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知识及文言文断句方法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1620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80KB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知识及文言文断句方法Word格式.docx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知识及文言文断句方法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知识及文言文断句方法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径直挂上白色的船帆横渡沧海。
2.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
有什么作用?
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3.《行路难》(其一)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
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首先,在结构上,本诗采用跳跃式的结构,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变化复杂。
其次,本诗开篇就以夸张的手法领起,极写宴会的丰盛;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一句巧用比兴手法,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同时,作者还巧用典故,引用姜尚、伊尹、宗悫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与苦闷,同时又执着理想的情感。
最后,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是本诗的主旋律,这是本诗浪漫笔法的重要体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一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进士,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代表作有《陋室铭》《乌衣巷》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刘禹锡作此诗答谢。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在巴山楚水这样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沉沦时光。
怀念故人,徒然吟诵《思旧赋》,久贬归来,真如那在山中观棋烂了斧柄的王质返回家乡一样,恍如隔世。
沉舟之畔,正有千帆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树争春。
今日听你赠的这首诗,暂且凭借这一杯美酒振作精神。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3.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
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
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首词作于丙辰年中秋佳节,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多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
这首词借中秋赏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念,抒发了自己政治失意的苦闷,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熙宁九年中秋节,(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
(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担心不能承受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我)在月下起舞,清影也随人舞动,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时圆时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周全。
只希望人人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2.“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钩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3.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
梳理作者的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这首词开篇饮酒赏月,“明月几时有”的发问,表现出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
“今夕是何年”的发问,作者想象月宫今夕的情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的回答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在现实中苦闷难遣,欲求解脱的情绪。
“何似在人间”则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心态。
“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在借月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其中暗含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点明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律,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豪迈的胸襟。
末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词人把对兄弟的情感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乐观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
文言文断句方法
1
明词性
(一)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
找出其中的代词,如:
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
再考虑:
什么人?
办什么事?
采用什么方式?
取得什么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
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出现,应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再根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
德行》)
(二)明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判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三)明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
“夫赵之于齐楚?
筑扞蔽也?
筑犹齿之有唇也?
筑唇亡则齿寒?
筑今日亡赵?
筑明日患及齐楚矣?
筑且救赵?
筑高义也?
筑却秦师?
筑显名也?
筑不务为此而爱粟?
筑为国计者过矣。
”
(选自《资治通鉴·
周纪五》)
注:
扞蔽——屏障。
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
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
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
2
找句式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如:
以残年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在这个句子中"
以……为"
连用,表判断不能断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认为……"
、"
把……当作"
凭借(依靠)……作为"
等。
整句话翻译为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3
看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
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第一步划出人名,根据人物与动词关系确定主语,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就不难做出正确答案了。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战国策》)
4
据修辞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是用了顶真手法——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又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这两句用了对偶的修辞。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这一段句式整齐,四六句和对偶多。
5
其他方法
(1)找虚词(句首、句末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刘勰在《文心雕龙·
章句》中说过:
“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确实如此。
句首副词:
“夫”、“盖”、“凡”、“故”,“岂”、“微”、“若夫”、“且夫”、“今夫”、“嗟夫”、“窃”、“愚以为”、“请”、“然则”、“是故”、“得无”、“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
句尾副词:
“乎”、“也”、“矣”、“欤”、“耶”、“耳”、“焉”、“哉”等为语气词。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2)据相似结构、对称结构(排比、对偶、反复)
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3)找对话、引文(曰、云、言、谓)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4)找顶真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5)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6)找固定结构
“……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为……所……”,“是以”,“是故”
(7)找名词(或代词)
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行路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 行路 乐天 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 知识 文言文 断句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