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43084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21.29KB
《岳阳楼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岳阳楼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这里暗指朝廷。
感极:
感慨到极点。
而或:
或者、有时。
锦鳞:
指好看的鱼。
借代手法。
岸芷汀兰:
互文辞格。
百废:
百,泛指数量很多;
废,作名词,指荒废的事业。
贤:
本是形容词,这里作名词,指有才德的人,这里指名人。
以记之:
以,连词,表示目的,来。
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得无…乎:
固定句式,表示推测语气,相当于“能不…吗?
”有…者:
有…的心情。
者,代“览物之情”的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是“有”的宾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物,外物,指客观环境。
庙堂之高:
高高之庙堂,定语后置句式。
之,定语的标志。
进、退:
仕进、隐退,即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
之,助词,用在主语谓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初学课文】1.默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2.圈划出写景、抒情的句子3.本文记了什么事?
写了什么景?
抒了什么情?
发了什么议论?
它们关系如何?
(叙事很简,是写“记”的缘由;
所写景物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刻意描写远眺的洞庭湖景色,引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对照古仁人,作者否定了“迁客骚人”注重个人得失荣辱的情怀,借此表达自己的理想,含蓄地规劝滕子京。
文中,抒情融于其它表达方式中。
)4.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按要求,逐句翻译全文(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3.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及其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朗读课文】【串讲课文】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巴陵郡做长官。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盛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上面镌刻唐代名家、现代作者的诗歌赋文。
嘱咐我写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原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翻译:
我看巴陵的好景色,就在洞庭湖。
包含远山,鲸吞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
早晚阴晴各不相同,变化万千。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直通巫山、三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降职远调的人、诗人,大多在这里会集,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几月不放晴;
阴风怒吼,混浊的浪涛冲向天空。
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
商人旅客无法出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傍晚天色昏暗,老虎咆哮猿猴哀啼。
登上这个楼,就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别人讥讽、极目远望一片萧条、万分感慨悲伤的心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干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至于春和日丽,波澜平静,上下天色湖光相接,—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在树上,美丽的鱼游来游去;
岸上和小洲的小草、兰花,颜色青翠,香气很浓。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明月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浸在湖底的圆形玉,渔人的歌声此起彼伏,这种乐趣哪有穷尽。
登上这个楼,就有忘却一切荣耀和屈辱、迎着清风端酒畅饮、高兴到极点的心情。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
(他们)或许不同(上面说的)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他们)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
身处高高的朝廷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居远远的江湖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进朝廷做宫也担忧,隐居江湖也担忧。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啊!
没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课时【朗读课文】【课文简析】全文包括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写记缘由,透露政治情绪。
这是全文的引子。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乃重修岳阳楼”:
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点明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和重修岳阳楼的时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很有份量,既赞扬了滕子京的政绩,又表明是在百废具兴的前提下,才重修岳阳楼的。
滕子京到任第二年,就使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说明他是有能力、为百姓的好官;
联系他的“谪守”,含蓄地透露出内心的不平,以及对保守派政治集团的不满。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概括重修时的盛况。
“属予作文以记之”:
说明写作《岳阳楼记》的缘由。
这些简明的叙述,实际上已经透露了全文的主旨。
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积极治理政务,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极为赞赏的。
下面的写景、议论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展开。
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第二部分(第2-4段),描绘两种景物,归纳不同情感。
这个部分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第2段)总写洞庭湖的景象,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
暗中切“岳阳楼”三字,是这个部分的总领句。
接着写洞庭湖远景。
“衔远山,吞长江”:
两个动词写出洞庭湖包含远处山峦、鲸吞奔腾江流的雄伟气势。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从空间角度写出湖面广阔浩淼、一望无际的壮阔境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时间角度写出洞庭湖早晚、阴晴千变万化的多采姿色。
“前人之述备矣”:
照应上一段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表明自己无需再写,暂时结住写景,构成文章的一大跌宕。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兼有承接和推进之意,从描写岳阳楼的景象,转折到描述岳阳楼的地理位置,表明岳阳楼地处交通要道,自然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一反问句,肯定“异”,自然引出下文两种景物、两种心情的描写,也为全文结尾的议论张本。
