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科书的特点一.docx
- 文档编号:2150998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5.64KB
《数学》教科书的特点一.docx
《《数学》教科书的特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科书的特点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教科书的特点一
青岛/泰山版
《数学》教科书的特点
(一)
泰山出版社组织编写的7~9年级数学教科书,是根据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编写的,2004年11月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初审通过,并列入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用书目录。
一、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的改革方向
我们这套教科书,不仅体现了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的改革方向,而且许多地方都与即将颁布的修改版的《数学课程标准》相吻合。
具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1.知识的整体性
即将颁布的修改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作为科学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而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内容在反映这一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还应当体现作为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
为了突出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本套教科书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体现数学课程内容领域的核心。
《数学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分别明确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这三个内容领域的核心。
其中,“数与代数”的核心是:
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图形与几何”的核心是:
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统计与概率”的核心是:
数据分析、随机现象。
这些内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的核心,应当是7~9年级数学教材的主线,我们的这套教科书就正是围绕这些核心内容整体设计和编排的。
其次,我们注重整体考虑具体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
考察整个7~9年级的数学内容,可以发现大量的数学知识之间或者存在着逻辑顺序,或者存在着本质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数与代数”领域内,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存在着实质性联系;在代数、几何、统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实质性联系。
教科书在数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除了严格遵循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顺序外,我们十分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之间内在内在联系的感悟。
本套教科书在课程内容的素材选取、问题设计和体系编排等方面都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联系。
又如,本套教科书在方程、不等式和函数的各部分内容中,注意数学模型思想的整体体现,突出建立数学模型和求解数学模型的过程。
2.素材的实践性
即将颁布的修改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科书“素材的选用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素材应当在反映数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
所谓“学生的现实”,主要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的现实等三个方面。
在第三学段,由于学生的活动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随之拓广到了客观世界的许多方面,他们逐渐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
因此,教科书中素材的选取在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的同时,必须注重联系生活的现实。
在本套教科书的每一册中,都提供了150~200个直接来自于生产实践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或实际例子,并采用了大量的实际数据,使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趣味。
例如,在为本套教科书各章配置的34个章头图中,既有雄伟的天安门、壮丽的三峡、秀美的青岛海滨、景色如画的桂林山水等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图片,也涉及到埃及金字塔、秦始皇兵马俑、长城、泰山、天坛等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此外,34个章头图中还包括了2002年北京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交通繁忙的城市街景、古色古香的园林建筑、改革开放后新建的城市广场,以及井然有序的集装箱码头、丰收的农田、国产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的英姿和“神舟五号”发射的壮观图片。
这些章头图、不仅把学生带进了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和深邃、神秘的宇宙,也使学生深切地感受了人类悠久的历史文明。
在与之相呼应的“情景导航”中,都提出了本章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既为引入本章内容作好了铺垫,又有利于引导学生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所积累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成为一种新的现实,这就是所谓“数学现实”。
这些数学现实理应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素材和学习的基础。
此外,数学的许多内容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也能成为一种现实,即所谓“其他学科的现实”。
对于“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的现实”,本套教科书在素材选择中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体现。
3.问题的开放性
本套教科书中“问题的开放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问题本身的开放性。
本套教科书中许多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本身都是开放性数学问题,或者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或者问题的解法不唯一,或者问题的条件时多时少,需要学生去筛选或补充。
其二,处理问题方法的开放性。
教科书在问题讨论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多采用了开放式的处理方法。
即:
围绕着学习的主题,教科书致力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相互讨论问题,并引导他们自行得出结论。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从而突出问题解决过程中处理方法的开放性。
4.数学活动的多样性
即将颁布的修改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
为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的发展过程,本套教科书设计了多样化的学生数学活动,主要包括五种活动:
