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设计22 古诗三首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6230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16.71KB
小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设计22 古诗三首Word下载.docx
《小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设计22 古诗三首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设计22 古诗三首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芙蓉楼送辛渐》,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体会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
感受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学生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的决心。
▶教学过程
板块一激趣导入,渐入诗境
1.激趣导入。
(1)出示课题:
《古诗三首》。
(2)师引导:
我们学过许多古诗,你记得最熟的是哪首古诗?
可以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3)生交流,师适时点评。
(4)师导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尤其是唐诗,是古典文学中的灿烂明珠。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看看这些诗又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情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
2.生自由朗读课文,在不懂的地方标注自己的疑问。
【设计意图】新课标将兴趣的培育贯穿始终,古诗的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育尤为重视。
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诗句入手,让学生不畏惧,乐纳新。
同时,通过老师的简要点评,向学生传达古诗句之所以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因为其中有情有理、有韵有味的理念,同时也紧扣本课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领会诗情”。
这些都在“润物细无声”中流淌。
板块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初读古诗。
(1)课件出示《芙蓉楼送辛渐》。
(2)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
借助课文注音读准字音,借助课文注释读懂诗句。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
(3)师指名开火车读诗句,相机纠正字音;
小组比赛朗读,读通、读顺每句诗;
同桌互读,边读边互相指正;
师指三名生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要求会认、会写的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师指名读带拼音的词语;
全班齐读。
(3)师指名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4)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5)生小声认读,师引导:
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这四个字要记住,难吗?
你有什么好方法?
(6)师指名交流,相机讲解。
①讲解示例:
“壶”,上下结构,由“士、冖、业”组成。
留意上面是“士”,不是“十”或“土”。
②播放“壶”字的演化视频。
③看完视频后,师引导:
“壶”字在书写时要留意什么?
(提示:
上面的“士”要写正确)
④师指导书写“壶”,引导学生观察“壶”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指导学生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正确书写汉字的基础是理解汉字的意思。
视频演示“壶”字的演化,生动直观地让学生记住“壶”上面是士字头,从而做到正确识记、正确书写。
板块三品读诗文,入情入境
1.诗题入手,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关注诗题中的事件——“送”。
①师引导:
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的“送”字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
还有哪些疑问呢?
在提出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
②生交流。
③师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元二使安西》
《送友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④师引导:
读了这些诗题,你发觉了什么?
⑤生自由读诗题。
⑥示例:
这些诗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写的是朋友将要远行,诗人在为朋友送行。
⑦师引导: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
(师相机出示课件)
《别董大》《赠汪伦》《山中送别》
(3)引导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辛渐、芙蓉楼。
①师引导生再读诗题,尝试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②示例:
作者是在芙蓉楼这个地方送别友人辛渐的。
③简介芙蓉楼、辛渐及写作背景。
(4)关注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很出名的送别诗。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宏大的传世之作呢?
②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③生默看课件出示资料,快速地从中提取主要信息。
2.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课件出示古诗,生自由朗读。
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表达出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之情吗?
它与其他送别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体会情感。
静下心来看看注释,认真读读,我们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示例1:
我从第1、2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凄凉、伤感、孤独的心情。
示例2:
我从第3、4句诗中体会到作者高尚、坚决的品德。
(4)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①生自由朗读这句诗,师引导:
对于这句诗,你读出了怎样的感觉?
诗中哪个词向你传达出这种情感?
(相机出示课件)
②师:
什么样的雨能称为“寒雨”呢?
诗人为什么要提到“夜”?
示例: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尤其是在下雨的夜晚,渲染了作者与友人惜别的黯淡气氛。
③(课件出示图片)师引导想象:
你的脑海中消灭了怎样的画面?
秋雨蒙蒙,绵绵不绝,夜色渐浓。
王昌龄和辛渐来到江边,抬眼望去,江面雨雾布满,凄清静谧。
④师小结:
迷蒙的烟雨覆盖着吴地江天,那寒意不仅布满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⑤师指名朗读诗句,引导读出自己的体会。
(5)学习诗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指名读诗句,引导:
你又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从“平明”,即天刚刚亮,可以看出诗人和朋友很早就出门了,或许他们彻夜未眠。
“孤”字直接写出了作者的心情。
(板书:
楚山孤)
②师指名读,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
③师引导生连续看图:
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
远处的山,犹如也见证着这惜别的情景。
④师相机引导:
在作者的眼里,孤独的不仅仅是楚山,孤独的还有诗人的内心。
孤独)
⑤师指导: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师指名读后全班齐读)
(6)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师指名读第3、4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
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润州,然而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远山,孤傲耸峙,离愁别绪,溢满心头。
诗人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
④生齐读第3、4句诗。
⑤师引导想象:
好友辛渐就要回去,即将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⑥生交流。
⑦师引导朗读:
王昌龄想让友人告诉亲友什么?
