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63143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24.23KB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2018·
广州二模)ALL型和CML型白血病都是由22号和9号染色体断裂后形成的BCR-ABL融合基因所致,其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辐射和病毒等因素可导致染色体断裂
B.由BCR、ABL基因形成BCR-ABL基因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
C.两种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相似,功能也相同
D.若这种变化发生在造血干细胞中,一般会由亲代遗传给后代
答案 A
解析 辐射和病毒等因素都可导致染色体断裂,A正确;
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因此由BCR、ABL基因形成BCR-ABL基因的过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
两种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不同,功能不相同,C错误;
造血干细胞、体细胞的突变一般不遗传,D错误。
4.(2018·
唐山一中期末)有一玉米植株(二倍体),它的一条9号染色体有缺失,另一条9号染色体正常。
该植株9号染色体上决定糊粉层颜色的基因是杂合的,缺失的染色体带有产色素的显性基因A,而正常的染色体带有无色隐性等位基因a。
已知含有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成活,如果以这样一个杂合玉米植株为父本,在测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子粒出现。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分裂时正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突变为A
B.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减数第二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自由组合
D.染色体组数目整倍增加
解析 父本形成雄配子时发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可以形成有活性的含基因A的配子,B正确。
5.图甲、乙为某细胞连续多次分裂过程中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细胞的基因型一定是Dd
B.图乙所示细胞的基因型一定是DDdd
C.细胞多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次序为图甲→图乙
D.图甲、乙的子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 分析图形可知,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由于图中仅一条染色单体上标出基因D或d,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没有标出,所以不能确定图甲、乙所示细胞的基因型,A、B错误;
根据题意,图甲、乙为某细胞连续多次分裂过程中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模式图,所以应先进行有丝分裂,后进行减数分裂,C正确;
图甲的子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乙的子细胞只含有1个染色体组,D错误。
6.(2019·
衡水金卷模拟)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C.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为三倍体
答案 D
解析 由于染色体数目增加(1A)或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故“杀配子染色体”的导入属于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图中可育配子①的染色体组成为21W+1A,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21W,因此与正常小麦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染色体组成为42W+1A,共43条染色体,B正确;
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形态清晰、数目稳定,可用来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C正确;
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D错误。
7.(2018·
太原一中期末)除草剂敏感型的小麦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B.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C.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
D.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四分体时基因一定发生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敏感基因可以突变成为抗性基因,抗性基因也可以突变为敏感基因,A错误;
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若该碱基对不在基因的前端(对应起始密码)就能编码肽链,肽链的长短变化需要根据突变后对应的密码子是否为终止密码来判断,B错误;
除草剂敏感型的玉米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C正确;
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而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D错误。
8.(2018·
衡阳二模)育种工作者用某二倍体植物(2n=14)培育出一个如图所示的三体品种(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只考虑图示基因,此三体能产生2种雌配子
B.减数分裂时可形成7个四分体
C.可用光学显微镜区分三体与正常植株
D.此三体品种培育的原理与杂交育种相同
解析 由于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所以图示的三体品种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mr和MRmr2种雌配子,A正确;
由于正常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该三体新品种的体细胞中多了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因为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联会,因此在减数分裂联会时能形成7个正常的四分体,B正确;
染色体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所以能区分三体与正常植株,C正确;
此三体品种培育的原理与杂交育种不同,前者是染色体变异,后者是基因重组,D错误。
9.下图是某种遗传病的调查结果,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B.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C.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7号患病的概率是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1、3号均为杂合子
解析 该病的遗传方式若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号患病时,5号必患病且3号必正常,故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该病由基因A、a控制,则5号的基因型为XAXa,6号的基因型为XAY,由此得出:
7号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B正确;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判断5号为杂合子,若6号的基因型为AA,则7号一定表现正常,C错误;
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2、4的基因型为aa,1、3号又表现患病,则1、3号均为杂合子,D正确。
10.(2018·
兴庆区校级期中)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此育种方法筛选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
C.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解析 过程①是将两个亲本进行杂交,原理为基因重组,A错误;
题图示单倍体育种过程,F1的基因型是DdTt,其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1∶1∶1∶1,由该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T∶Dt∶dT∶dt=1∶1∶1∶1,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TT∶DDtt∶ddTT∶ddtt=1∶1∶1∶1,故此育种方法筛选出的符合生产要求(矮秆抗锈病)的品种占
过程④可以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纯合子,不是用生长素处理,C错误;
过程③是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幼苗,所以要利用到组织培养技术,而不需要经过受精作用,D错误。
11.(2018·
福州一中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植物进行杂交育种实验。
下列关于他们实验设计思路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要获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将亲本保留起来进行年年制种
