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30130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72
- 大小:106.52KB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近年来西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青藏高原物流、人流、信息流的交汇点,中心城市的地位日趋明显,对辐射带动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交通条件。
西宁具有公路、航空、铁路三大立体交通优势,交通枢纽网络逐步形成。
其中青藏铁路、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更是连接内地和西藏、新疆的“黄金通道”,西宁将成为全国重要交通节点,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3、资源条件。
西宁拥有“中国夏都”的城市品牌和独特的人文宗教文化景观及优美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丰富,其景观、文化和民族的多样性、原生态性为打造旅游精品工程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及高原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夏秋气候宜人,适宜举办各类展会,具备打造青藏高原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的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1、西宁市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
“十一五”以来,服务业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从总体上来看,规模仍然偏小,发展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发展模式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商务中介等面向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为“空白”。
2、服务业发展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服务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点多面广。
目前,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服务业发展工作机构仍然薄弱,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实施“服务业活市”战略,以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服务业中心为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以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以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流通、文化体育、商务科技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吻合、与工业发展相配套、与建设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进程相协调、与群众要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繁荣发达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二)发展目标
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努力把西宁建设成为功能完备、辐射能力强的青藏高原区域性旅游中心、金融中心、现代商贸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争取到2010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2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
到2015年,全市“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全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合理协调发展,形成若干个功能明显、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依托优势资源、突出高原特色原则。
根据全省和我市富集的自然资源、独特的生态环境、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适应市场需求,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并优先发展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的优势服务产业,实行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2、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原则。
传统服务业附加值较低,但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强;
现代服务业技术要求高,附加值高,但吸纳的劳动力少。
我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既要重视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又要做到传统和现代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要在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企业有所突破,带动服务业整体发展。
3、坚持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并重的原则。
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为国内外游客和城乡居民提供了较高层次生活服务的同时,重点抓好会展业、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坚持重点项目带动的原则。
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根据我市实际,策划、准备和组织实施一批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培育现代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5、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强化政策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企业的主体作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体推动力。
四、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体现高原特色的旅游业
紧紧围绕建设高原旅游名城的目标,以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为主线,形成特色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体系,着力强化西宁整体旅游形象,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我市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1、精心培育“中国夏都”旅游圈,加快建设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要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内涵,以特色为根本,全力打造西宁200公里范围内“中国夏都”旅游圈。
加强西宁与互助、循化、门源、祁连、贵德、同仁、西海镇等区域内各景区(点)的合作与互动,优化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内容。
科学规划一批星级宾馆和特色餐饮、购物街,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功能;
深入挖掘西宁独特的历史、民族、民俗文化,提升旅游休闲、体验功能;
不断改善交通、住宿、餐饮、通讯等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承载和服务能力。
2、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各区县要依托自身优势和特色,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挖掘,建设和开发体现民族特色、文化历史内涵、民俗艺术特色和具有生态资源优势的旅游景区,积极开发建设生态度假游、城区历史文化购物游、高原美食游、园区工业游、健身休闲娱乐游等专项产品,形成西宁旅游强势品牌,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
3、扩大旅游宣传推介,规范旅游商品市场。
以“全面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为抓手,加大西宁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力度。
以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促销联合体为骨干,利用经贸、旅游、文化宣传推介等多种平台,对西宁旅游资源进行广泛推介。
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开展海外、境外客源市场促销活动,重点加强对欧美、日韩、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市场宣传推介。
着力规划开发建设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方便游客购物与消费。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继续实施城镇规划精品工程和旅游配套设施工程,改善城市面貌,突出城市个性,提升城市文化,彰显城市魅力,逐步向一街一景、一区一特方向发展。
完善各景区(点)及景区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强旅游综合信息库、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咨询网络体系,竭力为中外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票务订购等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旅游交通、住宿、导游服务等信息化服务水平,塑造西宁旅游目的地新形象。
5、建立诚信服务体系,加大旅游中介组织管理。
要在旅游服务企业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规范经营的理念,扎实推进旅游市场诚信体系建设;
加大对旅游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经营管理和旅游组团业务操作,狠抓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培育我市旅游中介服务品牌。
五、培育壮大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会展业
1、高标准、高品位办好会展,提高会展水平。
一是对已有的“中国青海国际清真食品用品展”、“国际藏毯展”、“青洽会暨郁金香节”等展会在巩固完善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品质和规格,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展会品牌,对基本达到国际展览联盟(UFI)论证条件的展会,要鼓励申报论证并给予重点扶持。
