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企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507506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8KB
湖北省中小企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湖北省中小企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中小企业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五”期间,全省有1.5万家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234万职工转变身份,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转换,释放了巨大的发展活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机制基础。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不高。
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初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产业,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业态不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集团化经营和规模效应不够,“专、精、特、新”的企业不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二、发展中小企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强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从小规模经营向大规模经营转变,单体经营向产业集群经营转变,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和技术密集型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促进湖北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开发,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通过产业链的上下延伸,壮大产业经济。
2、坚持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的原则。
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参与传统产业的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坚持整体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实施“三个三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养龙头企业,壮大企业规模。
4、坚持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围绕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与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
各级政府部门发挥对中小企业的推动作用,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6、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
经过五年的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产业集群;
形成治理结构合理、管理规范、机制灵活、经营诚信的市场主体;
打造一批品牌,建设一批名牌产品;
建设一批强势企业,使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到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达到6366亿元,年均增长12.7%,约占全省GDP的60%;
全省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省二、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85%;
全省中小企业每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
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
三、发展重点
根据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将全省的中小企业所涉及的产业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主导产业,即中小企业在产业经济总量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
二是配套产业,即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中占配套辅助地位的产业。
三是服务产业,即产业性质以服务为主的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要利用优势发展主导产业,链式延伸发展配套产业,优化提升发展服务产业,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一)利用优势发展主导产业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初步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业、机电设备金属制品业、建材业、纺织服装业、化工业5大主导产业,其增加值占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近八成,“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巩固壮大,加快发展。
1、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要点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粮食、油料、畜禽、水产品、果蔬、林特等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培育精品名牌。
发展优质、专用粮食深加工,开发大众食品、特色食品等系列食品;
发展“双低”油菜深加工,开发蛋白、甾醇、磷脂等系列产品;
发展优质水产品深加工,开发风味产品、速冷调理制品等系列产品,提炼生物酶等制品;
发展猪肉加工,开发低温肉制品、生物发酵肉制品、干燥肉制品等;
发展乳制品系列、禽肉、禽蛋、果蔬深加工,开发罐头、蔬菜汁、脱水菜等系列产品;
发展林特深加工,开发茶叶、银杏、板栗、桂花、魔芋、食用菌、山野菜等系列产品。
——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企业。
鼓励各类经济实体和个体经营户兴办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
积极推动优势和特色农产品进入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大型中外连锁超市及其采购系统。
——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
积极引导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合同、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探索和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中介组织+农户”等新型经营机制。
2、机电设备金属制品业发展要点
——抓好中小农具生产和农机具制造及维修等支农产品的生产。
——围绕冶金、汽车工业、化工等湖北支柱产业的配套服务,推进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协作,形成若干有综合优势的机电设备、金属制品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
——鼓励中小企业以重点超重型数控机床产品及三大动力设备为龙头,以大型机械设备企业为依托,发展零部件生产。
——加大对机电工业技术改造力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合力,生产高档机电产品。
3、建材工业发展要点
——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发展“四新两高”产品(新型干法水泥、新型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高档玻璃、高档陶瓷),积极开发有利于人体健康的抗菌、防霉杀虫、净化空气等绿色建材产品,全面提高建材产品质量。
——加快科技进步,使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降能节耗,减少环境污染。
——积极培育外向型建材企业,不断扩大建材产品的出口量。
4、纺织服装业发展要点
——突出棉、麻纺织发展重点,推动纺织生产能力向优势企业和荆州、天门、咸宁等棉麻产区集中。
——提高化纤规模化、差别化水平,积极发展新型绿色环保纤维和再生纤维,改善纺织原料品种结构。
——提升印染后整理能力,在武汉、襄樊、荆州、咸宁、仙桃等地积极引进先进印染后整理技术和设备,改造提高现有印染企业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纯棉防缩免烫、精毛纺、高档色织、高档苎麻、高新功能性纤维等面料系列,加快发展高质量的辅料系列产品,增强服装面料、辅料配套能力。
——支持骨干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水平,着力打造和提升一批服装品牌,形成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服装系列产品,将鄂东建成全国重要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基地。
——加快发展各类装饰、汽车用纺织品、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和无纺布制品。
以武汉、襄樊为重点,开发生产各种室内装饰和汽车装饰面料。
以仙桃、潜江、黄冈、崇阳、枝江等为重点,扩大无纺布制品和医疗卫生用纺织品集群优势。
提高产业用纺织品占纺织工业的比重。
5、化工业发展要点
——突破性地发展石油化工和有机化工原料,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稳定发展农用化工,提高石化行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石化产业链的生产配套加工。