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⑧生齐读: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课件出示:
一片冰心在玉壶)
⑨师生合作朗读。
(师)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
(师)当结发的妻子问起时,王昌龄还会深情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年迈的双亲问起时,王昌龄依旧坚决地说——(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导理解:
冰、玉有什么特点?
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呐喊,是想表明什么?
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旧坚决自己的信念,仍旧不转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坚韧纯净清廉正直)
3.总结全诗,领悟写法。
(1)(课件出示全诗)师引导: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走进王昌龄,齐读整首诗。
(2)有感情地朗读。
送别诗,送别的是朋友,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也是送别诗的魅力。
越读越能看出诗中的别样的意境,越读越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意深远。
(生再自由读)
(3)生自由读后师指名读。
(4)师小结:
秋雨绵绵,江水悠悠,寒意阵阵,两个夜行的人,他们是即将分别的朋友。
天还未明,早起的两人依依惜别,远处的楚山见证着一切。
这寒雨,这孤山,是分别的离愁,更是诗人的心声呀——无论多少凄风冷雨,诗人内心都坚如磐石,纵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洁。
果真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匠心啊。
4.默写古诗。
5.拓展练习。
收集送别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是训练学生语言、活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
在教学中,要始终做到:
诵读是原则,理解是基础,感悟是目标。
从读诗题知作者到读诗句知诗意,再到读诗境知诗情,从整体感知,创设情境,体会诗意,渲染意境,从而体会诗情画意,感受古诗魅力。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塞下曲》
1.读准多音字“单”;
会写“雁”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塞下曲》,背诵古诗。
3.读懂《塞下曲》,读出画面,读懂诗意。
了解诗中所描写的将士雪夜追敌的情景,感受诗人对将士不畏艰辛、英勇无畏的气概的赞美之情。
板块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复习导入。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谁来背一背?
(师指名背诵)
(2)你觉得这首送别诗与你熟悉的其他送别诗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生交流)
(3)师引导:
在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了解到王昌龄是边塞诗人。
其实,唐诗依据内容进行分类,有:
送别诗、田园诗、思乡诗、边塞诗等。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边塞诗。
边塞诗)
(4)初步了解边塞诗。
①课件出示资料。
快速扫瞄资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自由交流)
2.板题读题。
(1)课件出示诗题。
(2)师指名读诗题。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学生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
由复习旧学问来引入新课,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瞻前顾后”,进行牵引联想。
(1)课件出示古诗。
(2)生自由朗读,读通、读顺古诗,读的时候留意字的读音,反复多读几遍,读正确,读熟。
(3)师检查生读书情况,适时引导读;
小组竞读,读通、读顺每句诗;
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师指名读出诗的节奏。
(1)课件出示要求认识的字。
①师指名读词语,强调:
“单”是多音字,单于的“单”读“chá
n”。
②师指名读文中“单于”的注释,全班齐读词语。
(2)指导书写。
师重点指导“雁”字的书写。
①生小声认读,师引导:
从字形的角度观察,要记住这个字,难吗?
,雁,一种候鸟。
=
(“人”字形)+
(鸟),表示以“人”字队形飞行的鸟群。
造字本义:
名词,一种习惯以“人”字形迁徙的大型候鸟。
③师:
关于“雁”字的资料,对你识记这个字有什么帮忙?
④示例:
我记住了大雁是以“人”字形队伍飞行的鸟群,所以写的时候记住有两个“单人旁”。
⑤区分“雁”和“燕”。
师引导:
怎样区分“雁”和“燕”。
⑥课件出示“燕”字的演化过程。
燕,甲骨文像一种翅膀尖长、尾巴剪形的候鸟。
一种喜爱在民居筑巢的候鸟。
对比“燕”字和“雁”字的资料,想想怎样区分这两个字。
⑧师指导书写“雁”:
观察“雁”字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描红、书写。
【设计意图】初读诗文,引导学生自己读、听同学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避开了初读只停留在形式的弊端。
教学要求会认、会写字时,将学生特殊 简洁写错的同音字引入,用课件资料呈现,让学生知道写字要结合字的起源和意思。
1.初读了解大意、了解作者。
(1)课件出示诗题:
《塞下曲》。
(2)师指名读诗题,适时引导:
你从诗题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在提出自己的疑问之前,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看看能解决你的哪些疑问,你还有其他疑问吗?