第二层(第3、4段)分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这一层包含两个排比段,全用见景生情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形成鲜明对照。
前一段,描写迁客骚人面对险恶景象而忧伤悲哀的感情。
“若夫”引出一个阴冷画面。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描写雨季湖上风雨景象,极力描写阴冷恶劣的天气,大肆渲染凄凉压抑的气氛。
“霪雨、阴风、浊浪”富有贬义色彩,“霏霏、连月不开、怒号、排空”写出厌烦不快、憋闷不堪、冷风肆虐、浪涛凶恶的情景。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照应“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隐曜、潜形”拟人描写。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照应“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从人的停止正常活动,进一步表现自然景象的险恶。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写晚上的景象,从视觉到听觉,绘声绘色,增加了凄厉恐怖的气氛。
“登斯楼也”:
由写景转到写人。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概括迁客骚人触景生情的普遍心理。
“满目萧然”:
是对这段景物描写的概括,突出一个“萧”字。
“感极而悲者矣”:
这句话,意味深长,“悲”与“萧”照应,突出了主题。
后一段,描写迁客骚人面对美好景象而产生欣喜愉快的感情。
用“至若”引出一个晴明的画面。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第一句写天,第二句写水,三四句写天水合一,蓝天绿水,互相映衬,一派和畅平静、开阔幽美之静景;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前两句描绘美景中的动态,写出了一幅活跃的情趣。
后两句从视觉转到嗅觉,写出芳草香花,茂密鲜美,馨香醉人。
这四句静中有动,以动写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干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描写月夜湖面景象;
前两句写天空深邃如洗,皓月朗照千里的广阔境界;
后两句写湖面的微波上闪烁着金色光芒,月影映在平静的水底如同圆形的美玉,这两句动静相映,构成一幅月夜静谧、幽美的画面。
“渔歌互答”:
从听觉描写湖面情景,一个“互”字把渔人的和乐都表现出来了。
最后用“此乐何极”收住。
至此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形、色、气、声俱佳的洞庭湖美景:
阳光灿烂,湖平如镜,清清湖水,蓝蓝天空,鸟儿飞翔,鱼儿游泳,一切充满了生机;
皓月当空的夜晚,水上闪烁银光,湖边响起了渔歌。
这层景物描写,与前面的景物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洞庭湖的“气象万千”。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概括迁客骚人喜悦时,把宠辱全忘了的心情。
“宠辱”的重点是“辱”,也就是忘了谗毁、贬谪的处境。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进一步描写了迁客骚人“宠辱偕忘”的动作、神情,突出了他们面对良辰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用意味深长的“其喜洋洋者矣”收住,突出了“喜”的主题。
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上面两段,布局相同,都是先写景物,后写感情;
写景部分,都是先写白天,后写晚上。
通过一定的景物,产生相应的情感,对比鲜明,突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悲和喜,为过渡到下文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积蓄足够气势,作了充分铺垫。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第三部分(第5段),展现阔大情怀,抒发政治抱负。
这是议论部分,也是全文中心,正面表白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前面的叙事和写景都是因此而设。
这一段可分三层,作者用设问逐层深入阐明观点。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突兀急转,笔力雄健,以迁客骚人跟“古仁人”比较而设问,借古人发表自己的意见,既紧承上文,又开拓新境界。
这一问,实际上已包含这个意思:
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实质上都源于个人荣辱得失,而“古仁人”决不如此。
这样完全否定了“二者之为”,使文章出现起伏跌宕。
“何哉?
”领起后文的议论。
②说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从反面说明胸襟阔大。
“以物喜”照应“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以己悲”照应“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进而突出一个“忧”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一下子连用四个“忧”字,极写了“忧”字,是从正面解说“古仁人之心”,同时深刻揭示了作者崇高的思想境界。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由忧转到“乐”,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再反出一层,提出了千古名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大气包举,境界崇高,是全文思想感情的焦点,着重论述的中心,体现了作者的广阔胸怀、宏伟抱负。
最后用“微斯人,吾谁与归?
”结束全文,深沉的感叹中,透露出作者学习古仁人“先忧,后乐”精神的坚定意志,含蓄有力,耐人寻味。
【思维训练】1.辨别下列各组词义:
①极:
南极潇湘(直到)此乐何极(穷尽)②一:
一碧万顷(一片)长烟一空(全)2.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①吾谁与归?
(疑问句。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倒装句。
“之”使定语后置。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省略句。
省略主语“古仁人”。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句。
“……也”,判断句式。
)3.如何理解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我国古代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提法,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没有普遍意义。
范仲淹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
②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对此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并继承发扬。
③范仲淹毕竟是封建官僚,“先忧后乐”是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而提出来的,“忧君”体现了他的封建忠君的正统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对此,不能盲目吹捧。
4.本文是如何安排详略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略写洞庭湖美景,详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
这是因为本文写作目的不是状物绘景,而在表达作者“先忧后乐”的见解,规劝朋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语言非常凝练优美。
本文大量运用对偶句、四字句、叠字句,整散结合,使文章节奏和谐,音调铿锵,读起来整齐有力,琅琅上口,富有气势和感染力。
)
【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
2.预习《醉翁亭记》,了解新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阳楼记 岳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