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孩子的安全感赵明.docx
- 文档编号:2149440
- 上传时间:2022-10-2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1.85KB
谁动了孩子的安全感赵明.docx
《谁动了孩子的安全感赵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动了孩子的安全感赵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谁动了孩子的安全感赵明
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谁动了孩子的安全感”。
今天特别巧,我今天下午的两个咨询案例恰恰是关于孩子安全感的。
一个是一个成年人,他最近遇到一个情况,就是他一上高速路就会浑身发抖,所以他只好走辅路;另外一个是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一到幼儿园就一句话都不说,大家要一起唱歌或者说英语的时候他会说,但是只要是一个人,他就从来不说话,从来不发言,老师问问题从来不回答。
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两个案例恰恰都和安全感有关系,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谈一谈安全感的问题。
第四,要和家长谈一谈如何滋养孩子的安全感。
今天我们的内容分为四个主题,第一是孩子的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是那个阶段;第二,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第三,如果安全感不足,会出现哪些偏差行为;最后,要和家长谈一谈如何滋养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先看这张ppt——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我们一般认为,0-3岁时孩子形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
对此,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0-3个月,就是孩子出生的头三个月,这个时期我们把它叫做:
原型自恋状态。
他的能力是一种自闭的状态,这时候的孩子对外部世界浑然不知。
第二阶段的就是从四个月开始,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从自体的依恋转向了客体的依恋,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对孩子的安全感有不同的影响。
我分开来谈谈,在谈的过程中,其实我可能会把第一部分、第二部和分第三部分的内容合并,就是谈到关键期的同时,也会谈到影响因素,同时可能会谈到孩子一些偏差行为。
我们先看零到三个月的时候。
零到三个月的时候孩子刚出生,刚才我们说了这个时候的孩子呢和妈妈的处于共生状态。
什么是共生状态呢?
就是一把剪刀妈把妈和孩子分离开来,脐带剪掉了,妈妈知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了。
而孩子并不知道这个时候她已经离开妈妈的身体了,在他的状态中,他以为我还是妈妈的,我和妈妈是一起的,这就叫做共生状态。
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孩子也能感觉到的。
比如说,出生之前孩子在子宫里,子宫里面的状态太好了,理想化的状态,24小时恒温、恒湿,永远都是恒定的,他的身体有任何营养的缺失,母体都会通过脐带会把营养输送过来,所以说,子宫是孩子最理想的状态。
孩子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突然他感觉到温度变了,湿度也变了,一切都变了,噪音、说话声音等等。
孩子会有一种惊恐的感觉,发生了什么?
这就是为什么刚出生的孩子会哭。
这时候孩子会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也是我们说的高度不安全的状态。
那么在这个的时候。
怎么做才能降低孩子的紧张,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呢?
这时候我们有两个做法。
第一,就是妈妈的抚摸,妈妈把孩子放到身体,和身体的接触,然后对身体抚摸,这样的话,孩子会类似于接进了妈妈身体,因为他的妈妈身体也熟悉了,类似于回到子宫的状态。
我们现在知道,我们进入到妇产科去就知道现在我们现在是母婴同房,就是孩子出生以后,很快就放放到了妈妈身边,目的是什么?
就是让孩子更早一点儿的和妈妈接触。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家长,年纪稍微大的家长其实就会发现,母婴同房其实不是一直就有的,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那时候中国妇产科的做法是什么?
是让妈妈得到很好的休息,孩子是统一放在护士站的。
那么第二个是什么?
第二就是给孩子喂奶。
孩子吃饱了奶以后,孩子也会处于一种安全感的状态之中,给孩子及时的没奶。
但是可能在喂奶的问题上也会出现一些情况,很多男生没有经验,他们以为孩子天生就会吃奶,其实做妈妈的都知道,
有的孩子吃奶是挺容易的,有的是孩子吃奶时间挺麻烦的事情,他不会吃,他对妈妈的乳头不熟悉。
我们经常说,这人干活上使了吃奶的劲儿,形容一个人干活卖力,真的是这样子的,孩子吃奶是非常费劲儿地,有时候吃的满头大汗。
有的妈妈真的是强按着孩子头,来让孩子吃奶。
我不知道听课的妈妈有没这样的经历。
有的妈妈没办法会怎么办?
她会请楼上楼下有经验的妈妈,正好在哺乳期的妈妈因为已经哺乳过孩子的妈妈们的奶头是开的,更容易吸到奶。
这样,孩子学会了以后再吃妈妈的奶他才会吃。
有的妈妈不知道,觉得自己孩子半天不知道怎么吃,道理就在这里。
还有的妈妈可能喂奶的时候不及时,有的妈妈谈过,她想看着孩子哭一会儿再喂,我不知道听课的有没有这样的妈妈。
让孩子哭两声再喂,这来自于什么呢?
