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神经调节老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34716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90.94KB
第2章神经调节老师文档格式.docx
《第2章神经调节老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神经调节老师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
6、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ⅰ请口述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例如:
缩手反射
ⅱ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方法:
a.神经节位于传入神经上b.突触结构
★反射弧完整是反射进行的基本条件。
7.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和它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对内外界刺激
作出相应的应答
对应练习:
1.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 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解析:
破坏前,刺激左后肢时左右均收缩,破坏后刺激左后肢,左右肢均不收缩,说明破坏的结构可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其中的一处或两处;
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说明可能是左后肢的传入神经、效应器被破坏一处或两处。
答案:
C
2.某人腰椎部位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解析:
注意审题,该病人的受伤部位在腰椎部,故受损的部位可能为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不可能是效应器。
答案:
A
考点二、兴奋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双向性还是单向性)。
(1)过程
(2)特点
①生理完整性:
神经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或用药物阻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②双向传导:
刺激神经纤维上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着神经纤维向两侧同时传导。
③绝缘性:
一条神经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④相对不疲劳性:
有人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其传导能力,因此神经纤维是不容易发生疲劳的。
「题1」右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
据图回答:
(1)神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性;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神经细胞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⑶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a~b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C中指针偏转几次?
相反方向的两次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突触的结构:
(1)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甲图:
①轴突②线粒体③突触小泡④突触前膜 ⑤突触间隙⑥突触后膜
乙图:
①突触小泡②神经递质③受体④突触后膜⑤突触间隙 ⑥突触前膜⑦神经递质
(2)突触小体的概念: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
突触的概念:
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的部位.
(3)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新的神经冲动。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原因分析: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因此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小泡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如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注:
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4、神经冲动在传递的过程中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a、神经递质的分泌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
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c、神经递质的本质主要是蛋白类和单胺类物质。
d、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的去向:
①被分解;
②被吸收回前膜。
e、突触延搁:
经过突触时,传递速度变慢。
(突触越多,兴奋传递速度越慢)
5、神经冲动的传递,如下图所示:
a递质:
递质是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号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①供体: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②受体:
与轴突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的蛋白质。
③作用:
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递质移动方向:
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c兴奋传递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
d突触传递的特征
①单向传递: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由于突触的单向传递,使得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够有规律地进行。
②突触延搁: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的时间(约0.5ms)。
③对某些药物敏感: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提醒
①在神经纤维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在神经纤维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②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细胞,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电位变化。
③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为: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兴奋在反射弧中的单向传导是由突触所决定的。
⑤兴奋在突触的传递,需要突触小体中的高尔基体参与递质的释放,释放的递质需经突触间隙的组织液。
思考:
手被刺时,是先缩手,还是先觉得疼?
先缩手,后觉得疼
3.下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解析] 神经元细胞膜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所以a可以表示正常电位变化;
静息电位由图可知是相同的,均为“外正内负”。
[答案] C
4.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N是 ,其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
化为 。
(2)图乙中的②表示 ,它的形成
与 有关,物质③对突触后膜的作
用效果是 。
(3)请在乙图的方框中用箭头画出兴奋传导
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4)假如丙图中的Y来自甲图中的A,丙图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
但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作用,导致效应器不产生
相应反应,这又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1)根据神经纤维上是否有神经节,不难推断出N是传入神经的末梢和相应的附属结构,为感受器;
静息时,神经细胞的膜外是正电位,受到刺激后变成负电位;
膜内电位变化正好相反。
(2)②是突触小泡,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物质③是递质,对后膜的作用效果是兴奋或抑制。
(3)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传导方向只能是单向的,即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4)感受器受到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有兴奋作用,而大脑皮层对此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递质,对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这正好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神经中枢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1)感受器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2)突触小泡 高尔基体 兴奋或抑制 (3)←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兴奋 抑制 高级神经中枢
考点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结构名称
主要神经中枢
脑
大脑
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
具有感知、控制躯体的运动,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最高级中枢)
小脑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维持身体平衡、调节随意运动
脑干
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
调节呼吸、心血管运动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生物节律调节中枢
调节体温、水分平衡、血糖平衡等
脊髓
缩手反射中枢、膝跳反射中枢、排尿中枢等
调节机体的基本活动
2、分级调节:
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
脊髓低级中枢—→相应器官、系统活动。
3、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
②;
③.
