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打印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6596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76.50KB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打印文档格式.docx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打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打印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圈闭和油气藏
油气圈闭、油气藏、构造圈闭(油气藏)、背斜圈闭(油气藏)、断层圈闭(油气藏)、裂缝性背斜圈闭、刺穿圈闭、地层圈闭(油气藏)、不整合圈闭(油气藏)、岩性圈闭(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闭合高度、油气藏高度、流体势;
二、
问答题
1.简述度量圈闭和油气藏的参数。
2.简述圈闭、油气藏类型划分的依据及主要类型。
3.试述背斜油气藏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4.断层油气藏形成的机理、基本特征和主要类型。
5.论述断层封闭的因素及其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6.试述地层油气藏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7.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8.试述古潜山油气藏与基岩油气藏的异同点。
9.水动力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油气生成与烃源岩
沉积有机质、干酪根、成油门限(门限温度、门限深度)、生油窗、烃源岩、有机碳、有机质成熟度、氯仿沥青“A”、CPI值、TTI法(值);
1.沉积有机质的生化组成主要有哪些?
对成油最有利的生化组成是什么?
2.按化学分类,干酪根可分为几种类型?
简述其化学组成特征。
3.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4.试述有机质成烃的主要控制因素。
(简述时间—温度指数(TTI)的理论依据、方法及其应用。
5.试述有利于油气生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岩相古地理环境(地质条件)。
6.天然气可划分哪些成因类型?
有哪些特征?
7.试述生油理论的发展。
8.评价生油岩质量的主要指标。
9.油源对比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目前常用的油源对比的指标有哪几类?
第五章石油及天然气运移
油气运移、油气初次运移、油气二次运移、异常(高)地层压力、排烃效率、生油岩有效排烃厚度、浮力
二、问答题
1.
论述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动力因素。
2.
论述异常高压产生的原因及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3.
油气初次运移的相态有哪些?
其相态演变方式。
4.
解释油气初次运移的途径及方式。
5.
油气二次运移中质点的受力情况(即运移机理)。
6.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及疏导体系有哪些?
7.试述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向取决于哪些因素。
8.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的远景区。
9.油气二次运移中油气性质的变化。
第六章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聚集、成烃坳陷、(有利)生储盖组合、有效圈闭;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
1.试述油气差异聚集的条件、特点及意义。
(根据油气差异聚集的原理论述盆地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
2.论述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条件。
3.试述生储盖组合的类型及形成大型油气藏必须具备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4.简述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5.简述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
6.简述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含油气盆地与油气聚集单元
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油气田
1.含油气盆地的基底、周边类型。
2.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单元划分。
3.以地球动力学背景考虑其所处的板块位置,含油气盆地可分为哪些类型?
4.试论(大陆)裂谷型盆地(如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
5.试述前陆盆地油气藏类型及其形成条件、分布规律。
6.试从大地构造观点来分析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聚集类型。
7.简述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内容。
第八章油气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
地温梯度、地层压力、均—化温度
1.从油气藏形成理论论述油气在地壳中的分布。
2.论述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3.为什么三角洲沉积体系是形成油气聚集最有利的地质环境?
4.论述不整合面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2005─2006学年第2学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考试试卷(B卷)
注意:
1、本试卷共
2
页;
2、考试时间:
120分钟;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任课教师:
林小云
陈恭洋
授课班级:
资工1031~1035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阅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1.凝析气:
2.门限深度:
3.相对渗透率:
4.构造油气藏:
5.油气二次运移:
6.成烃坳陷:
7.二级构造单元
8.TTI值: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以
、
为主,同时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它构成了石油中的
。
2.天然气按成因可分为
、
3.生成油气的物质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四大原始生物化学组成,它们是
和
4.评价烃源岩的地化指标包括:
5.盖层能封闭油气的机理是:
6.含油气盆地中一级构造单元主要有
三、问答题(共40分)
1.油气生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说明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10分)
2.画图表示如何用压汞曲线评价储集层孔隙结构?
