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7666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17.08KB
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临考冲刺卷二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
小雅·
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形体很大,长可达到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
秦汉瓦井已很普遍。
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
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
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型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具上脱落,成为瓦坯。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
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
说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左传》中关于“盾瓦”的记载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夏桀“作瓦屋”不能说明这一点;
C项,因果倒置,原文是“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D项,偷换概念,不是“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而是成为瓦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D项,从字形角度说明的是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答案】C
【解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比如本题C项无中生有。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汽笛·
布鞋·
红腰带
陈忠实
①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
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
半年以后,他勒着这根保命带到30里外的历史名镇灞桥去报考中学。
领着他们去报考的是一位40多岁的班主任,姓杜。
②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
③为了这第一次走出家门三公里以外的旅行,他昨夜激动慌惧得几乎不能成眠。
他肩头挎着一只书包,包里装着课本、一只毛笔和一只墨盒、几个混面馍馍,还有一块洗脸擦脸用的布巾……却连一分钱也没有。
④开始,他和老师、同学相跟着走,大约走出十多里路也不觉得累。
后来的悲剧是从脚下发生的。
他感觉脚后跟有点疼,脱下鞋来看了看,鞋底磨透了,脚后跟上磨出红色的肉丝淌着血。
母亲纳扎的布鞋鞋底经不住砂石的磨砺。
当他看到脚后跟上的血肉时便怯了,步子也慢了。
杜老师和一位大同学倒追过来,他立即擦干了眼泪。
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⑤他已经看不见那支小小的赶考队列了。
他终于下狠心从书包里摸出那块擦脸用的布巾包住一只脚,踮着脚尖跛着往前赶,走了一段路程,布巾磨透了,他把布巾倒过来再包到脚上,直到那布巾被踩磨得稀烂。
他最后从书包里拿出了课本,一扎一扎撕下来塞进鞋窝……那些纸张更经不住砂石的蹭磨,直到课本被撕光,走进考场的最后一丝勇气终于断灭了。
⑥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⑦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惊惧慌乱而茫然四顾,终于看见一股射向蓝天的白烟和一列呼啸奔驰过来的火车。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见火车,第一次听见火车汽笛的鸣叫。
列车飞驰过去,绿色的车厢,绿色的窗帘和白色的玻璃,启开的窗户晃过模糊的男人或女人的脸,还有一个把手伸出窗口的男孩的脸……直到火车消失在柳林丛中,直到柳树梢头的蓝烟渐渐淡化为乌有,直到远处传来不再那么令人震慑而显得悠扬的汽笛声响,他仍然无法理解火车以及坐在火车车厢里的人会是一种什么滋味儿;
坐在火车上的人瞧见一个穿着磨透了鞋底磨烂了脚后跟的乡村娃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尤其是那个和他年纪相仿已经坐着火车旅行的男孩。
⑧天哪!
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坐着火车跑而根本不用双脚走路!
他用双脚赶路却穿着一双磨穿了底磨烂了脚后跟的布鞋一步一蹭血地踯躅!
他无端的愤怒了:
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
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那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
⑨后来他成为一个作家,这个作家回顾整个生命历程的时候,所有经过的欢乐已不再成为欢乐,所有经历的苦难挫折引起的痛苦亦不再是痛苦,变成了只有自己可以理解的生命体验,剩下的还有一声储存于生命磁带上的汽笛鸣叫和一双磨透了鞋底的布鞋。
⑩他想给进入花季刚刚勒上头一条或第二条红腰带的朋友致以祝贺,无论往后的生命历程中遇到怎样的挫折怎样的委屈,不要动摇也不必辩解,走你认定了的路吧!
因为任何动摇包括辩解,都会耗费心力耗费生命,不要耽搁了自己的行程。
(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穿着母亲纳扎的布鞋,脚后跟被砂石磨出了血,暗示了母亲的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使文章显得含蓄而又深沉。
B.“他”好胜心强,想到自己与火车上的人的差距,变得十分愤怒,强忍着疼痛,走到终点,想用这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C.本文描写了“他”在报考中学路途中不断变化的心理,由开始的激动,到后来的卑怯、崩溃,最后又产生了希望,充满了勇气。
D.本文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作家青年时期的一次赶考经历,表明了对待生活该有的信念与态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A并没有暗示亲情敌不过现实的寒酸与残酷,只是表现了生活窘迫,文章也不算含蓄深沉。
5.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
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每12年系一次,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也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布鞋”象征着艰难窘迫的生活现状。
当同学们都穿着耐磨的胶底鞋时,他只能穿手工缝制的布鞋,这双布鞋给他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3)“汽笛”象征着警醒与启示。
在他几近崩溃时,汽笛声让他惊醒,他的精神状态由此发生了巨变。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本题要求理解“文中的“红腰带”“布鞋”“汽笛”有什么象征意义”,可结合文中的描写回答,也可结合生活常识来回答。
如原文中写到“他那时刚刚勒上头一条红腰带。
这是家乡人遇到本命年时避灾禳祸乞福的吉祥物”;
“抬脚触地时的痛楚引发了他内心的卑怯,他没有说明鞋底磨透脚跟磨烂的事,他怕那些穿耐磨的胶底鞋的同学笑自己的穷酸”;
“伟大的转机在他完全崩溃刚刚坐下的时候发生了,他听到了一声火车汽笛的嘶鸣。
他被震得从路边的土地上弹跳起来……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他把残留在鞋窝里的烂布绺烂纸屑腾光倒净,咬着牙重新举步。
脚后跟还在淌血还疼,走过一阵儿竟然奇迹般的不疼了,似乎越磨越烂得深的脚后跟不是属于他的,而是属于另一个怯懦鬼者……在离考场还有一二里的地方,他终于赶上了老师和同学”,结合句子可知
(1)“红腰带”是本命年时避灾求平安的吉祥物。
6.文章为何将这次赶考经历称为“人生之旅”?
