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40644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64KB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
《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规划说明书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篇村庄建设规划
第八章总体构思
一.设计理念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目标
四.规划构思
第九章中心村规划布局
一.规划布局特点
第十章市政设施与竖向
一.市政设施
二.竖向
三.近期项目安排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建议
上篇村庄布点规划
一.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进入新世纪,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制定了“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小康要惠及十几亿人口,这主要是看绝大多数农民的变化,九亿农民的小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2.五个统筹与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五统筹”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给认识、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全新思路。
“五统筹”,特别是其中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用城乡一体化的办法来解决三农问题,转变偏重城市的发展模式,消除城乡二元体制;
三农问题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
会埠镇是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一个镇。
位于奉新县城西部,距县城20公里,东连赤岸镇,西界罗市镇,南与高安市伍桥乡接壤,北和噪下镇毗邻。
会埠镇总面积平方公里。
在奉新县腹部,是平原至山区的结合部,属丘陵地带。
潦河自西向东流,省道奉上公路与潦河平行横贯全境。
会埠镇辖12个村委会,一个居委会,159个村民小组,5275户,19029人,耕地面积48053亩。
现西庄村位于高速出口约3公里,有山林面积24162亩,耕地面积4830亩,现有11个村民小组,361户,1616口人,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和外出务工。
西庄村下有一自然组为张家组,即云飞扬蔬菜基地所在。
有山林2340亩,耕地面积634亩(流转500亩云飞扬)。
现有59户,248口人。
目前常住居民112口人。
除种植水稻,多数到外务工及云飞扬基地务工。
二.规划主要技术路线
本次规划通过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背蜜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明确下保村村庄建设规划的规划原则和目标。
同时,规划从现状条件分析人手,通过现场调查和基础数据的分析,了解现状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和产业发展概况,找出下保村在村庄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目标为指引,以问题为突破,提出具体的村庄布点原则,合理预测村庄人口容量,对各基层村进行整合,形成合理村庄布点体系;
同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空间布局方案。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年)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116号)
(6)《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2)
(7)《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2006)
(8)与规划相关的国家、省、市颁布的标准、规范、规定及文件等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资源节约,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源、水面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的原则
在村庄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不搞大包大揽。
增加农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
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针对各基层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实事求是,逐步搬迁。
4.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体现人性化,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布局,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5.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村庄建设规划应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并小村为大村”的农房建设方针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是正确的,规模太小,不仅农村土地利用率低,而且不利农村公益基础设施的配套,要注意重点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6.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
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习俗。
7.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要协调奉新县总体规划、奉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统一。
四.规划目标与定位
1.规划目标
(1)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
