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3868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67KB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
《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诗鉴赏答题技巧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赠”、“送”、“别”
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1)依依不舍
2)慰勉或告白
3)想象别后
4)祝愿
答题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你从诗中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
(性格特征+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
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如王昌龄的《闺怨》
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
11.爱民惜才的形象。
如龚自珍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某某指什么?
某某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某某的寓意是什么?
答题步骤:
1)概括诗中所描绘诗中的主要物象
2)分析物象的特点,探求其象征意义
3)结合诗人自身的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意象:
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
菊花象征隐逸品格的高洁
折柳表惜别
梅花象征傲霜斗雪、坚强纯洁的精神
松树象征坚贞高洁。
竹象征正直谦虚的胸怀
梧桐象征凄凉悲伤
莲花象征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
杜鹃鸟象征凄凉哀伤
鹧鸪鸟象征离愁别绪
落叶代表悲秋、失意
落花流水象征韶华易逝、美人迟暮
闻雁叫而思归
望月怀远(思人、感慨人生)
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鹿车:
归隐山林
草木茂盛:
表现荒凉、凄冷,以茂盛来反衬之,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漏声:
时间短暂
渔樵:
隐士归隐山林
落叶落木: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岁月的衰老。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猿猴:
哀伤凄厉沙鸥:
飘零伤感
玉:
高洁、脱俗
沧州:
隐居。
蝉:
高洁寒蝉:
凄凉。
露: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春雨是清新,凉爽的,让人感受到自然人生美好的一面.秋天的雨是冰冷的,是绵延不绝的,让人体会到悲凉,愁苦,冷清
二、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景物有什么特点?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用意境词:
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晦涩、深远、空寂、幽静、宁谧、朦胧、萧条、明快、荒凉、冷寂、清新、淡雅
三、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型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
为什么?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
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A、首先表明看法;
B、用一两句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C、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D、适当联想和想象,说说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公式:
⑴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
2.鉴赏关键词型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本诗中哪个词是关键词?
请找出来并分析它的作用。
解题方法:
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
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对主旨的作用+在结构上作用
四、鉴赏表达技巧型
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有何效果?
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怎样的主旨。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象征、对照、铺垫、总起、白描、虚写与实写、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前后照应、铺陈渲染用典、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想象、卒章显志、明贬实褒、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即事抒怀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夸张、拟人
双关、比兴、用典等。
表达方式:
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说明等。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
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
柳咏《雨霖铃》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是实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虚写。
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用典作用:
言简义丰
反复作用:
强化情感,形成回环往复的美
排比作用:
增强语势,节奏美和韵律美,使感情抒发强烈
比兴作用:
生动形象,扩大诗歌意境,丰富诗歌内容
叠字作用:
声律和谐,突出景物特征,营造意境氛围
五、理解诗句意义型
某句该如何理解?
请结合全诗分析。
某句包含了哪些意思?
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试从内容主旨鉴赏这首诗?
阐明诗句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义;
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主旨。
表意+深意+(手法)+感情主旨+评价
思想感情: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痛苦、孤独、烦闷、悲叹、恬淡、闲适、欢乐、喜悦、留念、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内容:
思乡思亲、热爱大自然、怀才不遇、歌颂劳动人民、反对官府厌恶战争、关心民间疾苦等
六、评价观点态度型
有人认为本诗表达什么,有人认为则是表达什么,你同意哪种看法?
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
观点+理由(表现手法、形象特征,主旨)
七、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及思想感情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语言特点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洗练、沉郁、委婉、平实、典雅、通俗、自然、清新、雄浑、优美、质朴、华丽、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
平实淳朴、含蓄委婉、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磅礴、豪迈奔放、沉郁顿挫、悲凉慷慨、英俊飒爽
二、高中诗词鉴赏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释】①部曲:
即部属。
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
②急急符:
紧急命令。
③薏苡:
语出《后汉书·
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
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
④於菟:
楚人“谓虎於菟”,即虎的别称。
(1)对全诗进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
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
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①送别之情。
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②先公后私的情怀。
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解析】【分析】
(1)C项,“五、六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错误,从诗中来看,“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是表明自己惯于观书的老眼,明如宝镜,有知人之明,自己在论事方面,有胆有识,敢于挺身而出,仗义直言,不像他人那样畏首畏尾,顾虑重重,这应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
故选C。
(2)从诗歌的标题“送湖南部曲”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这基本上已经指明了情感的方向;
