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91711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4.88KB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期末复习要点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
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四、大汶口原始居民
约四五千前
黄河流域的山东泰安大汶口
3.生产农具:
磨制石器,石镰,石锄
4.原始手工业:
黑陶,白陶
5.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出现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时间
距今约6000多年
距今约7000年
地点
今陕西西安半坡村
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生产
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用石斧耕地,种植粟、白菜、芥菜。
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鱼。
制造彩陶。
住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制造黑陶。
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和使用水井。
意义
黄河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长江流域氏族聚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炎帝,黄帝
1.炎帝姓姜(姜子牙的祖先),号神农氏。
“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部落在今陕西岐山。
治麻为布,民着衣裳。
作五弦琴,以乐为民。
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
立市廛,首辟市场。
削木为弓,以威天下。
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2.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公认的华夏始祖。
相传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3.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
二、战争
1.炎黄战蚩尤
(1)时间:
距今约四五千年(传说时代开始)
(2)主要人物:
炎帝、黄帝、蚩尤
(3)主要战役:
涿鹿之战
(4)结果:
黄帝炎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5)影响:
炎黄部落组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炎黄之战
(1)原因:
争夺中原地区
(2)地点:
阪泉之战
(3)结果:
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
(4)影响:
形成华夏族
3.尧舜禹的“禅让”
(1)尧: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丹朱:
知子莫若父)(共工:
不能成大任)(舜:
孝。
百事孝为先,从德行入手)(以德为先)
(2)舜: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父亲与继母恶毒,象恶毒)(辟局)
(3)禹:
引,疏导洪水。
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禹传子家天下)
(4)禅让制:
原始社会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回)(制度建设方面:
王位世袭制)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一、夏朝
1.夏朝的建立
时间:
公元前2070年
建立者:
禹
都城:
阳城(今河南登封)
地位: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我国进入文明时代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世袭制特点:
a.家族世代继承王位
b.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衍生出叔死侄继)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3.夏朝的统治
巩固统治的措施:
政治:
修筑城堡和大型宫殿;
组建军队;
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
经济:
经济活动以农耕为主
文化:
早期文字已经初步形成
4.夏朝的灭亡
公元前1600年
亡国之君:
桀
灭亡标志:
商汤灭夏
重要战役:
鸣条之战
二、商朝
1.商朝的建立
汤
亳(今商丘)盘庚迁殷殷(今安阳)
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2.商朝的统治
设置管理各项事务的官员;
建立庞大的军队。
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畜牧业规模较大;
青铜铸造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雕刻工艺精湛
出现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3.商朝的灭亡
公元前1046年
纣
武王伐纣
牧野之战
三、西周
1.西周的建立
周武王
镐京(今陕西西安)
2.西周的发展
全国土地归国王所有,平民和贵族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农业:
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
手工业:
分工较细,原始瓷器制作比较普遍。
建筑业:
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3.西周的灭亡
公元前771年
周幽王
犬戎攻破镐京
4.东周建立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
洛邑(今河南洛阳)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主要内容:
“授民授疆土”
3、对象:
王族、功臣、前代贵族
4、诸侯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
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5、分封的依据:
血缘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6、分封制的影响:
①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②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二、贵族、平民和奴隶(笔记)
阶级
等级构成
权力和义务
统治阶级
贵族:
包括诸侯、卿大夫、士
拥有各种特权,兼任各级官员,以剥削平民奴隶为生,从事脑力劳动,不从事体力劳动
被统治阶级
平民:
指“众”、“民”、“庶人”、“农夫”等
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有人身自由,拥有一些私有财产,是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奴隶:
来自战俘、触犯刑法的罪徒等
无人身自由,被用于赏赐和买卖,除了被迫作苦役外,有时被杀死,用作祭祀祖先的供品,或为死去的贵族殉葬
三、维护统治的工具:
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军队的作用:
①对外征战
②对内镇压
2、刑法作用:
巩固统治秩序
3、礼:
一整套衣食住行方面必须合乎尊卑等级的身份礼仪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4、礼的实质:
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春秋五霸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前476年)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
——《史记·
周本纪》
成因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谁势力强大,就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1、齐桓公首霸
(1)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1任用管仲为相,国力大增(管仲相齐);
2齐国地近渤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是东方大国
3运用“尊王攘夷”的谋略,提高了齐国的地位;
4召集诸侯“葵丘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2)齐桓公给我们的启示
为成就霸业不记私仇,气度非凡.可谓:
行大事者,不拘小节.