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做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2)农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4)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5)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西庄村、和谐西庄村。
五.规划重点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水稻、棉花、油菜以及枣子、美国香瓜等经济作物。
2.提高村庄主要道路等级和路面质量,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3.增加基层医疗点,加大医疗投入,解决村民日常就医需要。
4.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所,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六.规划范围与期限
1.规划范围
本次村庄布点规划的规划范围即整个西庄村的行政范围,中心村详细规划的范围即西庄村张家组新村庄范围。
2.规划期限
近期:
2017—2020年
远期:
2017—2025年
第三章西庄村张家组组现状概况
一.概况
西庄村位于高速出口约3公里,有山林面积24162亩,耕地面积4830亩,现有11个村民小组,361户,1616口人,主导产业为水稻种植和外出务工。
当前新农村建设进度如下:
1.改水改厕--计划数59户,已完成54户(完成90%)
2.改路--计划数2056米
3.拆旧--计划数5500平米,已完成5150平米(完成93%)
4.改沟--计划数2656米
5.改塘--计划数3口
二.村庄分布现状
1.概述
西庄村张家组现状村庄都较均匀分布全村。
2.各自然村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用地与功能布局问题
①.居民住房布局较散乱,土地浪费较严重;
②室内环卫设施、宅前道路和消防安全条件差;
③村内的教学设施不完善,村内缺少幼儿园,学前教育受到影响;
④村内没有卫生服务所,村民的卫生保健工作缺乏一定的保障;
⑤村内商业点店铺店面凌乱,没形成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⑥无村民活动场地。
⑵道路交通问题
①现有的道路网系统不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
村内小路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
除过境路硬化外,村内其他道路均为泥土路;
②村内道路衔接不通畅;
③道路附属设施不够齐全,无停车场,车辆在村中乱停乱靠;
④村内任何的交叉路口没有任何提示,村民的出行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安全保障;
⑶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建设问题
①无供水设施;
②无雨污水排放沟、管系统,无污水处理设施;
③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严重影响的环境卫生质量;
④村民家庭多为简易厕所或室外独立厕所,卫生设施条件差。
⑷景观风貌问题
①建筑形式杂乱,乡村特色不突出;
②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生产发展。
能否把产业做强做大,真正使农民富裕起来,事关新农村建设的全局。
一.总体思路
1.科学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着眼经济效益提高,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发展适应性农业。
2.提高产业化水平。
以工业化的理念组织农业生产,扩大特色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
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
3.增强农业基础设施。
搞好水利配套,建设田间道路、林网。
二.发展重点
1.养殖产业的生产;
2.水稻生产,大力发展水稻的深加工作业;
3.生态林业。
结合用材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的绿化模式,点、线、面结合,提高绿化覆盖率。
三.产业布局
1.养殖产业基地。
水稻是西庄村张家组的传统产业,规划西庄村张家组的居住生产区形成局部种植产业;
2.林业生产基地。
西庄村位于高速出口约3公里。
发展林木的深加工的优势明显;
3.粮油生产基地。
贯彻国家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要求,保证基本农田用地;
在坡度较大的地区,采用梯田;
进行农田林网绿化,减少水土流失;
推广生态环保型的农药,提倡使用有机肥,发展循环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防治农业污染。
四.实施措施
1.正确处理群众主体和政府引导的关系,坚持统分结合搞好产业规划。
“产业规划到户”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这一点必须坚定不移,但也要注意,如果农户在产业门类的选择上过于散而乱,产业就难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路子,在帮助农户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既要注意根据群众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自下而上来科学确定,又要积极引导农民群众围绕村主导产业来选择,自上而下把全村的主导产业逐一分解到户,实现统与分的有机结合。
2.注重强化后续跟踪服务,真正使产业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把农村产业规划落实到户,如果后续服务跟不上,农民在发展产业中遇到的诸多实际困难无人问津,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就会受挫,产业规划也就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和新的形式主义。
因此,必须把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链条式的全程跟踪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尤其是要重点帮助解决好资金、技术、销售等节点问题。
3.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快建立起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自主增长机制。
