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94006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109.97KB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Word下载.docx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填空和答案最新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的。
三、运动的快慢
1.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的大小。
(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多少。
2.速度
(1)物理意义:
速度是描述的物理量。
(2)定义:
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3)速度计算公式:
v=。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米/秒,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
s-l。
②常用单位:
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
③单位的换算关系:
1m/s=km/h。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式中,t为总时间,s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
A.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的,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速运动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
所以,谈到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便失去意义。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注:
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速跟和有关;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
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
2、响度:
声音的叫响度;
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
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3、音色:
声音的品质特征;
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Hz,高于Hz叫超声波;
低于Hz叫次声波;
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
4、噪声的等级: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符号为。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
(1)在处减弱(安消声器);
(2)在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处减弱(戴耳塞)
七、声音的利用
1传递(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
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
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
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
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
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
1、用途: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
℃;
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熔化要热,凝固要热;
2、固体可分为体和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继续吸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
继续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
继续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
2、热量只能从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热、液化要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有关:
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的大小有关,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锅煮饭);
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热量;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
蒸发只在液体进行;
沸腾比蒸发;
(4)蒸发可: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
人出汗降温;
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温度;
(2)(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
氢的储存和运输;
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
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变干;
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
雪的形成;
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
附在尘埃上形成;
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
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
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白气”是水蒸汽而成的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源:
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像是倒立的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
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
整队集合;
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
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
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
影子;
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
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
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光年是单位;
1光年≈9.4608×
1015m≈9.4608×
1012km;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
反射角入射角。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互看双眼)
5、两种反射:
反射和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对应的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的,这些光线的(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街道拐角处的反光镜);
凹面镜对光有作用(太阳灶,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
折射光线和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3、斜射时,总是中的角大;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
0°
。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一些;
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些;
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些;
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了;
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弯折了;
(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天边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蓝;
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世界上没有黑光;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是色;
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
红、橙、、绿、蓝、、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2、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温度越辐射的红外线越多;
(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作用强;
(加热,红外烤箱)
3、紫外线:
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作用强;
(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3)、作用;
(验钞)
(4)、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中间、边缘的透镜,如:
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
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
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
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
用“O”表示。
3、焦点: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4、焦距:
焦点到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
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于主光轴;
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于主光轴。
六、照相机:
1、镜头是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二倍焦距,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物体,胶卷、屏幕。
八、放大镜:
放大镜是透镜;
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像;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
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注意事项: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上;
又叫“三心等高”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十、凹透镜始终成缩小、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成像条件物距(u)
成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u﹥2f
u=2f
f﹤u﹤2f
u=f
0﹤u﹤f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面,晶状体太,需戴透镜矫正;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面,晶状体太,需戴透镜矫正;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镜,成放大的像;
第六章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l.质量
(1)定义:
物体中叫质量,用字母表示。
(2)质量的单位:
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
1t=kg;
1kg=g;
1g=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
用天平
(1)构造:
托盘天平由、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
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
(2)使用:
先将天平放;
后将游码;
再调螺母;
放物体,放码;
四点注意要记清。
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
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
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俗称游码质量)。
四点注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砝码要轻拿轻放。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其比值为。
2.密度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表示。
(2)公式:
ρ=。
式中,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3)单位:
国际单位是,读做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还有:
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
换算关系:
1g/cm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决定。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
m3、dm3(L)、cm3(mL)、mm3。
(2)换算关系:
1m3=103dm3;
1dm3=cm3;
lcm3=103mm3;
1L=dm3;
1mL=mm3。
(3)测量工具:
或量杯、刻度尺
(4)测量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
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
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
(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
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毫升)?
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
③读数时,视线要。
2.密度的测量
(1)原理:
。
(2)方法:
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得到ρ。
(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天平(含砝码)、石块、水、细线。
步骤:
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
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
用表达式ρ=算出密度。
②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
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水、细线。
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m;
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用细线拴住铁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
将木块取出,用细线把木块与铁块拴在一起全部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
用表达式算出密度。
在测固体的密度时,在实验的步骤安排上,都是先测物体的质量再用排液法测体积。
如若倒过来,则会造成固体因先沾到液体而使得质量难以准确测量。
③测量液体(如盐水)的密度
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倒一部分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书V;
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2;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属性,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农业
①用来判断土壤的肥力,土壤越肥沃,它的密度越。
②播种前选种也用到密度,把要选的种子放在水里,饱满健壮的种子由于密度而沉到水底,瘪壳和杂草种由于密度而浮在水面上。
(2)工业
有些工厂用的原料往往也根据密度来判断它的优劣。
2.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
(1)的热胀冷缩最为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也最大。
(2)一般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
(3)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
如:
℃的水密度最大。
3.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
(2)计算不能直接称量的庞大物体的质量,m=ρV。
(3)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的较大物体的体积,V=m/ρ。
(4)判断物体是否是实心或空心。
判断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利用进行比较;
利用进行比较。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m”。
1mm=1000µ
m=103nm。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年级 物理 上册 知识点 填空 答案 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