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97141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3.32KB
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Word文档格式.docx
《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明文阅读做题思路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合理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
下定义要求完整,本质地、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
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解释。
一般而言,下定义形如“A是B”,但同时“B是A”也说得通,作诠释则不能。
①黑洞是演变到最后阶段的恒星。
(下定义)
黑洞有无穷大的引力和无限大的质量。
(作诠释)
②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人有很高的智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7.列图表
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四、说明要有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1.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的说明顺序。
主要的逻辑顺序有:
由主要到次要;
由现象到本质;
由概括(抽象)到具体;
由整体到局部;
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果溯因);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一般到特殊等等。
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2.时间顺序
按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可以从古到今,也可以由今到古。
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
朝代、年月等。
3.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等加以介绍,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
五、说明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根本要求是准确性、科学性,简练明确;
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有生动性、趣味性。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具体特征、性质的作用;
其次是说明的准确性、科学性;
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六、说明文结构
常见的说明文结构形式有:
“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常见题型]
1.事物说明文考查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考查说明的内容。
[答题技巧]
1.判断说明对象。
(1)看题目、开头。
例如:
《“长信宫”灯》(2009河北中考)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2.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
(1)抓文章总起性、总结性和中心性的句子,概括说明的内容。
(2)有时文章从多个方面说明,就应把几方面的意思结合起来。
(整体把握,自己概括)
[答题格式]
用“文章说明了……或介绍了……”的句式表述。
易错点:
说明的几个方面找得不全,对文章阅读不细致,因此要特别注意开头和结尾段,尽量在原文找答案,另外要注意文章中“此外”“还有”之类的词。
1.文章画线句子(这段文字)主要使用了哪种(哪些)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
2.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难度大一些)
[答题技巧]
1.说明方法和作用的判断。
(1)文章(文段)主要运用哪种(哪些)说明方法?
答题时应先从大的方面入手(全篇、各段),看其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就是题目所问的主要说明方法。
(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哪些)说明方法?
答题时则可以将画线句中的说明方法都写出来。
(有时分值可以提示出答几种)
(3)准确记忆说明方法的作用。
2.给说明对象下定义。
下定义必须是明确的判断。
(本质)
语言形式一般为:
“……是……”或“……叫……”(往往用一句话精练概括)
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
1.举例子:
举……的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
2.打比方:
把……比做……,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3.作比较: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
4.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
5.分类别:
把……分别加以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6.下定义:
科学准确地说明了……的本质特点
7.列图表: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
1.文章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文章中段与段之间能否互换(某个段落是否可以删去)?
1.判断说明顺序的方法。
空间顺序:
文中有表示空间方位、行踪变化等的词语。
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
(如果说明对象是建筑物,那么说明方法往往就是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文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某某时间、某某朝代等。
(文中按照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的顺序。
文中会有一些特殊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
(采用排除法,不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那应该就是逻辑顺序)
例:
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
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
其次是采集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
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1)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答:
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2)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
为什么?
不能。
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规律,调换后就不符合了。
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整体到局部、由原因到结果)。
有时也要考虑到与上文的照应、说明的内容是否全面等。
[常见题型]
1.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
2.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
3.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体现语言准确性(生动性)的词语、句子或分析该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1.判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并说明原因?