(3)师适时讲解:
“塞”是边界的意思。
《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
(4)课件出示资料,了解作者。
了解作者,对我们学习古诗、读懂古诗也有很大的帮忙。
②出示课件。
卢纶:
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有关军队生活的诗歌,内容充实,富有生气。
③师指名读,思考:
这则资料中哪个信息给你印象最深?
④生自由交流。
⑤师简介: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有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2.品读,理解诗意。
(2)生自由朗读;
师指名读。
(3)理解诗意。
静下心来看看课文注释,认真读读,借助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在这月黑风高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宿雁惊飞。
将军发觉单于潜逃,要率领轻骑去追击;
正预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飘然而至,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③师引导:
谁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
单于趁着夜色逃跑,将军率领轻骑追赶。
⑤师引导:
谁能用两个字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可以借用诗句中的重点字。
前两句写单于要逃跑,我借用诗中的“逃”,后两句写将军要去追逐单于,我就借用诗句中的“逐”。
(相机板书:
逃、逐)
3.细读诗句,体会诗情。
(1)解读“逃”。
①课件出示第1、2句诗。
②师指名回答:
单于是在什么时候逃跑的?
(预设:
夜晚)(板书:
夜)
③师顺势引导:
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
夜黑风高,夜深人静)
④师:
你能想象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
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⑤示例:
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狼狈不堪、惊恐万状)
⑥师指名读,读出单于的惊恐、狼狈。
⑦生齐读。
(2)解读“逐”。
①课件出示第3、4句诗。
②师指名读,引导:
将军是如何追捕单于的?
率领轻骑追赶)
这一句没有直接写将军是怎样追赶的,具体写了什么呢?
写了将军刚要去追赶时,一场雪飘然而至。
⑤师指名再读,相机引导:
你最关注诗中的哪个字?
满)
“满”字,“满”字用在这里,写出了突如其来的大雪,天气寒冷。
⑦师小结:
“满”字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塞外环境恶劣,正是这个“满”字,突显了将士们不畏寒冷、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环境恶劣、英勇无畏)
⑧师指名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
4.课堂总结。
(1)朗读全诗。
(2)师总结:
本诗情景交融,单于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的情景下预备追击的。
“一逃一追”有力地渲染了紧急的气氛。
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
5.拓展延长。
(1)师引导续写古诗:
诗读到这里事情却还没有讲完,作者跟我们卖了个关子:
将士们最终毕竟追到了单于没有?
发挥你的想象来写一写。
(2)这首《塞下曲》是通过描述将士雪夜追敌来展示将士英勇无畏的气概的,那么剩下的五首《塞下曲》又写了什么呢?
课后请同学们自己找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塞下曲》这首诗情景交融。
教学时从景入手,由景入情,前两句重点品读“逃”,感受单于惊恐的心情,想象他狼狈的样子;
后两句由“逐”入手,感受将士不畏艰险,奋勇追敌的豪迈气概。
最终发挥想象续写追敌场面,既弥补了内容的不足,也加深了对诗情的理解。
第3课时
《墨梅》
1.认识“砚、乾、坤”3个生字,会写“砚、乾、坤”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墨梅》,背诵古诗。
3.读懂《墨梅》的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板块一初读,知诗美
1.激趣导课,认识梅花。
(1)观赏梅花图片。
师:
这些梅花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各种梅花图案)
(2)示例:
梅园中的各色梅花,或红艳似火,或粉红似霞,或洁白似雪。
(3)师引导回忆赞美梅花的诗句。
2.解读《墨梅》,初探特点。
(1)(课件出示墨梅图)师引导:
这幅图中的梅花,与我们刚才看的图片有什么不一样?
(2)(生交流)师小结:
是的,相传古人因看到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就想到了用浓浓淡淡的水墨来画梅花。
这就是——墨梅。
看了墨梅图,你有什么感受?
3.关注诗人,知其品性。
(1)认识诗人。
①课件出示王冕资料。
快速扫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导入诗文。
①师引入:
王冕爱梅,这一天他家洗砚池边的梅树开花了,那淡雅的颜色、宜人的清香让王冕沉醉了,于是他挥墨画下了这么一幅墨梅图。
为了使画的意境更加深远,他还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②课件出示图文。
(3)课件出示诗文,生自由读一读。
4.初读《墨梅》,读出节奏。
(1)生自由朗读,留意多读几遍,要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诗的节奏。
(2)师检查朗读:
指名读,相机正音:
砚、乾、坤。
(3)师:
诗的第一句里还有一个生字。
[板书:
砚(yà
n)]我们知道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4)师指名读诗中“洗砚池”的注释,引导:
你读出了王冕怎样的品质?
