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简要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406364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57
- 大小:76.40KB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简要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简要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试题简要试题库完整文档格式.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哪种观点越来越有说服力(C)
A.生物大分子T病毒T细胞B.生物大分子T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D.都不对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较,原核细胞具有(C)
A.基因中的内含子B.DNA复制的明显周期性
C.以操纵子方式进行基因表达的调控D.转录后与翻译后大分子的加工与修饰
4、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A)
A支原体B、细菌C、蓝藻D、植物细胞
5、SARS病毒是(B)。
ADNA病毒B、RNA病毒C、类病毒D、朊病毒
6、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B)o
A、细胞质中B、细胞质膜上C、线粒体内膜上D、类核区内
7、逆转录病毒是一种(D)o
A、双链DNA病毒B、单链DNA病毒C、双链RNA病毒D、单链RNA病毒
三、填空题
1.细菌的细胞质膜的多功能性是区别于其他细胞质膜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2.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体系包括以脂质及蛋白质为基础的细胞膜结构系统、以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遗传信息传递系统与表达系统和有特异蛋白质装配构成的细胞骨架系统。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70S和80S。
4.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5.与动物细胞相比较,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与细胞器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而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中心粒。
6.DNA病毒的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核中,而RNA病毒核酸的复制与转录一般在细胞质中。
7.目前在细胞与病毒的起源与进化上,更多的学者认为生物大分子先演化成细胞,再演化成'
病毒o
8.根据核酸类型的不同,弓I起人类和动物产生疾病的病毒中,天花病毒、流感病毒属于DNA病毒;
弓I起艾滋病的HIV属于RNA病毒。
四、判断题
1、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与细胞的一分二的增殖方式是一样的。
X
2、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
"
3、细菌的DNAE制、RNA专录与蛋白质的翻译可以同时同地进行,即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阶段性及空间上的区域性。
4.病毒是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
5.蓝藻的光合作用与某些具有光合作用的细菌不一样,蓝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能放出氧气,而光合细菌则可以放出氧气
6.古核生物介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之间,从分子进化上来说古核生物更近于真核生物。
五、翻译
1、virus病毒2、viroid类病毒3、HIV艾滋病毒4、bacteria细菌
六、问答题:
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
4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
5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6细胞是物质结构、能量与信息过程精巧结合的综合体
7细胞是高度有序的,具有自组装能力的自组织体系。
2、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①基因组很小,多为一个环状DNA分子
2没有以膜为基础的各类细胞器,也无细胞核膜
3细胞的体积一般很小
4细胞膜的多功能性
5DNA复制、RNA专录与蛋白质的合成的结构装置没有空间分隔,可以同时进行,转录与翻译在时间空间上是连续进行的。
3、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必须具备的结构装置与技能是:
细胞膜、DNA与RNA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的酶,可以推算出一个细胞所需的最小体积的最小极限直径为140nm~200nm而现在发现的最小的支原体的直径已经接近这个极限,因此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结构似乎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4、简述细胞的基本共性。
答:
①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一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5、简述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过程。
①DNA病毒:
侵染细胞后进入细胞核【除痘病毒】在病毒DNA勺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转录、翻译病毒的“早期蛋白”;
早期蛋白主要功能是调节病毒基因的表达以及病毒DNA勺复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宿主DNAE制与转录;
病毒DNA复制之后表达晚期蛋白,晚期蛋白是病毒包装过程中所需要的蛋白。
2RNA病毒:
一般在细胞质内复制,RNA(+病毒的RNA本身就可以作为模板,利用宿主的代谢系统翻译出病毒的早期蛋白,而RNA(-)病毒必须以本身RNA为模板,利用病毒本身携带的RNA聚合酶合成病毒的mRN;
早期蛋白抑制宿主DNA勺复制与转录,催化病毒基因组RNA勺合成;
病毒mRN与宿主的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病毒的结构蛋白的等晚期蛋白;
新复制的RNA与病毒蛋白组装。
3反转录病毒:
在宿主细胞核中复制,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在病毒自身携带的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病毒DNA分子,整合到宿主DNA以次段整合DNA为模板,合成新的病毒基因组RNA和mRN,后者与核糖体相结合,翻译出各种病毒蛋白,其中包括病毒的反转录酶,最后装配子代病毒。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分辨率:
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原位杂交: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在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放射自显影:
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细胞融合:
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的现象。
细胞克隆:
用单细胞克隆培养或通过药物筛选的方法从某一细胞系中分离出单个细胞,并由此增殖形成的,具有基本相同的遗传性状的细胞群体。
细胞系:
原代细胞传40~50代次,并且仍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的行为,这种传代细胞称作细胞系。
细胞株:
有特殊的遗传标记或性质,这样的细胞系可以成为细胞株。
原代细胞:
从有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
传代细胞:
进行传代培养后的细胞
单克隆抗体:
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同肿瘤细胞融合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绿色荧光蛋白等与蛋白或脂质偶联,用于检测所标及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率。
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和镜架及样品调节系统三大部分。
2.目前,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有单倍体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两种类型。
3.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电磁透镜,而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玻璃透镜。
4.体外培养的细胞,不论是原代细胞还是传代细胞,一般不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而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成纤维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5.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可用于检测某一细胞中两个蛋白质分子是否存在直接的作用。
6.在电镜制样技术中,通常用的技术有超薄切片技术,由此获得的切片厚度一般为40-50nm冷冻蚀刻技术主要用来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的膜表面形貌特征。
7.在活细胞内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常用的技术是酵母双杂交技术。
8.可用于验证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技术是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9.细胞生物学研究常用的模式生物有大肠杆菌、酵母、线虫、
果蝇、斑马鱼、小鼠拟南芥。
三、判断题
1.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在光镜水平,对特异性蛋白质等大分子定性定位的最有力的工具。
x
2.扫描电子显微镜不能用于观察活细胞,而相差或微分干涉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活细胞。
“
3.体外培养的细胞,一般仍保持机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
四、选择题
1.由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B淋巴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称(A)。
A单克隆抗体B、多克隆抗体C、单链抗体D、嵌合抗体
2.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A)
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质(如香柏油)B调节聚光镜,加红色滤光片
C用荧光抗体示踪D、将标本染色
3.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A)
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微分干涉显微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
4.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A)
A、超速离心技术B、电泳技术C、层析技术D、光镜技术
5.Feulgen反应是一种经典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常用于细胞内(C
A蛋白质的分布与定位B、脂肪的分布与定位
CDNA勺分布与定位D、RNA勺分布与定位
6.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测定(D)
A细胞的大小和特定细胞类群的数量B、分选出特定的细胞类群
C细胞中DNARNA或某种蛋白的含量D、以上三种功能都有
7.直接取材于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称为(B)
A细胞培养B、原代培养C、传代培养D、细胞克隆
8.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用于(D)。
A获得细胞不同切面的图像B、观察活细胞
C定量分析细胞中的化学成分D、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形貌
9.细胞培养时,要保持细胞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最多可传代培养(B)代。
A10~20B、40~50C、20~30D、90~100
10.在杂交瘤技术中,筛选融合细胞时常选用的方法是(C)。
A、密度梯度离心法B、荧光标记的抗体和流式细胞术
C采用在选择培养剂中不能存活的缺陷型瘤系细胞来制作融合细胞
D让未融合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自然死亡
五、问答题:
1.简述超薄切片的样品制片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2.试述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区别。
分辨本领
光源
透镜
真空
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
200nm
可见光
玻璃
不要求
样本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
电子显微镜
0.2nm
电子束
电磁
要求
样品对电子的散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
3.细胞组分的分离与分析有哪些基本的实验技术?
哪些技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的定性与定位研究?