3.背斜圈闭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说明各类型特征。
4.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因素主要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26分)
1.试从源岩条件、储盖层发育特征、油气运移条件、圈闭发育特征等方面论述三角洲沉积体系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
(13分)
2.论述油气生成理论的中心内容和在勘探中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
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由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称凝析气。
2.门限深度: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达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深度界限称门限深度。
3.相对渗透率:
对每一相流体局部饱和时的有效渗透率与全部饱和时的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该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
主要是由于褶皱、断层引起或者其它构造力使储集层发生了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了油气,称为构造油气藏。
5.油气二次运移:
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成烃坳陷:
是指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广阔的有利于有机质大量繁殖和保存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沉积区;
成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体积大,并能提供充足的油气源,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
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TTI值:
有机质成熟度主要受温度和时间的控制,因此,根据温度和时间定量计算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称TTI法。
即时间—温度指数,简称TTI值。
1.碳
氢
灰分组成;
2.无机成因气
生物(化学)成因气
油型气
煤系气;
3.脂类化合物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木质素);
4.有机质丰度
类型
成熟度;
5.孔隙小、渗透性差
无或少开启裂缝
具有较高的排替压力;
6.隆起区
斜坡区
坳陷区。
答题要点:
晚期生油理论认为:
油气生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有机质并能保存下来;
一是要有足够的热量保证有机质转化为油气。
(3分)
有利生油的岩相古地理环境:
主要有海相和陆相,海相中浅海大陆架、三角洲区以及海湾、泻湖这些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有利,是有利的生油区域;
陆相中半深湖—深湖相区,汇集大量的有机质,沉积快,还原环境,有利于生油;
浅湖、沼泽区以高等植物为主,可形成Ⅲ型干酪根,是生气的主要区域。
(7分)
评价参数:
①排驱压力(Pd):
是指压汞实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表示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连通喉道的毛细管压力。
排驱压力越小,说明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
(2分)
②孔喉半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
孔喉半径的集中范围与百分含量反映了孔喉半径的粗细程度和分选性,孔喉粗,分选好,其孔隙结构好。
毛细管压力曲线上,曲线平坦段位置越低,说明集中的孔喉越粗;
平坦段越长,说明孔喉的百分含量越大。
(2分)
③饱和度中值压力:
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Pc50%越低,则孔隙结构好。
(2分)
④最小非饱和的孔隙体积百分数(Smin%):
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百分数。
束缚孔隙含量愈大,储集层渗透性能越差。
画图:
①褶皱作用形成的背斜油气藏:
主要在侧压力挤压作用下而形成。
背斜轴向一般与区域构造线平行;
两翼倾角较大,不对称,靠近褶皱山一侧较另一侧缓;
闭合高度较大,且伴生有断层。
②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圈闭和油气藏:
直接覆于基底之上的地层弯曲较显著,有时还可遇到受基底断裂控制的继承性断裂,向上地层弯曲渐趋平缓,而后逐渐消失;
两翼地层倾角缓,闭合度小,闭合面积大。
③与同生断层有关的逆牵引背斜圈闭及油气藏:
这种背斜圈闭都位于同生断层的下降盘,多为小型宽缓不对称的短轴背斜,靠近断层一翼陡,远离断层一翼缓,轴线与断层线近于平行,常沿断层成串分布。
背斜的形态、宽度等均受同生断层的控制(2分)
④与塑性流动物质有关的背斜圈闭及油气藏:
由于地下塑性地层受不均衡压力作用,向着压力降低的上方流动,使上覆地层变曲形成的背斜圈闭。
闭合高度低,面积大,常被断层所切割。
⑤与剥蚀作用及压实作用有关的差异压实背斜及油气藏:
这种背斜通常称为披盖背斜,它反映了下伏古地形突起的分布范围和形状,闭合度比古地形突起的高度小,并向上递减直至消失;
在成因上很难与基底隆起有关的背斜区分开。
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有:
①压实作用:
②热力作用:
③烃类及非烃气体生成的作用:
④粘土矿物的脱水作用:
⑤扩散作用:
(1分)
①油源条件:
三角洲体系能形成巨大体系的母岩。
具大量有机质:
具排烃条件:
(4分)
②储集条件:
三角洲区分布多种良好的储集砂体和有利生储盖组合。
砂体类型多,储集条件好:
具互层、指状交叉等有利生储盖组合:
③圈闭条件:
具多种类型的有效圈闭
岩性油气藏发育:
也可形成构造油气藏:
有效性好:
④盖层条件:
三角洲区沼泽沉积、分支间湾、前三角洲泥均为良好盖层,保存条件较好。
有机质向烃类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成岩作用阶段—未成熟阶段:
该阶段以低温、低压和微生物生物化学为主要特点,主要形成的烃是生物甲烷气,生成的正烷烃多具明显的奇偶优势。
成岩作用阶段后期也可形成一些非生物成因的降解天然气以及未熟油。
该阶段Ro小于0.5%。
(2.5分)
②深成作用阶段—成熟阶段:
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划分为两个带。
生油主带:
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主要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
该石油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
凝析油和湿气带:
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的温度作用下,剩余的干酪根和已经形成的重烃继续热裂解形成轻烃,在地层温度和压力超过烃类相态转变的临界值时,发生逆蒸发,形成凝析气和更富含气态烃的湿气。
(5分)
③准变质作用阶段—过成熟阶段:
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Ro>2.0%。
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甲烷(干)气阶段。
该理论的勘探意义:
在实际勘探中,可以依据该理论判断各种成因石油和天然气在盆地的分布。
在浅层,主要分布生物成因气,在中间深度段,主要分布热成因的石油或湿气和凝析气,在深部主要寻找高成熟度的干气。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课程考试试卷(A卷)
3、姓名、学号必须写在指定地方。
任课教师:
1.固态气水合物:
2.门限温度:
3.有效孔隙度:
4.地层油气藏:
5.油气初次运移:
6.油气聚集带:
7.含油气盆地:
8.CPI值:
1.与海相石油相比,陆相石油具有低芳香、含蜡量
、含硫量
、δ13C值
的特征。
2.石油的烃类化合物(族)组成包括:
3.干酪根热降解过程中,
起着控制作用,
起补偿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寻找年轻的
盆地和古老的
盆地。
4.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指标有:
5.能作为盖层的常见岩石类型有:
。
6.根据地球动力学背景,含油气盆地可分为:
三大类型。
1.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2.简述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
3.不整合油气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画出剖面图说明各类型特征。
4.试述油气差异聚集原理的适用条件、聚集特征及意义。
1.从油气运移机理分析含油气盆地中有利远景区。
2.论述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
是在冰点附近的特殊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天然气分子和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固态结晶化合物。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岩样中彼此互相连通的超毛细管孔隙和毛细管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的百分比,称为有效孔隙度。
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中聚集了油气,称为地层油气藏。
是指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从生油层向储集层(或输导层)中的运移,又称排烃。
在沉积盆地中受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所控制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且已经发生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发现工业性的油气聚集的沉积盆地,称含油气盆地。
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1.高
低
低;
2.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3.温度
时间
热
冷;
4.有机碳
氯仿沥青“A”
总烃;
5.石膏、盐岩
泥岩、页岩
致密灰岩;
6.张性盆地、压性盆地、拉分盆地。
凝析油和湿气带:
(2.5分)
影响碎屑岩储集层储油物性的因素有:
①沉积作用是影响砂岩储层原生孔隙发育的因素
矿物成分:
矿物的润湿性强和抗风化能力弱,其物性差。
岩石结构:
包括大小、分选、磨圆、排列方式。
当分选系数一定时,粒度越大,有效空隙度和渗透率越大;
粒度一定时,分选好,孔渗增高立方体排列,孔隙度最大,渗透率最高。
杂基含量:
含量高,多为杂基支撑,孔隙结构差;
以泥质、钙泥质胶结的岩石,物性好。
②成岩后生作用是对砂岩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及次生孔隙形成的因素压实作用结果使原生孔隙度降低;
胶结作用使物性变差;
溶解作用的结果,改善储层物性。
(3分)
不整合油气藏可分为:
①地层超覆油气藏:
在不整合面上由于地层超覆沉积的砂岩体直接与不整合面接触,不整合面从下面与储集层上倾方向相切,并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起支撑和封闭作用;
油藏为层状。
②不整合面下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面在储集层上面对储集层上倾方向进行封闭,储层两侧仍为不渗透岩层封闭。
油气藏为层状,闭合面积由通过溢出点的储层构造等高线和储层剥蚀线形成的闭合区来决定。
③古潜山油气藏:
是由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思考题与样卷答案 打印 长江大学 石油 地质 思考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