——依托武汉80万吨乙烯工程,延伸乙烯产业链,发展乙烯下游产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深加工。
——加强磷、盐矿资源的深度加工和系列产品开发。
推进“采选结合、矿肥结合、矿化结合、肥化结合”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按就近、就地和相对集中的原则,依托相关园区壮大磷化产业集群。
——大力开发氯甲烷、氯化聚乙烯、氯化聚丙烯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加快农药、染料、涂料等传统领域精细化工的改造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档次,建成全国重要的农药、染料生产基地。
——推进饲料添加剂、生物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发展。
——加快化肥等农用化工产品结构调整,提高高浓度化肥比重。
(二)链式延伸发展配套产业
1、汽车产业链发展要点
——发展壮大汽车配套产业。
着力打造整车、改装车、零部件三大板块,壮大汽车产业规模和实力,向上带动钢铁、机械、化工、塑料、电子及仪表、纺织、玻璃等行业的同步发展,向下带动石油化工、汽车贸易、汽车保险和金融、汽车维修、城市公共设施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汽车配套产业链。
——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汽车产业中的作用。
通过民营资本,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项目,重点发展关键零部件的民营中小企业。
以东风汽车及其合作公司为依据,以现有零部件企业为基础,积极引进发展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前后桥总成、底盘系统产品、动力制动系统产品、冲压件中心等关键零部件总成的项目,以完善汽车产业链。
——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湖北已经具备形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条件,应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完善,进而促进全省汽车产业发展壮大。
2、钢铁产业链发展要点
——充分发挥钢铁资源优势,壮大钢铁产业链。
——加快发展五大钢材深加工产品:
一是冷弯型钢产品;
二是精密带钢产品;
三是钢丝及钢铰线产品;
四是ф610直缝焊管产品;
五是建筑用钢产品。
——大力吸引民营资本和中小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发展钢材深加工产品,加快形成以工业园区为核心的钢材深加工企业聚集核心区。
——围绕汽车产业兴建为汽车配套的专业钢材整理加工配送中心。
——在建设武钢集团剪切配送物流中心的同时,要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实行钢材原料就近加工。
3、水电产业链发展要点
——以宜昌为圆心,以三峡、葛州坝、清江、丹江口为依托,形成水电优势区域,在水电优势区域发展与水电业配套和以水电能源为主的相关产业。
——着力培植水电优势区域内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重点做好能源、资源和科技结合的大文章,使水电优势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
——在水电优势区域,充分挖掘旅游资源。
把握三峡旅游格局新变化,把旅游业培育成带动第三产业乃至整个水电优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产业。
(三)优化提升发展服务产业
1、传统服务产业发展要点
——加快饮食业的发展。
规范饮食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鼓励连锁经营、特色经营,提倡绿色饮食。
——引导零售业发展。
提倡连锁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或购物中心。
市场格局由以城市市场为主转向城乡并重,大力培育和开拓农村市场。
加强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市商业机构、配送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农村零售网点在商品配送、维修服务、信息引导等方面的作用。
——支持建筑业发展。
继续发挥中小建筑企业在农村住宅建设、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职工素质、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以适应高层、大跨、大柱网、多功能等新型建筑体系和现代装饰、装修等新工艺的需要,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科研、设计、施工、建材供应和安装一条龙总承包能力的企业集团。
2、文化服务产业发展要点
——大力发展旅游、出版、影视、会展、娱乐、艺术、体育、教育培训、网络业等。
——鼓励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协作,促进文化服务产业各行业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
——鼓励发展外向型文化服务产业,提高对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和水平。
3、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要点
——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供水、供热、供气等行业及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技术服务、会展、物流等服务业。
——提升进入社会服务产业的中小企业素质,树立重服务质量和守信用的企业形象。
(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军高科技领域生力军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要创办一批科技示范型中小企业,重点骨干企业要普遍采用国际同期的先进适用技术;
中型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水平要达到或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
要借助武汉地区高校和科研单位密集,人才和成果众多的优势,以光纤、电子、信息、药化、生物、材料为重点,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开发一批先进实用技术,形成具有地方独特风格的产业基地,培育一批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和科技园区,造就有湖北特色的优势行业和产品。
“十一五”期间,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是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
1、电子与信息重点支持软件产品,微电子技术,网络及计算机产品,通信产品,广播电视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产品,智能交通产品,信息技术服务业项目。
其中,将软件产品、微电子技术、信息安全产品列入重中之重项目。
2、生物、医药重点支持医药生物技术,中药、天然药物,化学药,新剂型、制剂技术及产品,轻工和化工生物技术等五个方面的技术和产品项目;
把抗肿瘤生物技术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抗体导向治疗药物、中药现代化技术与产品列为重中之重项目;
积极支持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新药项目。
3、新材料重点支持新材料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先进、创新程度高、市场前景好的新材料项目。
重点支持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先进制备、成型、加工技术及高性能产品,生物医学材料,精细化工材料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项目。
将具有原创性发明,产业关联度大的新材料及产品列入重中之重项目。
4、光机电一体化领域重点支持光机电一体化的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先进制造技术,医疗仪器技术、设备与医学专用软件,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纺织和轻工行业专用设备及汽车行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等项目。
5、资源与环境重点支持水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设备项目。
6、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重点支持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的技术、材料和相关产品,新能源和再生清洁能源技术、材料和相关产品,高效节能技术、材料和相关产品项目。
(五)梯度规划区域发展重点
各地按中心城市、一般城区及郊区、平原湖区、丘岗山区的分类,应根据其资源、技术、资金、信息等梯度,确立中小企业发展的布局规划和发展重点。
1、中心城市发展重点以建设一批高科技水平的企业和发展高科技产品为重点,培育一批以资金、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科技先导型企业和科技园区。
2、一般城区及城郊发展重点依托城市,利用大工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集中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重点放在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
同时积极推进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3、平原湖区发展重点稳步发展中小工业、建筑业,面向市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对传统产业和产品进行改造,着力发展规模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要调整品种结构,实施精品农业工程,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
继续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抓好水产、畜牧、林果茶等农业产业化商品基地建设,培植一批有较强辐射力的中小企业;
依托小城镇发展服务产业。
4、丘岗山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矿产品加工业;
有条件的地方把引进、开发相结合,集中资金,选准项目,高起点办企业。
