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急处置预案全套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8825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38KB
综合应急处置预案全套Word格式.docx
《综合应急处置预案全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应急处置预案全套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坚持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与日常演练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工作。
1.5.5
采集信息,科学决策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多元化获取事故的各种信息、数据,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高应急救援的处置能力。
2.危险性分析
2.1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2.1.1危险源:
主要危险源为机械伤害、火灾、触电、噪声振动、车辆伤害、自然灾害、高处坠落等。
经辨识本企业无重大危险源。
2.1.2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2.1.2.1机械伤害事故危害分析
施工机械等设备的外露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健全或有缺陷,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按规定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发生绞伤事故。
2.1.2.2触电事故危害分析
电气设备因维护、保护不当,安全管理不严,非电工作业人员装修电器设备和线路,违反操作规程,检修前不验电与不悬挂标志牌等极易发生触电事故。
2.1.2.3火灾事故危害分析
电器短路等均可引发火灾爆炸。
塑料原材料是易燃品与火能燃烧并能发出有害气体,因此存放时必须远离火源。
2.1.2.4车辆伤害事故危害分析
有运输车辆这就存在车辆碰撞、挤轧、擦刮设备与管线等事故的危险,同时也有可能发生人员受到车辆伤害的危险。
常见的车辆伤害事故有:
车辆行使中引起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车辆运行中碰撞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引起建筑物倒塌、物体飞溅下落和挤压地面而产生物体飞溅等造成的人身伤害。
2.1.2.5噪声危害分析
机械运转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而引起的危害。
机械引起的噪声包括:
(1)机械性噪声。
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而产生的噪声,如电锯、切削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2)电磁性噪声。
由于电机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噪声,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在运转过程中发出的噪声。
2.1.2.6高处坠落事故分析
桥梁施工大部分工作属于高空作业,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由于高处坠落事故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人身损伤,不仅是皮肤局部的损伤,还可以引起感染、大量体液丢失等一系列全身病理变化,重者可引起休克、危与生命。
2.1.2.7自然灾害危害分析
自然环境条件中对生产装置与其相关设施可以造成危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气温、风、暴雨等。
(1)地震
强烈地震能对建(构)筑物、设备和管道造成破坏。
(2)雷击
建筑与设备缺少防雷电设施就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电器设备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等。
缺少避雷设施或避雷设施接地不良,放静电接地电阻过大,都可能遭到雷击或雷电感应放电。
(3)气温
在高温环境下,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中易出现操作失误。
严寒有可能导致设备、管道、阀门冻坏破裂,并造成物质泄漏和人员冻伤。
(4)风
室外高大设备若基础固定不牢靠等因素,遇强风可能造成高大设备倒塌,人员作业时受到危害。
(5)暴雨
夏季时节,往往伴有暴雨,若厂区防洪与排水设施不良,会对仓库、生产区等造成影响。
3.
组织机构与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指挥机构与职责
3.2.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经理办公室
应急救援办公室职责是:
传达领导小组的指令,负责召集协调各应急专业队伍的统一行动,与时了解、掌握、报告事故抢险进展情况,协助组长做好调度指挥与协调工作。
3.2.2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分工
组长:
组织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
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与处理办法,调度事故应急救援专业技术预案,协调事故应急处置统一抢险,协助组长抢险施救工作的现场指挥,组长不在位时,行使组长的职责。
成员:
按照领导小组的指挥,负责各自职责围的人员抢险调度工作。
3.2.3领导小组职责与任务
a)传达领导小组的指令,负责召集协调各应急专业队伍的统一行动,与时了解掌握报告事故抢险进展情况;
b)
决定所发生的事故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c)
制订和修订建设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d)
组建应急处置队伍,组织实战训练和演习,督促检查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
e)
发布和解除应急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和应急救援行动,现场紧急处置突发事故,必要时请有关方面支援;
f)
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总结事故应急经验教训;
g)
作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3.3应急救援专业小组组成与任务
3.3.1事故现场抢险救援组: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事故所发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对现场受伤人员的救助,控制事故现场。
3.3.2人员救护组:
由事故所发部门负责人通知,行政中心牵头,财务部负责人组成。
组织事故单位和医护人员对伤者组织进行救治。
3.3.3
善后处理组:
由行政部牵头,各有关部门与科室配合组成,主要负责事故遇难者的善后处理。
3.3.4事故调查组: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相关职能科室、安全负责人与有关专家组成,负责或者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责任界定,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上报等工作。
3.3.5后勤保障组:
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车辆与相关财务等提供救援应急处理的财物。
4.
