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528377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3.58KB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散步》一课时2、《秋天的怀念》一课时
3、《羚羊木雕》两课时4、《散文诗两首》两课时
5、《世说新语》两则。
两课时写作两课时
1、散步
莫怀戚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两方面揣摩、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构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继承和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学习难点
本文选材特点:
通过“散步”这种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表现浓浓的亲情、人性美和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展示
1.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给下列加点的字(或多音字)注音.
嫩()芽
霎()时
水波粼粼()
背()起了母亲
散步()
2.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莫怀戚,1951年出生,重庆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曾任教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
著有小说集《诗礼大家》、《大律师现实录》,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
二、熟读课文,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的原因
散步的经过
散步的结果
二、合作学习
在文中圈画出你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这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三、质疑导学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办法是什么?
最后是怎样解决
的?
四、学习检测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两句温馨的话。
示例⑴、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
亲情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
⑵、亲情是一泓清澈泉水,纯洁明净;
亲情是一首动听乐曲,婉转悠扬。
五、学后反思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1、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②无奈③生长B.①拖②高兴③覆盖C.①熬②信服③铺D.①活②犹豫③滋生
2、“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
(1)《散步》中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你写出一两
句你所熟悉的描写初春景象的古诗句。
2、文学常识
对称句: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
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3、有关亲情诗句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汪国真歌颂母亲的诗句: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可以走出家门/却永远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1、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一家四口人表现各不一样,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
文章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
2、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划出来,说说其妙处(展示题)
三、质疑导学
1、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写作手法探究——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四、学习检测
(1)与文本对话——说美点(注意文中的两处景物描写)。
本文是一篇公认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来说,也有许多的“美点”可寻,请同学们找一找,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散步》,美在(友情提示:
美在语言、景物、行动、亲情……)
美在对春景的生动的描写
美在文章对称句式的反复运用
美在小家伙的话
美在用生活的细节表达出一定的道理
美在于生活的细节中表达出深爱的感情
美在结尾段表现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小结
上联: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横批:
相亲相爱
布置作业
学习了这篇文章,此时的你一定感慨万千。
请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短文。
预习《秋天的怀念》
2、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1、理解、积累“瘫痪
仿膳
豌豆
诀别”等词语。
2、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过程和方法点燃学生的情感,引发真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刻领悟文章饱含的深深母爱,受到熏陶感染。
联系生活,学会感恩和爱。
学习重难点:
1、重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母爱。
2、难点: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学习课时:
两课时
学习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 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已清华附中初中部。
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作品:
《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法学教授及其夫人》、《老屋小记》、《奶奶的星星》、《来到人间》、《合欢树》、《病隙碎笔》、《命若琴弦》、《原罪·
宿命》、《钟声》、《我的丁一之旅》、《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猜法》、《中篇1或短篇4》等。
1、课文围绕我与母亲主要写了哪四件事?
(2)为什么叫《秋天的怀念》?
思考讨论文题“秋天的怀念”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
可从“作者怀念谁?
为什么会怀念?
为什么在秋天怀念?
”几个方面来理解文题。
)
1、说说母亲是怎样关心我?
从哪些事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
2.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1.课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了这篇课文,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
反馈延伸
一个又一个秋天过去了,从21岁开始坐在轮椅上到现在,从母亲去世到现在,这份对母亲的怀念已经整整33年。
这33年的怀念他对“好好活”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介绍史铁生的近况:
由于尿毒症,造成肾衰竭,经常发高烧,有好几次昏迷,但他依然平静淡然的看待这一切,现在一个星期都要透析两次。
但他依然在——好好儿地活着。
他用笔代替他的双腿写出自己怎样“好好活”的,所以我推荐几本他的书:
《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对于史铁生的“好好活”,我们是怜悯吗?
感到他活得痛苦吗?
那究竟是什么?
(对着黑板“苦”字说——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
活出了生命的高贵。
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
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
我想,如果说“好好活”是对母亲的回报,母亲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那么,这时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请同学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母亲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用脚踩扁一个杨树花……)
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
娘俩
(苦)我俩 好好儿活
我们
布置作业:
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预习《羚羊木雕》的字词、作者简介。
1、进一步理解课文,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好好儿活”的感悟。
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品析课文意味深长式的结尾方式。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法、研究探讨法。
1.圈划、朗读我和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作好简单批注。
2.朗读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思考:
能说出这样话的人,你觉得应该是怎样的人?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
B“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
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
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
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
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
C“人生如梦。
生命从无到有,又从有走向无,生生死死,构成社会和世界。
从人生无常这一点来说,人生有如梦幻。
因此,一个人只有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这世界上走一回。
我觉得他是: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又一特色,思考文章哪些地方使你体会到母亲那深沉而无私的爱?
细细体会文中直接描写母亲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还可以通过对“我”暴躁任性的描写和母亲的慈爱宽厚的描写相对照中体会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理解“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和“要好好儿活”?
可以从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段菊花的天真烂漫的描写中蕴涵着生命的一些精神和意义,以及作者所寄之情)
1、你认为本文能感动人的原因是什么?
2、仿写:
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铃,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
母爱是,;
母爱是,。
母亲走了,带着对子女深深地挂念;
母亲走了,遗留给儿子永无偿还的心情。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回忆你的父母为你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你又打算怎么回报他们呢?
试写150字的感悟。
羚羊木雕
张之路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
懂得尊重他人,能坦诚与父母沟通。
学习重点
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辨明是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知识链接】
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
父母应怎样尊重孩子的感情?