B.要获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将亲代上所结的种子直接保存进行播种
C.要获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从F1中直接选育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
D.要获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从F2中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
解析 要获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将亲本保留起来进行年年制种或将亲代上所结的种子直接保存进行播种,A、B正确;
亲本基因型为AAbb和aaBB,子代基因型为AaBb,不能得到aabb的个体,C错误;
要获取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可从F2中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连续自交,直到后代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D正确。
12.(2018·
南岗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筛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B.在制备单克隆抗体和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获得杂种植株的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
C.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的微型繁殖需要进行筛选
D.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进行筛选
解析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重组是随机的,所以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都要进行筛选,A正确;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需要筛选出异种细胞融合的细胞,B正确;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的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繁殖,子代继承亲代的所有优良性状的特点,不需要进行筛选,C错误;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需要根据标记基因等进行筛选,以确保目的基因已经成功导入,D正确。
13.(2018·
平罗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一定要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养新品种
B.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概率从而导致染色体变异
C.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型,提高效率
D.在单倍体与多倍体的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解析 杂交育种时若所需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不需要进行纯合化培养,A错误;
紫外线照射能增加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变化的概率从而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
单倍体育种可直接通过表现型来判断它们的基因型,提高效率,C正确;
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因此在单倍体育种中,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D错误。
14.(2018·
嘉峪关校级期中)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B.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就是基因突变
C.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后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
D.三倍体西瓜一颗种子都没有
解析 由于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
基因突变指的是DNA(基因)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B正确;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而单倍体幼苗不一定只含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植株不一定是二倍体,C正确;
三倍体无子西瓜,含有3个染色体组,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中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所以一般不能产生种子,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产生种子,D错误。
1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
解析 有些种群不经过地理隔离也可产生生殖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误;
放归人工繁育的大熊猫对于原有野生种群来说是迁入个体,会影响原有野生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是易位,属于染色体变异,也属于突变,C正确;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
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不利变异个体的基因频率有可能下降至0,因此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D正确。
16.(2019·
重庆一模)人工饲养的中华鲟的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基因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bb、XbXb、XbY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中华鲟杂交,所得F1中华鲟69尾,其中46尾为雌性。
根据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该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
B.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物种不断进化的实质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不断改变
D.F1中中华鲟随机交配所得F2存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
解析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等于1,A项正确;
F1中华鲟共69尾,雌性46尾,雌雄比例不等,故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项正确;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项错误;
由于基因b在纯合时胚胎致死且子代雌雄之比接近2∶1,所以杂交的亲本基因型为XBXb和XBY,F1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1/2XBXb和1/2XBXB,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F1随机交配,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3/4XB、1/4Xb,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1/2XB、1/2Y,故F2基因型为3/8XBXB、3/8XBY、1/8XBXb、1/8XbY(致死),则成活个体基因型为3/7XBXB、3/7XBY、1/7XBXb,则B基因的频率=(3×
2+3×
1+1×
1)/(4×
1)=10/11,D项正确。
1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某种生物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C.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
D.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A错误;
某种生物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生物进化,B错误;
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正确;
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可见,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错误。
18.普通果蝇的第Ⅲ号染色体上有3个基因,按猩红眼基因——桃色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的顺序排列,另一种果蝇(X)中的第Ⅲ号染色体上,其序列则是猩红眼基因——三角翅脉基因——桃色眼基因,这一差异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
A.果蝇X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果蝇X的产生是染色体易位的结果
C.基因顺序的改变不影响基因的表达
