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85246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35KB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
2/9=跳绳的人数
解:
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
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
他们各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
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
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
那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
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目前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
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
(二)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
那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明确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
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得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转变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得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能看得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
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适合?
并说出自身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
折线统计图:
明显地看得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转变情况。
条形统计图:
更明显地看得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
看得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加深前面知识的理解,为新知作铺垫)
下面各数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谁是偶数,谁是奇数.
3和154和2449和791和13
二.小组合作学习质数和合数的的概念。
全班分两组探讨并写出1~20各数的因数。
1.观察各数因数的个数的特点。
2.板前填写师出示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
3.师概括: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的数叫做质数。
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们的数叫做合数。
(板书:
质数和合数)
4.举例。
你能举一些质数的例子吗?
你能举一些合数的例子吗?
练习:
最小的质数是谁?
最小的合数是谁?
质数有多少个因数?
合数至少有多少个因数?
5。
探究“1”是质数还是合数。
刚才我们说了还有一类就是只有一个因数的。
想一想:
只有一个因数的数除了1还有其它的数吗?
(没有了,)1是质数吗?
为什么?
是合数吗?
(不是,因为它既不符合质数的特点,也不符合合数的特点。
)
引导学生明确: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自然数中除了质数就是合数吗?
三.给自然数分类。
1.想一想
师:
按照是不是2的倍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
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把非零自然数分为哪几类?
生:
质数,合数,1。
2.说一说。
既然知道了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那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
关键看因数的个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两个以上因数,这个数就是合数。
四.师生学习教材24页的例1。
老师:
除了用找因数的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还可以用查质数表的方法。
1.师引导学生找出30以内的质数。
提问:
这些数里有质数、合数和1,现在要保留30以内的质数,其他的数应该怎么办?
(先划去1,)再划去什么?
(再划去2以外的偶数)最后划去什么?
(最后划去3.5的倍数,但3.5本身不划去)剩下的都是什么数?
(剩下的就是30以内的质数。
(特殊记忆20以内的质数,因为它常用。
2。
小组探究100以内的质数。
3。
汇报100以内的质数。
师生共同整理100以内的质数表。
4。
应用100以内质数表:
(1)有的奇数都是质数吗?
(2)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
五.思维训练。
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小于100的奇数,并且是17的倍数。
求这两个数。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质数和合数)什么叫质数?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什么叫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你会判断质数和合数吗?
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看这个数因数的个数。
反思:
在设计质数与合数这一节课时,我用“细心观察、全面概括、准确判断”这一主线贯穿全课。
并在每个新知的后面都设计了一个小练习。
以便及时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最后的思维训练,是给本节课学得很好的学生一个思维的提升。
小结又针对全班学生做了新知的概括。
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我应该重视探索,体现自主。
就是放手让学生自身想办法以最短的时间找出各数因数,并在我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应当多多提倡自主探索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急于看到结果。
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在学习新知识时根据已积累的知识经验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利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关于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1.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三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有抽象性。
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四.具体编排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
用÷
=表示能被整除,÷
=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
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
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
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
=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汇编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
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汇编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
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
1.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
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
知道100以内的质数,了解2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五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