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提供必要的帮扶服务是必要的,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让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政府则逐步剥离其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提供社会化服务上来。
比如,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销售服务,主要是要充分发挥理事会、产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防止陷入大包大揽的尴尬境地。
4.着力解决好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村产业规划到户后,如何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就成为一道新的课题。
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可以通过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科学合理地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等,以“公司(市场)+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把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并通过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加快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的进程。
一.村庄分布概况
现状村庄数量过多、散乱,基础设施水平低,环境面貌差,村内住宅布局无序。
按照一些地方提出的“五新一好”建设方向(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好班子),首先必须解决村域村庄的总体布局,对村庄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村正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村民居住模式要与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
本规划规划期跨度达15年,可以肯定十五年后农村状况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但这种变化是难以准确预测的。
远期村庄布局立足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体现导向性;
近期村庄布局要立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状况,按照政策导向,力求有创新、有作为。
近、远期村庄布局均体现节约用地的原则,节约出的土地进行复垦用于农业生产。
二.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
1.“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
自改革开放以来,绝大部分农民建设了新的住房,住房质量明显改善。
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及管理,住宅布局零乱、风格各异、环境脏、乱、差,缺乏公共空间,村庄呈现出“散”与“拥挤、混乱”的两种情况,村庄面貌、人居环境恶化。
没有一个村庄经过规划设计,住宅单体简陋,新建住宅无序布局、村庄绿化等风貌建设缺乏统一的考虑,村庄的景观形象较差。
2.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由于基础设施投入渠道少,农村生活性、公益性基础设施严重缺乏,很多村庄缺乏基本的清洁供水、卫生、体育、商业、教育服务设施,道路等级低,供电、通信等设施标准低。
近年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推动农村“改水、改厕、改厨”等新生活、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但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了农民生活改善、生产发展。
3.村庄布局散乱,浪费土地、增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成本。
出现了“空心村”,村庄规模过小、分布过于分散、宅基地占地面积过大。
村庄住宅分布凌乱,占地过大,。
粗放的用地模式不符合我国节约用地的原则,也使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加大,影响了积聚效益的实现。
三.发展的新特点
1.由于农业机械的发展、化肥及农药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农业投入的劳动力大为减少,很多家庭仅是老人与妇女从事农业生产,新情况使居住地距农田的半径可以适当加大。
2.由于很多农村人口在外打工,平时家中居住人口少,使得家庭养殖规模缩减,很多家庭饲养的家禽减少,现规划设计居民居住地分为生活区与生产区,使得人、畜、禽混居的问题有可能得以解决;
四.村庄布点体系
1.村庄布点等级结构规划
规划将全村的村庄布点体系划为中心村——自然村一级结构体系。
第一级:
中心村一个,西庄中心村。
2.村庄布点的职能结构
⑴中心村:
村委会所在地,是村级行政管理机构的驻地,是本行政村内较大的居民点,有为本村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本生活福利设施。
⑵自然村:
基层的既有利生产又方便生活的居民点。
3.村庄布点控制
村域村庄体系呈“矩形”沿村路两边均匀布置,“一心”指中心村;
4.建设措施
⑴近期引导建设型村庄要进行详细规划。
加强规划管理,镇政府依据详细规划审批村民宅基地;
要统一规划、分片建设;
要控制公共设施建设用地,保证不被侵占。
⑵政府对村庄的投资要重点投入此类村庄,以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吸引村民,以财政资金补助村民拆建,以宅基地审批手段促进村民到此类居民点建房。
⑶疏通村庄道路,拆除阻路建构筑物;
⑷提高村庄与外部交通道路的质量;
⑸环境治理,建立垃圾收集点、垃圾池,禁止垃圾乱堆乱放,建设村庄雨水、污水排水沟,有组织排放进附近污水塘;
⑹绿化美化村庄,沿村庄主要道路、房前屋后等处绿化,拆除废弃房屋、整理村庄中的空地进行绿化,绿化可结合经果林进行。
一.村庄服务设施
1.村级综合服务:
在村庄规划布置村委会、医疗所、幼儿园、敬老院、畜牧兽医站、商店、文体活动室、电信服务站、休闲场地等。
2.电力、电讯:
依托杜集乡的设施,近期线路保留现状,远期线路沿路架设。
3.给排水:
集中供水设施,包括集中供水水井、水窖、管道;
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或盖板污水沟等。
4.环境卫生设施:
公厕、垃圾池等。
5.生产设施:
公共晒场等。
二.村域道路
