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6075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111.32KB
生态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生态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2主要生态农业模式
6.3主要技术及方案
第七章工程方案
7.1主要构、建筑物
7.2道路、游步道、晒场和停车场设计
第八章节能
8.1设计依据
8.2节能措施
第九章环境保护
9.1项目区环境现状
9.2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
9.3水土保持
9.4环境评价
第十章安全生产、劳动保护与卫生防疫
10.1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10.2卫生防疫
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1.1项目建设期组织管理
11.2项目建成后运行管理
11.3劳动定员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十三章招投标
13.1编制依据
13.2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13.3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13.4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13.5招标情况
第十四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1投资估算
14.2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效益分析
15.1经济效益
15.2生态、社会效益
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16.1结论
16.2建议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法人代表:
1.1.3项目建设性质:
扩建
1.1.4项目地址:
1.1.5项目建设期限:
16个月
1.1.6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地方传统、特色资源,凸显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
吉泰走廊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战略建设为契机①,遵循农业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畜禽-沼-水产养殖”生态养殖模式,把多效益和多种经营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按“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把发展农业生产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吸收当地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对进行立体综合开发,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从而把项目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业综合开发、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立体养殖综合生产发展的项目,以此带动和示范当地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区域优势。
把生态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1.1.7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养殖业基地:
1600亩
1、猪舍:
各种类型猪舍面积16973㎡
2、生态水面养鱼:
水面1450亩
4、仓库:
2栋、600㎡
5、兽医防疫室:
100㎡(含防疫、检测及消毒等设备)。
6、环保、污染治理设施建设:
大型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池800立方米,贮气柜100立方米,集水池、酸化池、沉淀池及储液池等设施180立方米,生物氧化塘1200㎡,大型沼气工程设备购置及安装),无害化处理设施150立方米。
7、饲料加工厂房1680㎡及加工设备。
8、其他配套设施:
养殖区道路8.2公里,进场道路1.2公里,电力工程3.8公里。
三、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中心建设:
120亩
1、农家乐:
2200㎡2、农家饭馆:
800㎡
3、办公楼:
400㎡4、宿舍:
600㎡
5、道路:
1.8公里6、停车场:
7、环保公厕:
1座,120㎡8、水井:
3眼
9、购置玻璃钢船8座10、防护网600米
1.1.8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总额
本项目投资总额5099.51万元,其中:
直接工程费3303.61万元,工程其他费987.31万元,工程预备费439.55万元,建设期利息22.52万元,流动资金346.52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总额为5099.51万元,其中:
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为1599.51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
1.1.9项目单位简况
万合水产养殖基地项目创建于2011年,是一家专门从事种猪、鱼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业企业,2011年正式注册×
渔畜养殖专业合作社。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中央1号文件);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央1号文件);
3、《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4、《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
6、《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7、《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规划(2007-2010)》;
8、《江西省生态农业示范县管理办法(试行)(2011年)》;
9、《江西省“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10、《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十二五发展思路与对策》;
11、《江西省吉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0-2025)》;
12、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
13、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及委托本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
本报告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内容为研究对象,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方案、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为内容,开展多方面的研究。
具体包括: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的确定、地址与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组织与管理、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招投标、节能、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
1.4.1结论
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2、本项目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可操作性强,组织管理措施到位,切实可行。
3、项目充分吸收泰和县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生产,使项目产业和谐结合,把传统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提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4、本项目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当地农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合理有效地利用了生态农业资源,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5、项目区环境条件好、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资源丰富。
项目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了水产养殖产品的安全性,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了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6、项目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7、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临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