勤奋、自励)
(5)师:
诗的第4句有一个词——乾坤。
乾坤)(师指名读,引导读)看注释,“乾坤”是什么意思?
(6)师指名读:
请一位同学来准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7)师小结:
这位同学读得字正腔圆。
老师听出你在“我家”后面停顿了,在“洗砚”后面停顿了,你读出了古诗的节奏。
通常七言诗都是依据这样“二二三”的方式停顿的,这样就能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了。
(8)师:
看老师的手势,一起来把这首诗有节奏地读一读。
(生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
从图片入手,让学生有了兴趣;
走进作者,了解作者生平,让学生知道理解古诗时要关注作者。
初读古诗,教学生依据节奏读,引导学生明白文体特点。
同时,在初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借助文中注释,能更快地理解诗句。
板块二品读,知诗意
1.自读,了解基本意思。
(1)师指导:
你能理解哪些字句的意思?
哪些地方你还读不懂?
做上记号。
(生自由朗读)
(2)师引导交流。
2.引导质疑。
(1)师引导:
你觉得自己读懂了这首诗吗?
(2)生质疑。
【设计意图】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的课堂理念。
这样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自学、合作交流中理解诗的大意,同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从而理解诗的内涵。
板块三再读,知诗味
1.知淡味。
王冕笔下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师引导用诗中的词语概括:
假如用诗中的词语概括,那就是——淡墨痕。
(3)师指导朗读:
画纸上若有若无的淡淡的墨的痕迹,这就是诗中所云的“朵朵花开淡墨痕”。
(4)师指名读,读出淡雅的味道来。
(5)师引导:
树上的梅花怒放枝头,可王冕笔下的梅花与众不同。
它没有水仙的灵气,没有玫瑰的明丽,没有牡丹的华贵,只有独属于自己的孤傲、冷清。
王冕为何会对淡雅的梅花如此钟爱呢?
大家还记得刚才对王冕的介绍吗?
他是个怎样的人?
(6)示例: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他的诗作多怜悯人民苦难、责怪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
(7)(课件出示资料,生默读)师引导:
读了资料,你觉得王冕是个怎样的人?
●元朝的达官贵人们千金向他求画,王冕拒绝了。
●老朋友泰不华举荐他做官,王冕谢绝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赏识他的才华,决定重用他,王冕选择了退隐山林。
(8)师指名交流。
(出示课件)
淡泊名利
(9)师小结:
王冕的淡泊名利,多像他笔下那淡淡墨痕的朵朵梅花啊!
(10)生齐读:
朵朵花开淡墨痕。
2.知清味。
王冕为什么会把名利看得那么淡呢?
或者说王冕看重的又是什么呢?
用诗句回答。
(2)生: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课件出示诗句。
(4)师引导:
自由读这两句诗,静静地想一想,并结合王冕的品性,说说你对这两句诗中的哪些词语又有了新的认识。
(5)生交流。
“好颜色”不仅指墨梅的素雅清丽,也指作者的淡泊清明。
“清气”不仅指梅花的淡淡幽香,也指作者的清白正气。
(6)师小结:
恬淡开着的梅花,那是王冕自己心声的写照呀!
3.知诗味。
(1)课件出示墨梅图和诗。
(2)引读第1、2句诗。
①师引读:
洗砚池头,梅花绽放;
画纸之上,淡墨铺陈。
(生齐读: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②师引导:
这是王冕心中透着淡淡墨香的孤傲的梅花呀!
(生再读:
(3)合作朗读第3、4句诗。
王冕呀,你拒绝了达官贵人,拒绝了朋友,甚至拒绝了赏识你的皇帝,这样便再没有人观赏你的才华了,你可怕吗?
②师指名读:
是的,做自己最重要,做清白正气的自己最重要!
(4)配乐诵读。
如今,六百多年过去了,朗朗乾坤留下了王冕的一身正气!
②播放音乐:
《梅花三弄》古琴曲。
师范读,指名读。
(5)师引导背诵诗句。
4.知手法。
王冕借梅花的淡雅清香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情怀,这种手法叫什么?
托物言志)
(2)出示课件。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3)生齐读。
(4)拓展延长。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和王冕一样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设计22 古诗三首 小学 四年级 下册 精品 教学 设计 22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