孩子应怎样既敬重父母,又能增进朋友间友谊?
进而向我们提出:
金钱与友谊哪个更重要?
标题是编者加的,原题是“反悔”。
本文曾刊登在1984年第16期《东方少年》上。
走近作者
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
曾任中学教师多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圈》,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等。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聪明荣誉名册。
第一课时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抹()攥()逮()怦怦()树杈()寒颤()
2、查工具书,解释词语
1、自作主张:
2、不可抗拒:
3、婆婆嘴:
4、满不在乎:
5、无可挽回:
6、形影不离:
3、联系课文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
(4)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 )(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
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
”妈妈( )(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顺叙、倒叙、插叙
5、记叙文的叙述顺序有、、
围绕“羚羊木雕”发生了什么事情?
请简要概括。
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
请同学们谈自己
的看法?
请几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将《羚羊木雕》的故事讲给父母听,和父母将生活中的矛盾说出来,并进行沟通。
布置作业继续读课文感知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1.诵读品味语言,揣摩分析人物。
2.体会浓浓亲情,珍惜真诚无私的友情。
辨明是非,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文章,整体感知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1分析文章人物特色,找出描写
人物语言行动的词语,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妈妈爸爸都是重财轻义的人,他们不知道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对孩子采取简单生硬的态度,但性格各异。
妈妈严厉咄咄逼人,爸爸的平静不可抗拒。
“我”,万芳和奶奶都是重义轻财的人但对这三个人的描写也各不相同。
对“我”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尤其细致入微,真切感人。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
课文的思想感情怎样理解?
从文中几个关键处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倾向:
作者借奶奶之口,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言外之意“我”是被逼的,怪只怪父母。
父母的话,特别是妈妈的话,句句生硬。
课文有叙述“我”和万芳的友谊是多么真挚深厚,有力渲染童心的美好,父母的威逼有如无情的风雨摧残了娇艳的花朵。
作者的倾向很明显:
儿童心灵是美好的,尽管他们幼稚,但是不能粗暴地伤害他们的心灵。
孩子的心灵比任何贵重的东西都更加贵重。
只知东西贵重,不知孩子心灵之贵重,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1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你对本文最后一句“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是怎样理解的?
(一方面要怪“我”没有跟父母解释清楚“
我”与万芳之间的友谊之深,以求的他们的理解;
更要怪父母的重财轻义的行为伤害了我和万芳的心灵。
这应全怪父母,他们重财轻义,根本不理解孩子之间的友谊,在他们看来,羚羊木雕比什么都贵重,包括孩子的心灵。
)
四、学习检测你遇到类似伤心事,会怎样处理?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的想法。
范例:
如果是我,我就不会送木雕给万芳。
因为万芳只是看着欢喜,并未像我开口要;
更何况木雕是爸爸送给我的,我不能拿家人的心情
不当回事。
在生活中,我不可能送万芳木雕这一类贵重的东西,我可以在以后的日子里送她喜欢的东西。
布置作业识记字词预习《散文诗两首》
4、散文诗两首
第一课时《金色花》
泰戈尔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1、了解金色花和泰戈尔:
金色花:
印度圣树,开 金黄色 碎花,神圣而又美丽。
泰戈尔:
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等,长篇小说有《飞鸟集》《小沙子》、《沉船》等。
1913年他以散文诗集《吉檀迦利》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给加点字注音:
嗅闻()衍那() 花瓣() 膝上( )
笑嘻嘻()匿笑( )祷告()沐浴( )
3、解释下列词语:
祷告:
沐浴:
匿笑:
嗅:
4、这首诗写一个,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
5、阅读全文,选出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三、质疑导学
1、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回顾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诗歌思想感情要通过具体形象来表现,懂得了运用描写具体形
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平日里,你体会到父母对你的关爱吗?
他们经常对你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面对父母的爱,你有过回报这种爱的想法和行动吗?
布置作业
继续读课文体会运用描写具体形象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知道了母爱伟大,母爱圣洁,母爱永恒。
预习《荷叶母亲》
《荷叶母亲》
冰心
学习重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鉴赏诗歌,并尝试借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1课时
1、了解作者经历及其创作:
冰心,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笔名 。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
有散文集,,诗集 。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三个方面。
以宣扬“ ”著称,而 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荷叶”指莲的叶子,作者借雨中荷叶为莲花遮风挡雨象征
,是对
的赞颂。
2、给加点字注音:
并蒂()菡萏()攲斜()
荫蔽()姊妹()
3解释下列词语
烦闷徘徊
欹斜慈怜
荫蔽
4、这是一篇的散文,写荷花是为了,写荷叶是为了,文中将我比作将母亲比作歌颂了
5、本文重点描写了的情景,采用的手法。
表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
1、文中的荷叶、红莲、风雨分别是什么形象?
这是什么写法?
2、作者四次看红莲时环境不同红莲状态不同我的心情也不同,写出了层次美,完成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红莲
心情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们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句话如何理解?
在文章结构中有何作用?
用“母亲是我是”写一句话,赞颂母爱。
布置作业预习《<
世说新语>
两则》
第5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课时
《咏雪》
知识与能力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理解“俄儿、期、去、委、引、顾”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诵读课文,了解文章生动的描述,并背诵两篇文章。
学习重点1、简洁客观的叙事。
2、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
学习难点“儿女”的古义与今义的区别。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人,爱好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