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83273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90
- 大小:84.66KB
常见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Word格式.docx
《常见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Word格式.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硬母线安装工程55
3.电气器具、设备的安装56
4.防雷及接地工程57
5.火灾报警工程59
七通风与空调工程60
1.风管及部件制作60
2.风管及部件安装62
八电梯安装工程65
1.机房设备安装65
2.井道66
3.层门、轿箱安装67
4.导轨安装69
5.电梯电器安装70
6.电梯安全装置71
7.电梯试运转72
一、地基及基础工程:
.打入预制桩
(1)桩身质量差
【现象】
桩几何尺寸偏差大,外观粗糙,施打中桩身破坏。
【治理】
1)预制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2)原材料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配制。
3)钢筋骨架尺寸、形状、位置应正确。
4)混凝土浇筑顺序必须从桩顶向桩尖方向连续浇筑,并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5)桩在制作时,必须保证桩顶平整度和桩间隔离层有效。
6)按规范要求养护,打桩时混凝土龄期不少于28d。
(2)桩身偏移过大
成桩后,经开挖检查验收,桩位偏移超过规范要求。
1)施工前需平整场地,其不平整度控制在1%以内。
2)插桩和开始沉桩时,控制桩身的垂直度在1/200(即0.5%)桩长内,若发现不符合要求,要及时纠正。
3)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应妥善保护,施工中应经常复测。
4)在饱和软土中施工,要严格控制沉桩速率。
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以减少对邻桩的挤压偏位。
5)根据工程特点选用合理的沉桩顺序。
6)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7)沉桩前,桩位下的障碍物务必清理干净,发现桩倾斜,应及时调查分析和纠正。
8)发现桩位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3)桩接头破坏
沉桩时桩接头拉脱开裂或倾斜错位。
1)接桩时,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位清洁。
2)采用硫磺胶泥接桩时,胶泥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夹箍内的胶泥要满浇,胶泥浇注后的停歇时间一般为15min左右,严禁浇水使温度急剧下降,以确保硫磺胶泥达到设计强度。
3)采用焊接法接桩时,首先将上下节桩对齐保持垂直,保证在同一轴线上。
两节桩之间的空隙应用铁片填实,确保表面平整垂直。
焊缝应连续饱满,满足设计要求。
4)采用法兰螺栓接桩时,保持平整和垂直,拧紧螺母,锤击数次再重新拧紧。
5)当接桩完毕后应锤击几下,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焊、螺栓松脱、硫磺胶泥开裂等现象,如有发生应立即采取措施,补救后才能使用。
如补焊,重新拧紧螺栓并用电焊焊死螺母或丝扣凿毛。
(4)桩头打碎
预制桩在受到锤击时,桩头处混凝土碎裂、脱落,柱顶钢筋外露。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养护期不宜少于28d。
2)桩顶处主筋应平齐(整),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保护层厚度一致。
3)桩制作时,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不能过大,以3cm为宜,沉桩前对桩进行全面检查,用三角尺检查桩顶的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能使用或经处理(修补)后才能使用。
4)根据地质条件和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选用桩锤,严格控制桩锤的落距,遵照“重锤低击”的原则,严禁“轻锤高击”。
5)施工前,认真检查桩帽与桩顶的尺寸,桩帽一般大于桩截面周边2cm。
如桩帽尺寸过大和翘曲变形不平整,应进行处理后方能施工。
6)发现桩头被打碎,应立即停止沉桩,更换或加厚桩垫。
如桩头破裂较严重,将桩顶补强后重新沉桩。
(5)断桩
在沉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贯入度突然增大。
1)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宜低于C30,制桩时各分项工程应符合有关验收标准的规定,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养护期和正确的养护方法。
