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第一学期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150912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924.63KB
1314第一学期习题.docx
《1314第一学期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第一学期习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14第一学期习题
自然地理学习题
一、概念题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
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
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18、天体——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总称。
肉眼可见的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慧星、流星等。
19、恒星——由炽热气体(等离子体)构成的,能自行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21、秒差距——恒星周年视差为l"时的恒星距离叫做1秒差距。
如图2.1所示:
当星日连线和星地连线的最大张角为1"时,该星日距离长度定义为1秒差距。
22、变星——在较短的时间内(几年或更短)亮度发生明显变化的恒星。
28、中子星——是指由中子组成的恒星。
29、脉冲星——就是具有强磁场的快速自转的中子星。
30、黑洞——巨大质量高度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密度极大,引力大到任何物质无法逃脱,辐射也被禁锢出不来的天体。
黑洞不发光,但可根据其强大的引力场,推测它的存在。
目前认为可能是黑洞的天体是天鹅座X-1。
31、银河系——是指太阳所在的整个星系,是比太阳系更高层次的庞大天体系统,是由构成银河系的气体、尘埃、恒星、星团以及星云所组成的密集区。
37、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38、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
39、卫星——围绕行星运动的天体。
41、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小天体。
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构成小行星带。
少数小行星轨道可伸入到木星和土星之间。
在地球周围空间也有极少量的小行星在运行着。
42、慧星——呈现云雾状的独特外貌、以扁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
44、太阳活动——是指发生在太阳大气层局部区域的、在有限时间间隔内的各种物理过程的总称。
主要表现为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太阳射电等变化现象。
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明显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急剧猛烈的形式。
47、慧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体积庞大、质量较小、呈云雾状(或带慧尾)的天体。
48、流星——在行星际空间,游荡着无数的尘粒和固体块,称为流星体。
50、流星现象——当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时,具有很高的速度,因摩擦而发热发光,人们可看到一条亮光划破夜空,这就是流星现象。
流星一般在离地面80-120km高空才开始发光。
51、陨石——大块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后尚未燃尽,其剩余部分落到地面上成为陨石。
55、月相——月球由于反射太阳光才被人们看见,当月球与太阳处于不同的相对位置时,从地球上看来,月球的视形状就会发生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球的位相,简称“月相”。
56、同步自转——月球的自转方向和周期与它公转相同,天文学上称这种自转叫“同步自转”。
所以人们总是只看到月球的半边脸。
57、日食——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朔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遮住了太阳,在地球上处于月影区域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太阳的现象称为“日食”。
58、月食——在日月会合运动中,当月球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望日)、且日、地、月三球恰好或几乎在一直线上时,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在地球上处于夜半球地区的观察者,看不见或看不全月球的现象称为“月食”。
68、世界时(UT)——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零时区的区时(本初子午线的地方平时,即格林尼治时间)称为世界时。
显然世界时是以“地球自转钟”所计量的地方平太阳时。
73、地壳——是指地表至第一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圈层。
这个不连续面是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发现的,故取名莫霍洛维奇面。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24.4km,但厚度的变化很大,各地不同。
74、地幔——是指莫霍面至2900km深处的第二个不连续面之间的圈层。
这个不连续面是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于1914年发现的,故取名古登堡面。
根据地幔物质组成的差异,又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75、地核——是指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圆层。
因为在约5150km深处存在一个不连续面,这个不连续面是丹麦地震学家莱曼女士在1996年发现的,叫做莱曼面,因此2900-5150km范围叫外地核,据推测可能是液态的。
由5150km直到地心则为内地核,内核物质可能是固态的。
组成地核的主要物质是铁、镍为主的金属。
二、填空题
1、地球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圈层性。
整个地球是由一系列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物质圈层所构成。
这些地球圈层称为地圈。
地圈由超外圈(或磁层、磁圈)、外圈(或大气圈)、地球表层、内圈四部分组成。
3、地球表层由对流圈、水圈、生物圈、沉积(或成层)岩石圈四部分组成。
4、地球内圈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
其中上地幔70-350Km为软流圈。
5、陆壳具有双层结构,最表层为风化壳,其余则自上而下分为沉积岩层,硅铝层(花岗岩层)和硅镁层(玄武岩层);洋壳呈单层结构,上部为疏松沉积物,硅镁层(玄武岩层)之上只有很薄或者没有硅铝层(花岗岩层)。
