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4606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5.06KB
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文档格式.docx
《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通史整合对比篇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秋战国(前5世纪中期——前3世纪)
井田制,工商食官
铁犁牛耕,私田取代井田,重农抑商
方国联盟一封邦建国,宗法制,礼乐制
王权衰微,礼崩乐坏,列国变法
甲骨文,青铜时代
百家争鸣,诗经与楚辞
秦汉魏晋南北朝(前3世纪——7世纪)
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汉武帝盐铁官营,北魏均田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魏晋思想解放,三教汇流;
汉赋与乐府诗
二、公元前8—3世纪的中西比较
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西方
中国
特征
西方文明的源头
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古代罗马形成欧洲最早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不仅维系了统治而且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国进行称霸争雄,社会变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萌芽
工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开始进入“铁器时代”,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
思想文化
希腊出现世界上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是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百家争鸣”局面,科技、文学、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化高峰,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形成
第二讲欧洲的中世纪与隋唐、宋元
一、公元6—13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约公元7—13世纪)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封建庄园经济,以庄园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在庄园内进行生产分工,农奴劳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庄园内自给自足
①7—9世纪,欧洲主要封建国家如英、法、德等形成,欧洲多实行分封领主制
②天主教实力强大,罗马教廷通过教阶和教区制度对整个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教权往往是大于世俗王权;
11世纪的“卡诺莎之辱”是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
①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神职人员是欧洲唯一的文化阶层,教会垄断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②宗教机构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天主教的精神专制和独裁
隋唐(6世纪晚期—10世纪中期)
宋元(10世纪中期—13世纪晚期)
中
国历史
①农业:
曲辕犁,筒车
②手工业:
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外销
③商业:
大运河有利商品流通;
长安城的坊市制;
在广州设市舶司
1农业:
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土
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2手工业:
宋代政府控制匠户,
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户籍;
宋代五大名窑,元青花瓷,黄道婆改革棉纺织工具
3商业:
市坊界限被打破;
草市、
夜市更加繁荣;
四川出现交子;
海外贸易发达
①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管理体制;
完善科举制度
②设道、节度使、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①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②行省制度
①思想:
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
②科技:
雕版印刷术,火药
③文学:
唐诗,唐传奇
4书法绘画:
楷书步入盛世
1朱熹的理学思想
2宋词元曲
3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的
发明与传播
二、10—13世纪的中西比较
西方中世纪,中国宋元时期。
总特征
西欧处于中世纪的“黑暗时代”
封建社会继续发展时期
实行分封制,社会等级森严,教会势力强大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庄园内自给自足
经济重心南移,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宗教机构控制了欧洲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实行精神专制和独裁
儒学新发展,文化高度繁荣,四大发明外传
第三讲欧洲迈入近代文明与明清
一、公元14—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14—16世纪的欧洲
17—19世纪初的欧洲
①14、15世纪,意大利半岛的佛罗伦萨等地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并向英法等国发展
②1500年前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西欧航海家开辟了通往美洲和印度等地的新航路,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①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向大西洋转移,荷兰成为17世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英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后来向法、美扩展
②荷、英、法加入殖民国家行列,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欧洲宗教改革
①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
②爆发:
1517年,马丁·
路德揭开序幕③主张:
因信称义,简化仪式,《圣经》权威,君权至上
结果:
形成路德新教,确定“教随国定”原则
扩展:
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评价:
是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和教育发展;
加尔文教成早期资产阶革命旗帜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标志君主立宪政体确立;
18世纪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和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②18世纪晚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颁布1787年宪法,是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它规定美国国家权力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立法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使,行政权赋予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集中于联邦法院。
实行联邦制
③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联邦共和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形式
文艺复兴
背景: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资产阶级的精神追求;
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成就:
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达·
芬奇《蒙娜丽莎》
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专制,促进了思想解放;
促进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它公开质疑教会和统治者说教,抨击教会权威,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其核心理性即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号召人们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鸡、卢梭、百科全书派和德意志的康德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为两次工业革命奠基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中国(14世纪中期—1840年)
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多熟种植制;
引进国外高产作物玉米、甘薯;
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出现《农政全书》等农学著作
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发明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瓷器大量外销;
苏杭丝织业鼎盛;
明朝中后期江南民营手工业出现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缓慢发展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徽商、晋商崛起;
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确
立;
明宣宗时内阁获票拟权,但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机构,不能制约皇权
②清朝:
康熙时设南书房,集权于皇帝;
雍正时设军机处,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至顶峰
王阳明集心学之大成;
反专制思想代表李赞、黄宗羲等
②文艺:
小说空前繁荣,四大古典小说问世;
传奇兴盛,昆曲一统,汤显祖《牡丹亭》最为出色;
清徽、汉合流,京剧形成;
元明清士大夫文人画成就突出,写意画最能反映其风貌
③科技:
郑和海船和导航世界领先;
《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传统科技巨著相继问世
二、14—18世纪的中西比较
西方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过渡,中国明清时期。
世界
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生产(工业文明)过渡
农耕文明的鼎盛、工业文明的萌动、近代危机的前夜
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初步建立
专制集权达到顶峰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与西方相比,我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兴起
八股取士、文字狱,反专制思想出现;
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曲等取得新的成就
对外
开始了全球性的交往和早期殖民扩张
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科技
掀起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文主义内涵不断丰富;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传统科技的归纳总结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到20世纪初,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围绕三条线索。
一个是农业文明内部矛盾的斗争,主要表现在太平天国运动上。
一个是对外民族矛盾,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丧失,领土被分割;
中华民族奋起抗争,但是没有能够取得成功。
一个是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由“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变动,到洋务运动器物层面的变革,再到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变革。
第四讲欧洲工业时代与晚清半殖民地时代
一、19世纪初——60年代的世界与中国
工业革命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欧美(19世纪初—60年代)
①19世纪中期前后,英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取得世界工业垄断地位。
此后,工业革命向德、奥、俄、日等国扩展
②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基础、改变社会结构的同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市场为纽带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完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或参政地位。
英国1832年及以后的几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议席,保证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进一步扩展奠定了基础
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业无产阶级与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表明,工业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成为三大进步潮流之一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电磁学等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蒸汽机等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确立
③文艺:
文学由浪漫主义(法国雨果将其推向顶峰)向现实主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转变;