答:
组分分离:
超离心技术
生物大分子定位与定性研究: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电镜技术、放射自显影技术、原位杂交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
一、名词解释
细胞质膜:
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生物膜。
生物膜:
细胞内的膜系统与细胞质膜。
脂质体:
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现象而制备的人工膜。
红细胞影: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同时释放出血红蛋白和胞内其他可溶性蛋白,这时红细胞仍然保持原来的基本形状和大小。
膜骨架:
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
它从力学上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二、填空
1、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质膜膜脂的重要组分,它对于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强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都有重要作用。
2、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不对称。
3、证明膜的流动性的实验方法有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和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4、构成膜的基本成分是膜脂,体现膜功能的主要成分是膜蛋白:
5、就溶解性来说,质膜上的外周蛋白是水溶性,而整合蛋白是脂溶性。
6、在生物膜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相变温度愈高,流动性越低—
三、选择
1、红细胞膜骨架蛋白的主要成分是(A)
A血影蛋白B、带3蛋白C、血型糖蛋白D、带7蛋白
2、有关膜蛋白不对称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C)
A、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指每一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都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B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完成时空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障
C并非所有的膜蛋白都呈不对称分布
D质膜上的糖蛋白,其糖残基均分布在质膜的ES面。
3、1972年,Singer和Nicolson提出了生物膜的(C)
A、三明治模型B、单位膜模型C、流体镶嵌模型D、脂筏模型
4、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为(C):
A、片层结构模型B、单位膜结构模型C、流动镶嵌模型D、板块镶嵌模型
5、细胞外小叶断裂面是指(C):
A、ESB、PSC、EFD、PF
6、荧光漂白恢复技术验证了(B)
A、膜蛋白的不对称性B、膜蛋白的流动性C、脂的不对称性D、以上都不对
7、最早证明膜是有脂双层组成的实验证据是(C):
A、对红细胞质膜的显微检测B、测量膜蛋白的移动速度
C从血细胞中提取脂质,测定表面积,在于与细胞表面积比较
D以上都是
四、判断
1相对不溶于水的亲脂性小分子能自由穿过细胞质膜“
2、在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相变温度愈低,流动性越大。
3、细胞膜上的膜蛋白是可以运动的,其运动方式与膜脂相同。
4、相变温度以下,胆固醇可以增加膜的流动性;
相变温度以上,胆固醇可限制膜的流动性。
5、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质膜内都含有胆固醇。
6、膜的流动性不仅是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质膜对所有带电荷的分子都是不通透的。
8、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不仅直接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同时也间接证明了膜脂的流动性。
9、膜蛋白的跨膜区均呈a螺旋结构。
10若改变处理血的离子强度,则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都消失,说明这两种蛋白不是内在蛋白。
五、问答
1、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关系?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
流动性、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关系:
①由于细胞膜中含有一定量的不饱和脂肪酸,所以细胞膜处于动态变化中,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是,物质的跨膜运输、胞吞、胞吐作用、信号分子的转导
2细胞膜中的各组分的分布是不均匀额蛋白质,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与之以非共价键的形式连接都是适应功能的需要。
2、根据其所在的位置,膜蛋白有哪几种?
各有何特点?
①外在(外周)膜蛋白:
水溶性,靠离子键或其它弱健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易分离,如磷脂酶。
2脂锚定蛋白:
通过糖脂或脂肪酸锚定,共价结合
3内在(整合)膜蛋白:
水不溶性,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
3、何谓膜内在蛋白?
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整合)膜蛋白:
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通过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
4、什么是去垢剂?
常用的种类是什么?
去垢剂:
是一端亲水,一端疏水的两性小分子,是分离与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
离子去垢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去垢剂:
TritonX-100
5、细胞质膜各部分的名称及英文缩写。
质膜的细胞外表面ES细胞外小叶断裂面EF
质膜的原生质表面PS原生质小叶断裂面PF
6、膜的流动性有何生理意义?
有哪些影响因素?
如何用实验去证明膜的流动性?
意义:
物质的跨膜运输、胞吞、胞吐作用、信号分子的转导,生长细胞完成生长、增殖所必须的。
影响因素:
脂肪酸链的长短;
温度;
胆固醇
证明实验:
荧光抗体免疫标记实验、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7、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成为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主要原因是什么?
①没有细胞核和内膜系统
2细胞膜既有良好的弹性又有较高的强度
3细胞膜和膜骨架的蛋白比较容易纯化分析
六、实验设计与分析
如何用实验证明细胞膜的流动性?