我们先不去说。
先说这个孩子会有什么表现,我们一般会以为孩子是不是迫不及待,立刻吃妈妈的奶头,其实我们做婴儿观察的时候发现不是这样的。
如果妈妈故意的说等一会儿再喂,这个时候把孩子抱起来他是不吃的,他是把头扭向一边的。
这个对孩子长大以后的人格会有影响,孩子有五种吃奶的方式,这五种吃奶的方式其实都会影响孩子长大以后人格的发展。
我们接着说断奶,断奶如果不得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一般来说断奶是一岁左右,我们先放到0-3个月这个阶段来讲,因为刚刚讲到喂奶的时候就说了。
首先,断奶时间是一岁左右比较合适。
在这个时候呢,如果妈妈第一是断奶的时间,如果过早的话,会影响孩子安全感,过晚的话,也会影响孩子安全感,或者是突然断奶,有的时候我们有民间做法,贴纸片、蘸辣椒油等等。
这对孩子安全感都会有影响的,我们可以想想,就像热恋中的一对情侣,今天晚上还在一起看电影儿,明天早晨突然消失了,你找不着了,那你猜这是什么心理啊?
肯定的是你的心里空落落的,长大以后他就会寻寻觅觅,这对孩子呢的安全感是有影响的。
那么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比如说,我对妈妈刚才讲了三点,第一是触摸,第二是喂奶,第三是断奶。
如果触摸不足,或者喂奶的时候不经心,或者断奶的时候突然了,都会影响到孩子的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就是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连接的关系,依恋关系的影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我现在讲一个实验,大家听一下。
这是美国做的一个实验,他们怎么做的呢?
他们邀请一岁左右的孩子,然后,在幼儿园里头和妈妈一起玩,就是妈妈在幼儿园陪着孩子一起玩。
当玩儿的特别高兴的时候,然后,实验室的老师试一招手,这些妈妈就趁着孩子不注意,一点儿一点儿地悄悄地退出了教室,然后观察者来观察孩子的反应是什么。
结果发现当孩子抬头发现妈妈不在的时候,孩子大致有这么三种反应。
我在这里讲的时候,各位家长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如果是我的孩子参与实验,他大概是哪些反应啊?
如果是我自己也参与这个实验,我变回小时候的我自己,我猜我是哪些反应呢?
大家了解一下。
那么这三个反应什么呢?
有百分之六十的孩子,发现妈妈不在了,哇的就哭,一分钟以后,妈妈就都回来了。
回来以后,孩子一看妈妈回来了,速度很快的跑到妈妈怀里哭。
妈妈把孩子抱起来,可能会安慰孩子“宝宝妈妈上厕所了或者玩吧喝水去了”,孩子一边听一边抽泣着,拉着妈妈继续玩游戏,一边玩一边看妈妈,担心妈妈走了。
但是慢慢地孩子注意力会一点一点地放到游戏上,她相信妈妈是爱他的,妈妈不会离开的,妈妈即使离开也会回来的。
这是百分之六十。
第二种情况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当其它孩子哭的时候,他没有怎么哭,他发现妈妈不在以后,茫然了一小会,然后低头继续玩玩具。
玩了一会儿,他听见幼儿园的孩子哭了,他一抬头发现原来妈妈回来了,但是他并没有跑到妈妈的怀里,他没有主动的往妈妈怀里扑,他干什么呢?
他假装低头玩玩具,而且假装玩儿的更专心了。
当妈妈走到身边的时候,他假装不知道妈妈到身边了,把头埋到玩具里,假装在玩。
除非妈妈主动抱他,否则他不会跑到妈妈的怀里,这个占百分之二十。
还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当发现妈妈不在的时候,“哇”出的嗓门最大。
过了一会儿,发现妈妈回来了,他们也是迫不及待的跑到妈妈的怀里。
但是仔细观察发现,他们的表现和第一类型的孩子的表现似乎有些不一样,同样是扑到妈妈怀里,但是他们是一边哭一边踢他妈妈,打他妈妈,在惩罚他妈妈,似乎是说“你怎么离开我呢?
你怎么能背叛我呢?
你知道吗?
我有多爱你,你辜负了我对你的爱”。
这三种依恋关系,我分别把它命名为: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矛盾性依恋。
第一种,安全型依恋,第二种回避型依恋,第三矛盾性依恋。
美国这个实验小组对三种关系追踪了二十五年,他们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现象。
就把它命名为依恋关系理论,这是什么呢?