上通武汉三镇,下贯南京、上海,南仰梅关、岭南而达广州。
全省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部临江。
整个地势由外向里、由南向北倾斜,形成了一个向长江开口的盆地。
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km2设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吉安、萍乡、宜春、新余11个设区市。
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省会城市南昌仅150公里,×
是南北通衢、东西贯通的咽喉要地,有一条水路(赣江航道)、一条铁路(京九铁路)、两条国道(319、105线)、三条高速公路(大广高速、泰井高速、泉南高速),座落在境内的井冈山机场距县城15公里,已开通至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长沙等航线。
2.1.1项目实施县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县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渔业大县,也是江西省渔业重点县,农业部草鱼免疫示范县,拥有水域面积19.6万亩,其中可养鱼面积7.1万亩。
2010年全县养殖产量达2.19万吨,草鱼产量占到全县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为该县主要的优势水产养殖品种,也是周边县市乃至江西省的重要供给基地,甚至远销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
随着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地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增加,正在成为我县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在泰和县万合镇老河道实施标准化池塘改造项目,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
2.1.1.1水域资源丰富,具有水生生物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106.2千瓦/cm2,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577mm,年日照时数1763小时,无霜期长达28天以上,拥有鱼类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而万合老河道池塘改造基地养殖用水有保障;
赣江石虎塘工程人工河的建设,为本项目水产养殖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人工河水来自发源泉于小龙、中龙山区的仙槎河和发源于兴国县崇贤乡的仁善河汇流而成,年平均流量13.1立方米/秒,可确保养殖用水之需;
水质清净、上游无工业污染,可确保水产鲜鱼达到供港标准。
2.1.1.2具有良好的县域农业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全县辖24个乡镇场,总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42.4万,农村劳动力22万;
被列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县,江西省唯一的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试点县、江西省渔业十强县。
先后实施完成了国家商品粮、商品牛基地县建设,“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项目、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县”项目,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随着水产养殖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县的水产养殖规模逐年发展壮大,全县有万亩以上的养殖大户2户,千亩以上的养殖大户20户。
万合老河道池塘改造项目群众积极性也非常高,到目前为止,实力雄厚的江西省鄱阳湖四海国际水产集团在实地考察后有意进行开发,泰和县嘉隆渔畜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罗端臣等也已和当地村委会签订了3000亩的改造开发合同,其中2000亩的标准化池塘改造也初具皱形。
因此,在我县实施草鱼标准化池塘改造项目具有十分明显的组织优势,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2.1.1.3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该项目位于×
县境内,交通发达,105、319国道在县域纵横立交,赣江傍城北去,上溯赣江,下通长江,位于县城×
开发区的×
火车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县级火车站,石吉高速、赣粤高速、泰井高速、井冈山机场均已顺利开通。
本项目基地村主城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为鱼种、饲料及商品鱼的运输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条件。
2.1.1.4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省农业厅渔业局×
局长多次亲临实地考察,指导老河道的标准化池塘的改造开发,希望将×
镇老河道渔业基地打造成赣中南地区唯一的万亩连片供港渔业养殖基地。
历年来,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我县的水产中业发展,多年来水产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头戏之一,并专门成立了农业(水产)执法大队和环保部门,确保了全县特别是水产养殖区内没有“三废“及污染源,对促进泰和县水产业生态健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2.1.1.5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项目实施指导单位泰和县水产技术指导站,拥有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和技工6人,技术力量雄厚,下辖县鱼种场及全县18个乡镇水产技术指导站。
全县共有水产技术人员45人,其中忆具备中级职称的24人,初级遥23人,他们均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2.1.1.6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近几年,×
县的草鱼不但供应周边县市区,而且远销到省内外各主要超市,供应量明显大幅度提升,特别是×
老河道万亩基地拟规划为供港澳草鱼标准化示范基地,对带动提高我县草鱼养殖数量、质量、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而且,未来几十年水产品仍是人类动物源泉性食品的主体,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鱼类”已成为人们最佳食品的搭配方式,市场潜力大,前景广阔。
本项目主要产出品为养殖产品。
养殖产品由生猪、鱼等;
种植产品。
项目建成后,将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应。
项目的市场预测主要从以上几部分进行分析。
3.1.1商品猪市场分析
我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猪肉及其制品消费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4.94亿头,出栏量为6.81亿头,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猪肉总产量的52%,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也从1990年的20公斤上升到2006年的39.6公斤。
目前,我国高收入人群中每天人猪肉均消费水平已经分别达到100~150克。
而农民年人均猪肉消费不足20千克。
虽然短时间内我国居民很难达到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元消费结构下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将逐步提高,将是推动我国猪肉消费量增长最主要的因素。
再次,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人口的较快增加(我省农村人均年消费猪肉约18公斤,城市人均年消费约35公斤)。
到2010年,全国人口将突破14亿,专家预测猪肉消费量年增长3—5%,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瘦肉型生猪的需求越来越大,生猪销售价格趋于稳定。
以2003—2007年为例,生猪销售价格一直在12-14元/千克,平均价格13元/千克。
玉米价格则稳定在1.3-1.8元/千克,平均1.5元/千克,豆粕价格则在1.8-3.5元/千克,平均2.3元/千克,每出栏一头商品肉猪能获利润200元,2007年更是创下了600多元/头的历史记录,市场前景可观;
同时XX现有存栏母猪4万头左右,年出栏肥猪70万头,要完成年出栏130万头的目标,必须增加存栏母猪3万头左右,每年需要更新母猪2万多头。
3.1.2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鱼市场前景分析与预测
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鱼既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体产业,又是我国水产品市场供应的主导产品,其产量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因其价廉物美,以鲜活鱼为主,常年供应,很受消费者欢迎。
对稳定我国水产品市场、改善城乡居民饮食结构起了很大的作用。
近年来,青、草、鲢、鳙、鲤、鲫等常规鱼的市场零售价一直稳定在6元/kg~12元/kg。
