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要点学案副本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82757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17.66KB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要点学案副本文档格式.docx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要点学案副本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要点学案副本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材料题: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请回答
(1)原文大意是什么?
(将同性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2)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什么社会制度?
(分封制)
(3)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授民授疆土”;
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
(4)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答:
大破了夏商时期众重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5)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对广大地域和人民进行有效统治除了发挥各诸侯的作用外,还采取了哪些手段来统治人民?
(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
3.材料题:
材料一:
子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
材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1)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
(春秋时期)
(2)这一时期除“桓公”曾“一匡天下”外,还有哪些人物?
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3)两则材料中的“桓公”为什么能做到“霸诸侯”和“九合诸侯”?
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
提出“尊王壤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齐是东方的大国,有鱼盐之利,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4)“桓公”又是通过什么事件做到“霸诸侯”和“九合诸侯”的?
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正式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5)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改革内政,发展经济;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6)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根据你所学知识写出与春秋战国时期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至少写5个)
退避三舍、问鼎中原、远交近公、卧薪尝胆、朝秦暮楚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是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引自《史记商君列传》
(1)文中“卫鞅”指谁?
“孝公”是哪国国君?
商鞅秦国
(2)文中反映卫鞅什么主张?
属于哪家学派?
主张按现实需要改变传统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旧;
属于法家。
(3)文中的议论代表哪个阶级?
结国如何?
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令商鞅进行变法。
(4)根据这一思想卫鞅采取了什么行动?
包括哪些具体措施?
进行变法运动。
主要措施: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奖励生产;
奖励军功;
承认土地私有;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
(5)商鞅最后遭车裂而死,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
说明理由。
是成功的。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军队战斗力加强,变法的目的已达到,所以变法是成功的。
(6)通过以上探究,想一想改革给了你什么启示?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能促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6.、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材料三: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是谁的言论?
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哪部著作?
孔子的言论。
《论语》
(2)材料三表现了他怎样的育人原则?
因材施教
(3)他在教育方面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4)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是哪两部分?
成为哪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成为儒家的创始人。
(5)孔子对教育事业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
影响:
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因材施教。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
1)材料中的“公”“太守”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2分)(李冰)
(2)上述人物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主持修筑了什么水利工程?
(2分)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4分)
(都江堰;
功能:
防洪、灌溉并举)
(3)该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8分)
使都江堰汗涝保丰收,成为沃野,人称“天府之国”
(4)你能说出“分水鱼嘴”、“飞沙堰的”、“宝瓶口”这几部分的作用吗?
“分水鱼嘴”,使江水从两边分流,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飞沙堰”用于泄洪排沙,“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
8.、识图:
(1)右图展示的是什么时期、哪个流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
工程?
战国时期、岷江流域、由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
(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2分)
防洪、灌溉。
(3)中国有句名言:
“创业难,守业更难。
”这项工程直到今天
依然造福于民。
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的保护和使用
它。
要每年进行维修:
“深淘滩、低作堰。
注意保护都江堰的水
质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使用:
利用内江的水灌溉农田,造福人
(4)它为什么会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
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亩,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题: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
“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1)材料中的“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件事?
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自由思索”又是指的什么历史现象?
(1)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
目的: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2)“蓬蓬勃勃的思的自由思索”是指百家争鸣。
第三单元
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经济上:
统一车轨,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字上:
统一文字。
思想上:
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
为了防御匈奴进攻,修筑长城。
开凿灵渠。
2、你如何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功大于过。
如:
秦始皇的功绩:
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用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车同轨、书同文;
统一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始皇之过: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推行暴政等。
3.从秦帝国的兴亡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能促进经济发展。
(2)统治者要长治久安,就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减轻农民负担。
4.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经济上: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工程,盐铁官营,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军事上,反击匈奴,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如何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多年,是西汉国力最为强盛的时期。
在他在思想文化方面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在政治方面,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爵位,强化监察制度,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方面,推行赵过的新农具(耦犁和耧车)和新耕作技术(赵过创代田法),兴修水利,亲临治河工地;
改革币制,新铸五铢钱;
军事方面,打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汉武帝的政绩是多方面的,他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帝王。
但是,他出击匈努,大肆征兵、征税,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6.为巩固国家统一,古代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西周时期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分封制。
(2)为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3)为加强对思想领域的控制,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从古代统治者巩固国家统一的行为中,说说你得出什么认识?
统治者通过思想上的大统一来达到政治上的大一统,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材料二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它包括:
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反击匈奴,开发边疆,兴修灵渠。
(1)材料一中的“王”是谁?
“初并天下”是何意?
发生在何时?
定都哪里?
(4分)
材料一中的“王”指秦始皇。
“初并天下”是指开始统一中国。
发生在公元前221年。
定都咸阳。
(2)材料二中哪些措施促进了秦朝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又有哪些措施巩固和开发了边江疆?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蘅、统一文字。
推行郡县制,开发边疆,兴修灵渠。
(3)结合两则材料,秦始皇的哪一项措施就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否定?