二是结合我市区位优势,依托青海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青藏高原特有的资源优势,精心策划高规格、高品质、有特色的新的高端会展,本着成熟一个举办一个的原则,着力策划打造若干个富有特色的专业展会。
三是按照规划布局,加大现有场馆升级改造力度,形成新旧展馆功能分区合理、设施齐全、相互有机连接的会展场馆体系。
加强会展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硬件设施条件,在会展场馆周边建设集会议、宾馆、宴会、休闲为一体的中高档度假村。
2、开拓会展业市场。
以建设国际品牌为目标,用3-5年时间,扶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久会展品牌,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会展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展。
积极吸引大型国际会落户西宁,鼓励推动现有本地自办会展与国际会展嫁接合作,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品牌。
3、大力培育会展业主体,逐步提高会展业市场化运作水平。
要培育我市会展业龙头企业,组建西宁市会展控股集团公司,逐步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和效率;
扩大会展业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国内外有实力的知名专业会展公司整合我市会展资源,组建新型会展业集团;
扶持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专业会展公司,形成会展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推动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
(二)现代物流业
按照“搭建网络,构筑平台、培育主体”的基本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构筑物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个层次的物流体系,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有序的发展,将西宁建成以物流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物流中心。
1、加快建设和提升朝阳物流园区,促进物流功能和要素的集成整合。
依托青海朝阳物流园区良好的交通条件、物流基础设施及已形成的现代化物流园区雏形,争取吸引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
要引入现代物流经营理念和技术,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整合周边物流资源,增强基地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集生产资料物流中心、生活资料物流中心、进出口物流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公路货运主枢纽、物流CBD及电子商务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
2、实施物流平台建设,尽快构筑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支撑体系。
要充分发挥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地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物流重要集散地的区位优势,大力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干线公路为依托的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运输产业体系。
要依托青藏铁路建成后的交通优势,积极推进以城市货运出租、快速货运、集装箱为主的城市物流配送、省际物流运输系统建设。
加快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进物流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公共信息平台和专业信息平台和物流企业信息平台的有效对接。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骨干品牌物流企业。
鼓励企业引入现代物流企业理念,促进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转变,加快培育1-2户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管理和服务,降低物流成本,形成规模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打破行业、隶属、所有制界线,选择1-2户素质好、潜力大、示范带动力强的重点物流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我市物流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4、推动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重点抓好骨干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提高统一配送比例。
支持商业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配送和面向社会开展配送服务,重点建设3个商贸流通连锁配送中心。
积极推进大型批发交易市场技术升级,结合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批发市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交易方式,逐步形成社会化采购配送中心。
加快规划建设农副产品、畜产、粮油产品等专业物流中心。
六、积极开拓知识含量高、专业专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金融业
一是着力搞好金融服务环境优化工作,吸引国内各类金融和保险机构来我市拓展业务。
加快推进金融商务聚集区规划选址和建设工作,引导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商务聚集区,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聚集效应。
二是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高地方金融机构整体竞争力。
建立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村镇银行、专营贷款公司和信用合作组织,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三是抓住省财政2009年至2011年重点支持融资担保机构设立和发展的机遇,构筑和完善我市各区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优化区域金融资源配置。
四是大力推进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创新。
金融机构要结合各自的信贷规模、资源优势,突出自己的目标行业、目标区域和目标客户群,大力发展结算、代理、外汇、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各类中间业务,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金融产品市场。
保险业要积极开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个性化、多元化保险产品,积极开展服务方式创新,探索适合城乡发展特点的保险销售和服务体系。
五是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建设。
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探索资产证券化、产业投资基金等融资手段,壮大风险投资规模,拓展融资渠道。
(二)商务科技服务业
1、完善商务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
要重点发展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信息咨询、科技评估、科技培训、人才和劳务等生产性中介服务业和会计、律师、评估拍卖、认证、鉴证、工程咨询、检验认证等经济鉴证中介服务业,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布局合理、运作规范、功能完善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
2、培育优秀商务中介服务机构。
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推进中介服务向市场化、规模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建立各类中介服务行业协会,规范中介行为,促进行业发展。
3、积极支持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利用其人才智力和实验仪器设备优势在工业、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兴办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争取项目、策划包装服务。
建设专业技术经纪人队伍及机构,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
4、打造商务服务集聚区。
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采取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大做强企业。
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中介服务街区,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商务服务街。
七、全面提升服务范围广、民生性强的现代服务业
(一)现代商贸流通业
1、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业的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中心。
结合商贸流通改造建设项目,继续繁荣和提升大十字、西门、商业巷商业圈,加快发展火车站、西关大街、五四大街、海湖新区、小桥大街等区域商业中心,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规划,打造精品商业圈;
积极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品牌专业店、专卖店、仓储式超市、折扣店等新型商贸流通业态;
商贸龙头企业要引导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积极推进城区商贸业提档升级;
加大商贸流通企业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市商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按照规划先行、找准定位的原则,建设既具有地域、城市、商业、饮食、建筑文化特色,又功能完善的特色商业步行街,实现我市商贸业向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2、突出发展以民族特色为主的地方餐饮。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选择交通便捷、消费力集中、具有浓郁商业氛围和浓厚地方民族特色文化街区,建设特色美食街、风味小吃街。
坚持把特色餐饮街建设与培育龙头餐饮企业相结合,积极引进知名连锁、特色餐饮企业入驻,配套引进茶楼、咖啡厅、歌厅、浴足等休闲娱乐企业,完善餐饮街区的配套消费功能,提升餐饮街区的集聚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二)社区服务业
