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项举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48699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4.27KB
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项举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项举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20项举措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完善预约管理服务。
建立退号与爽约管理机制,优化停诊、替诊的通知反馈及重新预约安排。
6.多举措缩短排队时间,现场挂号排队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二、付费更便捷
依托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居民电子健康卡和社会保障卡等,加强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加快与政务服务网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对接,医疗机构利用自助服务设施、诊间结算手段、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医疗费用结算。
1.医院门诊提供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结算等不少于3种费用结算方式;
病房提供自助结算、病区(或床边)结
算、移动终端结算等不少于3种费用结算方式。
2.医院支付系统要具备身份识别、费用结算、移动支付、医保结算等多项功能。
具备线下、线上实名认证功能,支持身份证、社会保障卡、居民电子健康卡、户口本、护照等不少于5种身份证件识别方式。
3.提供现金、支票、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社会保障卡等不少于6种支付途径。
三、检查少跑腿
全面推行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化,逐步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电子化流转、互认和共享使用。
全面提供检查检验报告网上查询、移动推送、短信提醒等服务。
全面提升检查检验预约服务,通过诊间预约、集中统一预约、分时段预约,为患者统筹安排各类检查。
1.对各类普通检查,医生开具的单个检查项目由诊间或自助预约,多个检查项目或有复杂告知的检查项目由诊间或统一的预约中心预约。
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将各项检查预约项目安排在一次性完成,让患者少跑腿。
2.对B超、CT、MRI、胃镜、肠镜等采取分时段预约检查并精确到半小时之内,分时段预约检查占总检查量的80%以上。
3.完善预约管理服务,建立爽约管理机制。
完
4.检验检查报告实现电子化,患者取得纸质诊断报告的同时,也能够通过网上查询、APP查询等不少于2种查询方式获取电子化的检查结果,减少患者介质报告携带。
四、住院更省心
积极推进出入院“一体化”服务,成立入院准备中心,统一办理入院所需的包括床位预约、入院缴费、入院前检查检验等各类事项;
提供出院费用结算、出院小结和自助发票打印等“病区服务”。
在三甲医院积极推广日间服务,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鼓励设臵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
推广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推进择期手术患者住院前门诊费用参照住院医保支付政策结算。
1.医院要在合适的场地建立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入院准备中心。
完成住院预约、入院缴费、入院检查检验安排等工作。
有条件的医院可在中心开展检查、检验、麻醉前会诊等服务。
2.完善出院结算服务,支持在人工柜台、病区护士站、病区自助机及移动结算车等不少于2种途径完成出院费用结算;
在病区提供发票、住院清单、出入院小结等打印服务,支持扫结算单条码、社会保障卡、居民电子健康卡等途径进行身份验证,方便患者在自助打印机自助打印相关票据。
3.三甲综合医院开展日间手术。
建立日间手术相应制度和流程(包括医师准入标准、患者准入标准、手术准入标准、入院前评估、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出院后随访、应急预案等),确定手术病种,设立日间手术主管部门,有独立日间手术病区及独立日间手术手术室,要有标准化日间手术临床路径,并进行日间手术工作量统计标准化,并设立临床监控指标进行日常监控。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15%。
4.逐步推进择期手术患者住院前门诊费用参照住院医保支
付政策结算,提高床位周转率。
5.推广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患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
五、便民惠民服务更贴心
推广医务社工服务,设立医务社工部门,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
推广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服务。
设立投诉沟通中心,提供集医疗投诉、纠纷咨询、沟通为一体的医患服务;
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轮椅等租借、小件物品寄存、资料打印、病历复印、相关证明审核盖章、医保政策咨询等服务。
1.开设门诊综合服务中心。
中心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医疗咨询、导诊和分诊。
提供医保咨询及审批(规定病种申请备案、社会保障卡解锁及更换证历本,省外人员定点医院备案等)、医学诊断等相关证明审核盖章、轮椅租借、病历资料复印(或在线推送服务)、失物招领、协助自助血压测量、患者小件物品临时寄存(寄存柜)等服务。
1.开展医务社工或志愿者服务。
制定并完善志愿者管理相关制度(包括志愿者权益内容、激励措施及培训考核等),加强志愿者岗前及日常培训与考核,培训内容要包括志愿者服务规范和服务内容、医院各部门分布、手卫生、院感控制、心肺复苏和消防安全等。
根据医院特色和需求设立志愿者专业化岗位。
2.设立投诉沟通中心。