2)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操作,若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严禁使用。
3)接桩时,要保持相接的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构造及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4)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全面检查,若桩身弯曲大于1%桩长,且大于20mm的桩,不得使用。
5)沉桩前,应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在初沉桩过程中,若桩发生倾斜、偏位,应将桩拔出重新沉桩;
若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倾斜、偏位,不得采用移动桩架的方法来纠正,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一节桩的细长比一般不超过40,软土中可适当放宽。
6)在施工中出现断桩时,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处理。
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1)成孔质量不合格
1)坍孔:
孔壁坍塌。
2)斜孔:
桩孔垂直度偏差大于1%。
3)弯孔:
孔道弯曲,钻具升降困难,钻进时机架或钻杆晃动,成孔后安放钢筋笼或导管困难。
4)缩孔:
成孔后钢筋笼安放不下去。
5)孔底沉渣厚度超过允许值。
6)成孔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机具安装或钻机移位时,都要进行水平、垂直度校正。
钻杆的导向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潜水钻的钻头上应配有一定长度的导向扶正装置。
成孔钻具(导向器、扶正器、钻杆、钻头)组合后对中垂直度偏差应小。
利用钻杆加压的正循环回转钻机,在钻具应加设扶正器,在钻架上增设导向装置,以控制提引水龙头不产
生大的晃动。
钻杆本身垂直度偏差应控制在0.2%以内。
2)选用合适形式的钻头,检查钻头是否偏心。
3)正确埋置护筒。
预先探明浅层地下障碍物,清除后埋置护筒。
依据现场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决定护筒的埋置深度,一般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1m,在砂土及松软填土中不宜小于1.5m。
要保证下端口埋置在较密实的土层,且护筒外围要用粘土等渗漏小的材料封填压实。
护筒上口应高出地面1OOmm。
护筒内径宜比设计桩径大1OOmm,且有一定刚度。
做好现场排水工作,如果潮汐变化引起孔内外水压差变化大,可加高护筒,增大水压差调节能力。
4)制备合格的泥浆。
重视对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
在淤泥质土或流砂中钻进,宜加大泥浆密度(1.2~1.3),且钻进采用低转速慢进尺。
在处理弯孔、缩孔时,若需提钻进行上下扫孔作业时,应先适当加大泥浆比重(通常是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5)选择恰当的钻进方法。
开孔时5m以内,宜选用低转速慢进尺。
每进尺5m左右检查一次成孔垂直度。
在淤泥质土或流砂中钻进时,应控制转速和进尺,且加大泥浆比重(或投入适量浸泡过的粘土)。
在有倾斜的软硬土层钻进时,应控制进尺,低转速钻进。
在回填后重钻的弯孔部位钻进时,也宜用低转速慢进尺,必要时还要上下扫孔。
在粘土层等易缩孔土层中钻进时,应选择同设计直径一样大的钻头,且放慢进尺速度。
在透水性大或有地下水流动的土层中钻进时要加大泥浆比重。
6)加强测控,确保钻进深度和清孔质量。
(2)钢筋笼的制作、安装质量差
1)安装钢筋笼困难。
2)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3)下放导管困难。
1)抓好从钢筋笼制作到孔内拼装焊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
2)提高成孔质量,出现斜孔、弯孔时不要强行进行下钢筋笼和下导管作业。
3)安放不通长配筋的钢筋笼时,应在孔口设置钢筋笼的吊扶设施。
4)在不通长配筋的孔内浇灌混凝土时,当水下混凝土接近钢筋笼下口时,要适当加大导管在混凝土中的埋置深度,减小提升导管的幅度且不宜用导管下冲孔内混凝土,以便钢筋笼顺利埋入混凝土之中。
5)在施工桩径800mm内,孔深大于40m的桩时,应设置导管扶正装置。
6)合理安排现场作业,减少成桩作业时间。
(3)成桩桩身质量不良
1)成桩桩顶标高偏差过大。
2)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或存在缩颈、断桩等缺陷。
1)深基坑内的桩,宜将成桩标高提高50~80cm。
2)防止误判,准确导管定位。
3)加强现场设备的维护。
施工现场要有备用的混凝土搅拌机,导管的拼接质量要通过0.6MPa试压合格后方可使用。
4)灌注混凝土时要连续作业,不得间断。
3.锤击沉管夯扩灌注桩
(1)成孔质量差
1)锤击沉管达不到设计标高。
2)锤击沉管后管内有水或内夯扩后管内有水。
1)合理选择施工机械和桩锤。
2)群桩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宜采取由里层向外层扩展的施工顺序。