4、人类大脑皮层的语言区:
受损功能区
障碍症特征
功能障碍症
_S_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
运动失语症
_W_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
失写症
_V__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看不懂
失读症
_H__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
听觉性失语症
5、学习、记忆涉及脑内_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①短期记忆主要与_神经元__的活动及__神经元_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_大脑皮层_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②长期记忆可能与__新突触___的建立有关
5.当你专心作答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④⑤
【解析】 本题要求考生能运用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有关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对问题进行解释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作答试题”行为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所以中枢一定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功能区,而作答试题主要是看字、写字而非听、说,所以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是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和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而下丘脑是调控内脏活动(植物性神经活动)以及人体对内外刺激发生情绪性反应的高级调节部位。
【答案】 D
6.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错误叙述是( )
A.大脑皮层的“S”区受损将出现运动性失语症
B.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分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传出神经元的轴突上某一点受到刺激,兴奋会向轴突两端进行传导
【解析】 兴奋在神经元间通过突触结构,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答案】 C
7.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
记忆的形成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障碍不能看懂文字。
B
课后作业
1.(2009·
江苏高考)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仍有离子进出,但不改变细胞膜内外的电位。
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增大。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完成兴奋的传递。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以化学信号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D
2.(2009·
上海高考)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当记录仪的A、B两极均置于膜外时,给予神经纤维一定刺激,导致膜内外的电位发生改变,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当兴奋传递到A点时,A点的膜外为负,与B点膜形成了电位差,导致出现局部电流,为负电位;
当兴奋传递至B点,A点膜外恢复为正电位,B点膜外电位为负电位,形成局部电流,为正电位。
3.(2009·
山东高考)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正确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
B.注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
C.注射受体蛋白增加受体数量
D.注射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自身产生的抗体破坏了突触后膜受体蛋白的活性,所以感受不到相关信息,导致肌肉不能收缩,造成肌无力。
治疗策略可以减少该抗体的产生,也可以适当减弱免疫能力。
4.(2009·
宁夏高考)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所以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在神经纤维上可以(不一定)双向传导。
5.(2009·
温州质检)下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
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A.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
B.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C.药物放在B处,刺激C处,观察现象
D.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
要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将该药物分别放置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对反射弧的某一位点进行刺激,看兴奋能否通过药物放置点,观察指标为效应器的反应。
若将药物放于B处,刺激C点,因兴奋不经过药物放置点,所以该实验设置对于实验目的来说无意义。
6.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刺激突触后膜完成的,是单向传递的。
7.下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依图可确定A端与感受器相连接,B端与效应器相连接,传导方向从A端到B端。
刺激E点,兴奋不能传到D点,若再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8.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细胞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被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识别,激活突触后膜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产生,这个过程消耗能量,自然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注意受体在突触后膜上,不在突触前膜。
9.(2010·
南京质检)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突触前膜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后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10.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表示
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
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
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
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
在同一神经元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不同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所以当在a点给予一定的电流刺激,甲、乙都偏转2次;
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d点可测到电位的变化。
11.右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所以A、D错误。
②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因此B错误。
12.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能否复述医生的一段话与听觉中枢、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的受损有关,而血细胞数量的变化与神经中枢无关。
13.(2010·
青岛质检)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内负
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
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
在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细胞膜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信息传递,图中兴奋的传递即属于此作用;
某些麻醉药可以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兴奋的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属于胞吐(外排)。
B
14.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位于脊髓内,其余三项所述活动均涉及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15.(2010·
龙岩质检)对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引起的排尿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消失
B.脊髓胸段以下损毁,排尿反射消失
C.膀胱传入神经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
D.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一旦膀胱充盈就引起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的初级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还存在,只是不受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
膀胱传入神经受损或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受损,则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引起排尿反射。
16.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电流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a点左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2、3、4
B.在b点右侧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
C.在a、b两点中央刺激会出现1或4现象
D.在a、b两点中央偏左刺激,依次看到现象的顺序是1、3、2、4
A、B选项可以根据课本中模式图推测。
静息时神经纤维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章 神经调节老师 神经 调节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