再看尾联“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前一句以一个“送”字着重点明送别之情,重点在被送者,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后一句是写自己送人的心情,只要被送的壮士有广阔的前途,到后来能为国家效忠宣劳,即使自己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忍受“吾庐独破”的困厄生活也心甘情愿,这句化用杜甫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句意,“不妨”两字,展示诗人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表现一位久经沙场锻炼的大将热爱部属的可贵精神。
故答案为:
⑴C;
⑵①送别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注释】漫:
空,徒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句将“愁”字巧妙地拆分为“心上秋”,既突出季节为“秋”,又表明了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
词人明月之夜不敢登楼,是因为怕登高望月思人而会更让人增添愁苦,表达了月夜思乡怀人而又充满矛盾的心理。
“燕辞归”与“客尚淹留”是反衬,用燕归反衬客留,从而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
最后一句用了拟人手法:
词人责备垂柳不能留住亲友,却总是留自己的行舟,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答案】
(1)A
(2)①秋景凄清;
②亲友相别;
③功业无望;
④羁旅漂泊
(1)A项,“内心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错误,原文几个愁的原因中,无法分析出“最主要是因悲秋而愁”,根据题目《惜别》可知,最主要是因“亲友相别”。
故选A。
(2)“纵芭蕉不雨也飕飕”纵然是秋雨停歇之后,风吹芭蕉的叶片,也吹出冷气飕飕,作者融情于景,写出秋景的凄清;
“离人心上秋”,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凄凉萧索,写出离人相别之愁苦;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往昔的种种情事好像梦境一样去悠悠,就像是花飞花谢,就像是滚滚的烟波般向东奔流,融情于景,含蓄写出自己功业无望的愁怨;
“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只有我这游子还在异地停留,丝丝垂柳不能系住她的裙带,却牢牢地拴住我的行舟,抒发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愁情。
考生据此容易作答。
⑴A;
⑵①秋景凄清;
④羁旅漂泊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
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答题前先要基本读懂诗歌,然后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还要结合诗题和注释进行分析。
从而把握诗歌表达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高适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
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收,自己在幕府多空闲,交代了拜访朋友的背景。
“乘兴乃无恒”一句,表达了诗人不能够常常乘兴拜访朋友的遗憾之情。
诗人觉得对待杨七山人的款待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
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情,语言未刻意雕琢,却能够于质朴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第一问:
小巷冷僻简陋,树木掩映;
斋院深深,古藤缠绕。
营造了深远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
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强化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情蓄势、铺垫。
(1)C项曲解诗意。
“无以回报”“只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致谢”错误。
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
本诗借拜访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营造了古朴幽深的意境为;
这两句诗在结构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苦闷心情”蓄势,作铺垫。
按照意境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⑵第一问:
【点评】⑴此题考查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主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诗歌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情感、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
⑵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古诗大多以景写情,从景物表明季节特点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来分析。
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
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
ngsǒng):
山势高峻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2)本是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1)B
(2)①动静结合。
“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
“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
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
“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1)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故选B项。
(2)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
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
从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作答:
①动静结合。
⑴B;
⑵①动静结合。
【点评】⑴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该题型做题前要整体感知读懂诗歌,根据诗歌的注解,所选意象以及诗歌的情感语句即可把握诗歌主旨情感。
在整体感知基础上,把选项带入诗歌语境即可判断。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⑵此题考查文本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景物描写从手法角度,可能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色彩对比鲜明,点面结合等。
答题时按照如下格式:
先点明运用了什么手法,体现在何处,然后再解释写出了什么内容,最后点明表达了什么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释】
(1)五盘岭:
亦称七盘岭,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咽喉处。
即今陕西宁强、甘肃成县与四川广元交界处,有石磴七盘而上,号称西秦第三关,诗中五盘亦指五盘岭。
(1)
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
(2)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
(1)①用拟人手法(斗,对峙;
攒,聚焦),写出了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江崖陡峭峥嵘,日出之前,群峰相连,层次莫辩,密集、重叠的奇伟、险峻景象。
(或可着重炼“斗”、“攒”两字也可)②对仗工整、巧妙,音韵、意蕴配合协洽。
(2)全诗首两句直笔点出时间,地点及入蜀事件。
中间八句着力于染,由远而近,层层皴染,色调均匀,风烟美景,峻朗旷伟,有力渲染烘托了诗人从容悠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归结于点,点明诗人入蜀,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路途奇险,却心绪明快开朗.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尽现其中。
(1)这一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句把山崖人格化,因江流曲折,两岸山崖对峙写成两岸山崖互斗。
对句把群峰人格化,日出之前,群峰相连,说成群峰聚集在一起。
在这一联中“江回”对“日隐”,“两崖”对“群峰”,“斗”对“攒”,对仗十分工整。
这一联之中有两个字“斗”、“攒”运用的十分传神,赏析时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斗”、“攒”两字。
(2)仔细阅读诗歌,本诗中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为“点”,中间八句为“染”,开头两句“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直接点出时间“平旦”,地点“出五盘”(进入蜀地,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及入蜀事件。
然后运用的“染”的手法,由远而近,层层皴染,写所看到的景物——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
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
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
雨后溪水潺潺栈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古诗 鉴赏 答题 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