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二十次考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81836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70.41KB
高三化学第二十次考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三化学第二十次考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第二十次考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O32-+H3O+
A.①④⑤B.②③④⑥C.③⑤⑥⑦D.全部正确
3.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4.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
2NH4ClO4
N2↑+4H2O+Cl2↑+2O2↑△H<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B.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C.在反应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molN2,则转移电子6mol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MgSO4溶液,某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电极为阳极
B
向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氧化性:
Cu2+>Fe3+
C
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时,依次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和
盐酸,水垢溶解
溶液度:
S(CaCO3)<
S(CaSO4)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Ag+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环境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7的溶液中Al3+、Cl-、SO
、HCO
B.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2mol/L的溶液中Na+、HCO
、SO
、K+
C.pH=0的溶液中Na+、K+、Fe2+、ClO-
D.c(OH-)=10-2mol/L的溶液中S2-、SO
、S2O
、Na+
7.aAn+、bB(n+1)+、cCn-、dD(N+1)-电子层结构相同。
关于A、B、C、D四种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CB.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
C.单质的还原性:
B>AD.原子序数:
B>A>C>D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NaHSO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
2HSO3-+2OH-+Ba2+BaSO3↓+SO32-+2H2O
B.硫化亚铁溶于稀硝酸中:
FeS+2H+Fe3++H2S↑
C.FeCl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
Fe3++3NH3·
H2OFe(OH)3↓+3NH4+
D.向100mL3mol·
L-1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3.36LCl2:
2Fe2++4Br-+3Cl22Fe3++2Br2+6Cl-
9.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供电系统中有再生氢氧燃料电池(RFC),RFC是一种将水电解技术与氢氧燃料电池技术相结合的可放电电池.下图为RFC工作原理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a极产生1.12LO2(标准状况下)
B.b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C.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2H2O
D.c极发生还原反应,B中的H+可以通过隔膜进入A
10.某废水中含有的NH
在一定条件下可被O2氧化,反应过程如下:
①
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
和
中都含有10×
6.02×
1023个电子
B.在①②两个反应中,O2均作氧化剂
C.
D.在上述两次转化过程中,废水的酸性先增大然后逐渐减弱
11.有①氨水②NH4Cl溶液③Na2CO3溶液④NaHCO3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
①>④>③>②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后PH>7,则c(NH
)<c(NH3·
H2O)
C.向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25ml0.1mol/L盐酸后,溶液中c(NH
):
①>②
D.向溶液③、④中分别加入12.5ml0.1mol/LNaOH溶液后,两溶液中的离子种类相同
12.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13.将质量分数为5.2%的NaOH溶液1升(密度为1.06克/毫升)用铂电极电解,当溶液中的NaOH的质量分数改变了1.0%时停止电解,则此时溶液中应符合的关系是
NaOH的质量分数
阴极析出物的质量(克)
阳极析出的质量(克)
4.2%
9.4
1.2
6.2%
152
19
14.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
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
。
右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in,v(CO)=1mol/(L·
min);
1~3min时,
v(CO)=v(CO2)
B.当溶器内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且
C.3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可以判断Q<
D.5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n(CO)、n(CO2)的变
化可分别由a、b曲线表示
15.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室温下,用pH计测定浓度为0.1mol·
L-1NaClO溶液和0.1mol·