预防与预警
公司、各所属车间与项目部应从制度建立、技术实现、业务管理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预防和预警机制。
加强对安全防护工作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的监督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4.1
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方式、方法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技术控制建立事故隐患与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
2.人员管理
人员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员安全,其次是操作安全。
对危险源的监控主要由公司所属项目部负责,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项目部的危险源监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馈,与时整改隐患
4.1.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1)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按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失效。
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机械操作。
③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④按时进行保养,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停止其使用。
(2)触电预防措施
①用电设备与用电装置按照国家有关规进行设计、安装与使用。
②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气用电设备与用电装置。
③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
④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
⑤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
⑥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⑦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
⑨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3)火灾爆炸事故预防措施
①平面布置中,各施工区域、装置与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火安全距离,并设相应的消防通道。
②在生产场所配置了必要的消防器材。
③建立了严格的消防制度。
(4)噪声危害预防措施:
①对工作场所的机械采取消声措施。
②对工作场所的消声装置进行维修和更换。
③在工作场所的噪声区佩戴听觉保护装置。
(5)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①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强化管理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
②重点部位项目,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旁站监督制度。
③随施工进度,与时完善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各类安全门栏必须设制警示牌。
④各类脚手架与垂直运输设备搭设、安装完毕后,未经验收禁止使用。
⑤安全专业人员,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巡查,发现隐患与时落实解决。
(6)自然灾害防措施
①防雷,采用避雷针、避雷带措施,引下线不少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均匀对称布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
②抗震。
根据地震烈度和设备的摆动,有关设备底座加固处理;
采用必要的耐振连接方式。
③防暑防寒。
为防止夏季暑热,在生产厂房采取自然通风换气措施。
冬季低温,主要建筑物、员工宿舍设供暖设施。
此外,对贮存、输送水或压缩空气介质的设备与管道采取保温和抗振动措施。
为施工现场人员配备防暑降温设施与用品,并根据季节变换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④其它。
为防止不良地质对建筑物破坏,对重要生产建筑物基础采取加固措施。
为防止涝,施工场地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
4.2
预警行动对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预警培训。
发现险情后,立即通知现场负责人。
现场负责人应迅速采取措施,撤离人员、确定可能波与围并设置警戒。
同时报告施工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进行现场指挥和协调以与根据现场情况向公司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上级安全监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汇报和求得援助。
如在非工作状态发现险情,发现者应迅速直接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
从外部获取的有关自然灾害、周边险情后,获取人应立即向公司负责人报告。
公司负责人确认信息属实,与时通过广播等快速手段告知全体作业人员,并组织相应的预警行动。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公路工程24小时应急值守:
0
4.3.2事故报告的原则
事故发生现场有关人员应当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报告公司值班长或其指定的现场负责人,事故安全监察人员接到报告后须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报当地政府安监部门和主管部门。
4.3.3
事故报告的主要容和时限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容包括:
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经过,伤亡人数,伤亡人员自然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调查、善后组织工作与初步分析的原因等。
发生一般与以上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单位说在地街道办事处和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报告。
发生一般以下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车间应立即向本公司和业务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在24小时书面报告事故简要以与应急预案启动情况。
4.4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责任人负责事故情况的收集、整理与按规定如实上报,在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确定的事项围向外部发布信息等工作。
事故信息发布的原则:
客观、真实、准确。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围,本单位生产事故分为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较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因而设置三种响应级别。
Ⅰ级响应,适用于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
Ⅱ级响应,适用于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一般事故。
Ⅲ级响应,适用于事故危害有扩大趋势,可能出现危与3人以上生命安全,或可能造成影响公众安全的安全生产事故紧急或临界状态。
5.2
响应程序
企业应急响应的过程可分为接警、判断响应级别、应急启动、控制与救援行动、扩大应急、应急终止和后期处置等步骤。
应针对应急响应分步骤制定应急程序,并按事先制定程序指导各类生产事故应急响应。
I、Ⅱ级应急响应,事发单位针对事故性质、类型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发展;
当生产事故的事态无法有效控制时,应按照有关程序向上级应急机构请求扩大应急响应。
Ⅲ级应急响应,事发单位应立即启动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5.3
应急结束
5.3.1
应急解除判别指标
5.3.1.1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处置符合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有关标准;
5.3.1.2危害已经消除,对周边地区构成的威胁已经得到排除;
5.3.1.3现场抢救活动(包括搜救、险情与隐患的排除等)已经结束,被紧急疏散的人员已经得到良好的安置或已经安全返回原地。
5.3.2
应急结束程序
经过应急处置后,企业应急指挥中心确认满足专项应急预案终止条件时,可下达应急终止指令。
6
6.1新闻发言人
(1)
企业对外信息发布由公司行政部负责。
(2)
现场对外信息发布人由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指定。
6.2
信息发布原则发布的信息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实事、客观公正、容详实、与时准确。
6.3信息发布形式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接受记者采访、举行信息发布会、向媒体提供信息稿件等。
7.
