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的开发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9966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7.17KB
教学资源的开发文档格式.docx
《教学资源的开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系统一般由6种要素组成,他们是:
教学资源、人、媒体、装置、技术和环境。
教学资源是指教学内容,而内容可以包括3种类型,即知识类的内容;
技能类的内容;
情感、态度类的内容。
”(高利明编著《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教育之桥》)
“学习资源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一切教学资财的来源,包括教学的场所、教学媒体、人力和财力等方面,有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之分。
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精神心理条件、审美条件及学校卫生条件等,也都是学习资源的组成部分。
”(沈亚强等编著《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通过分析以上的几种说法,可以看出其实质大同小异。
我们认为,教学资源是支持教学和学习的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
(二)内容
由以上的概念可以看出,教学资源包括的内容比较广,只要是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一切资源,都可以包括在内。
1、按照AECT1994定义以及现代学习资源观,教学资源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
(如图所示)
教学材料是指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经筛选的可用于教学、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组织。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学习的影响,教学材料的范围越来越广。
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和人力资源的投入。
支持系统经过教育化(即支持系统与教育相关联且满足一定的教学要求而转化为教学材料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于教学设计)以后才可能成为教学材料,社会是最大的支持系统,网络社会在支持系统功能的体现上也越来越明显。
学习环境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主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流效果。
2、《教育大辞典》中给出的教学资源的内容是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可以说是包括了所有的支持教学活动的资源。
3、高利明教授认为教学资源仅指教学内容,其他的与人类有关的人、媒体、装置、技术和环境都是教学系统的要素,这种说法包含的内容比较窄,是一种小资源观。
4、沈亚强认为教学资源不仅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还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精神心理条件、审美条件及学校卫生条件等。
这种说法包括学习中所需要的方方面面,是一种大资源观。
通过对上述各种教学资源的内容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教学资源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各种人力和非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设计专家、教学软件开发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各种媒体资源、学习环境、精神状况等。
二、对教学资源认识的变迁及其启示
从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其领域的研究重点几经迁移,从强调视听媒体,到强调教学,然后强调学习。
每一次的变化都相应地引起了对学习资源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分析这一过程,对我们认清技术的发展方向,更好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调视听媒体资源
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和工业化的发展,照相、幻灯、电影和无线电广播等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媒体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教学获得了与以往不同的巨大效果,人们把这种教育技术称为“视听教育”,这是最早的以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当然在这一期间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视听媒体,视听媒体资源是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的主要资源。
(二)强调教学
20世纪40至50年代,视听教育发展的媒体技术观念已经表现出了局限性。
当时传播学正迅速发展,于是视听教育领域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了传播领域,引入了传播学的思想和方法,视听教育发展成为了视听传播,研究的重心也从“视听媒体”转向了“对控制学习过程信息的设计和使用”,最终形成了1963年的定义。
当视听教育向传播理论发展的同时,一种早期的系统思想也在向该领域逐渐渗透。
于是视听教育一方面向传播理论演化的同时,另一面又在接受系统思想。
在行为科学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之下,视听传播理论和技术很快演变为教学设计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使得教育技术的核心真正转变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
个别化教学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深深地影响了教育技术领域,在理论上为程序教学提供了基础,于是程序教学逐渐成为个别化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这样媒体在教学中的目的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即由在视听教学中起显示教材的作用发展为既显示教材又强化学习者行为的作用,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考虑更为复杂的因素,设计最优的教学策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从媒体技术转向了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
研究者的注意力从前一阶段对媒体资源的制作和设计研究,转向了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化,即如何更好地发挥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以开发学习者的潜力。
(三)强调学习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教育界对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重视,人文教育和教育的人性化深化,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开始更多地把注意力转到了学习者身上。
因为“既然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教育技术理论的注意中心就应是人类学习者。
”(加涅)
20世纪60年代教学设计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狭隘的系统观,它虽然重视了教学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忽视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和影响。
由于不考虑环境的因素,不研究目标的可行性,假如教学目标脱离教学的实际需要,那么再完善的方案也可能是白费力气的无效劳动。
因此,教学设计研究人员提出,教学设计应从学习者的学习需要评价开始,即以问题的分析和确立作为出发点来形成教学目标,这标志着教学设计的思想从狭隘系统观向标准系统观的转变。
这种转变反映在学习资源上,表现为更加注意学习者的内部条件和整体化考虑。
这样,在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后,美国教育技术对学习资源的认识又重新回到了媒体资源的局面,但这种认识并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第一阶段,而是在其基础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第一阶段对媒体资源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媒体的物理特征这一水平上,而这一阶段却是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从而实现了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这样,美国教育技术界对学习资源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包括支持系统和教学材料与环境”,“并非仅指用于学与教过程的设备和材料”,“还包括人员、预算和设施”,甚至“可以包括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
(四)启示
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学资源认识的变迁,对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随着对教学资源认识的深入发展,我国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的队伍将会得以壮大。
除原来的电化教育工作者外,凡是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的人,都是教育技术专业工作者队伍中的一员,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从而壮大了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队伍。
其次,我们要在现代教学资源观的指导下处理好媒体资源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关系。
媒体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的基础,但是,媒体资源能发挥怎样的作用,还要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第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前,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媒体,而有关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也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网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工作者的重视,在建设过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分析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不应只考虑信息传递式的学习资源建设,其教学资源观还停留在“强调教学”这一阶段。
