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22780
- 上传时间:2023-01-3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58KB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考:
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威尼斯水城两岸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想法?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威尼斯之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威尼斯之旅,感悟美景。
二、研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小艇的样子。
(第2自然段)
1.同学们,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呢?
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找一找,看看谁能最快发现。
2.你发现作者在描写上有何特点吗?
(用了三个比喻句)
3.这三个比喻都是写小艇样子的,去掉一个不也一样吗?
生:
不行。
三个比喻是从三个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小艇的三个特点:
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
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
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去掉一个就无法全面表现小艇的特点。
4.小结。
作者用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小艇的特点,展现了小艇独特的样子。
可见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所以才描写得这样精彩。
5.指导朗读。
哪三位同学能够把小艇独特的样子通过朗读展示出来?
(二)坐在小艇中的感受。
(第3自然段)
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请同学们静静地和老师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吧!
(师深情朗读: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2.同学们,这次旅行带给你什么感受呢?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非常惬意、舒服,富有情趣。
具有威尼斯的特色,能够体验威尼斯特有的风情。
3.请大家带着这美好的感觉,齐读第3自然段。
(三)船夫的驾驶技术。
1.我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真是很有情趣。
这就不得不提到船夫,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船夫的段落,看看船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驾驶技术高超、老练)
2.是啊,文中只用了一个词就准确地写出了船夫不一般的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
3.从哪里能看出船夫驾驶小艇时操纵自如呢?
指名说,互相补充。
来往船只很多,他会怎样?
毫不手忙脚乱。
河道上非常拥挤,他会怎样?
左拐右拐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会怎样?
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能做急转弯。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4.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不简单!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能不能去掉?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做急转弯。
“总”说明不是一次两次,只要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都能平稳地穿过。
“而且”“还”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进一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同一般。
用上这些词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敬佩之情!
5.大家再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句话没有直接写船夫,去掉它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最后一句话是侧面描写,进一步衬托了船夫的技术高超。
6.(多媒体展示第4自然段)我用三种颜色把这段内容分成了三部分,你知道为什么吗?
(先总写驾驶技术高超,再具体写,最后侧面描写。
7.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分组朗读,再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
(四)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1.船夫的技术这样高超,那人们会坐着小艇干什么呢?
快速浏览最后两段,筛选主要信息。
(做生意、谈笑、去郊游、去教堂、回家)
2.想一想,人们还会坐着小艇去干什么?
(找几名学生想象)
3.这么多人都会乘坐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人们不仅白天离不开小艇,就连晚上也同样离不开小艇。
半夜,戏院散场了……(引出第6自然段,学生齐读)
4.想一想:
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
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
(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
晚上,当小艇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时,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
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5.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让你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小结:
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相结合,真是十分巧妙。
7.配乐朗读。
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
配上音乐,男女生分角色来读一读。
(男生读描写威尼斯沉睡之前的喧闹的部分,女生读描写小艇停泊后威尼斯归于寂静的部分。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威尼斯的夜景!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法国作家乔治·
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而我国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威尼斯》也别具一番风味。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比较三篇文章写法的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
威尼斯的小艇
19.牧场之国
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会写“运河、仪态”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教师(板书:
牧场)提问:
看到“牧场”这个词,在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呢?
(草原、牛、羊、马……)
(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
(板书:
牧场之国)
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
——荷兰。
(介绍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远眺(tià
o)、吆喝(yāohe)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
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
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次)
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介绍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
(2)骏马的世界。
(3)牲畜的王国。
(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
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总结句。
“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
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牛的数量很多。
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
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5)此刻,如果你站在牧场的中间,你的感受又会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
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安静而和谐。
奶牛的天堂,安静和谐)
3.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
(1)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
(膘肥体壮的骏马在草原上飞驰)
(2)观看骏马奔腾的视频。
让学生交流感受。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骏马自由驰骋。
骏马的世界,自由驰骋)
4.齐读第4自然段。
真正的荷兰,在白天时,除了奶牛安静和谐,骏马自由驰骋,还有什么呢?
(1)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
(3)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牲畜陶醉在自己的王国里。
牲畜的王国,悠然自得)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白天,在荷兰这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牛羊、骏马、小鸡、山羊是那里的主人,牧场是它们的自由王国。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夜晚的荷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圈出一个能概括晚上特点的词语。
(寂静)
(2)从哪里可以看出荷兰的寂静?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
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白天辽阔无垠的原野,动物们自由和谐,夜晚寂静无声,动物都进入甜美的梦乡。
宁静的夜晚,祥和寂静)
6.“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4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
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一句是文章的线索。
这句话反复出现,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美景发出的赞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
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告诉我们,丝绒般的碧绿的草原辽阔无垠,黑白花牛专注地品尝着鲜嫩的青草——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膘肥体壮的骏马,自由驰骋——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牧场上,绵羊、猪群、小鸡、山羊,悠然自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天边的晚霞渐消,动物们都进入甜美的梦乡,祥和寂静——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作者描写牧场之国,有动有静,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表达了对牧场之国的喜爱之情。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荷兰牧场的一头奶牛,一匹骏马,一只小猪或是一朵郁金香,一架风车,一个荷兰小朋友……请拿起你的笔,也来写写你眼中的荷兰吧。
(写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0.金字塔
1.认识“译、愧”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澄、着”。
2.默读课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
3.了解两篇短文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来介绍金字塔,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两篇短文介绍的金字塔的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1.出示金字塔的图片。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对金字塔的了解。
2.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下不同的作者对金字塔的介绍有什么不同。
1.《金字塔夕照》
朗读课文。
课文是什么体裁?
