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研读美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385316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74KB
《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研读美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研读美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研读美术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美术教学方法上尚未把握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2、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时常存在贴标签式的简单化倾向,教育目标过于直、露,忽视一以贯之的潜移默化过程。
3、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过于泛化,多有活动形式而缺少过程;
自主学习缺少有效指导,常成为放任自流;
师生间的对话、讨论,往往变成预设目标的问答,难以形成有效的平等交流。
4、教学中美术对其他学科的借鉴往往偏离美术本体,变异为其他学科的附属。
5、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形式,不问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误认为凡是离开课桌动起来、气氛热闹的课就是一节好课。
6、滥用多媒体,使原本生动活泼的美术课程被局限在事先设定的操作程序之中。
7、课程评价原则运用失衡,廉价而又过滥的一味褒扬和肯定,使评价的激励效应贬值,课程评价未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第二部分:
新课标修订的依据和思路
一、修订依据。
2007年由教育部组织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成立,随即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展开全国范围的调研工作。
依据有关文件,参照教育部和修订组调研的结果与基层意见的反馈,经过数次修订,至2011年4月初完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l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终稿。
本次修订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准确把握,努力使《标准(2011年版)》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二、修订思路。
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订工作的起点。
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4.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第三部分:
课标修订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
一、调整文本结构并充实前言。
第一部分中的"
价值"
内容删除,相关的思想在"
前言"
部分加以简要的表述。
另外,在"
部分加上了设定《标准(2011年版)政治坐标和指导思想的相关表述。
强调了美术课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教育规划纲要》特别强调“坚持德育为先。
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任何学科都应该通过课程和教学体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美术学科也概莫能外。
《标准》的修订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渗透,在各个部分都充分加以体现。
二、对美术课程性质的新界定。
课程性质是对整体课程教学指导思想的宏观把握,是理解美术课程标准的关键所在。
此次新美术课程标准的颁布,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是:
《标准(实验稿)》将美术课程标准定义为具有人文性质,而《标准(2011年版)》却开宗明义到,“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美术课程愈发凸显了其“视觉性”因素,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美术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特点,即“物质材料的依赖性”和“直观形象性”的特点。
这是因为,学科本体始终是理解美术教育的基础和立足点所在。
此外,《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美术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践性和愉悦性,学生应该习得具体的美术操作技能。
这一方面旨在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享受美术学习过程的乐趣。
这是培养学生自信心、养成其健康人格的必要前提。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调整。
《标准(2011年版)》对美术教育“基本理念”的陈述立基于原有“实验稿”的基础,指出了美术课程所要具备的四大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
其中,“面向全体学生”乃为《标准(2011年版)》理念突出强调的一条。
这是由基础教育的本质所决定的,即“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它是一种面向大众的国民文化教育,而非专业的技术教育。
因此,这对学校美术教学的教学内容选择(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应用(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出了独特要求。
四、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目标。
较之旧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标准(2011年版)》鲜明地提出了美术课程所应具有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将其纳入到课程总目标的基本陈述之中。
这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美术教育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它同时也需使得学生学会学习,学有所成、学有所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情感态度取向。
可以说,“三个维度”的提出,涉及教学观念的深层次转型,是美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需要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在此次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也对四大学习领域所应具有的分目标做出了详尽说明。
“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从美术语言、美术题材和制作技巧、造型活动的过程三方面指出了该学习领域所要达成的目标。
本学习领域突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淡化了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
就具体内容而言,“敢于创新与表现”是新《课标》与旧有课程标准不同的一个地方。
这向我们表明,学生的造型活动不只是一种基于材料的制作过程,学生还需要能够借此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
这是对“表现”环节的强调和突出。
在“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的变化:
第一,“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强化了设计与工艺之间的具体差别;
第二,“逐步发展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功能的角度思考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这是对“物以致用”设计思想的具体执行;
第三,“根据意图选择媒介”,强调了人在进行设计行为之前的构想、预见和选择过程;
第四,“体验设计和制作的过程”是“过程与方法”维度在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的具体体现。
“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将形成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了解美术与文化情境、生活的关系及培养健康和多元的审美情趣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达到此目标的过程中,一来可以对美术作品等获得直观的感性理解,二来也可以锻炼自身的理性思考与判断能力。