因此,提供一定的指向其他资源网站的链接和功能各异的交互平台,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使之完成知识意义上的建构。
三、对教学资源开发的理解
(一)AECT开发范畴
开发是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开发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开发范畴包括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各种技术,它不仅涉及教学硬件、而是结合了硬件和软件、视觉和听觉材料以及整合了不同部分的程序和软件包。
在开发范畴中,技术和理论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推动着讯息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发展。
开发范畴基本上可以由以下三部分来描述:
(1)由内容决定的讯息
(2)以理论决定的教学策略
(3)技术的物理表现形式:
硬件、软件和教学材料
以上描述的最后一点——技术,代表了开发范畴的驱动力量。
开发范畴可被组织成以下四类:
印刷技术(为其他几类提供基础)、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和整合技术。
这四个子范畴反映了技术的时代变迁,当一种技术被另一种技术代替时,旧技术和新技术之间会有重叠。
今天,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控制下的几种媒体技术的整合已成为可能,从而利用各种技术的优点。
目前,人们对整合学习系统(ILS)和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比较感兴趣,这两个系统是反映开发范畴和其他范畴(如设计、管理和评价)进一步整合的趋势的实例。
(二)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
所谓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就是说怎样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才能使其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由于教学资源的内容比较丰富,因此教学资源开发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
1、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
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的开发。
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充分调动人的内部因素,使其自主性积极调动起来。
对教师来说,首先要转变观念,具有丰富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思想及技术。
其次,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因材施教,还要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让学生充分接受和吸收。
对学生来说,他们是学习的主体。
首先应了解自己,在什么样的环境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其次应具备查寻学习资料的能力,特别是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查资料的基本能力;
还有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精神状态,以最少的精力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
对教学管理人员来说,应拥有高度的责任心和21世纪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现代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
2、教学中媒体资源的开发
教学中媒体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印刷媒体、视听媒体、计算机媒体以及整合媒体的开发。
媒体资源的开发首先应是硬件的建设。
硬件是教学环境的组成部分,它为教学提供物质基础,没有传输信息的载体,就不可能有教育信息的传播。
因此,首先应重视硬件的建设,当然不主张设备的闲置和浪费。
其次,是教学软件的制作。
开发教育软件应遵循特定的教育规律,适合特定学习者的需要。
还有就是要优化媒体资源环境,从而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热点问题——网络化教学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我们期待着其建设早日成熟。
3、学习环境的创设
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追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使各种资源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的优势和潜能得以发挥。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人们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到学校去,向教师和书本学习了,诸多的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已经构造出所谓的媒体环境,这些环境可随时随地地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选择和利用。
这样,人们就把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资源环境。
教学资源的开发实际上也就是优化资源环境的建设,使其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学习环境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形式:
(1)课堂教学是一种很典型的校园学习环境,可以实现面对面的交流;
(2)参观、见习是另一种面对面的交流(人与物、人与人),也是一种学习环境;
(3)网络协作学习和虚拟现实则是一种非物理存在,但能被人所感知和控制的电子现实空间,它将会成为众多知识领域的面对面学习的载体。
第二节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
资源泛指用于生产人们所需物品的各类投入要素,通常可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与物质资源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潜在能力。
与物质资源相比,它更加积极更加主动。
一.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内容
人在教学系统中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要素,并且参与了教学系统中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各个环节。
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及教学设计专家、心理学家、美工人员等。
可以说人力资源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一)教师
从广义的媒体观点看,教师不仅是信息源也是教学传播过程中的媒体,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声调、板书、眼神、表情、形体、动作等来传递信息。
作为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主体,教师是信息源和信息传递的中介,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教学的方向、目的、内容、方法、进程、质量等。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从教师的自身来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信息和信息传递的中介,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和视野都非常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也习惯于居高临下,或“注”或“灌”,这种情形是对学生个体意识、创新思维的束缚。
因此,教师必须完全尊重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角度出发去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力争客观公正地评估他们。
第二,从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来看,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不但在知识拥有、甚至在行为规范上都是表率。
教育者与学习者缺乏平等的基础,而变成了牵引和随从。
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打破了这种资源占有上的不平等,它把师生关系建立在完全平等的物质平面上,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重视个人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观点及想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才有可能。
第三,从教师的作用来看,多元思维也是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教师不能搞主观独断、一刀切,只有教师学生较高的自主和较多的选择,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态度,强调学生的自我发展,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总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教师不仅要掌握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而且要学会掌握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及管理和评价。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能够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
培养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在信息化社会中树立健康的艺术审美观和价值观;
培养能够与他人合作与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方式等。
(二)学生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
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
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并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单纯的教师的灌输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展开。
