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实验室心得体会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09519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31KB
参观实验室心得体会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
《参观实验室心得体会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实验室心得体会精选多篇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堂虽然窗口不多,但是每周都提供不同的饭菜,品种丰富、价格便宜、味道也不错。
洗衣房还提供了烘干服务,解决了学生们在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晾衣服的问题。
到达长春的第二天,应化所就组织了一个座谈会,向来访的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国科技大的同学们介绍了应化所及一些重要实验室的概况。
应化所的张书记亲自向我们介绍了应化所辉煌的历史:
长春应化所是中国科学院五大化学所之一,建于1948年12月,在中科院各所中建所最早。
历史上一共培养了21名院士,也是相当的难得。
在现有的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里,长春应化所是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包括了化学传统的五个二级学科,近几年还增建了生物化学等新的学科门类。
应化所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
还设有1个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有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很多国家及军工的重点项目,成立了中科院系统的第一个上市公司。
无论是在科学研究,
还是在研究成果的产业化上,应化所的水平在全国都属一流。
之后包括绿色化学与过程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在内的重要实验室的主任们分别向我们介绍了各个实验室的历史和现状,让我们领略到了应化所辉煌的历史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比较全面的参观了应化所的各个大楼和实验室。
首先参观的是合成楼。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部分研究任务就是这里进行的。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原中国科学院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研究实验室,曾经连续两次(1995年和1999年)被国家评估为优秀实验室后,经专家论证同意,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推荐,将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若干高分子化学研究工作和队伍纳入进来,国家科技部于xx年批准运行的。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由两部分进行组成,长春部分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北京部分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宗旨是面向学科发展和国家需求,对本领域的前沿和重要的科学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完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研任务,建设成为代表我国国家水平的高分子科学基础、研究基地、人材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
重点实验室拥有7300平米的科研用房,拥有17台套大型仪器,总价值1500余万元。
并将自主研发的热收缩材料技术用于生产,成立了中科院系统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而现在研发的以玉米为原材料合成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塑料也以投入生产,有望解决部分因石油枯竭造成的高分子材料短缺问题和因为现有高分子材料难以降解造成的环境问题。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源于我国50年代的高分子研究,体现了我国半个世纪高分子科学研究的发展,形成了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具备了先进的研究设施和研究手段,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对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又参观了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
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在中国的稀土化学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这里建立了稀土化学键理论,率先分离出了所有的稀土元素,开发了可视角度为180度的用于背投电视的稀土纳米屏,研制出了可用于零下40度低温的稀土电池、用于航天航空的稀土镁合金,实现了稀土元素的绿色分离。
稀土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拥有大量杰出的科研人才,承接了国家863项目、973项目和军工项目在内的大量科研项目。
每年的科研经费高达数千万。
在成立的几十年时间里,获得了国家奖项32项,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1600余篇,而且产业化建设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
参观完所有大楼后的两天,应化所根据我们自己的志愿安排我们到各个实验室亲自参与实验。
我和两名同学被分到了景遐斌、陈学思两位老师的大组。
第一天就参加了组里每周一次的组会。
听黄宇彬老师讲解他在日本参加的研究人造血液的工作,以及几位研究生讲解最近的研究进程,感觉收获颇丰。
由于是周末,实验室没有太多的实验进行,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同老师和研究生们交流。