当然,这也有赖于教师向学生讲授一些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不仅授之于“鱼”,而且授之于“渔”。
此外,较之旧有课程标准,新《课标》特别指出了“自然美”“美术作品”“美术现象”都可以作为欣赏评述的教学对象。
这是对常规以作品为中心的美术欣赏教学的一次扩充和丰富。
“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的分目标在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及了“综合”的具体内容和层次——“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指出“学会以社会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的具体教学方法。
《标准》中该学习领域中的“目标二”是从跨学科的角度来制定的,强调通过一些综合的具体途径(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并能够“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
这里的“各种形式”为学生的艺术表现媒介、方式方法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思考空间。
五、对四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调整。
以简要的文字对四个学习领域做了界定和说明。
四个领域都采用了一个同样的格式:
(1)目标
(2)学习活动建议(3)评价要点。
在评价要点里,采用了量化的评价。
(一)造型·
表现领域
表现”学习领域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术课程内容中分量最重的一个部分。
它囊括诸多的美术门类,其实践性、体验性强的活动特点也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对此活动内容的教学需要我们予以认真的把握和思考。
和旧有的实验稿相比,此次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对这个领域的教学描述有两点需要我们注意:
第一,新课标对该领域进行说明界定时,强调多种“媒材”而非“材料”。
此微观变化说明,教师在展开美术造型活动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熟悉不同的美术创作材料(如蜡笔、宣纸、木块与石材等),还需要从“媒介”的角度进行教学思考(如图形表现、视频处理、多种材料的复合与转换等)。
这更多是培养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体验视觉传达与表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局限与“描绘”与“塑造”的过程。
第二,拼贴也可以成为造型的基本手段和方法。
这说明,学生的造型表现可以更为开放和多元。
有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也可以适当借用一些后现代、当代艺术的造型表现手段,如安迪·
沃霍尔波普艺术中的拼贴与复制等。
第三,“逐步形成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此领域教学提出了在美术本体方面的要求,旨在让学生“学有所乐”的同时,也能够“学有所得”。
(二)设计·
应用领域
“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区别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内容,更多地强调设计中的创造意识与特定的功能性特点。
其中尤其突出了设计对现实生活的改变、完善与促进功能,它旨在使人自身的生活变得高效、快捷,同时享受最新的文明形式。
因此,“改善”环境与生活而非“美化”环境与生活,是设计的初衷,也是其归宿所在。
后者更多是强调一种审美的装饰性,它与人类的造型表现活动目的略有涵盖。
从具体的学习构成内容来讲,该学习领域既包括现代设计基础也包括传统工艺内容,如同课程标准所陈述的那样,“‘设计’的含义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
”此外,在学习领域说明中,课程标准也对该领域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也做出了具体陈述。
(三)欣赏·
评述领域
评述”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领域,它对于其他三个领域教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以直观的方式进行欣赏,以理性的方式进行鉴别,是欣赏活动展开的两个层面。
同时,学生还需要在群体交互的活动中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就其修订前后标准的差异点来看,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明确将“美术现象”纳入到欣赏与评述的内容范围之中,这是对常规以自然美和美术作品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同时,学习领域中也鲜明提出学生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风格、社会历史背景作者思想等内容,并能够用语言、文字和动作表述自身的感受和理解。
其中,用“身体动作”表达“视觉理解”是该学习领域增添的一个亮点。
此外,学习领域说明也对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些提示,比如:
注重学生参与、教学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等。
这些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精神的具体实践。
(四)“综合·
探索”领域
在“综合·
探索”中,以简洁的文字,强调了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和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综合。
指明了“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综合领域中有更为想象的空间。
“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是素质教育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进一步体现,它旨在从跨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弥补分科课程的不足。
然而经过十年的课程实践,对此领域的美术教学也极易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科本体不断趋于弱化,美术教学的视觉形象性特征不明显。
因此,2011版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即在此问题上做出了改进。
《标准》指出,教师需要设计出“丰富多彩并突出美术学科特点”的课程内容,以在强化学习内容间横向联系的同时,不失美术课的造型性、视觉性、实践体现性的特征。
当然,这有赖于教师找好课程综合的“连接点”所在。
此外《标准》也指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或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
六、对教学建议的调整。
对比2001和2011版的课程标准,我们发现有主要增添了如下内容:
修订后的《标准》增添了“积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这一核心要义。
此种说法旨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习美术的权利。
就教师教学实践来讲,此要义可做两方面解释:
一是要注意因材施教,兼顾班级上不同程度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并使之能够各取所需,并能够做到互为合作。
二是从大体的教育环境上讲,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美术教育要引起我们重视。
这要求一线美术教师能够积极开展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开发具有适应性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
在明确“面向全体学生”或“以学生为本”这一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教育实践者需要精心谋划和设计有关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教学目标制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内容。
惟有如此,美术教学才能真正使得不同的学生能够“学有所得”。
“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是此次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较有新意的一个内容。
具体而言,较之于修订前的标准,此次《标准》提出了一些更为具体和实在的做法,如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创意并“运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创造性地加以表达,解决问题”。
这是教育学界倡导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在美术学科的具体应用。
正所谓“思维起于问题而止于结论”,此种教学方法更多是对学生个体智慧和探究能力的尊重,老师只需要做到有效地引导和适时的启发。