美术由新古典主义(法国大卫《拿破仑加冕式》)、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向现实主义(法国米勒《拾穗者》、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兴起(德、奥中心,贝多芬交响乐;
意大利歌剧,威尔第《茶花女》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年)
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势力侵入,东南沿海通商口岸附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资工厂始现通商口岸,近代工业在中国出现
①由于中国的落后和清廷的腐败,两次鸦片战争均告失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2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下,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3无产阶级在通商口岸外商开办的工厂中诞生
①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启迪人们关注世界、探索救国之路起了积极作用
3《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作为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
洪仁
玕《资政新篇》是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社会生活
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社会习俗开始变化
二、19世纪中期的中西比较
西方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拓展和完善,工业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掀起大规模的反清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工业文明时代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诞生
全球范围的海外扩张
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
近代外交开端
科技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文学艺术出现批判现实主义思潮;
进化论使人类思想发生飞跃;
马克思主义诞生
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社会生活开始近代化
第五讲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欧洲与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一、19世纪中晚期—20世纪早期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中晚期—20世纪早期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70年代—1918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为其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自然科学的新发展(特别是电磁学)为其奠定科学基础
②成果:
电的广泛运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等电气产品涌现);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柴油机,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
化学工业(燃料、化肥、塑料、化纤等);
传统工业的改造(炼钢技术等)
③影响:
推动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电力和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工业出现,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私人垄断组织逐步取代工厂成为生产的组织形式,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新兴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伴随着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的形成,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871年德意志统一,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使得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在德国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在此后几年的斗争中,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②十月革命:
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一战加剧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列宁领导下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国家。
十月革命成功地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诞生,为俄国无产阶级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俄国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果戈理、托尔斯泰);
印象画派兴起(莫奈《日出·
印象》);
浪漫主义音乐发展(意大利歌剧,普契尼《蜂蝶夫人》、《图兰朵》),俄国东欧民族乐派出现(柴可夫斯基《天鹅湖》等);
电影艺术诞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活动电影机;
美国格里菲斯发展电影构图和剪辑技术)
③物理学发生重大革命。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学说,宣告量子论诞生;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1916年广义相对论最终形成。
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为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19世纪中晚期—20世纪早期的世界
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1861—1894)
民族危机的加深
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
(1895—1912)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912—1919)
经济: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入内地,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刺激和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产生
②社会生活:
留美幼童揭开“断发易服”序幕;
轮船,铁路,电报,国人自办报刊出现
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奖励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维新派倡导、临时政府颁布法令推进“断发易服”“废止缠足”,传统婚姻制度改革;
辛亥革命前,奠定近代铁路网,汽车传入上海,航空业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话传入、电影业起步
1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原因:
辛亥革命扫除部分障碍;
民族资产阶级、海外华侨竞相投资机器工业;
群众性反帝斗争推动;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表现:
纺织、面粉发展较快,涌现出张謇等著名实业家
改阳历,采用先生、同志等称呼,城市婚丧仪式简约文明,但农村传统风俗依旧;
公路修筑技术传入
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太平天国失败
②为挽救内忧外患的危机,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创建新式海军,举办新式教育、留学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使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②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败;
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中华民国
列强与北洋军阀公开勾结,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集中体现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
②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③随着民族工业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争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等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强调以儒家纲常名教为根本,采用西方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②知识分子中产生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主张变革政治制度,设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工商业等
康有为等维新派,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20世纪初,孙中山等革命派将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驱除鞋虏,恢复中华)、民权(创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生机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
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比较
西方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国近代化起步。
工业文明向纵深发展
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起步
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定型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
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垄断形成,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外交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中国朝贡贸易体制进一步崩溃,西方条约体制对中国产生巨大冲击
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文学、艺术取得新的成就
向西方学习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
第六讲20世纪上半期:
动荡的世界与中国
一、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与中国
20世纪20年代的世界
大危机和二战
战后初期的世界
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汽车、钢铁业等高速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为危机爆发埋下隐患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联)经济的恢复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以沉重打击
②苏联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农业集体化实现,但苏联经济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美国经济稳步发展,欧、日经济恢复;
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新变化:
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福利国家发展,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世界市场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③苏联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经济得到恢复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相对稳定
②苏俄(联)人民打退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行途径
经济大危机带来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危机,美国罗斯福实施新政,国家干预理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影响深远
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和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二战后确立了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
②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③美国推行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发动朝鲜战争,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西方文学领域出现一批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现代主义文学兴起并逐渐成为主流;
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繁荣;
泰戈尔的《戈拉》和鲁迅的《呐喊》是民族文学的杰作
②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代表作《格尔尼卡》;
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风行美国
③卓别林是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艺术家;
苏联电影迅速发展;
有声、彩色电影问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通史 整合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