四、对策措施
(一)更新观念,鼓励广大群众自主创业
一是培育壮大创业主体。
大力实施“创业工程”、“回归工程”,通过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鼓励外出人员带资金、技术、信息回乡创办中小企业,吸引和带动民间资本向生产领域聚集;
鼓励科技人员创业。
二是拓宽创业领域。
消除体制性障碍,拓宽发展领域,降低准入门槛,为全民创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是搭建创业平台。
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布局,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吸引创业项目向园区集中;
鼓励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创业辅导,形成一批不断生产小企业的“工厂”。
围绕创业基地的发展与壮大,建立健全以创业辅导、创业孵化、跟踪扶强为内容的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信息查询、申办代理等免费服务,为新办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技术支持、事务代理、资本运作指导、人才培养与推荐、市场开拓等低收费服务,为孵化后的企业继续提供各种非赢利性服务。
制定全省创业辅导基地考核标准,考核命名一批省级示范基地,给予政策支持,规范和引导创业基地健康发展。
四是优化创业环境。
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健全创业法制保障,强化创业能力培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全民创业。
(二)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重点扶持一批经国家、省认定为技术开发中心的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中心的技术管理平台作用,为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储备。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
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创办技术中心,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效果。
三是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兼职或离职创办和参与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人员参与科技项目开发,以科技成果作为股权投资的,可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
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先安排科技项目,优先推荐上市,优先推荐或安排国家和省的有关扶持资金。
四是加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保护。
切实保障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专利发明人、设计人和专利权所有单位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
(三)节约资源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开展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的节能。
大力实施高耗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
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的管理,严格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使用再生原材料,提高原材料利用率。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生产。
加强对节约能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约资源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
(四)加强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
一是引导中小企业制定完善发展战略,包括制定国际化战略、绿色战略和联盟战略。
克服中小企业整体上存在的小型化、分散化、脆弱化、低标化、无序化现象。
二是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引导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元化的中小企业,采用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管理决策机制及权力制约机制。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加强中小企业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
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中小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科学化、现代化,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四是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素质。
加大培养力度,建设高素质的中小企业经营者队伍。
(五)实施成长工程,壮大市场主体
一是继续推进“三个三工程”建设。
促进百家重点中小企业和百家民营排头兵企业做大做强,使百家重点中小企业每年平均发展速度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增长速度,经营规模、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进入全省同行业的前列,到2010年,力争使其中30%左右的企业进入大型企业的行列。
二是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通过培育,使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由目前的6000多家上升到2010年的10000家。
三是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工程”。
引导中小企业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四是实施品牌培育工程,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名牌企业。
(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
按照统一规划、市场导向、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整合社会服务资源,积极建立创业辅导、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法律咨询、协会商会等八大服务体系,力争五年内在全省初步建立功能健全、服务完善、监管合理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发展中小企业中的协调服务、参谋咨询、桥梁纽带和自律管理等作用。
(七)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扩大对外开放,鼓励中小企业与国外、省外投资者合资合作,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战略。
二是建立银企协作的长效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全方位、全过程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直接融资。
鼓励和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到境外上市;
允许中小企业通过法律法规未禁止的方式向社会融资。
四是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形成以政府出资为主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五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应当依法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省级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财政预算收入状况予以安排,逐年增加,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
(八)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
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中小企业发展多办实事。
公开各项服务的程序、时限、条件和承诺,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一律不得作为前置审批条件;
对法律、法规规定的前置审批,各职能部门要实行并联审批,限时完成。
二是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
有效治理“三乱”现象,减轻企业负担。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投诉、监督机制,对于中小企业提出的投诉事项,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接到投诉后,按有关规定限期办结。
三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执法行为,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消防、安全和劳动保护、监察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中小企业要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并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依法为职工办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
四是落实扶持政策。
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征用、对外贸易和科研项目申报、技改贴息资金使用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