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5300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9.94KB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十篇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生生的”这让我联想到了爱!
爱是鲜活的、富有生气的,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爱心是好教师的根本条件,有爱才会有责任,有爱才有教育。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
我这才领悟到:
教育工所特有的是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
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冲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
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颇多也受益匪浅。
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
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
现在我才深刻的明白,要承当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用爱心去灌溉。
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令我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
最后,我想引用附录中的一段话:
教育是美丽的——美在理解、美在机智、美在创新!
虽然有人认为,教师辛苦教师累,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而这种职业倦怠感,让教师失去了继续前进的激情和动力,失去了身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如果教师把学生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心灵间的沟通融合,师生演绎的故事才会真挚感人、才会有厚重感。
或是与学生一次倾心的谈话,一次温馨的家访,课间与学生的一次游戏,与学生一次真诚的书信交流;
或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轻轻拍他肩膀的动作;
亦或是学生在你上课前帮你拿取上课用的资料,在节日时送给你他们亲手执着的小小礼物……只要你愿意,我们每分每秒都可以制造出精彩的教育故事,只要你愿意,我们每时每刻都可以成为故事的第一号主角。
李镇西老师说:
“今天看来很普通很寻常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属于你自己的教育‘文物’:
照片,文字,现在还有视频,这些都应该细心地保存下来。
”李老师在工作之余,笔耕不辍,记录着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里面包含着李老师的教育智慧、文字功底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正是借助李老师的真挚文笔,我们才有幸分享他的幸福教育生活、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吧,心存一份敬畏、怜爱和责任,胸怀一种理想、使命和信仰,与学生共同谱写生命成长的精彩篇章。
我感觉《如何说,孩子才肯学》是一本有趣而有意义的书。
它既适合家长同样也适合教师。
中间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在我的教育教学中也时常出现。
当发现自己的处理方式与之相同时,心中一阵欣喜。
当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法完全错误时,在反思的同时更庆幸自己找到了科学的解决方法。
我突然发现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不同,主观的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与孩子显得是那样愚蠢与低效。
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如下: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在全书中最为重要,是后续沟通的根底。
它提出了几个观点:
1、不要否认学生的情绪(当情绪被否认的时候,学生容易失去勇气)
2、不要随意批评和忠告(老师出于好意,但学生在批评的环境中很难去考虑问题并承当责任)
3、不要概括和解释(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你的解释他很难听进去,也就很难奏效)
4、不要无视学生的情绪,即便制止不能接受的行为时,也要先接纳学生的情绪、愿望并作出反响。
第二章,合作更详细说明了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书中表达出的:
“无论孩子什么地方做的不好或者不对,甚至有侵犯性的行为,他的行为我们可以制止,但他的情绪,或者说感情需要被接纳。
但我们接纳的只是他的情绪,并非他的行为。
”这一观点我印象很深刻。
因为在我自己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常常不顾及他们的感受,劈头盖脸的就是批评。
虽然短时间内出现的不良现象减少。
但这是一个指标不治本的做法。
孩子毕竟是孩子,单方面的批评很难引导孩子自我反省。
只有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去听一听,去安抚他们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而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命令。
文中出现的很多案例都在我的日常教学中出现过,但我的做法往往是不科学的那种。
读着读着我不禁冒出一身冷汗。
在我认为很好的处理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其实已经伤害了这些孩子的感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容易习惯性地去否认孩子的情绪。
其实,孩子有情绪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我们要正视这个事实,首先认同他有这个感受,孩子才可能接纳我们后续的建议。
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接纳他们的情感,这样才能引发孩子的共鸣。
获得更加有效的教育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时刻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及其有效性。
多思考自己有没有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其实孩子有时候只是为了宣泄情绪,简单粗暴的压制只能换来日后更大的问题。
唯有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倾诉表达的对象,才能真正走到孩子的心里,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反响,告诉孩子老师了解你的感受,知道你的困难,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
这样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一些强制的命令。
比方有同学讲话时,我们可以不用厉声喝道:
xx,闭嘴。
尝试着说:
“有些同学有什么有趣的事情要告诉大家,等会下课我们来分享一下。
”结果可能会好的多。
改变不能一蹴而就,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留心观察,多想,多研究,努力实践,必然会找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
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
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无视的。
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假设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
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
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
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
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表达,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在前人经验的根底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开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
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奉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
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
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开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
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
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根底,才能有所成就。
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
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
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的一位。
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
书籍能抚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
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
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开展!