虚心纳谏,接受贤臣金玉良言.可谓:
用人不疑,知人善任.
身处乱世,以天下为己任;
尊王攘夷,实现个人政治抱负.可谓:
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2、楚庄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未亲政前,终日歌舞升平,韬光养晦,麻痹政敌。
可谓: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后楚庄王饮马黄河,雄心勃勃,问鼎中原。
事业有成,功成名就
3、晋文公城濮之战
晋文公早年流亡在外,颠沛流离,心向祖国。
身在他乡,心怀故国。
城濮之战,晋军退兵三舍,晋文公兑现诺言。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4、宋襄公给我们的启示
宋国国力衰微,宋襄公穷兵黩武,谋求霸业。
自不量力,自取灭亡。
泓之战,没有把握有利地形和战机,致使宋军惨败。
才疏志广,昏庸愚昧。
5、勾践给我们的启示
勾践亡国之后,不忘国耻,卧薪尝胆,力图复国。
励精图治,矢志不渝。
二、战国七雄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三家分晋
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和原来秦、楚、燕、齐四国合称战国七雄。
2合纵连横
•战国时,各国除了使用武力外,还不断采取政治、外交上的攻势。
•从地理上看,秦国在西部,其它六国分布在东部,东西为横,南北为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
秦国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3秦灭六国:
(详见13课)
4小结
春秋战国给我们的启示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给各路诸侯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他们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时势造英雄。
•而今,我们更要吸取历史教训,珍惜安定团结的国内环境,抓住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
采用和平的方式妥善的解决好台湾问题
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一、经济变革——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千耦其耘:
2、生产工具的进步:
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回顾农具的发展历程)
1)时间:
春秋时期
2)意义:
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3、耕作技术的进步: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1)出现时间:
春秋时期推广时间:
战国时期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因:
铁器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方式的变化:
有“公作”转化成“分地”,个体生产取代了大规模的强制性集体耕作。
二、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政治变革)
改革背景:
1、新兴地主阶级要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2、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
魏国——李悝;
楚国——吴起;
韩国——申不害;
齐国——邹忌
三.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1.变法的历史背景
第一,铁器、牛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第二,新兴地主阶级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
第三,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
(直接原因)
2.变法的时间:
公元前356年
3.变法的人物:
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
4.变法内容
1)经济:
奖励生产;
重农抑商;
统一度量衡
2)军事:
奖励军功
3)政治: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推行县制
5.作用:
秦国建立起了封建制度,成为战国后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6.成功原因以及启示:
1)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秦孝公坚定的支持变法。
3)商鞅个人的努力。
启示:
变革要顺应历史大趋势,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照顾方方面面的利益诉求,态度坚决,稳步推进。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含义:
商周时期,刻在甲骨或兽骨上的占卜文字,称为甲骨文,又称卜辞。
2、内容:
反映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3、主要发现地:
河南安阳小屯村
4、特点:
基本上是一种象形文字,它又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5、意义:
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二、青铜器
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青铜器。
青铜铸造业是商朝的重要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2、种类:
(1)礼器
(2)饮食器。
(3)兵器和工具等
3、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和青铜立人像。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青铜立人像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出现金文(铭文)
4、商朝时期青铜器特点
种类繁多、工艺高超;
制作精良、纹饰华丽;
气势宏大、风格多样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孔子生平及身份: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思想内容及政治主张
1)思想:
“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2)政治主张
“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3)影响: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3、教育教学成就
1)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2)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老子
1、年代:
2、创立学派:
道家
3、著作:
《道德经》
4、思想:
道为本源;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
小国寡民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
社会变革商鞅变法奴隶制瓦解
各诸侯国的变法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思想文化空前发展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原因:
1)、生产力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也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各国变法需要理论支撑,为百家思想提供了学术市场。
3)、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4)、私学的兴办,给各派学说的传播提供了阵地
5)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迁徙、自由批评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
2、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1)墨子: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
著作:
《墨子》
主张:
兼爱、非攻
(2)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君子之道
(3)韩非子:
法家的代表人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权、法术势相结合,进步的历史观。
(4)庄子:
道家学派代表人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逍遥人生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一、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
2、都江堰的修建地点?