结构是怎样的?
(写景散文。
“总—分”结构。
(1)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2)第2自然段写金字塔与周围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开阔雄浑的画卷。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金字塔比作金山。
“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是感叹句。
改为陈述句是:
真是一幅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
(3)第3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这个汉文译名来历的思考。
(4)第4自然段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令人难忘。
全文描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和作者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金字塔这一人类建筑奇迹的赞叹之情。
2.《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本文是一篇图文结合的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篇说明性质的文章。
(1)本文由两部分组成:
①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读图和筛选信息。
说一说你从这一部分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
胡夫金字塔重量约600万吨,体积约258万立方米,塔底面积约52900平方米。
生2:
胡夫金字塔位于开罗郊外的沙漠里。
(引导:
读图,有骆驼说明是在沙漠里。
生3:
金字塔历史悠久。
(建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
生4:
金字塔外观雄伟。
(“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
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金字塔的雄伟。
生5:
工艺精湛。
(“中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黏着物”“至今仍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
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生6:
设计巧妙。
(两个“正好”突出了这一设计的巧妙。
②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利用前面学过的方法,筛选概括信息。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和取得的成就。
有哪些成就?
(建造了金字塔,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采石技术、造屋技术,石窟陵墓、神庙等建筑成就。
(2)金字塔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的结晶,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你能搜集资料,回答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吗?
(答案不唯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金字塔是一伟大奇迹,体会古埃及人民的智慧。
这篇课文包含两篇短文,体裁各不相同,描写的都是金字塔,但角度各异。
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描写一处景物的方式有很多。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试着介绍一下金字塔吧。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写景散文)——金色的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
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
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
故宫。
位于北京市中心。
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
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
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
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
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
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
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
比如,外观、结构等。
(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3)历史上有何变化?
(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
(注意:
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
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
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
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
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
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
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语文园地七
1.学习观察、欣赏景物的方法,并能将看到的、听到的表达出来。
2.能描写出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并体会景物的独特魅力。
3.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养成发现身边的美的习惯。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
每篇课文介绍的是什么?
二、交流平台。
1.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思考学了这些课文后你有哪些体会,与周围同学交流。
2.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3.小结。
(1)《威尼斯的小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既描写了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时的热闹景象,又描写了人乘小艇散去之后水面静寂的情景,动静结合,让我们体会到了威尼斯夜晚的独特之美。
(2)《牧场之国》中,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悠闲、宁静,也描写了人们的繁忙。
动静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和谐优美的牧场风光图。
三、词句段运用。
(一)朗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1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与同学交流体会。
1.提示:
第一组句子通过写戏院散场后人们拥出来坐小艇离开,以及远处传来的哗笑和告别的声音,为我们描绘了戏院散场后小艇开动的热闹场景。
第二组句子通过描写傍晚时环境的变化,以及狗、牛、马等动物的行为,写出了傍晚牧场的宁静。
2.情景展示。
(1)放学后的校园。
放学后,校园里十分安静。
教室里没有了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没有了奔跑的身影。
夕阳的余晖静静地洒在校园里,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和花朵似乎已进入了梦乡,只有两棵又高又大的白杨树静静地守护着校园。
(静态美)
(2)群鸟飞过的湖面。
清晨,朝阳升起,一群鸟儿从南边飞来。
它们一会儿贴着湖面疾飞;
一会儿直冲云霄,并发出高亢的叫声,好像是在交流一路上看到的好风景;
一会儿盘旋飞翔,百啭千鸣。
宁静的湖水仿佛被群鸟的热闹吸引,漾起细细的波纹,向鸟儿微笑致意。
(动态美)
(3)火车进站之后。
“呜——”一声长长的汽笛声过后,一列火车徐徐进站了。
火车停稳后,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鱼贯而出。
不一会儿工夫,下车的乘客和准备上车的乘客就挤满了站台,有急匆匆向出口走去的,有停下来整顿行李的,还有踮着脚尖在大声呼喊寻找同伴的,站台上顿时热闹非凡。
(二)阅读“词句段运用”中的第2题,说说这些语句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师点拨提示:
第一组句子通过列举田野、沙漠、尼罗河水、金字塔等事物,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金色夕阳照射下的美景。
作者抓住景物的色彩特点对金字塔的美丽景色进行了描写。
第二组句子描写了在白色大理石的映衬下的奇异的白色世界。
作者抓住了景物的色彩特点进行描写,并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第三组句子为我们描述了潭水奇异、鲜润、醉人的绿。
作者通过写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绿壁”太浓,西湖的波太明,秦淮河的太暗,衬托出潭水的特点。
四、日积月累。
1.趣读,体会音韵美。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趣读:
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地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还是一幅秀美的画!
来,请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
(配乐)
(1)听读,想象画面。
请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想象画面。
(配乐范读)
(2)汇报展示。
提问:
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
(出示图:
白满川)还有谁想描述一下?
(3)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诵,感悟情感美。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描写景物的方法,希望同学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七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