在陈学思老师的办公室里,陈学思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小组的科研方向,以及他们研发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情况。
陈老师语言风趣、知识渊博,让我们度过了一个开心又收获颇丰的下午。
陈老师的助手田怀雨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组内每一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在实验室内,我们同研究生们交流了一些实验心得。
学长们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应化所的生活情况。
之后我们又同武大在应化所深造的学长们开了一个简单的座谈会。
学长们向我们介绍了武大学生在应化所取得的成绩,让我们在骄傲的同时也感到了自身的压力。
作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一员,我们有责任继承学长们的优良传统,为中国的化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的一天里,应化所的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应化所的产业化情况,然后参观了记载着应化所辉煌历史的展室。
在感叹于应化所辉煌历史的同时,我们不得不离开这所生活过四天的家。
难忘这四天的经历。
难忘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快乐而充实的经历。
参观实验室心得
在第一学期的专业导论课程之后,我们初步认识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这个专业,所以在这个学期,我们脱离幻灯片,脱离那些图片,文字,看到了真正的实验室,船舶就是这样造出来的。
每个星期的星期四下午,两点开始,拖着尚未完全清醒的身体,我们游走于各个实验室,听老师娓娓道来,每一个实验室的故事,每一个实验室的作用。
这是上个学期专业导论之后,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次实践吧,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我们的专业,虽然其中老师说的很多专业名词我还是没有听懂,但是认真听听还是会觉得,我有再进一步了解了这个专业,可是说专业导论的延续外加实践。
前几个星期,我们在性能实验室中听老师介绍了一些有关船性能方面的知识,参观了大型船模拖曳水池,大型深浅操纵水池,当时还看见学长学姐在做实验来着,估计过一年两年就到我们了吧。
虽然这些实验室现在看起来有些陈旧,虽然我们现在看见的只是一些钢啊,铁啊,水槽啊,更加确切一些的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生了锈的钢铁,还有感觉里面很脏的水槽,可是这些实验室里东西当年可都是国内很先进的实验室装备,大型船模拖曳水池:
深浅两用,且能作船队试验,在国内独具特色;
2,大型深浅操纵水池:
为亚洲人工操纵水池之最;
3,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造船工艺与设备实验室,其“肋骨冷弯机器人”实验设备为国际领先水平;
4,大型结构试验平台与完备的静力、动力加载与分析系统国内同类高校第一;
5,循环水槽、风洞、24单元造波机、计算机工作站及相关软件等高水平研究平台。
这些实验室都是研究船体性能,船舶性能,广义上指船舶各种性能的总和;
狭义上指船舶静力性能和动力性能的概括。
狭义的船舶性能与船舶的主要尺寸、形状及载装情况等有密切关系。
在理论研究中,以流体静力学为基础研究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浮性、稳性及抗沉性等,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研究船舶的快速性、适航性及操纵性等,这些都是船舶最基本的性能。
听完之后真的觉得船舶也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在那样的风浪中,居然还可以载着这么多的物品航行,另外那些军舰什么的更是厉害了,这么大的体积还可以有这么快的速度,不禁对造船工作者肃然起敬,克服了这么多的阻力,造出这么厉害的船舶。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有关船舶构造的实验室,构造决定性能,所以船舶的构造可以说是相当于人的身体一样,皮相当于船壳,骨头相当于船体骨架等等,都是一一对应很重要的。
通过老师讲述,我们初步了解到一般船舶是由船壳、船体骨架、甲板、船舱和上层建所组成。
船壳又称船壳板,船的外壳,它包括船侧板和船底板。
船体的几何形状是由船壳板的形状决定的。
船体承受的纵向弯曲力、水压力、波浪冲击力等各种外力首先作用在船壳板上。
船体骨架是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舭龙骨、船首柱和船尾柱构成,它们共同组成了船舶骨架。
甲板位于内底板以上的平面结构,用于封盖船内空间,并(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的文章)将其水平分隔成层。
甲板是船梁上的钢板,将船体分隔成上、中、下层。
甲板对保证船体强度及不沉性有重要作用,而且提供了布置各种舱室、安置武器装备和机械设备的面积。
甲板数量多少视船舶的大小,取决于舰艇的类型、使命和主尺度。
通常小型舰艇有1~3层;
中型舰艇有3~5层;
大型舰艇有5~10层。
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用途空间,包括船首舱、船尾舱、客舱、货舱、机舱、锅炉舱和各种专门用途船舱。
上层建筑是指主甲板上面的建筑,上层建筑位于上甲板围成、主要用于布置各种用途的舱室,如工作舱室、生活舱室、贮藏舱室、仪器设备舱室等。
供船员工作起居及存放船具。
上层建筑部分有首楼、桥楼、尾楼、甲板室及各种围壁建筑。
当然,以上大多是我上网查的,老师虽然向我们做了介绍,但不至于这么详细。
然后就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船舶操作的轮机实验室了,轮机实验室的老师很负责的在介绍船上有什么设备,分别是什么作用,虽然我们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不是轮机工程,按道理来说我们更关注的应该是船舶构造,但是我们还是听得很有意思。
轮机综合实验室主要系统有:
主推进系统,船舶管系,船舶电站系统,机舱自动化系统,柴油机数字化监测与诊断系统。
其中我们详细认识了船舶管系,有机舱燃油系统,机舱润滑油系统主海水和主淡水管系,压缩空气系统,机舱舱底水,压载水,消防水系统。
首先向我们介绍的是机舱燃油系统,船上一般有柴油和燃油当然还有润滑油,老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用汽油而是用柴油呢?