利用假期时间,我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
书中平实淡雅的文字,真实形象的案例,非常贴近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读后让我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致青年教师》全书共分六辑"
做个有胸襟的教师"
、"
不要急"
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尊重"
不放弃理想"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
,共计85篇文章。
读完这些用心灵浇注的文字,仿佛和智者经历了彻夜的长谈,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个境界。
怀揣梦想和激情,走上教学的工作岗位。
在近些年的实际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热情的教学是不完美的,要想对职业生命负责,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如吴非先生所言要做到"
二者一家"
,也就是成为思想者,学习者,实践家。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她呼唤人的理性追求,呼唤建立美丽的人格。
朴实的工作态度和发自内心的话语,就像把一粒种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潜心耕耘,就会开出智慧之花。
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我可以想的更多。
教育是理想者的事业,教育要培养理想。
高贵与卑微的距离也许只有一步,这就是能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教育者的尊严。
试着在心里装下学生的心,有些事,尽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从小培养孩子尊重、敬重的意识。
作为青年教师,要自觉维护教师的集体,推动这个集体,实现集体凝聚的力量。
每时每刻的关注和努力,关注小事,从我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
"
教育无小事"
,"
生活即教育"
,一位优秀的教师站在学生面前,无需讲话,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他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气质和未来。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理解到,自己需要修炼的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东西。
之于"
青年教师"
青年"
说明还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去思考,去理解,去实践;
教师"
说明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说明要努力超越,以至拥有精湛的传授技巧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负责,无论是对学生的教育,还是自己的专业开展。
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意识到这一点:
自己教育教学业务的锤炼,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更是自己生命价值的展现。
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教艺精湛的师傅,团结友好的团队。
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教育。
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我也只有努力去做到更好!
但愿我会做好!
《听那成长的拔节声》一书在写作上以第一人称、自传体的方式,记录了一个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季。
幼儿教师的专业开展,正如四季的自然演变,经历着起步、提升、成熟到逐渐完善的过程,书中的"
我"
的成长经历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读来很亲切,很有真实感。
其次是以"
春夏秋冬"
四篇构成全书的框架,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分别喻示教师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
春,乃万物生长的初始阶段,是希望,是开始,是起步。
夏,是万物的生长阶段,是一个成长过程,是一个提升过程;
秋,是一个成熟丰收的时段,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冬,是一个贮藏果实的阶段,完美收获、属于奉献的阶段。
专业成长"
犹如春夏秋冬。
其次是以讲故事的形式,生动地描述过程和传递经验,读来既不枯燥,又有新颖的感觉。
尤其书中还列举了一些案例式园本研训、主题式园本研训、游戏化研讨等园本研修案例,在组织形式上都很有创意,值得学习。
我认为,书中提到的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式。
幼儿的教学应该是一个人学业生涯中最重要、最艰难的的时段,因为每个人启蒙教育都是从这开始,每个儿童的接受能力是绝对不一样的。
幼儿学前在家里受到父母的早期教育水平不一样,这就会造成孩子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有所差异。
我们不能像小学、中学生那样一字一板的去教他们,我们要摸清儿童的接受知识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去教学。
所以,我认为,"
玩"
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们要在"
中让孩子学到知识。
在课堂上做游戏、讲故事,老师们生动地描述,孩子们时机积极的参与,积极地使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填鸭式的被动教育,这样孩子的兴趣很高,自然接受知识的能力与效果上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同时可以更好地塑造一个孩子的性格。
幼儿对于这个世界很天真、很好奇,学习知识的大门刚刚开启了一道缝,但对于陌生人又不可防止的怕,担忧,也就是性格内向,腼腆。
通过各种小活动,使每个孩子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就能与小伙伴们协作、互帮互助,相互交流,有力地改善孩子的性格,使孩子向活泼、开朗、互助、友爱的方向上去开展。
我们教师和孩子每天都会有很多故事发生,在教师的教育行为背后总有一定的思想作为指导,虽然这种思想并不一定能被教师意识到。
如果教师有教育的敏感性,那么她就会去主动关注这些故事,有意识地去分析、研究故事中的幼儿,分析、研究自己在该情境中的教育行为,提炼一些有效的引导方法。
在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教育理念和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这就是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行为。
当教师有了反思意识和行为时,她的教育智慧也就开始萌芽、生长。
因此,我认为还有一个很好的启示,就是在教学中要坚决贯彻鼓励教育法,坚决摈弃棍棒教育。
孩子的的启蒙教育,其实父母。
从孩子会笑了、会认识生人了、会走路了、会明白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了开始,就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四、五岁开始,突然到了幼儿园里,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没有父母亲切与温暖的人去教育他,去管理他的生活,因为孩子天生的胆子都很小,如果老师用严厉的教育手段去教育的话,会适得其反。
现实中被曝光的案例数不胜数,有打孩子的,有骂孩子的,各种各样惩罚孩子的,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一个失败,这个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快的学到知识,还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在他的心里造成一种上学的恐惧,对以后的教学极为不利。
而鼓励教育法,使孩子在早期的教育生涯中,充分的积累了自信心,各种活动都会积极的参与其中来,不管孩子在学习中做的对还是错,都要使用鼓励法,对的要鼓励;
错的,在鼓励的同时采取引导,这样孩子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更好地去得到孩童时代所该得到的快乐,更好地健康与成长。
