然最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
也就是说,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有意注意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无意注意仍然占主导地位。
一般情况下,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且由于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有限,经验缺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分配,同时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活动,所以,就会出现完成某件事情的过程中走神、分心,一会儿动动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的情况。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道:
“注意是学习的门户。
”如果不打开这扇大门,人们就无法学习,也无法获得知识和技能。
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孩子的一切智力活动,甚至一切心理活动都必须有注意参加才能得到发生、发展和形成。
注意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
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专注度,不要看电视、买过多玩具很关键。
排除干扰
幼儿常常会因为一些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而分散注意,因此,要尽可能清除环境中可能分散注意力的事物。
比如孩子的书包里放入了各种文具,老师会要求孩子准备文具尽量简单,上课不用到的东西不要拿出来,上数学课只准备一本数学书、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一把直尺就行了,其他全部放在书包里,抽屉里也不准放零散的学习用品。
在家里,我们同样要要求他在完成某项作业的时候,书桌上只能放与作业相关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任何玩具、零食等等。
提示:
选择文具的时候要注意简洁方便即可,太花哨太好玩就是对孩子注意力的干扰。
营造氛围
只有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孩子才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
家长尽量不要在孩子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打扰他们。
如在孩子正在练习计算,搭积木或者看书、画画时,就应关闭电视机,避免大声说话,不要频繁地来回走动进进出出,或者和孩子说与活动不相干的话、给孩子吃东西等等。
有研究发现,柔和适度的光线有助于孩子长久集中注意力。
想像一下,晚间的时候,陪伴孩子在柔和的灯下安静地读一本书,这种氛围下他能不集中注意吗?
耐心引导
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即可实现的,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的努力和练习。
下面几点需要家长特别关注。
(1)培养一定的时间观念。
规定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要根据任务本身和孩子的能力水平设定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孩子的懈怠,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太短又容易引起孩子的挫败感。
所以,要用合适的时间和任务让孩子产生适度的紧迫感,于是他就会慢慢练习如何控制和持续集中注意。
(2)多鼓励,少催促和唠叨。
催促和唠叨也是一种分散注意力的干扰,而且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从而使注意力更无法集中。
(3)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不要强求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能持续很长时间,要一步一步地慢慢来,如以5分钟为阶梯逐渐提高要求,超过30分钟最好要停止,让孩子休息放松,否则在大脑疲劳的情况下,勉强维持注意,效果不好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种伤害。
有关注意力培养的游戏练习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避免枯燥、功利的训练,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练习。
视觉大发现:
要求孩子比较专注地观察
让孩子把你规定的几样东西看上1-2分钟,然后撤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请孩子猜出是什么东西被撤掉了;
让孩子盯住一张画,然后闭上眼睛,回忆画面的内容,尽力描述完整其中的人物、衣着、桌椅及各种摆设,然后睁开眼睛再看一下原画,如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教育 常见问题 应对 方案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