汽油要点燃,柴油是压燃,为了安全起见所以选用柴油。
离岸的时候耗能量少,靠岸的时候耗能量多,原因是靠岸的时候需要调用多种系统,但是离岸的时候就不用这么多,所以靠岸的时候耗能量比较多。
还有我们了解到原来还有重油和轻油之分,重油通过管道的时候要加热,这样才能顺利在管道中游走,否则就会凝固在管道中,所以在离岸的时候通常是用重油,在靠岸的时候通常用轻油,为的是保护机器,如果用了重油,凝固在管道中将为下次启动带来很大的麻烦。
接下来介绍的是主海水和主淡水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冷却机器。
为什么还分海水和淡水,原来海水中盐含量高,容易腐蚀机器,于是要把海水先进行淡化,首先我们想到的是盐水分离,但是老师说这样盐分还是太高了,最后他告诉我们,一般来说,是用蒸馏这种方法将盐水转化成淡水。
冷却本来目的是要带走能量的,但是柴油机主要靠获得高温来为系统提供能量,如果能量被都带走了,那就不符合经济效益,所以是用高温淡水对机器进行降温。
高温淡水用完之后盐水再对其进行降温,之后循环利用,达到降温目的。
油水系统介绍完毕后,我们看到压缩空气系统,压缩空气系统,顾名思义是通过空气压缩机来产生的热量,供其他部件使用。
最后我们简单了解了一下船舶种类,通常按用途分类:
一般运输船舶客船、杂货、散货等。
专用运输船舶集装箱船、木材船、滚装船、冷藏船、油船、液化天然气船等。
多用途船舶矿散、矿油等。
特种用途船科考、破冰、救助等。
其中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就是豪华游轮,超级豪华游轮通常是指排水量在100,000吨以上的超级游轮,截止到xx年年底,这样的超级游轮已经超过15艘,其中最大的游轮要数xx年12月进行处女航的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海洋绿洲”号。
该游轮长约360米,宽约47米,吃水线以上高约65米,共16层甲板,设有2700间客舱,能搭载搭载6360名乘客及2160名船员。
排水量22.5万吨,被誉为“活动城市”。
真是非常向往这样的超级豪华游轮!
此次的认知实验我收获了很多,从以前到现在任何科研无一不是经过实验的验证的,也可以说,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决不能容忍自己读死书,死读书,只是在理论上去分析而缺乏实践,我相信,只要我们肯动手动脑,再辅之以勤奋和坚持,必能不断提高我们的实干能力,必能不断的创新,为我国的造船事业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材料学院组织大一新生参观实验室为了增加大一新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9月30日,我院学生会组织大一新生参观了我院的重要实验室。
首先参观的是铸造实验室,大家津津有味地听着老师的讲解,还不时的提问问题,当老师拿出铸造形成的器件时同学们赞叹不已。
随后参观了焊接实验室、煅压实验室,老师向同学们重点介绍了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试验方法。
最后参观的是金相实验室和拉伸实验室,老师告诉同学们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增强动手实验能力,这样才能学好试验课程。
在参观结束后,老师鼓励同学们,在进入大学的开始就要树立远大目标,不要停止追求知识、追求理想,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此次实验室参观活动使11级新生近距离地了解了材料学院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测试研究手段,增进了对所学学科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材料科学的热爱和向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xx/9/30
今天我们的实习任务是学习以火电厂为主的电力生产技术的视频,并且参观学校的动模实验室的动态演示。
在这里老师展示了锅炉,发电机等的工作原理,再配合视频和实验室老师的详细讲解,使我基本了解了一套电力系统的运作流程。
在动模实验室,我们看到了电厂的各种设备的微缩模型,比如锅炉部分,就分汽包,输煤管,水冷壁,喷油嘴等很多的装置,讲解老师详细讲解的时候,我不仅仔细的听老师所讲解的内容,而且我还注意到了老师完全是脱稿讲解,对每个电厂的部件,装置都如数家珍,他可以准确的说出涉及到的每个参数,甚至根本不用思索就可以报出锅炉进气管道内的压力值,对每个环节可以流畅的依次详细的说明,这点令我很是佩服,这体现出讲解老师在平时做过很多的功课,他是非常认真负责的在对待自己的工作,平时不断地练习,记忆,因而即便已经年过不惑,但是对份内的工作依然可以做到如此令人敬佩之地,这是我们大学生缺少的也正是要学习的地方,我们所缺乏的这种对工作,生活负责的精神,往往得过且过,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对很多事情不够认真,在这里我学习到了这种精神,我会把它贯彻到自己的精神统治力中,使它成为自己今后做事情,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
转为正题,这次参观重点介绍了火力发电,参观的模型也以火力发电为主。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四个能量形态的转换过程,首先化石燃料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变为热能,这个过程在蒸汽锅炉或燃汽机的燃烧室内完成;
