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89142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38.70KB
曲靖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曲靖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靖市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7.已知:
2KClO3=2KCl+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的是
8.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9.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10.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
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gB.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D.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11.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12.用“
”和“
”分别代表A2和B2两种物质,二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的生成物是混合物
C.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3:
13.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A.2:
1B.1:
2C.3:
4D.3:
8
1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A.COB.CH4C.H2和CH4D.H2、CO和CH4
15.科学家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原子,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9,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114B.61C.175D.289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属于同种元素
B.甲、乙、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丁中x=8
D.乙表示阴离子
18.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空气中有氧气,所以铁丝在空气中一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19.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
反应后质量/g
2.2
2.7
待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X的质量为1.5g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D.X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
2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将水通电电解一
段时间
B.加热一定量的高
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1.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反应后的质量(g)
3.2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
14
22.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取生石灰(
)。
现有100gCaCO3样品,高温锻烧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67g。
下列推断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A.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的原因是逸出了二氧化碳气体
B.生成物中CaO的质量是42g
C.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40%
D.剩余固体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大于1:
23.下列各项分析正确的是
在密闭容器中,水的通电分解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
电解水
24.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
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
2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Y
Z
M
反应前的质量/g
20
5
3
2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值
30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
D.待测值为13
26.下列关于“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B.质子数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不一定只含一种分子D.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27.下列关于2CO+O2
2C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5:
C.反应前后碳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
2
28.洁厕灵、84消毒液是两种常见的清洁、消毒用品,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有毒气体是Cl2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D.84消毒液、洁厕灵能混合使用
2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B.
测定空气中O2含量
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D.
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30.3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关于这种物质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D.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l: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下图是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
②________。
(2)改正装置图中的一处错误:
_______。
(3)实验前必须检验装置的________。
(4)试管加热时,用酒精灯的_______先给试管_______,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5)停止加热时,先要把_______,然后再______,若上述操作顺序颠倒,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___________。
(6)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32.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①(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③。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①(填“a”或“b”)端通入;
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②(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33.课堂上老师按图I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改进装置如图II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
(1)按图I进行实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
(2)同学们在A试管中倒入适量浓氨水,B试管中放入一张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变红。
①小明发现滤纸上的酚酞溶液需等待较长时间才变红,他采取______(填具体方法)很快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结束,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这是因为浓氨水_________。
(3)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盐酸和稀硫酸,以及以下仪器:
(1)请写出图中②的仪器名称:
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CO2,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也能生成CO2,该方法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原因是____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填仪器的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还可以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5.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
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
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
烧杯A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36.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KMnO4制O2时,应选用__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装置E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H2时,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已知MnO2固体和浓盐酸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Cl2),则应选用___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3)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4)实验室若用B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往长颈漏斗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F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___进入(选“a”或“b”)。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可燃物要燃烧必须要有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如果只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而没有氧气,一般可燃物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离子也可以构成物质,比如氯化钠就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种元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D
A选项的回答属于结论性回答;
B选项的回答属于解释性的回答;
C选项为解释性的回答;
D选项的回答属于验证性的回答,故答案选择D。
3.A
A
A、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一氧化碳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错误;
D、氧气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错误。
故选A。
4.A
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则一个苯丙氨酸分子由23个原子构成的,故A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原子构成的,故B选项说法错误;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12×
9):
(1×
11):
(16×
2):
14≠9:
1,故C选项说法错误;
D、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和除以相对对分子质量。
原子苯丙氨酸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
9=108,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
8=8,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
2=32,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D选项说法错误。
5.A
】取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盐酸溶液20克充分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反应中消耗盐酸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
HCl+NaOH═NaCl+H2O
36.540
可知每36.5份质量的盐酸与4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2%的NaOH溶液20克和2%的盐酸溶液20克充分反应,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为呈红色.故选A.
点睛:
反应后溶液的颜色取决与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需通过计算判断反应的程度,酸剩余呈酸性,碱剩余呈碱性,刚好完全反应呈中性。
6.C
C
(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
2KClO3
二氧化锰、加热
2KCl+3O2↑
245149
96
y
x9.6g
149/x=96/9.6g245/y=96/9.6g
解得x=14.9g,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选C
7.D
【解析】2KClO3MnO22KCl+3O2↑,所以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所以开始氧气的量是零,反应中质量增加,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固体的质量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达到一定值,不再改变;
由于氯酸钾中氧元素以氧气的形式逸出,所以反应中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
选D
8.B
B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
B.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D.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
选B
9.D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
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
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
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0.B
由题意,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
3;
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又生成D的质量是30g,则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5:
3:
10,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0克。
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错误;
B、第二次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故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g,正确;
C、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5:
3,错误;
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
2。
错误。
故选B。
11.B
A、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完全反应后,氧气质量不再变化,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剂质量增加,完全反应后,溶剂质量不再变化,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减小,完全反应后,过氧化氢的质量为0,质量分数为0,错误;
D、FeCl3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过氧化氢分解为氧气和水,溶液质量减小,FeCl3的质量分数变大,错误。
12.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两种单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
B.反应时,B2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物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故反应后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正确;
D.参加反应的A2与B2的分子个数比为6:
2=3:
1,正确。
13.A
碳充分燃烧时,C+O2
CO2,一个碳原子跟两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二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两个氧原子;
碳不充分燃烧时,2C+O2
2CO,一个碳原子跟一个氧原子结合生成一分子一氧化碳,即一个碳原子消耗一个氧原子;
由于两份碳的质量相等,碳原子的质量一定。
设每份碳中碳原子的个数为x,则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氧原子的质量×
2x):
x)=2:
前者与后者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2:
1。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物质质量与原子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即物质质量=原子质量×
原子个数。
14.A
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蒸气;
将烧杯倒转过来,向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A、一氧化碳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故不可能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可能是甲烷,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氢气燃烧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可能是氢气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能是氢气、一氧化碳和甲烷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确定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组成。
15.B
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14,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75-114=61,故选B。
16.B
A.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3Cl、12H、10O,反应后戊除外有Cl、12H、8O,故还有2Cl、2O,而一个戊分子中有Cl、O,故x=2,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曲靖市 化学 初三化学 上册 期末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