其一,观察、个人实验、小组实验、动手操作;其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其三,猜测、验证、反驳(举出反例);其四,简单说理、逻辑推理、数学证明;其五,家庭调查、校内调查、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等。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引导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二、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为编写教材的依据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更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他的现代教学论的基本点有三条:
其一,为了在学习中产生普遍的迁移,必须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内部规律);其二,重视人的主动性,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倡导教学中要围绕一定的问题去思考和探究,用“发现法”进行教学;其三,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
从布鲁纳的现代教学论出发,本套教科书注重数学基本结构的教学,在宏观上紧紧围绕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数学思想组织教材的体系。
在每一节教材处理的微观上则采用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用与拓展——自主评价”的结构模式:
第一,创设情境。
首先从社会生产、现实生活或数学自身的发展历程中,选取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真实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与学生的活动情境,利用这些情境(称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第二,提出问题。
根据提供的案例情境,教科书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和研究。
第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并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第四,应用与拓展。
教科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
第五,自主评价。
本套教科书在每一节、每一章都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活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判断,培养他们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教学实验表明,运用这种结构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他们亲自发现相应的数学原理与结论,因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造能力。
建构主义心理学强调“情境、会话、协作、交流”四个要素,本套教科书采用的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着意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索与合作交流,对于实现学生学习中实现自主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2.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理论指出,学校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和“人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的人。
我国即将颁布的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也离不开自己的亲身实践。
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在数学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所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本套教科书追求的目标。
围绕学习的主题,教科书在每一章、每一节都设计了大量丰富而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并为学生设计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为他们在观察、操作、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索创造了条件,也为他们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科学地设计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
数学概念与数学命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数学概念是揭示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数学命题(包括数学定理、公式与法则)是揭示数学概念之间联系的思维形式。
鉴于概念教学与命题教学的极端重要性,本套教科书力求以数学学习心理学与数学教学论的理论为指导,科学地设计了有关的教学活动。
(1)概念的引入。
在本套教科书中,对于原始概念与一般概念,根据数学学习心理学与数学教学论的要求,分别设计了引入新概念的不同途经和方法。
第一,对于原始概念,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或现实模型引入。
数学概念的产生有各种不同的途经,相当一部分数学概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
对于初中数学来说,大部分原始概念都有其现实原型。
对于这些概念的具体内容,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对于这些概念,本套教科书采用了概念形成的方式,利用学生已有的具体经验,从他们接触过的具体内容或现实原型引入,使他们从感性认识开始,先形成概念的表象,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既符合数学概念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数学原始概念是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些则是根据从数学内部的需要直接规定的。
因此,从数学知识发展的需要引入新概念,符合数学概念产生的规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从而掌握数学概念。
例如,无理数的产生来源于几何中的无公度度量,本套教科书中就采用了下述方法:
哪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
学生找不到说不出,可以暂时记为;然后用反证法证明它不是有理数,从而说明它是无理数……
第二,对于一般的数学概念,本套教科书采用了概念同化的方式,即由已知概念引入新的概念。
我们知道,大量的数学概念是在另外一些相对具体的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级抽象、概括而得到的,这些概念没有直接的现实原型,需要依赖其他已知的概念来引入。
由于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本套教科书从已知概念引入新概念运用了不同的方法:
利用反变关系引入新概念;利用互反关系引入新概念;利用逆反关系引入新概念;利用概念的一般化引入新概念;利用概念的特殊化引入新概念;从数学对象的结构引入新概念等。
例如,…
(2)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在引入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概念之后,教科书注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
第一,揭示概念的内涵,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
首先,教科书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属概念和种差,认识它所具有的属概念的一些属性,又认识它独有的特性。
例如,在引入根式的概念后,马上引导学生认识它的属概念是代数式,这就说明了根式满足代数式运算的一切性质,同时又指出根式含有开方运算这个特性,这是根式这个概念的种差,是它的特性,这样就使学生对根式的概念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其次,使学生认识概念的内涵与概念的定义是有区别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总和,而定义只是给出了被定义对象的最显著的本质特征。
可见,定义给出的本质属性是不完整的,应当进一步揭示对象的本质属性。
例如,…再次,教科书注重利用概念的反例明确概念的内涵。
例如,…
第二,通过概念的正例明确概念的外延。
在明确了概念的内涵之后,教科书随即举出符合概念定义的对象,引导学生举出符合概念定义的对象,并让学生根据定义判明一些对象,以明确概念的范围,即概念的外延。
例如,…
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科书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