以上是我能分享到这些成果和智慧,这些启发也充分调动了我们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也展示了教师的智慧和才华,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分享到这份感动和快乐!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珍贵的真情。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书本,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读书。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
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那么,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
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
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
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
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
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典范。
比方我的倾情的示范朗读,我的感情丰富的'
下水文,都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也拉近了我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距离。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明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真谛!
读书是一种精神上的陶冶。
作为一名刚刚毕业不到两年的英语教师,无论是教学经验还是专业水平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读书既能够提升个人的修养,也能促进一名英语教师各方面的开展。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想要让自我的学生变得优秀,首先就要让自我变得更优秀!
但是,我感觉自我有太多缺乏的方面。
因此,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又不明白从何学起。
自从参加名师工作室之后,感觉有一盏明灯指引这我并且让我在教师道路上有了前进的方向。
为了让自我成为一名更合格甚至优秀的教师,我利用将近一个月的寒假时间来给自我冲电,我看了一些关于《新教育》、《新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推荐》等书籍,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我从中受益匪浅。
《给教师的推荐》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虽然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但是它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推荐,并且每一条推荐都谈到一个老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结合,加上精辟的理论分析,我自我法子内心的觉得这是一本对于一名想要进步教师的好书。
比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让我从中真的学到很多,虽未亲身经历,但却受益匪浅。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推荐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养,就务必要读书、读书、再读书。
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教师就应要不断培养自我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资料深入地思考。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
”这句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比方,上课的时候,一个优秀的老师不只是有课本上的知识,肚子里还就应装有其他的知识。
这样,即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也会因为喜欢你而喜欢上英语。
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根底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
读书,读那些教育专著,从而不断地补充自我知识的储藏能量,使自我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
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
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美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
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
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
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
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
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典范,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
“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
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
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
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
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
程桦爱好广泛,学习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
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淘气”,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
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
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方法。
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开展;
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对于黄金涛,李老师那么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到达教育的目的。
经过李老师费心地调教,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辉,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看着他的教育实例,我也在心里记下了他所说的在培养“优生”的问题上,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第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
第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
第四、鼓励“优生”超越自我。
第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
第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高尔基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教师 读书 心得体会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