加强社区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一要加快产业化发展。
突破传统的民政型、福利型的局限,顺应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社会化的大趋势,不断拓宽新的服务领域,加快建设各类咨询中介、家政服务、午托服务、老年康乐、购物配送、健身娱乐、信息文化、物业管理、医疗保险、职业介绍、公共安全、日常维修、社区活动室等社区服务网点,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服务体系。
二要促进规模化。
扶持壮大一批规模化社区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社区商业服务,鼓励现有规模企业以连锁化经营方式进入社区,加快实施“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双进”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加快推进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社区便利店建设,着力解决居民就近购买生活必需品等问题;
大力提倡企业开展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废旧物资回收上门的“四上门”服务,延伸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
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
以建设数字社区为导向,加快建立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联网的社区信息服务网络中心,搭建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社区便民服务,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的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务,逐步建立和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社区商业服务体系。
(三)农村服务业
1、要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促进居民服务业、现代民生性服务方式从城市向农村延伸。
加快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安排新农村各类建设项目,全面发展农村社区服务,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服务体系。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流通企业尽快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
2、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实施科技综合培训为突破口,以推动科技进村入户为切入点,面向农村,大力培育农民技术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多元化的农业综合服务组织,使农业服务由产前、产中服务向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转变;
由从单纯技术服务向寻找市场提供信息、培育产业、培育服务组织转变。
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实用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培训,着重提高科学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加快农业系统集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和服务优化配置,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八、着力打造提城市品位、增城市魅力的文体服务业
1、大力推进“文化西宁”建设,把广播电视和文艺宣传工作作为推进“文化西宁”的重点,全面推进我市广播电视数字化进程,深入挖掘和开发我市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中国夏都”的文化内涵,精心策划开设介绍我市民风民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地方特色栏目。
以满足我市人民群众需求为目的,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打造能够体现西宁风土人情和高原地域特色的精品剧目,唱响一首宣传西宁的好歌,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充实“文化西宁”内涵,扩大西宁地域文化影响力。
2、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做大做强工艺美术产业。
以特色工艺美术资源为依托,以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为重点,大力开发手工藏毯、热贡艺术品、农民画等具有青海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礼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艺术特色的文化产品,培育具有市场规模和产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扶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强我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以我省特色文化资源为内容,以民族歌舞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促进现代旅游业,积极发展民族演出业,推出特色浓郁、市场认可、群众喜爱、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大力开发文化旅游;
以突出高原民族特色文化为重点,整合建设2-3处集娱乐、演艺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娱乐场所,形成民族歌舞演艺、文化娱乐的整体优势,打造优秀的、雅俗共赏的民族风情歌舞品牌,丰富市民及游客文化娱乐活动内容,充分领略西宁的民族风情。
4、以全民健身为切入点,深度开发社区体育健身娱乐休闲服务、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中介市场。
重点围绕多巴国家体育训练基地、“环湖赛”、“攀岩赛”等相关设施、赛事,开展竞赛观赏、竞技比赛、运动康复、运动疗养以及极限体验等为主的体育健身咨询和体育休闲服务。
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快培育体育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强体育用品市场的规范管理,引导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和体育设施建设。
九、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
1、建立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和运行机制。
成立西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各有关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并在市发改委内部增设服务业发展处,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做好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督促检查等。
建立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等有关制度。
2、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工作制度。
一是结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摸清服务业家底,掌握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及布局,建立健全服务业基本单位名录库,核准基数,全面夯实统计基础;
制定和完善服务业统计标准和统计调查方法,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
二是加强服务业统计力量,在市统计局增设服务业统计处,积极开展服务业统计体系与方法制度研究,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工作制度,完善服务业经常性统计调查和运行监测机制。
三是加强协调,共同推动现代服务业统计服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3、建立现代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机制。
建立现代服务业统计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现代服务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责任,通过科学设置现代服务业考核指标,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列入市政府目标考核范围;
建立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督查机制,把现代服务业项目落实成效列入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
制定奖励措施,鼓励和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具体奖励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另行制定。
(二)加大扶持力度
1、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
建立市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
从2010年开始每年在市财政预算内安排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并根据财政收入增幅逐年增加。
资金由市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统筹使用,主要用于我市重点支持的现代服务产业;
市重大鼓励类服务业项目的策划、包装和申报,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培植、农村服务业项目配套补贴。
对于引进外资银行、世界知名服务企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市政府给予特别优惠和支持。
各区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引导资金,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2、落实优惠政策。
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扶持服务业发展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价格政策,根据国家和省上有关文件精神,按权限逐步调整和形成服务企业合理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价格,对于纳税上规模的鼓励类服务企业,通过价格调整、政府补贴等途径逐步实现与工业企业基本同价。
(三)构筑支撑体系
1、加强规划引导支撑。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高起点、高质量编制现代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服务业 发展 指导 意见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