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科课题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18418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27KB
整本书阅读科课题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整本书阅读科课题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本书阅读科课题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课题实践达到什么目标?
或预期效果是什么?
(1)优化阅读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2)通过严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使教师、学生、以及整本书阅读结合到一起,将整本书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生根发芽。
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3)学习运用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并将理论与平时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堂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借鉴经验
与本课题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借鉴了哪些已有经验?
(1)中国相关理论依据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
“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但因历史条件的限制,叶老只对初中和高中提出了读整本书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不但成为全社会讨论的主题,而且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体现,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将整本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吴亮奎在《语文课外阅读:
定位与评价》中明确的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设与单篇阅读教学进行了区分,他指出将阅读分为“课堂之内”的阅读和“课堂之外”的阅读,“课堂之内”的一般指单篇课文阅读,“课堂之外”的阅读大多指的是课外阅读亦或是整本书阅读。
他认为单篇阅读属于正式课程亦或是显性课程,而整本书阅读是非正式的课程,或者说是隐性课程。
总之,他将整本书阅读定义为课程,并作为语文课程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李煜辉也曾在《略谈整本书阅读课程方案的设计》中指出,整本书阅读应从“课时观”走向“课程观”,从“机械接受”走向“自主建构”。
他认为,教师应该系统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课程方案,将传统语文教案和活动课程的活动方案一起结合起来,建构学生关于整本书的阅读经验。
随着“整本书阅读课程观”的不断深入,瞿卫华以及李怀源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建构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瞿卫华在《教学与管理》上发表的《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策略初探》一文中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提出了一系咧策略。
他认为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构建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有明确的时间保障,通过师生“共读”与“漂读”为整本书阅读课程的推进构建了立体空间。
其次,有明确的阅读方法,将“教材”和“整书”相通融实现阅读资源的整合以及阅读方法的迁移。
最后,有明确的阅读收获,通过“阅读”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的阅读所得的以内化吸收。
李怀远在《孩子们去读整本书》一文中指出,“读整本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将整本书阅读纳入学校体系,并构建了“读整本书”的课程体系。
他指出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
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要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
内容要精选,学科要整合,实施要简便,评估要全面,整个体系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蔡可在《读整本书的课程化实施》中认为,“读整本书”课程化不应是句口号,而应该有一套体系化、科学化的实施策略。
他指出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该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活动设计、交流拓展和反馈评价这几个方面进行统筹与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使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逐渐被视作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建设也日趋完善。
(2)外国相关理论依据
《英国国家课程・英语》对英国作家作品的阅读要求是非常明确的,规定戏剧、小说、诗歌的阅读数量,但有明确的选择性,如要求阅读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而不规定具体作品;
要求阅读1900年以前出版的主要小说家的作品,可以从15位著名作家中选,而不规定具体作家和作品。
法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列出了法国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家作品,如蒙田、巴尔扎克、阿努伊、阿巴贡等人的作品,供自由选择,要求学生“学习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完整的作品,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读完”。
四、课题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
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阶段及目标方法
第一阶段:
(第一周——第六周)
阶段目标:
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研究内容及方法:
在本学期由于大部分学生初次接触整本书阅读,因此选用的书目都是童话类的书目,这类图书比较适合本年龄阶段的儿童,读起来有一定的趣味性,减少了学生阅读的困难。
开展阅读导读课
(1)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目的在于通过向学生推荐书目,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对一本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所以,成功的引起学生对某本书的阅读兴趣便成为导读课的主要任务。
在这一阶段在班级内统一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这一本书。
设置疑问,引起阅读兴趣。
在班级读书交流的时候,首先设计这样的问题:
“书的作者是谁?