D.该变异一定是导致了生殖隔离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两种果蝇的第Ⅲ号染色体上的3个基因中的后两个基因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即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果蝇X的产生可能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A、B错误;
题干中两种果蝇的基因顺序发生了改变,导致表现型不同,说明基因顺序的改变影响了基因的表达,C错误;
普通果蝇与突变果蝇(X)是两个物种,因此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生殖隔离,D正确。
19.(2019·
清流段考)某原始森林中有一种绿色植物(4n=48)(每朵花都有雌蕊和雄蕊,花色由A和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各种基因型的比例相同),还有一种专食该植物的昆虫,这种昆虫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不会出现暴发状态。
A.该原始森林的营养结构应比较复杂,该森林也应有该昆虫的天敌
B.该原始森林中该绿色植物种群的A基因频率与a基因频率相等
C.该绿色植物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内有12个四分体
D.该绿色植物可作为盆栽植物摆放在室内,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解析 该原始森林的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应比较复杂,该森林也应有该昆虫的天敌,A正确;
该绿色植物种群中,与花色有关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相同,即AA=Aa=aa=1/3,所以该原始森林中的A基因频率与a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B正确;
该绿色植物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4n=48,即含有24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该绿色植物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内有24个四分体,C错误;
该绿色植物可作为盆栽植物摆放在室内,供人观赏,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20.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
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雄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难以逃避天敌,属于不利变异
B.孔雀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属于共同进化
D.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解析 依题意可知:
在有天敌存在时,大尾屏孔雀容易遭到天敌的捕杀而成为不利的性状,但在繁殖季节,大尾屏孔雀有更多的机会与雌孔雀交配,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而成为有利的性状,所以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A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雌孔雀与雄孔雀属于同一物种,因此雌孔雀对雄孔雀的选择不属于共同进化,C错误;
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属于自然选择,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
果蝇缺失1条Ⅳ号常染色体仍能存活和繁殖,同时缺失2条Ⅳ号染色体则胚胎致死。
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均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雌果蝇(杂合子)、红眼雄果蝇杂交,则F1中染色体正常的红眼果蝇占________,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雄果蝇占________。
(2)研究发现果蝇染色体片段缺失也会导致上述类似结果。
若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在相同区域缺失时会导致个体死亡(称为缺失纯合子);
若仅有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含有另一条正常染色体的个体仍能存活和繁殖(称为缺失杂合子)。
现有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
请设计杂交实验来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①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只白眼雌果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只白眼雌果蝇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答案
(1)1/4 1/6
(2)①让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 ②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1∶1(或雌果蝇∶雄果蝇=1∶1) 杂交子代中红眼∶白眼=2∶1(或雌果蝇∶雄果蝇=2∶1)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用B、b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两只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即Ⅳ_XBY×
Ⅳ_XBXb,由于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因此子代为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占2/3;
子代中红眼果蝇占3/4,白眼果蝇占1/4。
因此F1中染色体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3×
3/4=1/4,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白眼雄果蝇占2/3×
1/4=1/6。
(2)①根据题意分析,现有一只红眼雄果蝇与一只白眼雌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表现为红眼,但是后代出现了白眼雌果蝇。
该实验的目的是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X_Xb),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XbXb),可以选该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
②若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数与白眼雄果蝇数比例为1∶1,说明没有因为染色体缺失而导致雄性纯合致死的情况,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若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数与白眼雄果蝇数比例为2∶1,说明有因为染色体缺失而导致雄性纯合致死的情况,则这只白眼雌果蝇的出现是由染色体缺失造成的。
22.(10分)图A、B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C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含量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2)若该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则B细胞中染色体①上b基因的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
染色体①上B与b的分离发生在C图的________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须说明时期和具体染色体的行为)
(4)D图坐标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y1和y2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请在D图坐标中画出该动物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变化曲线图。
(5)已知该动物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配子,请将细胞内的基因标注在图中的染色体上。
答案
(1)4
(2)基因突变 f~g (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4)1 1/2 曲线图如下
(5)如图所示
解析
(1)A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含有4个染色体组。
(2)该雄性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结合B细胞中染色体②上基因b可知,①上b基因的产生原因是基因突变;
基因B与突变基因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对应C图中的f~g阶段。
(3)若图B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其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①和②没有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①上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与DNA的比值为1∶1或1∶2,所以y1和y2依次为1和1/2。
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 单元过关检测七 高考 生物 人教版 单元 过关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