3)因沉管贯入度偏小而达不到设计标高的桩,可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制定补救方案,可采取调整夯扩参数,增加内夯扩混凝土投料量的方法,来补偿桩长的不足。
(2)钢筋笼位置偏差大
成桩钢筋笼的标高超过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1)成孔后在孔口将钢筋笼顶端用铁丝吊住,以防下滑。
2)控制钢筋笼安装高度,在投放钢筋笼以前用内夯管下冲压实管内混凝土。
3)外管内混凝土的最后投料要高于钢筋笼顶端一定高度,一是预留一定余量,二是避免桩锤压弯钢筋笼。
(3)桩身质量常见缺陷
1)外管被埋,即在灌注混凝土以后,外管拔起困难。
2)内管被埋,即在内夯扩作业后,内管拔起困难。
3)外管内混凝土拒落,即在灌注混凝土后,拔起外管时,内管同时向上,外管内混凝土拒落。
4)缩颈、断桩。
5)桩顶标高不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6)成桩桩头直径偏小。
1)防止外管被埋的措施:
选择机械起重能力应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在发生外管被埋时,可配置千斤顶等辅助起重设备顶托,同时用桩锤轻击内、外管,以克服外管静摩阻力。
控制沉管作业的最终锤击贯入度不宜太小。
成桩应连续作业。
在粘土层较厚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宜在外管下端加焊钢筋外箍(通常Φ14~≯16)。
2)防止内管被埋的措施:
选用内夯管的钢管管壁不能过小,宜大于1Omm。
内夯管下端的底板直径与外管内径差应小于1Omm,内外管下端高差140~150mm为宜。
一次配足止水封底的干硬性混凝土用量,在遇有桩底流砂层容易吸泥时,要适当加大封底干硬性混凝土的用量。
沉管作业时,要避免外管偏斜。
在发生内夯管拔起困难时,可临时改用拔外管的主卷扬机拔内夯管。
3)防止外管内混凝土拒落的措施:
桩身混凝土坍落度应分段调整。
一般在内夯扩大头部分采用坍落度3~5cm,在无钢筋笼的桩身部位采用坍落度5~7cm,在钢筋笼部位宜用坍落度7~9cm。
防止在内夯管下落时压弯钢筋笼,造成管内混凝土拒落。
4)缩颈、断桩的防治措施:
正确安排打桩顺序,同一承台的桩应一次连续打完。
桩距小于4倍桩径或初凝后不久的群桩施工,宜采用跳打法或控制间隔时间的方法,一般间隔时间为一周。
在流态淤泥质土层中施工,应采用较低的外管提升速度,一般控制在60cm/min左右。
在管内混凝土下落过快时,应及时在管内补充混凝土。
外管内进水时,应及时用干硬混凝土二次封填。
5)桩顶位置偏差大的防治措施:
在沉管作业时,应先复测桩位,在沉管作业时发现桩位偏移要及时调整。
机架垫木要稳,注意经常调整机架的垂直度。
用桩位钎探的方法,清除浅层地下障碍物。
6)成桩桩头直径偏小的防治措施:
成桩作业后,桩顶混凝土以上须及时用干土回填压实,避免受挤压和振动。
成桩作业时,将内夯管始终轻压在外管内的混凝土面层上,控制拔管速度不宜过快。
4.振动沉管灌注桩
(1)桩身缩颈
成桩直径局部小于设计要求。
1)施工前应根据地质报告和试桩情况提出有效措施,在易缩颈的软土层中,严格控制拔管速度,采取”慢拔密击”的方法。
2)对于设计桩距较小者,采取跳打法施工。
3)在拔管过程中,桩管内应至少保持2.Om以上高度的混凝土,或不低于地面,可用吊锤探测,不足时要及时补灌,以防混凝土中断,形成缩颈。
4)严格控制拔管速度,当套管内灌入混凝土后,须在原位振动5~1Os,再开始拔管,应边振边拔,如此反复至桩管全部拨出,当穿过易缩颈的软土层时必须采用反插法施工。
5)按配合比配制混凝土,混凝土需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6)在流塑状淤泥质土中出现缩颈,采用复打法处理。
(2)断桩
桩身成形不连续、不完整。
1)控制拔管速度,桩管内确保2.0m以上高度的混凝土,对怀疑有断桩和缩颈的桩,可采取局部复打或反插法施工,其深度应超过有可能断桩或缩颈区1.0m以上。
2)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施工时,应事先在管内灌入1.5m左右的封闭混凝土,防止地下水渗入。
3)选用与桩管内径匹配、密封性能好的混凝土桩尖。
4)桩距小于3.0~3.5倍桩径时,采用跳打或对角线打的施工措施来扩大桩距,减少振动和挤压影响。
5)合理安排打桩顺序和桩架行走路线。
6)桩身混凝土强度较低时,尽量避免振动和外力干扰,当采用跳打法仍不能防止断桩时,可采用控制停歇时间的办法来避免断桩。
7)沉管达到设计深度,桩管内未灌足混凝土时不得提拔套管。
8)对于断桩、缩颈(严重)的部位较浅时,可在开挖后将断的桩段清除,采用接桩的方法将桩身接至设计标高,如断桩的部位较深时,一般按设计要求进行补桩。
(3)桩身混凝土质量差
1)桩身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2)桩身混凝土局部缺陷。
1)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必须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混凝土按配合比配制,和易性良好,坍落度控制在6~10cm之间。
