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92872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2.89KB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里用错对象,该成语应该用在上级让下级表达意见上,语境中“代表”“畅所欲言”,不是给下面的人发表意见的条件。
D.各有千秋:
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
比喻在同一层次内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语境列举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因此使用正确。
备考要积累常见成语,在阅读中体会使用的语境,注意常见的成语易错的含义、成语的多义以及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自相矛盾、用错对象、程度失当、重复多余、敬谦不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了解,节日前夕省城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B.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C.有关专家认为:
“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近年来,包河区各行政村以大圩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描给着家园未来美好的远景。
A语序不当,应改为“盛装迎接到来的国庆节”。
B动宾搭配不当,“愿望”不能“传递”,可改为“传递着友谊、和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D“未来”指将来的光景,“远景”指将来的景象,二者语意重复了,该句可改为“描绘着家园美好的未来”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季羡林先生曾说:
“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
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
都说不准。
”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春季高考也玩穿越!
”2012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
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试题分析:
A.“谁来评”后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B.括号解释的内容为“两高一资”,应把括号移到“两高一资”的后面;
D.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我们先来看第②句话,这句话中有一个代词“这”,搞清了“这”指代的内容,就可判断出第⑦句话应排在哪句话的后面。
通读题目给出的五句话,不难知道“这”指代“春雨”,可见第②句应排在第⑤句的后面。
接着看第①句话,这句话中有一个代词“她”,通读材料可以知道,“她”指代的是苗女,所以第④句应排在第②句的后面。
最后再看第①句和第③句,因为第③句以“然后”打头,所以第③句应跟在第①句的后面。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很快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为C。
7.下列关于文化文学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务虚笔记》是轮椅上的史铁生的首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96年《收获》杂志上,同时也是他半自传式的作品。
由二十二个段落合成,叙述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社会嬗变带给残疾人C、画家Z、女教师O、诗人L、医生F、女导演N等一代人的影响。
B.《学弈》是选自《孟子·
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C.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
D.《别了语文课》这篇散文的作者是何紫。
二、(9分,每题3分)
阅读《匆匆》一文中的语段,完成8----10题。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自然的新陈代谢的迹象和自己无形的日子相对照,在一连串疑问句中透出诗人怅然若失的情绪。
B.诗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时间飞逝的流。
吃饭、洗手、默思,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诗人却敏锐地看到时间的流过。
C.《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也有人认为其是散文诗)。
D、他虽感伤却并不颓废,既苦闷又消沉。
他用细腻隽永的文笔,写出了这样一篇诚挚感人、别开生面的散文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展现了现代散文历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9.下列各项与课文内容不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便用一组一气呵成的排比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借物起兴,描述了几幅美丽而充满活力的画面让人心生喜悦。
B.“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的疑问,与之前的美好景象形成对比,并且连续追问下去,让人怅惘不已。
C.时间是怎样“匆匆”的呢?
作者在此大发抽象的议论,把自己的感觉、潜在的意识通过形象表现出来。
D.在第4段,作者借助串的发问,表达了内心的警醒和不愿意放弃追求的人生态度。
他振奋起来,努力追寻自生命“游丝样的痕迹”,不让自己“白白走这一遭”。
至此,作者的情感在经历了遗憾的低潮之后,终于一个转身,走到积极的方向上来。
10.下列对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相对于无边无际的苍茫大海和万古长存的宇宙,“我”的八千多日子,实在渺小无比,这里运用比喻和对比,写出了“我”所拥有的时间之少,更隐含了要珍惜时光的意思。
B.“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则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写出了时间毫不留情地逝去,给人以明确而强烈的情感冲击。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用排比手法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D.八千多日子实际上就是二十四年,作者这里不说二十四年而是说八千多日子,是为了用一个更有冲击力的数字来表现时间流逝之多,且与时间之海的浩瀚形成对照,揭示个人生命历程之漫长,体现他内心由此产生的不安。
三、(9分,每题3分)
11.阅读《学弈》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1-----13题。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吾曰:
非然也.
7.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其/一人专心致志B.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C.惟/弈秋之为听。
D.使弈秋/诲二人弈。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为下文做铺垫。
B、文章第二句采用了夸张地手法进行描述,写出了两个人学下棋的不同态度。
C、文章最后两个句子采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意在引起人们的思考,强调了个人主观努力的重要性。
D、文章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
9、文章强调了专注、坚持的重要性。
下面诗句中与这一道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A、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四、(6分,每题3分)
阅读《别了,语文课》(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我”以前喜欢国语课,临近移民,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更明白了祖国语言的美好,决心自修祖国语言。
B.因为在这堂课上,“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才会感觉过得特别快。
C.“大约”“最多”“不关痛痒”这三个词语形象地刻画出“我”不再学习国语时的得意和对老师默书的不屑一顾,突出了此时“我”的不懂事。
D.“我”开始时调皮、天真、不爱学习国语、默书不及格,将要移民时,开始悔恨、懊恼并逐渐喜欢上国语,下决心好好自修国语。
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本文以记叙为主,叙述了“我”移民前认识到语文课的可贵后,语文成绩快速提高的
过程,真实、自然、细腻地传达了人物丰富的情感。
B.本文在描写主人公与语文课的离别时,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用细腻的心理描传达主人公丰富的情感
C.主人公的情感并非一成不变,从一开始的不喜欢到后来的遗憾,不舍,作者采用对比手法,曲尽其妙地展现了人物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显得深婉。
D.《别了语文课》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读来既觉得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不有深深的共鸣。
五、(9分,每题3分)
国学与名著阅读,完成16---18题。
16.下列选项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
A.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C.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D.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7.下列诗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
A.“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B.“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善柔,益矣。
友便辟,友多闻,友便侫,损矣。
C.“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D.“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8.下列表述与原著不一致的一项()
A.《家》是巴老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
B.巴金的《家》是当时社会的写照,在家中他刻画了众多丰富典型的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
C.“《家》写出了冯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
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
D.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六、语言积累与运用
19.理解性默写。
(6每空1分)
(1太阳被人格化的句子是,,。
(2)一人虽听之,,.虽与之俱学,.