哪国人?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懂得读书其实是和作者交流。
对作者的基本了解也是了解故事背景的一种方法,有利于理解书中的一些内容。
根据书皮猜故事内容“这小小的蟋蟀在世界上最繁华喧嚣的纽约时代广场却有了一番奇遇。
看着封面,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这两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本书的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有意识的培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要对学生一些习惯的养成进行培养,好的习惯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所以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我将培养月生一下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从头至尾读完整本书的习惯
在培养的过程当中我将循序渐进,在阅读第一本《时代广场的蟋蟀》我在班级内进行同一时间阅读,全班统一进度。
从而起到督促作用。
在阅读第二本《夏洛的网》时,我将给学生规定4周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结束后,在班级内开展统一的读书活动,以检查读书效果。
在拓展阅读《吹小号的天鹅》时,我将放手让孩子自主阅读,从而养成学生读完整本书的习惯。
第二、圈点勾画、做批注的习惯。
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批注,因此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当中简单的圈出好词佳句即可。
第三、反复阅读的习惯。
(1)通过对书本设置问题,让学生对于书中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反复阅读。
(2)在班级内展开读书交流,将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班级内为同学朗读。
第四、乐于与他们分享阅读收获的习惯。
每天晚上给学生规定半小时阅读时间,有家长进行监督,在学校自习课时间也可以自由阅读。
最后,在阅读后学生可以与同学、家长、老师就书中的内容进行交流。
其实,当学生在阅读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其阅读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与开发,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困难时她就会进行反复思考,这就是一种思辨能力的提升。
第二阶段:
(第七周——第十三周)
阶段目标:
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学生的阅读进程,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
开展阅读推进课
由于教学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其教学单单依靠导读课是不够的。
导读课引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与学生一道去探索书中的奥秘,并且要防止学生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因此教师要利用语文课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来维持学生阅读兴趣,推进学生的阅读进程,培养学生的阅读毅力。
在阅读推进课上我将引导阅读《夏洛的网》开展以下阅读活动:
(1)深入阅读,开展主题讨论。
每本书都应有一个主题,也就是作者通过作品的内容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在进行整本书教学价值分析后应明确书目的主题,并且要围绕主题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否则整本书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其整体性、方向性和目标性的意义。
例如《夏洛的网》这本书它围绕“爱”与“友情”两个主题以童话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爱”与“友情”地珍贵,所以教师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应该以“爱”与“友情”为线索,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学习与情感体验。
例如《夏洛的网》教学时可开展话题讨论:
这本书的书名如果改为威尔伯与夏洛的友谊好不好?
与夏洛的网相比你更喜欢哪个书名,为什么?
通过话题讨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更能在讨论中理解夏洛的无私与自己对友情的付出。
教师所选择的话题一定是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话题的选择既要围绕整本书的主题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
活。
(2)开展阅读活动,维持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将课堂时间充分的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在实践收获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绘画表意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猜谜活动、辩论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通过这样一系列孩子们喜闻乐的活动形式,既可以维持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持续的阅读,而且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与成就,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发展。
第三阶段:
(第十三周——第十九周)
对同类书进行推荐,巩固学生学习到的阅读方法。
开展阅读拓展课
整本书阅读接近尾声时,教师应将学生课外的阅读活动继续加以拓展,必要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阅读方法的巩固与运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并完善阅读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1)读写结合,创意表达。
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通过品读他人的语言文字,结合自己的感触整理加工成为自己的阅读感悟,这是一种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过程,读写结合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例如教师可以依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堂,选择学生正在阅读的某本作品向学生介绍写读后感的方法,学生可根据近期的读书心得,就可以顺其自然的来写一本书的读后感,而且所写的内容大多都将是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个性体验。
其次,教师还可以挖掘书中的空白之处让学生发挥形象力续写故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合理构思改编书故事的结尾。
(2)阅读拓展,好书推荐。
完成一本书的阅读教学后,并不意味着整本书阅读的结東,教师应给学生推荐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推荐同一题材类型的其他书籍例如在读完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后可以推荐其它代表作《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埃米尔》,通过对三个小主人公的阅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全面的了解童话这类题材的特点。
这样不仅可以熟练运用之前读这本书的阅读方法以及学习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作者的写作风格,学生以可以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比较有趣的书籍介绍给其他同学,并向同学说出书中吸引自己的地方,以便唤起其他同学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阅读学生可能会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去刻画自己心中的某个人物。
2.研究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种研究方法:
(1)话题讨论法
话题讨论法是在讨论法的基础之上,提出明确的话题进行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整本书由于其内容丰富、篇目较长,教师很难做到对书中的所有内容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只能象征性的选择一个或几个话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话题的设置也是有技巧的,所选的话题应该大一些,话题过小会束
缚学生的思维;
其次,话题所涉及的类目要宽一些,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交流心中所想;
最后话题的选择要具有完整性,最好能覆盖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某话题的讨论,教师有效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成为课堂上真真的主人。
(2)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而且,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带有情境性的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为更有引发作用。
运用情境创设法不仅能使学生触“境”生情,而且能激起他们的情致,引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3)读写结合法
语言文字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是源源不断的输入。
写作则是对语言文字的是输出,在一入一出的过程之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会得以形成与提高。
读写结合法就是教师依托整本书阅读教学,利用阅读的内容以读促悟,以悟促写,读写结合,实现读写水乳交融同步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平常的阅读课上教师只是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简单的带过,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将读写结合,往往读写是分开进行教学的,所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堂为教师提供了较好的练习写作的平台,例如读完一本书后,教师及时对如何读后感进行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加深整本书给学生的印象,正所谓一举夺得。
除此之外,教师可采用仿写、扩写、改写、续写的形式训练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某本书的写作特色和写作手法,还有利于为习作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课题研究成果
用哪些形式呈现研究成果(不能单一),如:
论文、课例、学生作业等
研究成果展示分为以下2方面:
1.阅读结束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张阅读卡片,每个孩子至少完成一篇读书笔记。
2.学生美术画,阅读后,根据书中内容及学生感悟,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友情提示:
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阅读 课题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