规划把村域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整理、林网绿化结合,为农业机械化、土地的“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创造条件。
规划把村域道路分为两级,一级道路红线宽6米,两侧各控制2米宽绿化带,支道路红线宽米,两侧绿化带1米。
由横穿村中央的村陈路为规划主道路,两边民房众多,距离道路为10米(其中包括2米的绿化带)。
一.指导思想
以恢复培育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针对水土流失、干旱缺水等关键问题,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方法,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新机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综合建设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3.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三.生态建设目标
1.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以生态理念和现代科技手段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立高效、和谐、安全生态经济体系;
3.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
4.实现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促进村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生态文化的转型,培育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生态社会建设者;
四.规划措施
1.农田整治
通过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
建设标准化农田,加强农田林网绿化。
2.生态家园
发展“一池三改”,即推广普及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善村庄环境卫生,防治环境污染。
3.林业工程
林业发展与果林、用材林、风景林、水土保持林结合,提高森林覆盖率,规划期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4.蓄水工程
以有效解决缺水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水资源开发保护,着重抓好人畜饮水工程、蓄水工程、引补水工程;
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下篇村庄建设规划
第八章总体构思
一.规划设计理念
1.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培育“新农民、新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体现“节约社会、和谐社会”的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性村庄。
改变村庄布局零散,宅基地过大的状况。
1.因地制宜,生态化原则。
规划充分结合现有自然生态要素,加以改造利用。
关注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互融与共生,满足主体人的行为在物化空间中的体验需求。
2.合理布局,创造特色村庄的原则。
注重村庄各功能区空间的形态特征和网络结构。
创造出有特色的村庄环境,使村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村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村庄空间的可生长性,以适应未来村庄发展的需要。
1.整体规划符合当前西庄村生产、生活实际,同时适应未来发展改造的需要。
2.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规划多样化的户型。
3.力求体现江西民居特色;
4.力求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有农村特色的村庄环境风貌;
5.建设有农村特色的基础设施,提高居住质量。
6.满足节地的要求,空间规划有序。
1.空间布局构思
农村的住宅建设不同于城市的商品房开发,空间的均衡性要求高,又由于规划村庄的用地都较为平整,因此,规划村庄采取规整的布局方式。
2.基础设施
不仅考虑建设条件,同时考虑今后维护的能力。
我们相信,基础设施依靠政府投资是能够形成的,但村集体如果没有较强经济实力及管理能力,是难以维持设施运转的,因此,设施的标准要符合农村实际。
不仅考虑生活性服务设施,同时要考虑生产性服务设施。
村庄周边要布置打谷场,农宅中要为庭院经济留有余地,为农业生产工具存放规划空间。
本次规划以节约土地、尊重现状、生活方便和环境整洁为设计理念,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
本次规划结构为“一心——一轴”空间布局模式。
“一心”即村民服务区,,主要沿路布局。
打破了以往村庄服务设施分散布局的理念,集村部、医务室、活动中心、商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于一体。
“一轴”即村庄生长轴,也是村庄的历史发展轴。
规划结合现状设置了一个村民公共活动场地;
在村周边均匀布置了多个公共晒场,可以充分满足村民的生产要求。
村庄建筑以联排独院式住宅为主,建筑层数二层居多,每户占地20×
14=280㎡,住宅建筑面积150㎡。
村庄规划工程管线共有4种,即排水、给水、电力、电信。
电力、电信线路采取杆线架设。
1.排水
村庄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
雨水与污水经排水管网直接排入排洪沟。
2.给水
村庄给水水源为水井。
各村庄通过物探确定井位。
规划在村中原水井的位置处设一口水井。
规划要求采取集中供水。
规划选用村庄主配水管为φ50,次配水管为φ32。
3.电力
村庄供电电源经变电房调压后输入。
4.弱电
近期规划电话线、广播线,中远期规划宽带网络的接入。
规划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条件,合理改造地形,满足村庄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减少土方及防护工程量;
重视生态环境,增强村庄景观效果。
1.村域道路规划建设
近期规划实施建设和改造的道路有:
村域主干道:
宽6米;
村域支路:
宽米;
道路结构层材料一览表
村主干道
村支道
20cmC30水泥混凝土路面;
15cm5%水泥含量稳定层;
30cm天然级配砂砾石,压实度≥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农村 建设 规划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