美术教育教学不是一个单独而割裂封闭环节,它需要和自然及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是由美术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的先天特色所决定的。
因此,“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便是教师所要积极关注的事情。
学生需要不断地通过美术学习及艺术造型与表现的方式而做到亲近自然、参与社会、融入生活。
最后,教学建议也提及了要“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这是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一次具体说明和补充。
七、评价建议强调了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客观、公正地判断课程目标是否达成的有效手段,它不仅是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环节,也是教师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因此,修订前后的课程标准都明确地指出了基于当今教育理念下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些核心理解。
譬如:
1.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此种观念决定了以衡量学生美术学习表现为主体的“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评价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美术教学过于注重结果(或学生作品画面效果)的评价方法。
2.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多元化,强调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多种途径,评价结果则既可以是分数,也可以是等级、评语或两者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和对象则应该延伸至学生构思、表现、技能操作等多个层面。
当然,标准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评价策略,如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与课堂讨论等内容。
它们多属于一些质性评价的方法,这也是由美术学科的情意性、适度的不确定性、操作与实践性等多种特征所决定的。
八、充实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拓展美术课程内容、丰富美术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必备环节与要素。
这一方面可以给予教师以更大的教学空间,以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增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主性。
对比修订前后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变化: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美术课程资源的四大分类:
学校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分类的标准主要是依据美术教学内容空间分布的不同(当然,其间也可能有或有重叠的部分),它们清晰地指明了拓展美术教学内容的四个维度。
紧接着,《标准》也进而指出了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三个主要目的:
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突出地方美术教育的特色。
其目的最终着眼点在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美术课程内容,以丰富其学习的内容与过程。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满足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条件”“完善美术教学的基本材料和设置”两条建议,以保证最基础美术教学的顺利展开,这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理念在“课程资源”部分的体现。
这要求一线美术教师在拓展美术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一味地求新、求异,应首先将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内容与需要落到实处,使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艺术体验。
“影像资源”这次也被明确地列入了美术课程资源的范畴之内,这是视觉文化时代对美术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师应积极寻求和影像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直观形象性特征,使得物质形态的美术形象可以通过视觉一目了然地感知和把握它的存在。
校外美术课程资源中的“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商店、社区、村庄”此次也是新增添的内容。
其目的在于进一步使得学校美术教育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也相信学生在这些广阔的“生活世界”(现象学语)中获得更为情境化、意义化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经历。
此外,“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也是《标准》所提出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走近自然、与社区携手,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文物和社会生活等资源,以开发多样性美术教学活动。
当然,此过程并不意味着课程实践者可以直接将外在资源拿来为己所用,它还有赖于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前期认真的调查、筛选、转化和课程教学研究。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也对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给出了相应建议。
标准鼓励这些地区的美术实践者仪式要做到“因地制宜”,积极营造本地区的美术教学特色,同时也要“广开门路”,譬如就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引进优质美术教学资源,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益。
”
第四部分全面落实新课标的思路和对策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
教师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
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独立见解;
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和整合
需要教师转变以往教学中忽视知识技能的做法,注重过程也要注重结果要明确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
高度重视教学中出现的教学内容随意、课堂进度散漫等问题,更加注意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务必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美术教学活动。
教学形式的选择应服从于教学目标,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标性。
(三)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在教学中,要重视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意义;
关注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关注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
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也应有必要的教师传授;
提倡探究式学习方法,也应当有适当的接受性学习;
倡导合作学习,也要注意发挥个体学习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交流。
尤其要注意教师的作用不能在教学中缺失,迷失自己的角色定位。
(四)注重美术课程的"
实践性"
。
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活动,在教学中,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2012增刊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义务段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 美术 课程标准 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