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四 巧选点破译地壳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1891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50MB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四 巧选点破译地壳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四 巧选点破译地壳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四 巧选点破译地壳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选C。
甲处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之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断层顶部的砂岩是完整分布的,说明砂岩是晚于断层形成的,而花岗岩是侵入砂岩之中的,所以断层早于花岗岩的形成;
高温岩浆的侵入,可能会导致乙处附近的石灰岩发生变质;
丙处的溶洞是石灰岩被水溶蚀之后形成的,与岩浆活动无关。
【考查角度2】 地质景观图的判读
(2019·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完成
(1)、
(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
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
(2)该区域( )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
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
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
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
【解析】
(1)选D,
(2)选C。
第
(1)题,由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
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
第
(2)题,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
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
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
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
无法判断其形成。
(2020·
天津二模)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下图为盐丘形成示意图。
回答1、2题。
1.下列岩石与含盐层岩石成因相同的是( )
A.板岩、砂岩B.石灰岩、页岩
C.玄武岩、石英岩D.花岗岩、砾岩
2.推断盐丘形成的地质过程( )
A.沉积作用水平挤压外力侵蚀盐层流动
B.水平挤压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盐层流动
C.沉积作用水平挤压盐层流动外力侵蚀
D.沉积作用外力侵蚀水平挤压盐层流动
【解析】1选B,2选A。
第1题,读图,含盐层岩石与其上的砂岩层岩石一样都具有层理构造,可判断含盐层岩石属于沉积岩。
板岩为变质岩;
石灰岩、页岩均为沉积岩;
玄武岩为岩浆岩,石英岩为变质岩;
花岗岩为岩浆岩。
第2题,读盐丘形成示意图:
首先是形成水平的含盐层岩石,该岩石为沉积岩,因此形成作用为沉积作用;
接着岩石受到水平的挤压作用发生弯曲,使含盐层岩石和其上的砂岩层岩石都向上隆起;
之后,位于上部的、隆起的砂岩层岩石受外力侵蚀作用,渐渐变薄直至顶部全部被侵蚀掉;
最后,由于没有砂岩覆盖,隆起的含盐层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盐层不断向上、向外流动,形成了盐丘。
济宁二模)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3、4题。
3.该地地质构造类型属于( )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
4.图示地区所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侵蚀搬运-挤压变形
B.挤压变形-固结成岩-侵蚀搬运
C.固结成岩-挤压变形-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固结成岩-挤压变形
【解析】3选B,4选C。
第3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岩层呈现向下弯曲的形态,且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该地地质构造类型属于向斜。
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石灰岩、页岩和砂岩各岩层均属于沉积岩,应该是先经历沉积后固结成岩;
再受地壳运动挤压变形形成向斜;
而部分地区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后形成崎岖不平的地形。
【加固训练】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
(1)、
(2)题。
(1)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2)能反映上图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1)选A,
(2)选C。
第
(1)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第
(2)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弯曲,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微专题2 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的区域性分布规律分析:
流水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除此以外在河流流经地区、地表缺少植被保护且多暴雨的地区,流水作用也很典型;
风力作用影响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内陆地区。
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中高纬度地区
既有古代冰川作用也有现代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峡湾,多湖泊、冰碛地貌等
高寒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备注:
某个区域的地貌,往往是多种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
例如,南美洲南端地貌破碎。
影响的外力:
风力侵蚀、海浪侵蚀、冰川侵蚀等。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图示:
3.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主要外力作用类型,往往可以综合许多因素。
(1)气候因素:
主要从气温与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
昼夜温差大,降水少,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
降水丰富、地表径流量大,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
③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冻融作用明显。
(2)地质地貌因素:
主要分析基岩和地形地势两方面的影响。
①石灰岩地区:
由于岩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现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②地势较高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作用。
③地势较低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
④地势差异较大的地区:
往往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3)生物因素:
主要分析植被覆盖率高低的影响。
①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往往以侵蚀、搬运作用为主。
②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生物风化作用显著。
【考查角度1】 风力地貌
(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
(1)~(3)题。
(1)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
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
(1)选C,
(2)选B,(3)选D。
第
(1)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
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
第
(2)题,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可知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
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
第(3)题,从材料提取信息:
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的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
【考查角度2】 流水地貌
(2020·
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
(1)、
(2)题。
(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1)选A,
(2)选D。
第
(1)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的基础是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
读图可知,四处河谷中只有①河谷有可溶性的石灰岩,其他三处河谷的岩石都是不可溶蚀的,所以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①。
第
(2)题,读图分析,图中断层切断了石灰岩和页岩,没有再切断后来形成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之后没有一直活动;
断层没有切穿花岗岩,但是花岗岩侵入了断层,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比花岗岩早;
现代河谷下切是由于断层形成之后该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
侵蚀面覆盖在断层之上,断层没有切穿侵蚀面,说明断层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抛物线形沙丘是在常年单向风或几个近似方向风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它的两个翼角(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轮廓呈抛物线状。
读库布齐沙漠南缘某抛物线形沙丘示意图,完成1~3题。
1.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 )
A.两翼均有植被
B.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C.迎风坡都较陡
D.不会存在同一地区
2.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是( )
A.东风B.西风
C.南风D.北风
3.该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
A.甲、乙B.丙、丁C.甲、丁D.乙、丙
【解析】1选B,2选B,3选D。
第1题,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指向上风向,两翼有植被;
新月形沙丘两翼指向下风向,两翼无植被;
抛物线形沙丘与新月形沙丘都能指示风向,分布区的风向固定;
迎风坡都较缓;
可能会存在同一地区。
第2题,根据图文材料抛物线形沙丘的“两翼(丘臂)指向上风向,迎风坡凹进,背风坡呈弧形凸出。
”根据抛物线形态,结合图中指向标,该地常年盛行西风。
第3题,抛物线形沙丘中以堆积作用为主的部位是背风面,图中的乙、丙在背风面;
甲、丁在迎风面。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
黄土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
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
据此完成
(1)、
(2)题。
(1)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 )
A.盐渍化显著 B.地表湿度大
C.植被发育差D.风力作用强
(2)剖面地层分布反映古气候( )
A.多次变化,干旱期长
B.多次变化,湿润期长
C.相对稳定,寒冷干燥
D.相对稳定,温暖湿润
(1)选B,
(2)选A。
第
(1)题,根据题意可知,钠元素易淋溶迁移,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古土壤层形成时比较湿润,把古土壤层中的钠元素淋溶迁移;
盐渍化显著,土层中的钠元素含量比较高;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发育差,水在地表就会快速汇集流走,钠元素没有充足时间淋溶,土层中钠元素含量高;
风力作用较强,一般水分蒸发快,钠元素留在土层中,含量高。
第
(2)题,据图文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表明古气候不稳定;
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并且黄土层较厚,说明气候干旱期较长。
热点4 地貌景观与聚落——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地貌景观图
对话命题
地貌景观
考向1:
推断地貌类型
景观类似蘑菇→结合区域材料→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考向2:
推测成因
①气候干旱→风力大→夹带沙粒对岩体磨蚀→贴近地表风速大、夹带沙粒大→岩体下部磨蚀严重。
②气候干旱→风力大→夹带沙粒对岩体磨蚀→岩体上部比下部硬→岩体下部比上部磨蚀严重。
考向3:
判断当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的表现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少→多内流河(湖)。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
③气候干旱→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④气候干旱→土壤贫瘠→植被稀疏→土地荒漠化严重。
聚落
聚落分布的位置判断
①图1聚落沿河流分布→依据河流形状和流向→聚落主要趋向于分布在河流的凸岸。
②图2地貌是冲积扇→城市分布在冲积扇的边缘。
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图1和图2的聚落分布共同原因→总结位置特征都是平原→地形平坦。
聚落发展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①图1聚落沿河分布→地势低、靠近山区→易发生洪涝、滑坡、泥石流等。
②图2城市分布→冲积扇(山前平原)的河流上游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缺水严重、土地荒漠化。
且末绿洲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南缘、阿尔金山北麓,主要沿河流分布。
自西汉以后,且末河河道多次改道,最终成为今天的车尔臣河(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车尔臣河河道明显东移、南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地质构造、气候变化
B.地质构造、风沙淤积
C.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D.人类活动、泥沙淤积
2.该河流河道变迁会( )
A.增加水源总量B.改变聚落分布
C.改变气候类型D.减弱风沙侵蚀
【解析】1选A,2选B。
