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课内全套练习doc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28652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40KB
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课内全套练习doc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课内全套练习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上第六单元课内全套练习doc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13、第一段画线的两句,描绘出了 。
14、“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八个字,写出了 。
1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
16、在第三段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17、本文布局巧妙而妥贴,它的特点是先大后 ,先 后 ,即先用粗线条勾画山川的形势,再用工笔描绘林峦的景色。
每一段开头,都是先点出 或季节,中间是 描写,结尾以“我”的感觉来 之。
第二回
1.给下列字注音。
阙()嶂()曦()襄()巘( )
御()湍()漱()啸()
2.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课外拓展]
1.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
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
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
a:
b:
3.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
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
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
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用脚投票:
[综合收敛]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1.三峡是指、和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县与湖北省市之间。
2.填补原文空白。
3.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选文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各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6.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自康乐以来()
二、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
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是欲界之仙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
共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
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6、文中由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
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
请简要概述。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乐者()
(3)遂至承天寺()(4)怀民亦未寝()
(5)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
主旨句为:
。
语段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解释加黑字。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
(1)念无与为乐者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何有于我哉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7.翻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译:
8.“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回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1分)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字,号,代文学家,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这篇短文对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他表面,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的之情,透露出的特殊心境。
二、语段阅读:
(42分)
元丰元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翻译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均采用的修辞。
2.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本文是以顺序来展开描述的。
3.
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交代了;
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作用是。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句中“闲人”指的人,“吾两人者”是指和。
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闲”?
6.“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诗句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
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7.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
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
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9.请仿照“他是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的句式,按要求填空:
(1)他是一条河流,。
(2)他是,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3)他是,。
28.观潮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京尹()雷霆()艨艟()()奔腾()乘骑()如履平地()倏尔()一舸无迹()善泅者()罗绮()倍穹()僦赁()()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方其远出海门()②吞天沃日()③则一舸无迹()
④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⑥则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⑦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⑧倏尔黄烟四起()⑨江干上下十余里间()⑩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发()身,手()十幅大彩旗,()先鼓勇,溯()而上,()于鲸波万仞中,()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②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④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第一段首句和最后一句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各起什么作用?
6.第一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海潮进行描写?
7.第一段文字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请从文中找出来。
8.第二段文字主要写这一场面,其描写扣人心弦,那么你认为其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
9.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的静景上,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0.第一段描写突出了“弄潮儿”的、、等特征。
“”一句是对弄潮儿本领最高妙的称颂和赞叹。
11.概括两段内容。
12.第一段哪些句子突出了壮士形象?
而哪些句子又突出了勇士们的高超本领?
13.上文第二段文字与写海潮和水上表演有无联系?
能否删去这一段文字?
为什么?
29.湖心亭看雪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
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
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6三峡答案
1.《水经注》;
郦道元;
北魏 2.略 2.略 3.⑴一点没有,完全没有⑵日月⑶顺流而下⑷即使⑸急流的水⑹确实,实在⑺早晨⑻回声 4.略 5.⑴从、由;
如果⑵长时间地;
长度大 6.素湍绿潭;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7.略 8.表现旅人的哀愁。
9.略 10.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1、略 12、第一段:
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
第二段:
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
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
第四段:
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 13、三峡两岸山峰重叠、高插云霄、险峻幽邃的奇景。
14、三峡水流之湍急 15、这两句的意思是: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
“素湍”见浪花之雪白;
“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
16、清荣峻茂 17、小;
总;
分;
地点;
景物;
烘托第二回[发散训练]
1.略2.略3.
(1)连绵
(2)高大(3)凶险(4)凄凉
[课外拓展]1.a:
“把废墟变成城市”改为“把城市变成废墟”b:
删去“消失得”(或把“销声匿迹”换成“无影无踪”)2..示例: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顽强不屈精神的赞美祥子质朴勤劳、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答案应该能够正确理解作品内容和人物形象。
)
3.
(1)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或:
不涨价的景点,收益增长)
(2)用实际行动(或:
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综合收敛]1.瞿塘峡 巫峡西陵峡 宜昌2.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3.总分。
4.并列。
夏、春秋、冬。
5.①夏季:
水势迅疾凶猛。
②春冬:
景色秀丽奇绝。
③秋季:
凄凉异常。
6.主要是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7.表达了对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7课参考答案:
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谢灵运;
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写山:
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
写水:
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共谈‖高峰……仙都‖……①层:
引子,引出写景②层:
具体写景③层:
议论、抒情,点明中心。
6.最后一句;
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兴奋的样子于是到原来我们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D
7.
(1)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雅),我兴奋地起来走出户外。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8.此句字面上看表达作者惋惜无人赏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为俗物所羁绊,表达豁达乐观的性格。
《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回答案:
一、1、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苏洵苏辙月色乐观旷达在贬谪中自我排遣
二、1、高兴的样子2、想、思考3、睡4、原来是5、寻找/不久
6、向/在7、到/极点8、共同/共同9、只是、不过/只/只
10、左右/左右/赞许/拟声词/地方、处所/答应
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借喻
2、空明(澄澈透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作者的行踪
3、记叙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因描写抒情画龙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4、B5、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苏轼和张怀民夜,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6、A 7、D 8、B 9、一只雄鹰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接受真理。
28课参考答案:
一、1.yǐntí
nɡmé
nɡchōnɡbēnjì
lǚshūgěqiú
qǐqió
nɡjiù
lì
n2.①当……时②用水淋洗③船④马树立⑤加倍高⑥租用即使⑦巨浪浪头高⑧忽然⑨江岸⑩城墙连接3.披文持争迎出没腾身
4.①当潮远远地从海口起来的时候,仅像一条银线。
②不久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③出没在洪涛巨浪之中。
④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块席子大的地方也没有闲着。
二、
(一)5.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6.形、色、声、势
7.比喻:
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夸张:
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8.水军演习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9.烟消波静动静相衬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二)10.勇猛矫健灵活旗尾略不沾湿。
11.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
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2.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
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3.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
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29参考答案:
一、1.ɡēnɡcuì
zhēnsōnɡhà
nɡdà
nɡjiè
zhānqiá
nɡ
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
(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作用: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客客于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
“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
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上 第六 单元 全套 练习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