利用荧光素标记细胞膜脂或膜蛋白,然后用高强度的激光束照射细胞膜表面某一区域(1~2um使该区域的荧光淬灭(光漂白),由于膜的流动性,淬灭区域的高度逐渐增加,最后恢复到与周围的荧光强度相等(荧光恢复),根据荧光恢复的速率可推算出膜蛋白或膜脂的扩散速率。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载体蛋白:
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
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想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
通道蛋白:
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
简单扩散:
小分子物质以热自由运动的方式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直接通过脂双层进出细胞,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无需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被动运输:
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胞吞作用:
细胞通过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胞吐作用:
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ATP驱动泵:
是ATF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胞饮作用:
细胞对液体物质虎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由质膜内陷形成吞饮小泡,将转运的物质包裹起来进入细胞质,被吞物质被细胞降解后利用。
大多数的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摄入和消化所需的液体物质和溶质。
1、Ca2泵主要存在于细胞质膜和细胞器膜上,其功能是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中储存起来,维持内低浓度的Ca2+
2、小分子物质通过简单扩散、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入细胞内,而大分子物质则通过吞噬"
或胞饮作用进入
3、H+泵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将H泵出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周转环境和细胞器呈酸性。
4、协同运输是间接消耗ATP的主动运输方式,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可分为同向协同运输和反向协同运输两种方式。
5、根据激活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可分为___电压门通道_、_配体门通道_和应力激活通道。
6、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将胞吞作用分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和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
1不属于主动运输的物质跨膜运输是(C)
A、质子泵B、钠钾泵C、协助扩散D、膜泡运输
2、真核细胞的胞质中,NOf和K平时相对胞外,保持(C)。
A浓度相等B、[Na+]高,[K+]低
C[Na+]低,[K+]高D、[Na+]是[K+]的3倍
3、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协同运输通常利用哪一种浓度梯度来驱动(B)
A>
Ca+B、H+C、NhD、K
4、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为(D)
A协同运输B、协助扩散C、穿胞运输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5、关于F-质子泵,正确的描述是(D)
A存在于线粒体和内膜系统的膜上B、工作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构象改变
C运输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D、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6、下列物质中,靠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物质是(D)
A、H20B、甘油C、QD、Ns+
7、胞吞和胞吐作用是质膜中进行的一种(C)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D、协同运输
8、关于钙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主要存在于线粒体膜、内质网膜和质膜上B、本质是一种钙ATP酶
C质膜上钙泵的作用是将钙离子泵出细胞
D内质网膜上的钙泵的作用是将钙离子泵入细胞
9、小肠上皮吸收葡萄糖是通过(C)
A、钠钾泵B、钠离子通道C、钠离子协同运输D、氢离子协同运输
10下列各组分中,可通过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质膜的一组是(B)
A、H20、CQN<
aB、甘油、苯、Q
C葡萄糖、NCQD、蔗糖、苯、C「
11Nca-K+M由a、B两个亚基组成,当a亚基上的(C)磷酸化才可能引起a亚基构象变化,而将n0泵出细胞外A、苏氨酸B、酪氨酸C、天冬氨酸D、半胱氨酸
12、下列哪种运输不消耗能量(B)。
A、胞饮作用B、协助扩散C、胞吞作用D、主动运输
1被动运输不需要ATP及载体蛋白,而主动运输则需要ATP及载体蛋白。
2、P、V型质子泵在结构上与钙泵相似,在转运质子的过程中,涉及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3、通道蛋白介导的物质的运输都属于被动运输。
4、质膜对所有带电荷的离子是高度不透性的。
5、通道蛋白必须首先与溶质分子结合,然后才能允许其通过。
6、动物细胞内低钠高钾的环境主要是通过质膜的离子通道来完成。
7、载体蛋白允许溶质穿膜的速率比通道蛋白快得多。
8、载体蛋白之所以由称通透酶,是因为它具有酶的一些特性,如对底物进行修饰。
9、协助扩散是一种被动运输的方式,它不消耗能量,但要在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的协助下完成。
10钠钾泵是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主动运输方式。
11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12、主动运输是物质顺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并需要专一的载体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第四 试题 简要 试题库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