蜀郡岷江流域
3、都江堰的修建者?
秦国李冰父子
4、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
5、修建原因:
排涝防旱
6、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1)、
分水鱼嘴:
使江水分流
(1)外江:
分洪
(2)内江:
灌溉
结构和运作原理飞沙堰:
泄洪排沙
宝瓶口:
引水灌溉
(2)、经验:
“深淘滩,低作堰”
(3)、治水特点:
重在疏导
7、意义
(1)分洪减灾、引水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设计巧妙科学,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3)两千年被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神奇的编钟
曾侯乙编钟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
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一套编钟。
第13、14课秦朝的兴亡
一、秦王扫六合——秦王嬴政统一六国
1、秦统一中国前的历史背景:
从经济条件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地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给统一局面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从民族关系讲,华夏族已经形成一个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且有较高的经济文化水平,能够作为一个核心民族,促进各民族进一步融合。
从政治局面来看,因为封建割据及混战不断,人民遭受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秦能够统一的条件
一次改革
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一种策略
采取连横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一场胜仗
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抗秦
一代雄主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3、秦统一的过程
前230年灭韩
前229年灭赵
前226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4、秦统一的疆域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5、秦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
废分封,立郡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
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机构的三公制:
设立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
3.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废除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分封制,建立起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
(二)、经济文化方面
车同轨,修筑驰道
书同文:
统一为小篆,后来出现隶书.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
(三)、军事方面:
御匈奴,筑长城;
征南越修灵渠.
(四)、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统治;
钳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毁了文化。
三、秦的灭亡
(一)、秦灭亡的原因
1、广大农民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2、国家征收的赋税占农民全年收成的三分之二
3、秦朝统治者制定了严酷的刑法
4、秦二世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建立政权:
张楚政权
结果:
失败
历史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三)、楚汉之争灭秦
公元前207年
过程:
项羽:
巨鹿消灭秦的主力
刘邦:
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灭秦
(三)楚汉战争
前206年—前202年
双方:
“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目的:
为争夺天下而战
结果:
刘邦胜,建立西汉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措施
⑴思想文化方面:
①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从此,儒家学说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
⑵政治方面:
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从而削弱诸侯国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
③强化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为。
在地方,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影响:
汉武帝在位期间能顺应历史潮流,开拓创新,在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步入鼎盛时期。
思想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经济盐铁官营,重农抑商,算缗告缗,均输平准,统一铸币五铢钱.(补充)
军事反击匈奴
民族关系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汉与西域的交流
对外交往开拓丝绸之路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回顾自战国以来匈奴与中央王朝的关系)
1.张骞通西域。
⑴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⑵意义: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⑶西域都护的设立: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2.丝绸之路
⑴形成: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
⑵路线:
从长安(今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是当时横穿欧亚大陆的陆上通道。
⑶作用: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
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⑴发明:
西汉前期,人们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了启示,发明了纸。
⑵改进: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为原料,制成“蔡侯纸”,不仅降低了造纸成本,而且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纸的传播时间与区域看教材)
⑷意义: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医学
⑴张仲景: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在书中全面阑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⑵华佗:
汉代著名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创建了五禽戏.他医术高明,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被人们誉为“神医”。
3.数学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
它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1.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世界古代三大宗教之一。
它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明帝开始兴建佛寺。
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教义:
现实人生就是“苦”。
痛苦由人自身的贪念等造成。
贪念等引起善恶行为,又产生轮回报应。
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痛苦,虔诚信佛,来世就能幸福。
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的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2.道教道教的兴起与东汉末年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道教教主--太上老君老子太上老君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修身养性,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服食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
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
内丹就是气功。
3.史学
⑴司马迁:
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终于编写成《史记》。
⑵《史记》:
体裁: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内容:
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特点:
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地位: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曹操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基础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
208年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 历史 期末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