(答:
焚书坑儒。
)
(4)秦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请列举秦的疆域四至。
东到大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
8.材料分析题
卫鞅曰: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孝公曰:
“善。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
“孝公”指哪国国君?
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3分)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6分)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
“扫六合”是什么意思?
起止时间?
有何意义?
(6分)
9.、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异同之处。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秦皇汉武”指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采取了“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这两位帝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4)为加强监察制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
地方设立郡守、县令。
汉武帝在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在地方设刺史。
(5)两位帝王在军事上采取的共同措施是什么?
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5)试比较两位皇帝对待儒学异同。
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
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
秦始皇采取压制,焚书坑儒,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采取弘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促进了大统一的形成与巩固。
10.课本77页西汉疆域图与65页秦朝疆域图相比,疆域有何变化?
及变化的原因?
增大(或向西北扩展)。
原因:
张骞通西域,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11.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张骞出使西域)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4分)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②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对西域的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
(2分)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6分)
西域都护。
职能:
加强对西域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意义: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伴随这一事件,丝绸之路开通了,按由东向西的顺序写出该路线所经主要地点?
该路线开通,反映了西汉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对外开放政策。
(5)今天的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请分析一下亚欧大陆桥的经济、政治意义?
交通运输先行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品与信息交流;
创造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和平周边环境;
推动沿线各国经济与国际贸易发展等。
12、阅读材料: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请回答: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在历史上曾有两次,这两次开始出使西域的时间相隔多少年?
(答:
相隔19年。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
(2)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
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答:
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3)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
这条道路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是: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4)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的结论和认识?
结论和认识:
张骞出使西域,开同了中西交往的道路,对开辟丝绸之路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对西域(今新疆)的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
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
13.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图标、火炬的设计到圣火的采集与传递,无不与人类文明有着深厚的渊源。
请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中“舞动的北京”图标设计构思取材于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小篆。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从哪个朝代开始?
(秦朝)
(2)图二的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
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蔡伦)
(3)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的国外传递活动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进行传递的。
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是什么?
为什么要以这条路线作为圣火传递的主线呢?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这条路线是古代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也是一条友谊之路。
1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东汉以前我国书写材料的演变。
(竹木简或帛、西汉早期麻纸、蔡侯纸。
(2)“蔡侯纸”出现于哪一个朝代?
(2分)它使用的原料有哪些?
出现于东汉时期。
原料:
树皮、麻头、破布和旧鱼网。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4)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将废旧纸张或纸制品回收,经过加工,重新制造出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纸),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5)(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4)①节约用纸②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③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④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15、秦汉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①西汉前期,中国发明了纸,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②东汉的华佗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③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昭君出塞的作用的?
(3分)
1
(1)材料一认为昭君出塞使北方边镇安定,社会生产发
展,匈奴与汉朝友好相处。
(3)材料二的前两句反映的是什么事情?
后两句指的是什么事情?
前两句反映的是西汉武帝时与匈奴的战争,后两句指的是昭君出塞。
(4)从材料二来看,翦伯赞对昭君出塞持什么态度?
为什么?
(5分)
持赞同态度。
(1分)因为昭君出塞平息了汉匈之间的战争,昭君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4)这两段材料共同表达了一种什么愿望?
两段材料都表达了希望边镇安宁,社会秩序安定,民族友好交往和相处的愿望。
包
16.阅读下列材料:
如右图所示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
“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
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 规范文字。
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
(1)圆形方孔铜钱;
小篆;
郡县制;
“焚书坑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3)B
17.材料分析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材料一是对哪部书的评价?
(《史书》)该书的作者是谁?
(司马迁)
(2)材料二是谁的言论?
(司马迁?
(3)该书记述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实。
(5)从创作的体例上看,该书有什么贡献?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体例为历代编写史书所沿用。
(6)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学习他敢于直言,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四单元
1、我国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巨鹿之战
前207年
项羽-秦军
项羽以少胜多
项羽大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的残暴统治奠定了基础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曹操
孙刘联军胜利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淝水之战
383年
东晋-前秦
东晋以少胜多
再一次阻止游牧民族南下,南方经济得到发展
2、填表:
请把“三国鼎立局面简表”填写完整
魏
蜀
吴
建立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3、请你站在当时的角度评价曹操。
曹操的功:
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
他重视农耕,实行屯田,发展了经济。
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曹操爱好诗歌,积极创作,在文学方面也是功不可没。
4.阅读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这是谁的诗?
曹操)
(2)作者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他的雄心壮志是统一中国)
(3)他为实现这一雄心壮志,他发动了什么战争?
结果如何?
他发动了赤壁之战,结果失败。
(4)曹操最大的功绩是在官渡之战后,统一了北方;
曹操受到的最大挫折就是在赤壁之战中遭到失败。
从曹操在官渡之战中的胜利和赤壁之战中的失败从中得到启示骄兵必败。
5.从课本107页《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为了躲避战乱。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岭一带。
(3)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北方人南迁不但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
6.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江南地区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物,他们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一历史上册复习要点学案 副本 初一 历史 上册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