后期处理
7.1
现场后期处置
现场应急终结后,事发单位要实施现场保护,为事故调查、善后恢复做好准备。
企业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尽快做好各项后期处置工作。
7.2
情况报告
事发单位在现场应急终结后24小时向本企业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交事故和现场应急工作书面报告;
企业向区安监局、上级主管部门与工业园安全科书面报告事故和应急工作情况。
7.3
应急总结
应急终止后,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编写的应急总结应至少包括以下容:
事故情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波与围、损失、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初步原因;
应急处置过程;
处置过程中动用的应急资源;
处置过程遇到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
对预案的修改意见。
8.
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公司各所属单位必须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的通信设备、工具。
各应急救援机构人员以与当地医院、救援机构、有关政府部门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应公布如下:
公司外部应急联系:
(1)急救应急救治:
120
(2)火警
救火、危难求助:
119
(3)匪警
突发情况、危难救助:
110
8.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公司各所属车间应配备应急报警系统、急救设备、应急照明与动力、逃生工具、消防器材、通讯与运输设备,建立应急救援设施清单,明确贮存地点,并保持状态完好。
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
绝缘靴3双,用于处理漏电事故时防护,供配电室电工;
软、硬担架各1副,用于各种事故伤员的抢救;
氧气瓶2个,用于各种事故的抢救;
救护服2套;
急救药箱5个;
救生衣12套;
雨衣16件;
喇叭10个;
应急照明灯12只;
应急灭火器10只;
消防栓扳手12个;
防毒面具23副;
应急汽车4辆;
篷布14块;
安全绳15条;
五金工具箱5个;
安全梯6部;
水桶17个;
水泵4个;
毛巾80条;
警戒线3条;
对讲机15部;
消防沙两堆,消防锹40把。
8.3经费保障
公司应建立有效机制,保证急救援专项经费来源,设立20万元的经费,且经费只能用于应急物资装备保障、人员培训保障和应急预案演练保障。
8.4其它保障
各施工班(组)应根据自身生产场所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危险源的情况,确定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所需的人员、物资、设备、资金等。
9.
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9.1.1
公司与与各项目部应制定应急管理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
9.1.2
施工队与项目部一个月进行一次培训,主要培训以下容:
9.1.2.1安全防护、作业区安全警示设置、个人的防护措施、用电常识、在建工程的交通安全、设备的安全使用等安全技能。
9.1.2.2
危险源辨识,事故报警。
9.1.2.3
紧急情况下各类人员的防措施。
9.1.2.4
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9.2
演练
9.2.1
公司根据危险源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五次综合应急演练,半年至少组织三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9.2.2各类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进行前均应制定计划,结束后,应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做好记录,对存在的问题的进行修订。
10.
奖惩
10.1
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公司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以后,各应急救援人员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不得借故延误。
10.2
公司各所属施工队与项目部要树立全局观念,抢险救援过程中,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可调用各所属项目部人员、设备、物资等,各项目部必须无条件服从,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任何班组和个人都不得拒绝,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0.3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0.3.1
出色完成应急处置任务,成绩显著的。
10.3.2
使国家、集体和个人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10.3.3
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10.3.4
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10.4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规与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给予行政处分。
10.4.1
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10.4.2
不按照规定报告事故真实情况的。
10.4.3
拒不执行生产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
10.4.4
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1.1.1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11.1.2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11.2
应急预案备案
11.3
制定与解释
11.3.1本预案由公路工程负责编制与解释。
11.3.2本预案每三年修订一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急预案与时修订:
(一)本单位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
(二)本单位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
(三)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进行调整;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
(六)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
(七)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
11.3.3应急预案修订后,与时向有关安监局报告应急预案的修订情况,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11.4
应急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批准发布之日实施。
公路工程
2015年2月20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应急 处置 预案 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