L-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ClO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向盛有1mL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Na2S溶液
说明一种沉淀能转化为另一种溶解度更小的沉淀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饱和NaH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验证两者都发生了水解反应,且相互促进
室温下,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6.下列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c(NH4+)相等的(NH4)2SO4、NH4HSO4、NH4Cl溶液中:
c(NH4HSO4)>
c[(NH4)2SO4]>
c(NH4Cl)
B.已知HF的酸性比CH3COOH强,pH相等的NaF与CH3COOK溶液中:
[c(Na+)-c(F-)]<
[c(K+)-c(CH3COO-)]
C.等物质的量浓度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
c(CO32-)+2c(OH-)=2c(H+)+c(HCO3-)+3c(H2CO3)
D.溶有等物质的量NaClO、NaHCO3的溶液中:
c(HClO)+c(C1O-)=c(HCO3-)+c(H2CO3)+2c(CO32-)
17.光气(COCl2)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
Cl2(g)+CO(g)△H=+108kJ·
mol-1。
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图8所示(10~14min的COCl2浓度变化未标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Cl2在5~6min和15~16min时平均反应速率:
v(5~6)<
v(15~16)
B.第10min时,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前:
v(正)<
v(逆)
C.第12min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c(COCl2)≈0.03mol·
L-1
D.第14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压强,随着平衡的移动,COCl2的转化率减小
18.由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50g与氯气完全反应后,得121g产物,这两种金属可能是
A.Na、AlB.Fe、MgC.Mg、CuD.Zn、Cu
19.“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上部汇集了固体NH4Cl,说明NH4Cl受热不稳定,分解产物遇冷重新化合为NH4Cl
B.加热时,②、③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④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20.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7种B.8种C.9种D.10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21.(6分)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6种溶液pH如下:
请根据上表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非金属性SiC(填”>”或“<”=,用原子结构解释其原因:
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
(2)常温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稀溶液,其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序号)。
a.H2SiO3b.
c.
(3)6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填化学式)。
(4)欲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上表中的物质是和(填化学式)。
22.(12分)X、Y、Z、W为含有相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均由原子序数小于10的元素组成,X有5个原子核。
通常状况下,W为无色液体。
已知:
X+Y
⑴Z的空间构型为。
⑵液态Z和W的电离相似,都可电离出电子数相同的两种离子,液态Z的电离方程式是
。
⑶1mol气态Z与O2反应生成液态W和一种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物质,放出的热量为Q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⑷一定温度下,将1molN2O4置于密闭容器中,保持压强不变,升高温度至T1的过程中,气体由无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温度由T1继续升高到T2的过程中,气体逐渐变为无色。
若保持T2,增大压强,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温度在T1~T2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温度在T2~T3之间,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保留1位小数)。
③若将实验所得的平衡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水中,欲使平衡混合气体被完全吸收,则至少应同时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氧气L。
23.(13分)电浮选凝聚法是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电解生成Fe(OH)3沉淀.某科研小组用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设计装置如下图所示:
Ⅰ.
⑴实验时若污水中离子浓度较小,导电能力较差,产生气泡速率缓慢,无法使悬浮物形成浮渣.此时,应向污水中加入适量的.
a.
b.
c.
d.
e.
⑵电解池阳极反应分别是① ;
②
↑
⑶电极反应①和②的生成物反应得到Fe(OH)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
Fe(OH)3具有性,起到净化水的作用.
Ⅱ.⑷熔融盐燃料电池是以熔融碳酸盐为电解质,以CH4为燃料,空气为氧化剂,稀土金属村料为电极。
已知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①正极的电极反应是。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
为此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
则A物质的化学式是。
⑸实验过程中,若在阴极产生了44.8L(标准状况)气体,则熔融盐燃料电池消耗CH4(标准状况)L.