制定完善医患沟通相关制度,合理设臵相应的办公场所,配备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的专职人员,提供相关人员的医患沟通、医学法律法规、患方的权利和义务、服务理念等专业培训。
提供电话、手机app、网络、意见箱等多种投诉途径。
3.设立检查预约中心。
根据医院运营情况,配备专职人员,经医学知识、服务礼仪、电脑操作等岗前培训、考核后上岗。
设检查预约服务台若干,方便患者预约申请,医院信息系统具备各类检查预约功能,完善预约检查服务,实现医技科室信息共享。
六、急救更快速
推进二甲以上综合医院、相关专科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
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建设,为中风、心肌梗塞、外伤、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等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
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1.建立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和互通系统,建立院前院内工作联系网络(微信群、钉钉等),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开发专用的手机APP、无线传输信息系统等,建立涵盖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以上医院的区域相关急救信息系统。
2.救护车上配臵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和药品。
在全省救护车标准配臵的基础上增配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相关专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等相关药品),以满足胸痛、卒中等病人救治需要。
3.每个市至少配备一辆新生儿专用救护车,配臵婴儿呼吸球囊、新生儿保温箱、新生儿专用呼吸机等设施,满足新生儿急
危重病人救治的需要。
4.二甲以上综合医院、相关专科医院设立规范化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妇女儿童专科医院设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或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加强与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配合,建立院内多学科分工协作及诊疗机制,确定牵头部门统筹协调相关业务科室,实现急诊患者全程管理及有效救治、快速会诊和迅速转运。
七、配药更方便
推进县域药品目录统一(抗菌药物除外),采购配送统一,实施慢性病长处方规定,方便群众就近配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常用药物,减少跑大医院次数。
积极推广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到家服务。
推进医院门诊“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做到门诊取药“随到随取”。
1.统一县域内药品供应目录,制定县域内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供应药品目录(抗菌药物除外),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药品供应目录要基本保持一致,让慢性病患者
能在基层配到所需药品。
医共体内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实行统一采购和配送。
2.开展慢病患者长处方配药服务。
按照慢病长处方管理有关要求,医生对申请患者进行评估确认,每次可开具12周以内相关药品,随药品同时发放“慢病连续处方安全告知书”给予患者相关药品储存、病情监测、不适随诊提醒等。
首次连续处方必需在实体医疗机构门诊诊间开具。
3.开展中药饮片代煎、配送等服务。
医院根据病人提出的代煎、配送等服务需求,开展病人信息核对、费用结算、信息告知等,由医院或第三方机构提供代煎和配送服务。
4.推进医院门诊“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做到门诊取药“随到随取”。
八、母子健康服务更温馨
推广“互联网+”母子健康服务模式,优化整合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等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政策宣传、服务提醒、信息查询、健康指导、互动交流等母子健康服务。
1.推广母子健康手册APP,所有字段均按照全省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字段标准进行定义,优化整合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访视、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等服务资源。
2.为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政策宣传、服务提醒、信息查询、健康指导、互动交流等母子健康服务。
包括政策宣传:
宣传生育全程服务各环节的相关政策和惠民措施,提高群众知晓率;
服务提醒:
主要提供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预防接种等服务的日期提醒、医师就诊信息提示和网上预约等功能;
信息查询:
有效整合生育服务过程各环节信息,提供历次保健信息、分娩信息、预防接种等信息清单式查询;
健康指导:
开设健康宣教专栏,普及相关知识,引导健康生育行为,提高群众健康素养;
互动交流:
开设优生保健、孕妇学校、育儿课堂等方面的网上课堂,专家授课普及相关知识,提供线上咨询和答疑,实现服务对象与医生的线上互动。
九、转诊更顺畅
依托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将预约转诊信息系统端口延伸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家庭医生为患者提供优质转诊服务,包括介绍符合患者诊治需要的上级医疗资源,帮助患者预约挂号,必要时协调联系上级医院落实转诊相关事宜。
在服务人口较多、规模较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高血压、脑卒中、恶性肿瘤等为重点,设立慢性病联合门诊和康复(安宁)病房,探索上级专科医生指导下的联合诊疗模式。