2)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保持适当留振时间,拔管时,用吊锤测量,随时观察桩身混凝土灌入量,发现混凝土充盈系数小于1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3)当采用反插法时,反插深度不宜超过活瓣长度的2/3,当穿过淤泥夹层时,应适当放慢拔管速度,并减少拔管高度和反插深度。
4)当采用复打法施工时,拔管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桩臂外壁、活瓣桩尖和地面上的污泥,前后两次沉管的轴线必须重合。
5)对于桩身混凝土质量较差、较浅部位,清理干净后,按接桩方法接长桩身,对于较严重、较深部位,应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
5.基坑支护开挖工程
(1)止水失效
开挖后支护结构出现明显渗水现象。
1)严格审查基坑支护、止水帷幕的设计方案。
2)深层搅拌桩施工时,应严格施工管理,把好施工质量关,控制桩身垂直度,确保搭接严密,尤其是水灰比和喷浆提升速度,均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3)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搭接处须严密,确保浇灌混凝土的质量,并在混凝土中掺入防渗剂。
4)如已发生渗漏,则采取压密注浆补漏或采用高压旋喷桩补漏等有效措施。
5)当出现位移较大及坑壁裂缝渗水的现象时,应停止土方开挖,并采取紧急补救措施。
(2)降水效果不好
土层含水量高,基坑开挖困难。
1)加强施工质量管理,认真洗井直到渗水通畅,严格控制滤料质量。
.
2)井管滤头宜设在透水性较好的土层中。
3)在支护结构外约1.Om挖排水沟,坑内需设排水沟和集水井,用水泵抽除积水。
4)选用与井径、渗透水量相匹配的潜水泵。
5)抽吸设备排水口应远离基坑,以防排水渗入坑内。
6)施工前应对管井、抽水设备进行保养、检修和试运转。
7)为防止降水井和回灌井两井相通,两井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距离一般不宜小于6m。
(3)支护结构失效
基坑开挖或地下室施工时,支护结构出现位移、裂缝,严重时支护结构发生倒塌现象。
1)深基坑支护方案必须考虑基坑施工全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条件,综合运用各种支撑支护结构及止水降水方法,确保安全、经济合理,并经专家组审核评定。
2)制定合理的开挖施工方案,严格按方案进行开挖施工。
3)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和信息化施工手段,对各道工序必须严格把关,加强实时监控,确保符合规范规定的设计要求。
4)基坑开挖边线外,1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禁止堆放大的施工荷载和建造临时用房。
6.地下室防水工程
(1)混凝土墙裂缝漏水
混凝土墙面出现垂直方向为主的裂缝。
有的裂缝因贯穿而漏水。
1)墙外没有回填土,沿裂缝切槽嵌缝并用氰凝浆液或其他化学浆液灌注缝隙,封闭裂缝。
2)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3)设计时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地下墙体的长度,对特殊形状的地下结构和必须连续的地下结构,应在设计上采取有效措施。
4)加强养护,一般均应采用覆盖后的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
同时还应防止气温陡降可能造成的温度裂缝。
(2)施工缝漏水
沿施工缝渗漏水。
1)选择好接缝的形式
2)处理好接缝:
拆模后随即用钢丝板刷将接缝刷毛,清除浮浆,扫刷干净,冲洗湿润。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水平接缝上铺设1:
2.5水泥砂浆2mm左右。
浇筑混凝土须细致振捣密实。
3)平缝表面洗刷干净,将橡胶止水条的隔离纸撕掉,居中粘贴在接缝上。
搭接长度不少于50mm。
随后即可继续浇筑混凝土。
4)沿漏水部位可用氰凝、丙凝等灌注堵塞一切漏水的通道,再用氰凝浆涂刷施工缝内面,宽度不少于600mm。
(3)变形缝漏水
地下室沿变形缝处漏水。
1)采用埋入式橡胶止水带,质量必须合格,搭接接头要挫成斜坡毛面,用XY-401胶粘压牢固。
止水带在转角处要做成圆角,且不得在拐角处接槎。
2)表面附贴橡胶止水带,缝内嵌入沥青木丝板,表面嵌两条BW橡胶止水条。
上面粘贴橡胶止水带,再用压板、螺栓固定。
3)后埋式止水带须全部剔除,用BW橡胶止水条嵌入变形缝底,然后重新铺贴好止水带,再浇混凝土压牢。
(4)穿墙管漏水
周边漏水。
1)管下混凝土漏水的处理。
将管下漏水的混凝土凿深250mm。
如果水的压力不大,用快硬水泥胶浆堵塞。
水玻璃水泥胶堵漏法:
水玻璃和水泥的配合比为1:
0.6。
从搅拌到操作完毕不宜超过2min,操作时应迅速压在漏水处。
水泥快燥精胶浆堵漏法:
水泥和快燥精的配合比为2:
1,凝固时间约1min。
将拌好的浆液直接压堵在漏水处,待硬化后再松手。
经堵塞不漏水后,随即涂刷一度纯水泥浆,抹一层1:
2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5mm左右。
养护22d后,涂水泥浆一度,然后抹第二层1:
2.5水泥砂浆,与周边要抹实、抹平。
也可用其他有效的堵漏剂堵塞。
2)在预埋大管径(直径大于800mm)时,在管底开设浇注振捣排气孔,可以从孔内加灌混凝土,用插入式振动器插入孔中再振捣,迫使空气和泌水排出,以使管底混凝土密实。