24.(14分)为探索工业含铝、铁、铜合金废料的再利用,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请回答:
⑴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⑵写出反应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⑶有滤渣E中加入稀硫酸和试剂Y制胆矾晶体是一种绿色化学工,试剂Y为无色液体,反应④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⑷乙同学在甲同学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用滤渣B来制备FeCl3·
6H2O晶体,在滤渣中滴加盐酸时,发现反应速率比同浓度盐酸与纯铁粉反应要快,其原因是⑸将滤渣B的均匀混合物平均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同浓度的稀硝酸,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生成NO的体积与剩余金属的质量见表(设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
实验编号
①
③
④
稀硝酸体积(mL)
100
200
300
400
剩余金属质量(g)
9.0
4.8
NO体积(L)
1.12
2.24
3.36
V
试通过计算填空:
Ⅰ.硝酸的浓度为 mol/L
Ⅱ.③中溶解铜的质量为
Ⅲ.④中V=L
(25、26任选一题作答)
25.(15分)科学家通过X射线推测胆矾中既含有配位键,又含有氢键,其结构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其中配位键和氢键
均采用虚线表示。
(1)写出基态Cu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金属铜采用下列(填字母代号)堆积方式。
ABCD
(2)Cu2+还能与NH3、Cl-等形成配位数为4的配合物。
①[Cu(NH3)4]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填序号)。
A.配位键B.离子键C.极性共价键D.非极性共价键
②已知[Cu(NH3)4]2+具有对称的空间构型,[Cu(NH3)4]2+中的两个NH3被两个Cl-取代,能得到两种不同结构的产物,则[Cu(NH3)4]2+的空间构型为。
③右图是铜的某种氧化物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可确定
该晶胞中阴离子的个数为。
(3)实验证明,用蒸汽密度法测得的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用化学式计算出来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大,其原因是。
(4)SO42-
的空间构型是。
(5)用晶体的x射线衍射法可以测得阿伏加德罗常数。
对金属铜的测定得到以下结果:
晶胞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边长为361pm。
又知铜的密度为9.00g·
cm-3,则铜晶胞的体积是
cm3、晶胞的质量是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列式计算,己知Ar(Cu)=63.6);
(6)氯和钾与不同价态的铜可生成两种化合物,
这两种化合物都可用于催化乙炔聚合,其阴离子均为无限长链结构(如下图),a位置上Cl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CuCl3,另一种的化学式为;
(7)金属铜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其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应程式为。
26.(15分)
已知:
化合物H是一种香料,存在于金橘中,可用如下路线合成:
回答下列问题:
(1)11.2L(标准状况)的烃A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可以产生88gCO2和45gH2O
A的分子式
(2)B和C均为一氯代烃,它们的名称(系统命名)分别为;
(3)在催化剂存在下1molF与2molH2反应,生成3-苯基-1-丙醇。
F的结构简式是
(4)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
(5)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6)写出所有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的G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高三化学第二十次考练化学答题卷
21.(6分)
(1)
(2)
(3)
(4)
22.(12分)
⑴
⑵
⑶
⑷①
②
③
23.(13分)
⑴.
⑵
⑶
Ⅱ.
⑷①②
⑸
24.(14分)
⑷
⑸
Ⅰ. Ⅱ.③ Ⅲ.④
25.(15分)
⑴
(2)①②③
(3)
(4)
(5)
(6)
(7)
26.(15分)
(1)
(2)
(3)
(4)
(5)
(6
参考答案
1-5CACDC6-10DDCDD11-15DBDBC16-20CCCAC
21.
(1)
(2)
(3)
(4)
22.
(1)
(4)①
23.
(1)C(2)
(3)
(4)①②
(5)
24.
(1)
(5)
Ⅰ.2
Ⅱ.4.8
Ⅲ.4.48
25.
(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C;
(各1分)
(2)①A、C(1分)②平面正方型(1分)③4(1分)
(3)在接近水沸点的水蒸气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水分子因氢键而相互“缔合”。
形成的缔合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水的数倍;
(1分)
(4)正四面体(1分)
(5)4.7x10-23(1分4.23x10-22(1分)NA=63.6g·
mol-1/(1/4)x4.23x10-22=6.02x1023(2分)
(6)sp3(1分)K2CuCl3(1分)
(7)H2O2为氧化剂,氨与Cu2+形面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1分)
Cu+H2O2+4NH3=Cu(NH3)2++2OH-(1分)
26.
(1)C4H10
(2)2-甲基-1-氯丙烷、2-甲基-2-氯丙烷(3)
(4)消去反应
(5)
(6)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第二十 次考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