2011年,在猪肉、蔬菜以及饲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常规鱼销售市场零售价也有所上升。
综合各地情况,2011年10月上升幅度在0.4元/kg~0.6元/kg,上涨8%~10%。
但与猪肉、蔬菜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相比,常规鱼零售价涨幅最小。
2011年蔬菜上涨29.9%,常规鱼仅上升8%~10%。
2007年常规鱼市场的变化有几个特点:
一是销量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淡水鱼年产量增幅保持在6%左右,主要增加的是常规鱼。
2011年也是如此。
在蔬菜售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城乡居民转向消费常规鱼,今年市场上淡水常规鱼比较畅销。
二是青草鱼需求量增大。
今年规格在2kg/尾~4kg/尾的青草鱼市场零售价一直保持在10元/kg~14元/kg,是常规鱼零售价中最高的。
三是常规鱼市场季节差价仍比较明显。
每年的3月~6月常规鱼紧缺时零售价会上升,而9、10月份常规鱼上市高峰期,零售价又会有所回落。
从2011年整个副食品市场走势来看,2012年常规鱼市场行情将继续看好,需求量将增加,销售价格将有所上升。
主要理由:
一是蔬菜销售价格居高不下,将继续拉动常规鱼价格上涨。
二是由于荤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涨幅过大,居民将转向以消费常规鱼为主来替代某些荤食品。
三是休闲渔业将有较快的发展,这也将增加常规鱼市场需求量。
生态农业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
生态农业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旅游。
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
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将会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2006年度全国入境旅游人数1249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9%。
其中: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49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
入境外国旅游者22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7%。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9%。
国内旅游:
国内旅游总人次为13.9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0%;
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9%。
同时,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
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8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已经进入长期快速增长的上升通道。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旅游业由于在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节约资源等多方面的优势,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进入黄金发展期。
预计“十二五”期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
而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年均增长7%,占GDP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2010年和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分别增长到10亿人次和15.6亿人次,1995~202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4.1%。
2011年,江西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5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070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7.13%,创下近年来旅游增长率的新高。
这表明旅游产业已真正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标志着江西省向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迈进一大步。
红色旅游领跑全国,乡村旅游异军突起,生态旅游快速推进,温泉旅游脱颖而出,休闲旅游、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商务旅游蓬勃发展。
2011年江西省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网络博览会和201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巩固江西红色旅游在全国的领跑地位。
江西省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森林旅游融为一体,旅游综合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目前,江西已有各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600余处,休闲农庄630多家,农家旅馆3000多家,规模经营的农家乐和农家餐馆1.2万家。
休闲旅游、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商务旅游蓬勃发展,江西省旅游正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等多种旅游形态转变,旅游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自助旅游、自驾旅游成为旅游接待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
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而该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在农业开发基础上,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充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生态资源,为生态农业观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支柱产业在世界各地迅猛崛起,生态农业观光是经济发展的必须产物,娱乐、消遣、观光、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精神的愉快和放松,“假日”回归大自然已成为一种时尚,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本项目以“生态农业”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组织生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按现代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安排建设规模:
即形成“畜禽-沼--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
4.1建设内容与规模
二、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中心建设:
通过项目的建设,主要的产出品为生猪、鱼等。
1、年出栏商品猪20000头。
2、扩大水塘鱼养殖规模为110万公斤。
3、年旅游人次:
0.95万人次/年
项目场址坐落于×
镇集义村、前进村老河道。
5.2.1项目区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镇位于泰和县东北部、赣江东岸,距县城20公里,距×
火车站10公里。
主要公路交通有泰(和)万(合)公路、永(昌)万(合)公路、古(坪)竹(山)公路、万(合)陂(头)公路以及在建的泉南高速公路。
水运则有赣江航运码头。
目前万合至泰和县城主要有两条线路:
一条是在印霞江乘轮渡,沿泰万公路直达县城;
另一条是沿永万公路,经永昌市绕行泰和大桥,再折至县城。
目前在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主坝址位于境内石虎塘村,建成后坝顶可通行,直达赣江西岸,将可大大缩短往来县城的时间。
2、气候条件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13.2℃年;
年平均相对湿度80%;
平均降水量1768mm,全年无霜期270日左右。
项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生猪养殖;
大豆、花生、油茶、西瓜及板栗的生长。
二、社会经济状况
200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6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1.77亿元,比2006年增长9.3%,财政总收入436.59万元,比2006年增长50.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80元,比2006年增长100元,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比2006年明显增多。
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养殖 基地 扩建 项目 可行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