判断能或不能+词语特殊作用(表示推测估计、限制、强调等)+词语去掉后句意有什么变化和不足(“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判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并说明原因。
原词在文中的作用+两个词语比较+替换之后的效果(影响)。
3.考查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一般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修辞手法+作用关键词+具体语段内容。
(2)表达方式(记叙或描写)+具体形象+文章内容。
4.体现语言准确性(生动性)的词、句或分析该词、句的表达作用。
(1)找到能体现说明语言准确性或生动性的词语或句子。
(2)分析词语或句子的作用,见必备知识五。
1.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或某一段的段意。
2.概述事物的形成过程、原理等。
3.筛选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1.对文章内容和段意的概括。
应准确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和说明的内容,如果有中心句,直接摘取;
如果文段中是分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每层的意思联结进行归纳。
要注意特殊词语,如“所以、总而言之”等。
2.概述事物的形成过程、原理。
一般从原文中找,但需要再进一步理顺,把零散的意思归纳到一个完整的句子中。
3.考查筛选提取文中重要信息。
(1)审清题目要求,认真阅读文本。
(2)找准原段,分析句意,从相关文段中筛取相关信息,概括要全面。
(一般能找到原句)
1.列举类。
2.献策类。
3.拟宣传语类。
4.谈感受认识类。
5.想象设计类。
1.列举类:
考查学生列举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材料。
2.献策类: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相关的问题提出对策并能阐述理由。
3.拟宣传语:
这类试题在环保、预防疾病、开展科普宣传等说明文中比较常见。
4.谈感受认识:
这类试题一般在记叙文、议论文中出现,但近两年在说明文中也有考查。
5.想象设计类:
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自己个性化的创造。
1.考查标题的作用。
2.考查开头的作用,如“文章开头列举……用意是什么?
”或者“文章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1.标题的作用。
(1)交代说明对象;
(2)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3)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4)吸引读者的兴趣。
2.开头的作用。
引用部分内容+引出文章要说明的对象(或者内容)+吸引读者,增强文章趣味性(或者为下文作铺垫)
一、2012·
河北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
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
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
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
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
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
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
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
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
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________。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
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
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
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
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
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
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
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
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
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
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
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
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
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
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是植物的抗旱生理特征。
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选文第①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____引出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示例:
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
[解析]本题考查的内容较多,既有对说明文语段内容的理解,也有对信息的提取概括,考生在做题时要注意二、四段的中心句,结合本段内容可知,横线处的句子也应围绕“抗旱”来写。
3.选文运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举例子;
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植物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为常规考查,难度不大。
4.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为减少水分的散失,光棍树的叶子逐渐退化,用绿色的树枝进行光合作用。
(√ )
(2)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身躯巨大、贮水丰富,被称为“沙漠里的甘泉”。
( √ )
(3)沙拐枣能充分吸收地面水分,是因为它的垂直根系和水平根系都很发达。
( ×
)
第二份资料补充
说明文阅读考点全攻破
说明文考点1:
找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特征;
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就是说明了什么。
说明特征:
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说明内容:
就是说明了什么,什么怎么样。
注:
说明对象是指具体事物,而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指对象加上特征。
题型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题型2:
某段说明了什么?
说明对象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部分段落的。
说明对象分类:
(1)事物,文章主要介绍这些事物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了、鼻子能嗅到的、嘴能品尝出来的、皮肤能够触摸到的、内心能够直接感受到的特征特点;
(2)事理。
它是经过人的大脑对感官摄入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后得出的抽象的结论,它离开了事物的本身,集中表现在:
原因、方法、规律、关系、方式上面。
