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3111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19.75KB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文档格式.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研说教材稿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方面:
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有9个单元:
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二单元位置、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单元总复习。
分别安排在三个板块中。
数与代数中有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共六个单元。
要求: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20以内数”的数感,培养符号意识,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能认识整时钟。
图形与几何中有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共2个单元。
能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何体,能对简单几何体进行分类;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综合与实践中包括数学乐园和总复习共2个单元。
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材特点
(一)素材丰富、更具感性。
(1)海量情景图。
如:
我们的校园,小猪小兔盖房子、农家乐、野生动物园、拔河比赛……这些富有儿童情趣的美丽画面,深深吸引着学生的眼球。
里面包含的奇妙知识,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紧贴于生活。
一年级学生所感知的生活较窄,只有他们身边熟悉的、有趣的实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才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
第12页第4题。
说说下面的物品放在什么位置合适。
这些物品在卧室里的摆放,学生是熟悉的。
用数学语言上、下、左、右、前、后完整的叙述这些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位置概念。
(3)丰富的活动。
新教材不仅延续了原教材中的活动,如:
涂色、连线、画图、摆学具等。
新教材活动更丰富。
第11页第3题。
把附页中的小兔和乌龟贴在图中。
看图讲故事。
说说,谁在谁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再如:
第12页第5题。
从附页上剪下小动物图,按要求贴一贴。
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做”,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二)合理调整,更具理性。
1、内容调整
(1)新教材第一单元“准备课”,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
是由旧教材中的第一单元“数一数”和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多少”合并而成的。
而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中的“比高矮”“比长短”属于测量内容被删去了。
将“分类”调到一年级下册作为“统计”的教学内容。
(2)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因为一年级一开始有些知识需要用到上、下、左、右、前、后位置关系来教学,如果不系统的学,不利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所以这一改变更合理。
而原来“位置”中的左右的相对性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则删去了。
(3)“用数学”的例题增加了,如:
79页例6,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98页例6,我们领走了7个哨子,还剩下5个。
原来有多少个哨子?
这两题在原教材的练习中出现过,而非例题。
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理解变通能力有限,所以练习时无从下手,稍有经验的老师都是自己作为补充例题讲解。
所以新教材的这一变动更具理性。
(4)练习增加了,如:
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原教材是学习了1~5的认识和比大小,第几,分与合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加减法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
0的认识之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共3个练习。
而新教材每学完两个内容之后就安排了一个练习,而且增加了单元整理与复习。
共5个练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和理解知识
(5)新教材中10以内的减法表增加了减数是0的,还增加了差是0的,下面的提问也多了一问。
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一是归纳整理得更完整。
二是关于“0”的计算,学生最容易出错。
表里增加这部分内容。
可以强化学生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
2、难度调整。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
认识图形原来包括:
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由于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
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
(2)只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原来包括:
认识整时和半时,由于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本册只认识“整时”。
(三)突显方法,更显灵性。
(1)对比教学。
如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原教材采用的是分开教学。
而新教材是对比编排教学。
同时习题的编排也加强了对比练习。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感悟数,如“3”既可以表示3个,也可以表示第3了。
(2)三段式教学。
教为学,学为用。
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新教材用三段式教学突出了学法指导。
P98例6,让学生了解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
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
”提示)——分析并解决(教材一般用“怎样解答?
”提示)——对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
”提示)这样,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线索和步骤。
又如:
36页的活动,老师根据“知道了什么?
”怎样搭呢?
“谁搭得更高?
“这三个步骤去组织教学。
活动不仅是有序的。
也是带有探索和思考的。
还应该是有效的。
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
(四)关注情感,更显个性。
加减法表,原教材都是以完整的形态出示,但新教材先出示的表是完整的。
再出示的表是一部分,要学生自己把表填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19页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1、2、3、4、5,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使他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有个性。
3、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他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基本体例是:
生活情境图引入——发现提出数学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
同前几册一样,教材仍然在单元之前,安排一个大情境,引出后面的几个例题。
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4、立体式整合纵观分析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加减为例:
一年级上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年级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二年级上100以内的加减法,二年级下万以内的加减法
(一)以及混合运算,三年级上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四年级上小数的加减,五年级下分数加减,整个体系体现了范围逐步扩展,能力不断提升,本册教材为整个小学数与代数这一知识体系的学习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各个知识起了很好的衔接作用。
横向整合本册教材,数与代数的相关知识所占比例较大。
本册书中有6个学习单元涵盖了这一内容。
内容与内容之间环环相扣,结合的比较紧密。
几大知识相互延伸,相互拓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一)在“懂”的基础上“学会”,提高数学“四基”能力。
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二)在“做”的过程中“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教学时,让学生随意摆弄手中学具,可摸、可滚、可推、可拍、可转……这时,学生会发现圆柱和球很容易滚动,球还可以在地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通过摆,搭,学生还知道两个平平的面搭在一起不容易倒塌,要想把球放稳,必须放在平平的面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蒙眼睛猜物体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在学的过程中“养成”,培养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受益终生。
我个人认为要从“听、说、写、用”四个方面作持久的努力。
2、评价建议
过去我们有很多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继续沿用。
今天想说说新教材在每个单元及总复习学完后设置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不是孤立的,这些方面的发展综合体现在数学学习过程之中。
评价时应采取灵活的方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
第一次出现“成长小档案”是在学完第二单元“位置”以后。
我想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一是在学习上有哪些收获,感受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成长;
二是回味学习的乐趣,如:
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有趣或印象深刻的事,能答出一条收获的学生,就在他书中的小档案里盖一朵小花,有几条就盖几朵,以此激励学生。
课堂上没有发言的学生,听了同学的发言后,回家把自己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来给你盖花。
3、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生活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开发教材中的主题图资源。
(2)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3)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
(4)利用学生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用。
最后让我们为新课程改革祝福,更祝愿我们老师们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
王磊
2013年9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