10、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概括为四大类:
固态的岩石、液态的水、气态的空气和活质有机体。
它们是自然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组成成分。
这四类物质成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普遍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并各以自己为主体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
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13、恒星质量巨大,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内部不断进行热核反应,外部不断抛射物质,它是宇宙中数量最多和最重要的天体。
其成分中氢约占70%,氦约占28%,其余为碳、氮、氧、铁等元素。
每颗恒星,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宇宙空间输送着巨大的辐射能。
16、星等每差一级,亮度差2.512倍,星等以等差级数减小(增大),亮度以等比级数增大(减小)。
18、银河系是一个包括约15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庞大星系级的天体系统。
直径约10万光年,其恒星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中心区域恒星较密集,距中心愈远,恒星愈稀疏。
银河系的结构分银盘、核球和银晕三部分。
俯视银河系的形状,它是一个旋涡状结构的星系。
它是由于恒星围绕中心旋转形成的。
19、天体互相吸引、彼此绕质心旋转而构成了天体系统。
一般情况下,次一级天体系统又围绕高一级天体系统旋转。
目前认识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是: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星系群→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
22、宇宙大爆炸宇宙学说的主要观测事实有:
谱线红移现象、天体观测年龄与理论年龄相吻合、氦丰度证据、微波辐射证据。
虽然,大爆炸宇宙学能解释一些观测事实,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宇宙蛋中无限密度以及爆炸机制等问题。
24、九大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都带有卫星。
一般质量大的行星比质量小的行星拥有较多的卫星。
大的卫星近球形,小的卫星呈现不规则状。
除天然卫星外,地球周围还绕转着许多人造卫星。
行星和卫星都不发可见光。
另外,还有不少空间探测器和宇宙飞船在太阳系中遂游着。
26、九大行星有多种分类法:
以地球为界,可将行星分为地内行星(水、金)和地外行星(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以小行星为界,按九大行星距太阳近远的排列,可将行星分为内行星(水、金、地、火)和外行星(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根据九大行星(冥王星除外)理化性质的主要差异划分,则可将理化性质相似地球的行星叫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将理化性质相似木星的行星叫类木行星(木、土、天王、海王);考虑到行星特征的差别与太阳系演化有关,又可把类木行星加上冥王星,分为巨行星(木、土)和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
28、行星的分布规律基本遵循提丢斯—波得定则;行星的运动具有近圆性、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
33、观察所见月表明亮部分称为月陆,因为它的反照率较高,故月陆看起来比较明亮,月陆是月面上的高地,为大面积的熔融结晶的岩石覆盖,是月球最古老的岩石,年龄约41-46亿年。
肉眼所见月面上暗黑的区域称月海,月海是月面上广阔的低平原,滴水均无,已知的月海有22个,绝大部分分布在月球正面,月海比月陆低2-3km,且比月陆年轻,约形成于39—31亿年前;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500万km2;较大的月海还有雨海、静海、澄海、丰富海、云海、危海、酒海等。
34、据月震资料分析表明,月球内部构造与地球相似,可分月壳、月幔和月核三个同心圈层。
月壳厚约60km,月面下60-1000km为月幔,1000km以下为月核。
月壳和月幔组成刚性的岩石圈,月核为软流圈,温度约1000K,可能是由硅酸盐类物质组成,不是地球那样的金属核,因此,它的密度比地球小得多。
月球几乎没有磁场,太阳风的粒子和宇宙线可以直接轰击月面。
但是,已发现月岩中含有微弱的剩余磁性,其原因尚无公认的解释。
35、恒星月约27.3217日,它是月球公转360°所需的时间,是月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朔望月约29.5306日,它是日月会合运动的周期,也是月相变化周期;交点月长度约27.2122日;近点月长度约27.5546日;朔望月比恒星月长约2.21日,是因为朔望月要比恒星月多转29°的原故;交点月比恒星月短,是因为黄白交点每月西移约1.6°的原故;而近点月比恒星月长,是因为近地点每月东移约3.3°的原故。
36、由于月球公转轨道是椭圆,近地点时最快,约为15°/日,远地点时最慢,约为11°/日。
因为月球的公转方向是向东,而它的周日视运动方向又是向西,所以月球每日出没地平的时刻(太阳时),必然逐日向后推迟;因月球的公转平均速度为13°10’/日,地球公转平均速度为59’/日,则日月会合速度每日为13°10’-59’=12°11’,而地球自转12°11’的时间约50min,因此月球的出没时刻,每日向后推迟约50min。
因为月球公转速度的不均匀造成的“经度天平动”和月球自转轴83°21’的倾斜造成的“纬度天平动”所致,使我们能多看到9%的月面积,即我们可以看到59%的月面积。
。
37、日食类型的不同,是取决于地球所处不同月影区域。
处于月本影区域的观察者,看到月球全部遮住了太阳,完全看不见太阳的现象,就叫“日全食”;处于月半影区域的观察者,只看见月球遮住部分太阳的现象,就叫“日偏食”;处于月伪本影区的观察者,只看见太阳中心部分被月球遮住,而太阳周边仍放光芒、呈现光环状的现象,叫做“日环食”。
天文学上将日全食和日环食合称“中心食”。
38、月食可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没有月环食。
月食类型的不同,是取决于月球是否全部或部分进入地球本影。
当月球全部进入地球本影时,月轮整个变暗,就叫“月全食”。
当月球部分进入地球本影时,月轮部分被遮,叫做“月偏食”。
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半影时,其亮度有所减弱,称月半影食。
但肉眼不易察觉,故月半影食一般不算月食。
39、一次完整的全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偏食-全食-偏食。
五个食相,即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
41、恒星日是以天球上的某恒星(或春分点)作参考点,时间为23h56m4s,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以太阳的视圆面中心作参考点,平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14 第一 学期 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