3)预埋管外擦洗干净,要有专人负责:
粘贴BW止水条,撕掉隔离纸,靠自身黏性粘贴在外管上。
位置同止水环。
浇混凝土时要有专人负责,确保位置准确。
(5)后浇带漏水
地下室沿后浇缝处渗漏水。
1)必须全面清除后浇缝两侧的杂物,如油污等;
打毛混凝土两侧面。
2)后浇混凝土的间隔时间,应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完成30~40d之间。
宜选择气温较低的季节施工,可避免混凝土因冷缩而裂缝。
要配制补偿性收缩混凝土。
3)要认真按配合比施工,搅拌均匀,随拌随灌筑,振捣密实,两次拍压,抹平,湿养护不少于7d。
二、
二主体工程:
1.模板工程
(1)基础模板缺陷
1)条形基础模板长度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一。
2)杯形基础中心线位置不准,芯模在浇筑混凝土时上浮或侧向偏移,芯模难拆除。
3)上阶侧模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后产生“烂脖子”。
4)侧向胀模、松动、脱落。
1)条形基础支模时,应通长拉线并挂线找准,以保证模板上口垂直。
上口应定位,以控制条形基础上口宽度。
2)杯形基础支模前,应复查地基垫层标高及中心线位置,按图弹出基础四面边线并进行复核,用水平仪测定标高,依线支设模板。
木芯模要刨光直拼,芯模侧板应包底板。
底板应钻孔以便排气,芯模外壳应涂刷脱模剂,上口要临时遮盖。
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应按照杯口底尺寸选用,在四边模中间通过楔板用M12螺栓连接、拧紧,组合成杯口模板。
内侧设一道水平支撑以增加刚度。
防止浇注混凝土时芯模位移。
采用芯模无底板施工时,杯口底面标高应比设计标高低20~50mm,拆模后立即将浇捣时翻上的混凝土找平至柱底标高。
3)上阶侧模应支承在预先设置的钢筋支架或预制混凝土垫块上,并支撑牢靠,使侧模高度保持一致。
不允许将脚手板直接搁置在模板上。
从侧模下口溢出来的混凝土应及时铲平至侧模下口,防止侧模下口被混凝土卡牢,拆模时造成混凝土的缺陷。
4)侧模中部应设置斜撑,下部应用台楞固定。
支承在土坑边上的支撑应垫木板,扩大接触面。
浇注混凝土前须复查模板和支撑,浇注混凝土时,应沿模板四周均衡浇捣。
混凝土呈塑性状态时,忌用操作工具在模板外侧拍打,以免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2)柱模板缺陷
1)模板位移。
2)倾斜、扭曲。
3)胀模、鼓肚、漏浆。
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
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
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
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
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
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
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枋木加强阳角部位;
组合钢模板在配板时,端头的接缝应错开布置,以增加柱模的整体刚度。
角部的每个连接孔都应用U形卡卡牢,两侧的对拉螺栓应紧靠模板,如有缝隙应用木楔塞紧,以免扣件滑移,使拼缝处产生拉力,造成漏浆。
(3)墙模板缺陷
1)模板倾斜、胀模。
2)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
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般为Φ12~≯16。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
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
2)采取导墙支模时,按墙厚先浇筑150~200mm高的导墙作为墙模板底部的内支撑,导墙混凝土两侧应平整;
采取预制导墙块做内支撑时,找平砂浆应平整。
3)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
(4)楼梯模板缺陷
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
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
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
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
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
(5)梁模板缺陷
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
圈梁上口宽度不足。
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建筑 施工 质量 通病 及其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