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斜面》优秀教学设计附点评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1377263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2.17KB
六年级下册《斜面》优秀教学设计附点评Word格式.docx
《六年级下册《斜面》优秀教学设计附点评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斜面》优秀教学设计附点评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几天老师在学校里用DV拍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们想看看吗?
(播放录像:
三名同学帮助一位老师向台阶上推摩托车,非常吃力。
播到此处暂停)
看到此情景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们再看看片中的同学和老师怎么想的。
(继续播放录像:
片中的同学也想到了搭一块木板的办法。
)
揭示课题:
同学们的想法和录像中同学的想法不谋而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生活经验,其实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在低处和高处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叫做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熟悉的真实的生活情景在课堂上再现出来,能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学生的思维牵引到所要探究的问题中来。
使学生对所要探究的问题充满兴趣,乐于参与其中。
同时,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知识来源于生活。
【评析】知识的引入真实、自然而有效,充满生活气息。
看似平常但一下子便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其主动思考,将学生的思维顺畅地牵引到课堂中来,为后面的知识探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实验1:
探究斜面的作用
1.假设猜想:
同学们都想到了利用斜面来向台阶上推摩托车,你们能说说这个斜面有什么作用吗?
2.设计实验
大家都有了自己的猜测和想法,那么你们能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间汇报交流实验设计方案,集体研讨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指导学生明确:
要测出不同重物提升到一定高度,直线提升和沿同一斜面提升分别所需力的大小。
3.实验操作
下面各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进行实验,要认真观察、记录所测量的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看看你们小组会有什么发现。
(教师巡视各小组的实验进展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4.汇报交流,验证猜想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与大家交流交流。
(利用实物投影将小组的实验记录展示给全班,进行交流)
5.师生小结:
利用斜面省力[板书]
实验2:
探究不同斜面的区别
通过实验,同学们都发现利用斜面能够省力,我们再来看看录像,他们也把木板取来了。
画面中的同学取来三块木板,播到此处暂停。
录像中的同学取来三块木板,大家观察,这三块木板有什么不同?
(三块木板的长短不同)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那块木板来搭成斜面,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们考虑的很周全,有的同学认为短的方便,有的认为长的会更省力。
我们根据录像中的实际情况,重点从是否更省力这方面来考虑。
大家再来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下究竟哪块木板会更省力。
(2)小组间汇报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
在实验中要测出同一重物沿三个不同斜面提升到一定高度所需力的大小,同时要用不同的重物多测量几次,保证实验的科学性。
下面各小组再次实验,认真记录相关数据,然后将所有数据进行仔细比较,看看这次你们又会有什么发现。
谁愿意把你们组的发现与大家交流?
5.师生小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又发现:
用较长的木板搭成的斜面更省力,也就是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板书:
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
接下来我们再去看看录像中的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做的,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会简单应用斜面这种简单机械了。
【设计意图】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让学生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此环节按照假设猜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的结构,逐层深入,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获得正确而有价值的结论,在这一亲历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学生探究的自主性,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归纳等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寻找“证据”来解决问题的观念,愿意于他人协助的团队意识。
【评析】探究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而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能参与其中,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是关键。
本节课的探究环节设计充分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教师参与其中,起着引导组织的作用。
学生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操作再到验证结论,完全是开放的、自主的。
真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三、联系生活,寻找实例
你还见过生活中哪些应用斜面的例子?
或是你能想到哪些事情可以利用斜面来帮助我们完成?
(教师出示图片:
台阶旁的斜面通道、运输飞机的舱门处的斜面、超市的斜面的电梯、斧头、刀具等。
【设计意图】平直的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实例,此环节旨在将学生思维拓展开来,寻找生活中更多的例子,加强知识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平直的斜面有广泛的应用,进而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
理解其应用价值。
【评析】科学学习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及其应用,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生只有体会到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才会真正感兴趣去学习它,探究它。
此环节注重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了科学学习的价值。
五、总结收获,引发新思考
1.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自己觉得不满意的地方?
2.在刚才大家见到的生活实例中,人们利用了一些平直的斜面,搬运起重物来很省力。
那么,要把重物从山脚下运到很高的山顶该怎么办呢?
如果修平直的斜面你们认为可行吗?
那么该怎样利用斜面呢?