答题公式:
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如果题目揭示的说明对象是比喻句,不能用比喻句的喻体,而要用本体来答。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3、看各段说明内容。
题型:
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对象的特征:
(1)看题目,
(2)总写段,(3)中心句,(4)自己概括(各段特点叠加)
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
(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
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不少课文中有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
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
说明文考点2:
概括说明的内容
说明内容是指要说明的主题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它的历史、特点、性质等。
就是你要说明什么事物或者事理,这个事物或事理怎么样。
如何概括说明内容
抓住说明对象,找准说明特征;
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前要重点看开头和结尾,找中心句和关键句;
当然,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
(1)说明对象+关键词(特征),(或找中心句)
(2)说明对象+……+……(各段内容的关键词叠加)
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特征。
这篇说明文介绍了的特点。
事理说明文:
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这篇说明文说明了_______的道理。
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
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
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
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概括说明全文或局部段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某段的说明内容:
句式:
说明了……的……特征
答题思路:
1、语句摘录法:
通过摘录文中的中心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2、如果没有中心句,就要分析段落结构,是总分式还是并列式;
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A、分层合并法:
所谓的分层合并法就是把所给的段落先根据内容分成若干个层,然后再概括每个层次的层意,然后在层意的基础上提炼概括,找出每层层意的中心词,最后用一个能包括所有层意的中心词的词或短语,并结合语体词、修饰语对全段进行概括。
段意==语体词+修饰语+中心词
语体词是表明文体的。
(1)记叙文的段落常用的语体词有:
本段记叙了、本段描写了、本段抒发了;
(2)说明文的段落常用的语体词有:
本段说明了、本段介绍了、本段阐释了;
(3)议论文的段落常用的语体词有:
本段论证了、本段论述了。
例段一:
(1)巴黎桥多。
(2)赛纳河如一条美丽的带,自东向西飘然而过,将巴黎城分为二,河北为右岸,河南为左岸。
(3)仅在赛纳河流经巴黎市区的一段,连接两岸的桥就达三十四座之多。
(4)巴黎的桥造型风格各异。
(5)最华丽的桥当推亚历山大三世桥,上面饰有一些有寓意女神雕像级四匹奋蹄腾空,栩栩如生的石雕飞马,还有无数精雕细刻的金属灯座。
(6)如果说亚历山大三世桥是珠光宝气的王后,则连接城岛和左岸拉丁区的小桥就是朴实无华的小家碧玉。
(7)从桥栏上垂到护岸墙上的长春藤,使这座单孔施工桥如农家少女表现出一种天然的田园美。
(8)城岛西端的新桥历四百年而坚固如新。
(9)人们在欣赏它古朴的同时,往往也啧啧称赞它设计新颖,每个桥墩上面都向外突出一个半圆形阳台,成为路人驻足观景的好处所。
对例段一分析如下:
第一层:
(1)—(3)句,说明巴黎的桥多。
第二层:
(4)—(9)句,说明巴黎的桥造型风格各异。
因两层为并列关系,故本段段意合并为:
本段说明了巴黎桥的特点。
其中“说明”是语体词,“巴黎的桥”是修饰语,“特点”是中心词,它能概括一层中的“多”和二层中的“造型风格各异”。
例段二:
(1)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
(2)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时间。
(3)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公孙树”。
(4)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
(5)一点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它甚至到了400岁的“高龄”,依然能够开花结果。
(6)最“长寿”的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它粗大而又茂盛,高25米,树干腰围达16米,据说已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对例段二进行分析:
第一层
(1)—(3)句,说明银杏生长速度慢。
第二层(4)—(6)句,说明银杏长寿。
两层为并列关系,故段以概括为:
本段说明了银杏生长的特点。
例段三:
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一段文字如何概括段意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
大则占地数亩,小则不过数丈;
或独家独户,或数户或十几户合居,形成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分析:
“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置于幽静深巷之中”可概括为“分布广”。
“大则占地数亩,小则不过数丈”可概括为“大小不一”。
“或独家独户,或数户或十几户合居”可概括为“形式多样”。
“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可概括为“人文作用强”。
所以段意可合并概括为:
本段说明了四合院分布广、大小不一、形式多样、人文作用强的特点。
B、要点归纳法:
把揭示文段中心内容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归纳组织成句子即可。
猫爪藤的根扎进地下40厘米左右,与其它树木的根纠缠在一起,难于斩除,而且猫爪藤还有贮藏着丰富养分的块根,即使把地面的藤蔓统统割掉,它很快又能长出新芽。
结合文段内容,本段内容可以概括为:
猫爪藤难于斩除。
3、先确定主语(即说明对象)
4、注意准确概括准确界定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的中心):
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2.概括方法: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说明文考点3:
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说明文考点4:
给事物下定义
下定义,要用简洁的语言科学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
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
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
肥料是能供给养分使植物生长的物质。
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工程技术的科学叫做应用科学,它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来解决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的学问。
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只要是下定义,就必须揭示事物的本质,只有这样的定义才是科学的。
比如,有人说:
“人是两足直立的动物。
”这个定义就是不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说明文 阅读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