第1题,读图可知,车尔臣河河道相对于且末河的河道来说,其长度有所加长,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阿尔金山的冰雪融水量有所增大,所有该区域的河道的长度有向南延长的现象,因此可知影响车尔臣河河道明显东移、南移的主要因素是地质构造、气候变化;
风沙淤积会使得图示区域的河流的河道逐渐消失,而不是发生较为明显的移动;
人类活动不会使得自然形成的河流的河道发生明显的移动。
第2题,该河流河道变迁不会使得图示区域的水源总量增加,也不会使得该区域风沙侵蚀减弱,更不会使得该区域的气候类型发生变化;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带的聚落分布多是沿河或是分布在绿洲地带,因此,可知该河流河道变迁会使得图示区域的聚落分布发生改变。
黄冈一模)下图示意2013年我国东南某丘陵山区乡村聚落个数、聚落面积与海拔的关系。
据此完成3~5题。
3.该区域乡村聚落( )
A.海拔越高,聚落面积越大
B.海拔越低,聚落个数越少
C.海拔100~300m聚落规模较大
D.海拔越高,聚落密度越大
4.该区域海拔100m以下地区聚落个数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
A.交通不便B.土壤贫瘠
C.地形崎岖D.多洪涝灾害
5.影响该区域海拔300~1000m范围内聚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坡度B.气温
C.降水D.岩性
【解析】3选C,4选D,5选A。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海拔300m以下地区,海拔越高,聚落面积越大;
海拔350m以下地区,海拔越低,聚落个数越少;
海拔100~300m地区,聚落面积增长幅度大于聚落个数增长幅度,故海拔100~300m地区的聚落规模较大;
海拔350m以上地区,海拔越高,聚落数量越少,但聚落个数减少速度慢于聚落面积减小的速度,故海拔350m以上地区,聚落密度可能会增大。
第4题,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山区,该区域海拔100m以下地区为平原,交通条件较好,土壤多为冲积土壤,相对山上土壤条件较好;
但该地降水多,夏季降水强度大,低地容易被淹没,为避免生活生产活动受到洪涝影响,该地的居民多住在地势较高处,导致海拔100m以下地区聚落个数较少。
第5题,根据材料,该地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山区,海拔300~1000m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聚落个数及聚落面积都明显减小;
该范围内,气温、岩性的变化一般较小,不会对聚落规模、密度等产生决定性影响,降水会影响到聚落的分布,但不会对聚落的面积、密度造成决定性影响。
海拔300~1000m范围内,随海拔升高,坡度增大,可利用用地会减少,直接影响到聚落建设面积,进而影响到乡村聚落个数,因此,坡度成为该范围内聚落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
四川联考)河流阶地主要是在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下形成。
通常情况下,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堆积下切,构造则为河流下切提供了驱动力和空间。
下图、下表分别为渭河上游陇西段阶地的分布图和参数表。
据此完成6~8题。
渭河陇西段阶地参数
注:
拔河高度指阶地高出现代河床的相对高度
6.历史上气候最为湿润时期和地壳上升幅度最大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别是( )
A.T1、T2B.T3、T4
C.T4、T5D.T6、T7
7.与南岸相比,北岸阶地数量少,原因是北岸( )
A.流水侵蚀作用强B.水平运动强烈
C.风力堆积作用弱D.抬升运动微弱
8.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 )
A.T1B.T3C.T5D.T7
【解析】6选C,7选D,8选A。
第6题,最湿润时期,河流水量大,则河流搬运能力强,因此河床中砾石层厚度最大,据表格信息可知即T4;
阶地某时期拔河高度变动越大,表明地壳上升幅度越大,据表知T4至T5拔河高度变动最大,因此形成的阶地是T5。
第7题,据图可知,图示南岸海拔高,有山地,北岸海拔较低,而阶地形成与构造抬升有关,则可能是北岸抬升运动微弱所致。
第8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干旱,水源是限定性因素,因此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平地,利于取水;
据表格拔河高度数值可知距离河流最近的是T1,因此现代聚落主要分布在T1。
“专题能力提升练”
专题能力提升练(四)
(40分钟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
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
2.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 )
A.雨水和地下水B.地下水和河流水
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
3.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 )
A.生物残体B.河流携带的泥沙
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
【解析】1选B,2选A,3选C。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因此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火山喷发即岩浆活动。
第2题,根据材料,玛珥湖中多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
地势低凹可以收集雨水,地下水丰富,因此,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雨水和地下水。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玛珥湖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火口沉积物、爆发角砾岩,火山筒位居中间,因此火山喷发物如火山灰将会是最早的沉积物。
浙江联考)冰洞一般指全年都有冰的洞穴。
我国山西“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北坡。
下图是吕梁山北坡某段地质剖面示意图、“万年冰洞”剖面示意图以及冰洞内冰挂景观图。
完成4、5题。
4.与欧洲峡湾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
A.冰碛丘陵B.角峰
C.冰川漂砾D.冰碛湖群
5.关于“万年冰洞”“冰挂”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地壳断裂抬升→冰川侵蚀→冰川消融→形成空洞
B.石灰岩裂隙发育→地表水渗漏→流水溶蚀→形成空洞
C.吕梁山北坡→常年受冬季风影响→气温低→形成冰挂
D.地表冷空气常年下沉入洞→洞中水汽冷凝→形成冰挂
【解析】4选B,5选B。
第4题,在高海拔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冰川发育,并且地势落差大,以冰川侵蚀作用为主,峡湾和角峰都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5题,“万年冰洞”发育在石灰岩地区,由于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了洞穴,洞内的冰应该来自第四纪冰期,再加上洞的特殊结构,使这些冰得以保存。
合肥二模)环崖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基岩由坚硬的红色砂岩和松软的页岩构成,其形成受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的综合作用。
下图为环崖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地壳抬升前,该地( )
A.河道位置不易摆动迁移
B.背斜构造使砂岩更加坚硬
C.页岩受侵蚀程度大于砂岩
D.地表受外力作用趋于平缓
7.地壳抬升后,砂岩和页岩的岩性差异导致河道( )
A.河曲发育B.定向侧移
C.持续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高考复习专题四 巧选点破译地壳运动规律附答案解析 地理 高考 复习 专题 选点 破译 地壳运动 规律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