课后大家去研究研究,自己或小组成员在一起设计一个方案。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经验,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只有学生会总结,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而在总结后能够再次引发出新的问题,则是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延伸,使学生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发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程序之中。
【评析】课程到此结束了,但教师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仍然没有终结,而是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将新问题带出了课堂,使学生有了新的探究目标,将课堂知识迁移到课外。
【整体设计意图】以“带着问题走进科学课堂,带着新问题走出科学课堂”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将“利用斜面推车”这一情境贯穿于整个探究过程,使知识随情境的发展逐层深入。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亲历“斜面作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同时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给生活带来的无限便利,利用科学知识能够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从而体验到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很好的注入并运用了新课程的理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节课没有完全遵照教材,而是对校园生活资源进行了开发与利用,将其引入教学内容之中,贴近学生实际,适合学生。
其次,将情境贯穿探究过程始终,探究循序渐进。
情境的创设真实有效,探究过程层次鲜明,深入而扎实。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所形成的结论完全来自于自己的探究。
而且思维活动处于循环往复中,不断向纵深发展中,这正是科学教学的目的。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下册《月有阴晴圆缺》说课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阴晴圆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共二课书,分别是《探索月球的秘密》和《月有阴晴圆缺》,本课作为最后一节课,是在学生建立了对月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对月球的进一步探索。
与传统教材相比,本课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授转变为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全新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现代教育理念。
为今后学习提供感性和理性基础。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通过学生探究,让学生了解到对于抽象的事物我们也能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并初步掌握这一方法2、通过探究,使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3、通过学生探究的亲历过程,体验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天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整个探究活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我根据科学课标的要求,把它分为4个部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探月相变化的原因产生浓厚的兴趣2、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设计游戏、巩固学习。
5、实践活动,课外延伸。
每个环节层层推进,有扶到放。
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游戏的方法和常见材料来“模拟月相的变化”,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并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月相的变化是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将抽象的天文现象变为直观的科学探究,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为此我在教学方法上,多媒体教学、学生模拟探究、多媒体游戏相结合,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进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对天文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的主动参与者探究者。
而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辩,小给合作、讨论,模拟探究,实地观察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将对月相变化的理解由肤浅走向深入,由抽象走向直观,由感性走向理性。
而这种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体现,是对天文知识学习的新尝试,也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色。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本课开始时,我用幼灯出示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让学生说一说“这首诗描写一个什么现象”学生通过古诗,注意力马上被联想到月球上,生活中所看到过月球的种种现象立浮现在脑海中,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了解月球的强烈欲望。
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适时提出,“你们认为月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通过学生讨论,可能得出一系列的结论猜想。
学生可能猜测,月球的一半总是发光,然后自转形成这一现象;
月球总是发光,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月球反射太阳光线,并绕着地球运转形成的等等。
我及时的将这些猜想板书出来。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些猜测结果进行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猜测的结论中,哪些可能是正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由于猜测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一些不太可能的猜测,并不一定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其是错误的,如果那样做的话,对有效的课堂40分钟时间是不够的,如果学生能够利用一些现象来反证其中的错误,不仅能够做到提高探究的效率,同时又能保证探究的兴趣被进一步强化,对下一步的探究有着极大的驱动力。
3、设计实验。
新课程理念强调过程与方法,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体。
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是科学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学生完成对月相变化产生原因的猜想后。
我提出“要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对不对,我们可以怎样做”,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之后我适时的引导,“同学们,你看月球离我们这么远,而且又这么大,如果进行实地考查,又不太方便,我们也不能把月球、地球、太阳摘下来做实验,那怎么办好呢?
”引起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反思与思考,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方法。
通过多方讨论,反复思考,学生最后决定还是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最符合我们探究的要求。
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通过教师有目的,有层次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自己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平时看上去不可能进行的探究任务,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初步掌握模拟实验探究的方法。
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火花,能够让学生在设计实验时,不断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法,并刻骨铭心将这些过程和方法记在脑海中。
4、探究实验。
在学生完成实验设计后,让学生按时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通过扮演,地球上的人,月球,以及用实物代替的太阳,完成对月相变化的探究。
出示学生实验录相。
角色扮演的方法,往往运用在游戏中,但对于实验探究运用的比较少,因此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特别感兴趣,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更仔细,更认真。
因为这一步的探究过程是在室外进行的,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实验,是本环节的重中之重,要平常的室外组织活动中,学生可能会出现,不知道干什么?
获者不知道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和地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外因干扰而导至实验注意力不集中等等情况出现。
因此我在这个环节,精心组织,首先请学生上来演示自己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反复讨论,反驳,使学生明白实验的目标,每个人需要做什么?
为了确保实验不受场外因素的影响,我将实验分成八个小组,确定每个组的组长,让组长进行监督实验情况,并对八个小组进行比赛。
激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达到提高实验效率的目的。
在学生汇报完对月相形成原因的结论后,出示月相形成原因的动画。
巩固学生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通过模拟探究实验,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月相变化的原因。
对不同时间,出现的月相,有一定的了解。
5、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是通过动画游戏,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时间,月相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动画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6、课外拓展
在学生了解了月相变化的原因后,让学生在课外实地观察。
让实验走进生活,让实验在真实的环境下得到验证。
教学体会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的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正确的探究方法,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跟采用传统手段教学相比,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轻松。
教学评价与教学保障措施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
通过评价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为了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六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努力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地氛围,以此使学生快乐地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快乐探究科学的奥秘,快乐地攀登科学的高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面 六年级 下册 优秀 教学 设计 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