再是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个过程在蒸汽机或燃汽轮机完成;
最后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成电能。
火力发电厂的原料就是原煤。
原煤一般用火车运送到发电厂的储煤场,再用输煤皮带输送到煤斗。
原煤从煤都落下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同时送入热空气来干燥和输送煤粉。
形成的煤粉空气混合物经分离器分离后,合格的煤粉经过排粉机送入输粉管,通过燃烧器喷入锅炉的炉膛中燃烧。
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热空气由送风机送入锅炉的空气预热器中加热,预热后的热空气,经过风道一部分送入磨煤机作干燥以及送粉之外,另一部分直接引至燃烧器进入炉膛。
燃烧生成的高温烟气,在引风机的作用下依次流过炉膛,水冷壁管,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同时逐步将烟气的热能传给工质以及空气,自身变成低温烟气,经除尘器净化后的烟气由引风机抽出,经烟囱排入大气。
煤燃烧后生成的灰渣,其中大的灰子会因自重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沉降到炉膛底部的冷灰斗中形成固态渣,最后由排渣装置排入灰渣沟,再由灰渣泵送到灰渣场。
大量的细小的灰粒(飞灰)则随烟气带走,经除尘器分离后也送到灰渣沟。
锅炉给水先进入省煤器预热到接近饱和温度,后经蒸发器受热面加热为饱和蒸汽,再经过热器被加热为过热蒸汽,此蒸汽又称为主蒸汽。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了燃料的输送和燃烧、蒸汽的生成燃物(灰、渣、烟气)的处理及排出。
由锅炉过热气出来的主蒸汽经过主蒸汽管道进入汽轮机膨胀作功,冲转汽轮机,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从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排入凝汽器,在此被凝结冷却成水,此凝结水称为主凝结水。
主凝结水通过凝结水泵送入低压加热器,有汽轮机抽出部分蒸汽后再进入除氧器,在其中通过继续加热除去溶于水中的各种气体(主要是氧气)。
经化学车间处理后的补给水(软水)与主凝结水汇于除氧器的水箱,成为锅炉的给水,再经过给水泵升压后送往高压加热器,汽轮机高压部分抽出一定的蒸汽加热,然后送入锅炉,从而使工质完成一个热力循环。
循环水泵将冷却水(又称循环水)送往凝结器,吸收乏气热量后,在缺水的地区或离河道较远的电厂,则需要高性能冷却水塔或喷水池等循环水冷设备,从而实现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经过以上流程,就完成了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以及锅炉给水供应的过程。
因此火力发电厂是由炉,机,电三大部分和各自相应的辅助设备及系统组成的复杂的能源转换的动力厂。
通过这次参观,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关于电力的基本常识,更加学到了老师身上尽职尽责的精神。
只要我们真正将这种精神持之以恒,我相信所有想学的知识都可以完美地掌握。
走进实验室徜徉化工海——记化工系“走进化工系实验室”活动
为了让新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化工系的各个专业,领略化工系的无穷魅力,化工团学联举办了“走进化工系实验室”活动。
前沿的精密仪器,一流的化工技术,以及权威的专家大师,为学子们奉上了一道化工饕餮盛宴。
4月19日下午一点,校车早已在站头等候。
二十余名同学在团学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从紫金港出发,驶向老和山脚下的玉泉。
一下车,古色古香的气息迎面袭来,与紫金港相比,玉泉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多了质朴沉稳的闲适。
还没来得及回味这份闲适,同学们便直奔实验室而去。
最先参观的是制药实验室。
古语有云:
“用药如用兵。
兵以除暴,药以攻疾。
”望着周围的仪器,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学长学姐们彻夜奋战的汗水以及试验成功的狂喜。
老师一一介绍着,同学们也慢慢踱着,感受从这里一步步走出的辉煌。
随后,步入了过控实验室。
负责讲解的老师对于这些仪器如数家珍,讲解的同事还与大家分享这些仪器、这个实验室里的故事。
接着,大家又参观了生物实验室。
最先吸引住同学眼球的便是超低温冰柜,病毒、细菌、红细胞、生物制品等等都可以将之保存在里面。
随后培养箱、无菌室等更让同学们兴趣盎然。
马不停蹄地,同学们又进入了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室。
作为浙大最老牌的专业之一,这里充满着传奇。
各种分析仪器新旧参差,表面淡淡的旧痕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短短一个下午的参观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整个化工系的缩影。
作为浙大的传统老牌专业,它却时刻焕发着生机与活力,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参观 实验室 心得体会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