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需要、态度、情感等动机系统或内部机制等因素之上,并且由于这些内部因素的变化引起学习行为的变化。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他们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并完善人格。
(三)其他人员
在本书中,我们认为教学设计专家、心理学家、美工人员、技术人员等都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我国现阶段,在教育技术第一线工作的人员主要是学校里的教育技术人员。
他们负责管理所有电教设备,对电教器材的使用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同时担任着开发课件的任务,辅助各学科老师进行电化教学,并且在校内为老师们开设教育系统、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方面的课程,帮助教师们提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及时改变思想,另外还可能承担政府的研究项目。
二.开发人力资源的原则
(一)。
对教师来讲
在信息化社会中,首先需要对教师的角色有一个定位。
从现代信息技术的要求来看,教师要树立新的角色形象,必须要实现角色的多元化。
教师是最先感受到终生学习的必要性的社会工作者之一,由于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素质,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解学校和周围世界的新现象,具备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变革创新的意识、崇高的职业品质以及多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未来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综合化和信息化发展趋势。
因此,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应该坚持以知识介绍为背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
1.培训的内容
(1)树立现代教育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要求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要具有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想,同时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要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
从实践中看,高素质的教师能积极推广和发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而低素质的教师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最大障碍。
有些教师表面上认为,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不成熟,如缺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够、使用起来麻烦等等。
而事实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支持信息技术的运用,实质上是害怕和逃避新的挑战。
要让他们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意识到对日渐普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不能充耳不闻,作壁上观,害怕和逃避都无济于事,主动迎接挑战才是自己的出路。
(2)传授信息技术知识,面对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广大教师还缺乏准备,因此,需要对他们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传授。
信息技术知识的高科技性、发展的迅捷性及庞大的教育对象群体,决定了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具有通俗性、应用性、可持续发展性的特点。
其中通俗性,要求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应用性,要求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性,即努力形成自我完善的智能结构,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以对教师的计算机知识培训为例,主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
理论知识方面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知识、多媒体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实践技能方面主要包含微机硬件系统及简单操作技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与使用、数据库及应用软件。
这两个方面意在使普通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一般了解,对基本操作技能有较熟练的掌握,对多媒体教育技术能熟练运用,对于学生提出的一般性问题能给予答复。
同时,能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以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
(3)培养研究技能,信息化社会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日益增长的知识海洋。
面对这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需要做的是从中查寻、处理资料,并将资料转化为有用的信息,最终从这些信息中创立新知识。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必须掌握以下一系列新的研究技能。
1)选择技能。
全球性网络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信息的可获取性,虽然信息分布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它们不论产生、存储于何处,都可以被人们共享。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要在网上浏览完一个研究领域内的全部信息都是不可能的,花在阅读信息上的时间太多就没有精力来处理、理解、运用这些信息,也无法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新知识。
在过去,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因此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而现在教师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标准和条件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完成那些急需解决的任务。
所以对信息的选择肯定是教师需要培训的新技能。
2)评价技能。
信息以相同的数字化形式放在全球性网络中成千上万个节点中,所有的信息都是统一的、平等的,无法一眼从表面上看出它们的可靠性、关联性、质量、可接受程度等等。
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对数字化信息的评价技能,它包括以下内容:
了解电子期刊的声誉:
包含电子杂志中作者的背景,例如查看他们的主页和其他相关出版物的列表。
该杂志的编辑和拥有该杂志的机构情况。
内容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即从文章的内容上判断它在特殊学科领域的科学论述是否有价值以及它是否建立在该学科领域的公认的理论基础上。
2.培训的途径
(1)设置具有开放性的教师培训机构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师培训效率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远距离教学来培训教师,让受训教师收看或收听由专家、学者、优秀教师主讲的课,有助于他们学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经验和技能,提高受培训教师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
随着现代通讯卫星、多媒体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将为教师培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2)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培训
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流行。
由于信息技术的多种特性特别适合于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所以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日益扩大。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因此在对教师进行研究技能的培训时,可以采用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以抛锚式教学为例,该模式主要强调以技术学为基础的学习,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
总之,抛锚式教学是使学习者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由此可见,利用现代学习理论进行教师培训,有利于教师获得良好的研究技能,并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二)。
对学生来讲
在现代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学习内容和其他学生的相互作用完成学习过程。
因此,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都可以称为学习资源。
下面我们从学生的学习作用角度分析对学生资源的开发原则:
1.学生和内容的相互作用
这主要通过教师基于技术媒体设计、开发和发送的各类教育资源(其主体表现为课程材料)实现的。
教师通过学科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和发送引导、帮助学生与教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
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是教育的必备的特征。
每个学习者必须通过这样一个个人建构知识的过程,加工获取的信息并将它们建构到自己以前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正是这一学生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学习者理解的变化。
用建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通过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学习者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他们自身认知结构的改变。
自20世纪以来,学习者与教学内容的相互作用渠道大大扩充了:
通过播音和电视广播大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资源 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