20.请
从“无语、太阳、高山、大地、光辉、广博”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不少于3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要求情景合乎情理。
(5分)
举例:
例句:
太阳无语,却放射光辉;
高山无语,却体现巍峨;
大地无语,却展示广博。
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段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字。
(4分)
瑞典文学院10月11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
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
恩隆德说,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表示,莫言能通过文字构建一种空间广阔的、有冲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世界。
“这是来自文学本身的活力,像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
”法国《89街》的文章说,莫言虽然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而且他的作品内容丰富,理应获得国际认可和尊重。
莫言如此定义作品“深刻”:
只有正视人类自身个性方面难以克服的弱点和缺陷,正视它们所带来的命运的变迁,才是真正深刻、真正触及灵魂的。
答案:
各方解读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原因。
七、课外文言文(20分)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
(选自《韩非子》)
【注】彘zhi:
大猪特:
不过,只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8
①曾子之妻之市()②顾反为汝杀彘()
③妻止之曰()④遂烹彘()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
①曾子欲捕彘杀之
【译】
②特与婴儿戏耳
3.曾子认为妻子的做法错在哪里?
3
【答】
4.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着后代,说说他教会了孩子哪些做人的道理。
【参考答案】
1.①到、去②同“返”,返回③阻止④于是,就
2.①曾子想要抓住猪把猪杀了。
(“欲”、“之”要翻译出来)
②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
(“特”、“戏”、“耳”要翻译出来)
3.妻子说“特与婴儿戏耳”,曾子的妻子不明白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4.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
阅读下面一篇文字,完成27-30题。
描花的日子崔国伟
(1)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
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
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
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
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
(2)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
(3)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
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
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
(4)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
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
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
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
(5)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
描花。
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
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
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
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
(6)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
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
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
父亲说:
“好。
(7)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
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
“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
”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
我真佩服外祖母。
(8)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
我画猫。
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
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
“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
(9)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
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
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
他说:
“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
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
(10)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
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
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
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
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
(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
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
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
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
(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
27、纵观全文,第
(1)段内容似乎与下文内容以及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
你认为第一段能否去掉,为什么?
2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
(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他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
29、通读全文,简要概括外祖母的形象。
30、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文章主要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材料一:
生活史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
材料二:
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
27.【答案】
示例一:
能。
第①段中有关四季的内容和文章主要内容“描花”关系不大。
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
因此可以删去。
示例二:
不能。
第①段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且“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为下文“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作了铺垫。
所以不能去掉。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8.【答案】①母亲和外祖母可以做她们最愿做的事:
所以,她们很高兴。
②父亲看到母亲和外祖母高兴,他就很高兴;
他能为家人做些事而感到高兴。
【评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29.【答案】外祖母是一个和蔼可亲、宽容厚道、心灵手巧、有生活情趣的人。
29.【答案】文章写一家人在一起描花就是幸福。
材料一表明幸福就在平凡生活的细节中。
材料二表明不幸福是因为这些人沉浸在无聊的虚拟的小世界里,缺少与家人的交流与分享。
综上所述,我认为幸福就是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刻,高兴了彼此分享,痛苦了共同分担。
二、选择题
2.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
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
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
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是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场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
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有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上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
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
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
有人说,我妈好像42岁了吧。
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我地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
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
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谈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知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
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件么体貌特征呢?
脸上有没有长痣?
好像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
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
倒真的没注意过啊。
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的缘故吧?
可是,好像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像不太像。
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
如果妈妈真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
穿着干干净净衣服的同学们,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
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以了;
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厖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
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
记住爸爸妈妈其实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
只看见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
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
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恩情?
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父母开始。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撰写:
佝偻: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3、第自然段开头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内容。
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想象,补写在下面。
4、第自然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5、读完本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吗?
请写下来。
(不少于50字)
1.撰写:
写作、佝偻:
形容脊背向前弯曲。
2.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但是由于同学们从来没有关注过母亲,作文课失败了。
3.示例:
“我妈妈特别爱唠叨。
”“我妈妈很勤快,每天都要洗很多衣服,还要做饭,搞卫生。
”“我妈妈总是要管我,连电视都不让我看,说我浪费时间厖”“我妈妈最疼我了,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厖”(联系上下文,用叙述的语言写出“七嘴八舌”的内容也可)
4.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写出了“我们”总是只关心自己而忽略父母。
呼吁“我们”要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升华了主旨。
5.略
3.
陪着母亲坐火车
张玉兰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