1.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医联体医疗机构应成立双向转诊办公室或指定具体科室,落实人员负责双向转诊有关事宜,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确保转诊通道畅通。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生为有转诊需求的患者预约专家门诊、预约辅助检查、联系住院床位,实行精准转诊。
3.有床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收并优先安排县级及以上医院下转的康复期病人;
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及时接收县级及以上医院出院病人信息,及时安排随访管理。
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完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互通共享,逐步整合或联通医疗、医保、医药等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互联网健康服务门户,建立完善服务规范和质量监管标准,依托实体医疗机构积极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用药咨询、药物配送等服务。
推广区域影像、检验、心电、病理、处方审核等共享中心建设,积极发展远程医疗服务,以县为单位实现各类共享中心全覆盖,让群众在基层就能接受常规的检查检验,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满足基层、山区、海岛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1.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在线复诊服务。
在掌握患者基本病例资料、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可以开具电子处方,由药师在线审核处方并提供药物配送服务,同时可以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健康服务。
具体病种由各医院确定,严禁在互联网上进行初诊。
2.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
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区域检验、影像、心电、病理共享中心全覆盖。
3.完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互通共享,逐步整合或联通医疗、医保、医药等信息系统,加快建立全省统一的互联网健康服务门户。
2019年浙江省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十大项目工作细则
一、基层看病更放心
县级示范医院持续深入深化完善2018年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十大举措,将十大改革举措延伸到其它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在预约挂号、检查检验、提升医疗服务和急救能力、智慧结算等方面落实改革举措。
1.所有县级医院按照《2018年改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细则》(浙卫发„2018‟23号)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扎实落实十大项目。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下同)预约诊疗服务,医共体成员单位门诊号源统一纳入医共体牵头医院号源池,具备诊间预约牵头医院号源功能;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号源接入浙江健康导航平台。
开展B超、CT、胃肠镜检查等检查项目的,能实现分时段预约并精确到半小时以内。
检查检验报告实现电子化,并具备网上查询、移动推送或短信提醒功能。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常态化开展夜间门急诊医疗服务,提供慢病长处方配药服务,开设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机构要提供中药饮片代煎配送到家服务;
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住院服务,开设老年病、慢性病病床,提供便捷的出入院一站式服务。
3.健全区域急救网络体系,科学设置急救站点,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危急重症疾病识别能力,畅通病人转运通道,提升急救效率。
4.普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智慧结算,利用自助服务设施、诊间结算手段、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自助结算、诊间结算、移动终端医疗费用结算。
优化门诊服务,提供轮椅租借、自助血压测量、政策咨询等便民惠民服务。
二、疫苗接种更透明
集成建设全省疫苗和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疫苗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全程可追溯、透明化,开展预约接种、便捷支付、AEFI主动监测报告等服务。
建成全省疫苗和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疫苗管理、接种信息登记的智能化,实现疫苗最小包装单位采购、储存、运输和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可核查。
推进网上预约接种服务,提供包括接种信息查询、预约,AEFI主动监测报告等功能在内的移动端应用服务。
三、检查检验更省心
各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省级医院以“云影像”“云胶片”等项目为重点,推动市域及省级检查检验共享平台建设,逐步实现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
推广检查检验结果电子化应用,减少纸质及胶片介质的打印与携带,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的支出。
1.以设区市为单位打造区域检查检验共享平台,推进区域
HIS、区域检验、区域PACS等集约化应用建设,实现检查检验数据的共享调阅。