他们发现,小的时候和妈妈的这种依恋关系,直接影响了他们长大的婚姻关系。
比如说第一种安全型的孩子,占百分之六十,他们长大以后在他们的亲密关系中(亲密关系指他和他的爱人和他的孩子),他也能做的安全性。
他们开朗坦率善良宽容。
他们爱一个人能全力以赴的去爱;他们懂得奉献、懂得照顾和体贴;更重要的是他们有边界,他们能尊重对方、尊重自己。
在亲密关系中给对方和自己都会有一些爱的空间,当和爱人发生一些冲突或争执的时候,或者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他们懂得妥协,懂得让步,同时懂得争取,他们懂得主动的沟通;同时他们能正确解读对方的话语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这是安全型的依恋,我们说了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是回避型的依恋。
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在他们的婚姻中,有一半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被修复,变成安全性的,但剩下百分之十的孩子长大以后,在他们的婚姻中变成回避型的。
那么他们的表现是什么呢?
就是在婚姻中,他和你一样,相敬如宾,宾客的宾,甚至是冰块的冰。
在他的心里面,总有很多很多的地方,是不让你走进去的。
他无法辨认你的一些语言背后包含着哪些情感的因素,他不理解,因为他本身的情感词汇也不丰富。
他们热爱工作,他们的情感比较淡漠,他们很少发展出很好的友情,也很少有朋友,在亲密关系中也不知道如何有一些浪漫。
但是,我们知道人是需要天性需要情感的,而他们在生活中看上去木讷严肃,但恰恰他们是网络上一夜情的缔造者。
我曾经接过这样一个案例,当他的妻子去派出所。
老她丈夫的手他真的不能相信自己的丈夫会发生一夜情。
她说“我的丈夫非常严肃,他从来都不知道说我爱你这些字,他怎么会和一个陌生人上床呢?
”恰恰这是回避型依恋。
刚才我最后说有百分之二十的孩子,他们一边打妈妈一边爱妈妈,这叫矛盾型依恋。
他们长大以后同样有百分之五十的修复了,但确实留下了百分之十长大以后,在他们的婚姻中依然是矛盾性的。
他要紧紧的和伴侣在一起,这种强烈的欲望,肯定会把人吓跑。
他一直觉得别人没有和他一样的强烈的感情。
他总觉得他付出的是多的,别人的付出远远没有他付出多。
所以他的心里深处,他从来不信任他的伴侣,所以套用歇斯底里、唠唠叨叨来控制他的伴侣。
这是我们讲的三种依恋关系,我们也看的出来,第一种是安全的,安全感是很强的,而矛盾不安全性和回避不安全性,他们的安全感都是不强的。
一种人,他们回避来保留他们安全感,另外一种人,他们紧紧抓住不放,用控制来获取他们的安全感。
这是他们的亲密关系中的表现,我记得十几年前,刘德华有一首歌,歌名叫《谢谢你的爱》,大家有印象吗?
里头有句歌词,他说,一个人孤独,却又害怕两个人相处。
这分明是一种痛苦,我们听到的心声是什么?
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关系的。
一个孩子,他想和别人发展友情,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做,他害怕两人相处。
同样,我们多年前的一个电视连续剧,叫《过把瘾》。
电视剧里面的姜珊扮演了一个角色角叫杜梅,杜梅在任何时候都紧紧的控制她的丈夫,甚至不停的问她的丈夫,“你到底爱不爱我”?
我们听到这里,我们就知道这是一个典型的矛盾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网络上的好多歌,我们听歌名就能发现,他们安全感非常非常的差。
比如说网络上一首歌叫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还一首歌叫《伤不起》,还有一首歌,零点乐队的《你到底爱不爱我》,我们听到这里都能看到回避型,或者矛盾型的影子。
这是零到三个月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形成孩子的安全感,以后长大的一些表现形式。
希望我们听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家人觉察一下自己的婚姻状态,你看看自己是哪种型的。
如果你是安全型的,那恭喜你,相对来说,你的孩子的安全感就比较强;如果你是回避型的或者矛盾型的,你也要去查一下,你有没有多多少少的把这样的状态带给孩子,然后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
这是零到三月的,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四个月到三岁的时候。
这个时候的安全感特点是什么呢?
从四个月开始,我们说了孩子从自体型依恋转向客体型依恋,客体就是妈妈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呢?
因为四个月的时候,孩子有一个一个标志性动作就是抬头,抬头,别看这个动作非常小,但是他对孩子去用里程碑一般的意义。
它的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孩子 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