2.为患者提供互联网端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通道(检查检验结果接入浙江健康导航平台),不断增加电子化推送的检查检验项目,并提供原始图像和诊断结果。
四、刷脸就医更便捷
推广“刷脸”认证等新技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应用,为广大患者尤其老年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诊服务,努力打造“刷脸”就医服务新体系,不断提高实名制就诊率。
构建患者身份认证体系,推广医疗卫生机构“刷脸”技术应用,在挂号、就诊等环节应用刷脸技术,为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就医提供便利。
五、费用结算医后付
简化就医付费流程,加强医院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开展“医后付”等新型医疗费用结算模式,实现就诊人员在就诊结束后的规定时间移动支付,减少重复排队付费,提升就医体验。
推进“医后付”等新型医疗费用支付模式,构建医院与支付宝、微信、银联等第三方合作的支付平台,实现无感支付或就医后移动支付,建立安全、通畅的资金流通机制。
建立“医后付”诚信管理制度,建立并完善付费的通知反馈、评价体系。
六、医事服务一站式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深化便民惠民服务,梳理部门业务,打通医保、门办、财务及咨询等多个服务窗口,整合证明用章,建立“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一章管理”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专业的医事服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打通医务科、门办、财务科、医保办等多个对外业务服务流程,纳入门诊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加强培训,培养多能岗、通用型窗口工作人员,实现集成式“一窗受理”服务,确保在一个窗口办结包括疾病诊断证明、病假证明、验伤证明、死亡证明等医疗文书审核,发票遗失补打等财务相关证明,配合做好医保备案延伸服务、规定病种审核、出国带药审核等多种服务事项,满足门诊咨询、投诉及各类门诊个体化需求。
七、出生服务一体化
加强与公安、医保、数据管理等部门协调,推进部门间出生相关基础信息动态共享,为群众提供出生医学证明申领、落户、参保登记等“多证联办”一站式服务。
打通孕期保健、产时分娩、预防接种、儿童保健等信息资源,建立方便、安全、温馨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在孕产妇建卡、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检查等方面优化升级。
1.积极推动与公安、医保、数据管理等部门出生相关基础信息动态共享,建立出生“一件事”联办机制,通过驻点服务、信息推送等方式,在各级设有产科的医院推广出生医学证明申领、落户、参保登记等“多证联办”一站式服务,优化办事流程,落实人员设备,实现“出生一件事”一次都不跑。
2.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孕期保健、产时分娩、儿童保健等信息资源全省共享,推进妇幼保健信息异地交换,方便孕产妇就近建卡,方便孕产妇和儿童就近健康检查。
八、健康服务一卡通
各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快推广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
按照
“两卡融合、一网通办”的方式实现与电子社保卡(医保卡)对接,推动医保身份认证、医保移动支付等应用。
积极开展电子健康卡便民惠民服务,拓展健康卡在规划免疫、妇幼保健、献血用血、家庭医生签约等领域的应用。
1.加快居民电子健康卡与电子社保卡(医保卡)互绑互认,完成电子健康卡的医保身份认证、医保移动支付等功能,“一网通办”在全省范围内实现。
2.完善电子健康卡的居民电子病历、检查报告、健康档案、预防接种、妇幼保健、献血用血、家庭医生签约功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推广电子健康卡的应用。
九、用血服务不用跑
完成省、市两级血液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实现全省采供血机构、各市献血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省域内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费用在出院时“一站式”减免,进一步提升无偿献血者的就医获得感。
1.全面实现全省采供血机构与用血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自动识别患者无偿献血情况,实现省内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费用在县级以上医院出院时自动减免。
十、“互联网+”更丰富
加强浙江健康导航平台的应用。
依托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推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药事”“互联网+护理”等服务,为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提供在线服务、药物配送、居家护理服务等;
拟开展“互联网诊疗、互联网医院”的医疗机构要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做好与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数据对接工作。
加强浙江健康导航平台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一键挂号就医导航、排队叫号、报告查询、健康管理等功能在内的健康咨询、导航服务,建立更便捷、更快速、更可靠的服务途径。
1.加强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的推广与应用,进一步完善监管与服务两大子平台。
在线提供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建立网上开处方、药师审核、药品配送的管理机制;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探索“线上点单、居家护理”的服务模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医疗卫生 服务 领域 最多 一次 改革 20 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