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体会。
(6分)
(1)这次赶考让作家明确了人生目标,那就是不能永远穿着没有厚底的破布鞋走路,于是他开始不断奋斗,努力改变生活的状态。
(2)这次赶考令作家获得了独特的生命体验,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面对人生的苦难挫折不再卑怯、痛苦,不再动摇、辩解,而是充满希望和勇气。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试题,主要是探究作品的主旨以及自己的感悟,这类的探究性试题,一要结合文本理解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作品和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文章的第二段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生之旅”,这是一句总领句,下文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所以对“人生之旅”内涵的理解应该在下文找,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理解。
作者第一次出远门赶考时,由于自身十分贫穷而遇到种种困难想放弃时,他听见了汽笛声,也看见了有些人由于自身条件不努力,却依然能坐上火车,过上舒适的生活,比他生活的好。
而自己却在穿着破旧的布鞋在脚跟磨破的情况下赶考,让他觉得不公平,这是让他既气愤又无可奈何的一段生命体验。
它告诉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忍受别人无法忍受的痛苦。
自己的感悟:
当遇到种种困难时,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身处绝境时,有希望才有可能生存。
该满怀希望,坚定不移地向前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对于大学生休学创业,国办文件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着力推动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创新实验、发表论文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加快形成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和热情。
在师资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将搭建网上平台,推动各地各高校遴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说:
“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进到校园、站上讲台,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
”
对于很多大学生关心的创新资金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
一是国家设有创业担保贷款;
二是很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
三是有些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支持。
(摘编自中青在线《新<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将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做出明确规定》)
材料二:
(摘编自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材料三:
自主创业,即便在找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也终究是少数人才敢做的事。
对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的风险太大,安安稳稳找个工作才是保险的选择。
在创业这方面,多数大学生比较陌生,高校也很少提供相关培训,知识、本钱、人脉,都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拦路虎。
一份高校调查显示,超过60%的大学生想过创业,但时间定在毕业后2至5年。
我本人也这么认为。
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对社会也了解不深,毕业后先就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人脉和资源,发现和把握机会,此后再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虽然在校时也有机会做些小生意,如推销电话卡、卖纪念品等,但这些活动和到社会上自主创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我想,如果条件不允许,把梦想暂时搁置一下也无妨吧。
只要我们不放弃梦想,最终一定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摘编自武汉大学朱成龙《自主创业,一个暂时搁置的梦想》)
材料四:
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创新者、创业者的世界。
只有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创业,才是靠谱的创业、有价值的创业。
“双创”号角的吹起,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出台,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
评判创业的价值也不能简单以创业成功率论英雄。
用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失败,为他们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也是对青年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支持。
但是青年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选择创业时,一定要慎重,要综合分析创业项目可行性、自身实力以及各方面资源情况,而不是盲目跟风。
针对大学生创业率、创业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尤其需要努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
说到底,鼓励创业须建立在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上。
同时,大学生创业成功也离不开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离不开政府支持、企业帮助,以及各类园区的服务和社会的参与。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杨三喜《提升创业能力才能开拓广阔未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D项,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综合分析创业项目、自身实力及资源情况,但并不能改变创业成功率较低的状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教育部将发布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做出明确规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
B.2013届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三年后还在继续创业的比例较2012届有所下降,说明创业环境日趋严峻。
C.2013届各类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创业比例,与同届半年后的创业比例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本科的上升幅度最小。
D.大学生在校时有机会做些小生意,可以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作一定的准备,进入社会后基本上都能大显身手。
E.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用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和支持青年大学生创业。
【答案】AC
B项“创业环境日趋严峻”不对,材料四中说优惠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D项原文是“但这些活动和到社会上自主创业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进入社会后未必能大显身手;
E项“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意味着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青年人创业成功的条件。
(4分)
(1)个人层面:
具备一定创业能力,准备充分。
分析创业项目,了解自身与社会,积累经验、人脉和资源,发现和把握机会。
(2)学校层面:
建立鼓励创新创业的相关制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相关培训。
例如实施弹性学制,鼓励休学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
(3)政府层面:
政府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例如推动高校管理制度改革,搭建网上平台,推动高校选聘创新创业导师,解决创新资金问题等。
(4)社会层面:
企业帮助,社会参与,提供各类园区服务,创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等。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
本题的答案散落在四则材料中,材料一中说“对于大学生休学创业,国办文件已明确提出‘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在师资上,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将搭建网上平台,推动各地各高校遴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对于很多大学生关心的创新资金问题,国家也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可见主要是学校层面和政府层面的有利条件。
材料三主要是从个人层面来论述的,如“大部分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准备不足,对社会也了解不深,毕业后先就业,在工作中积累经验、人脉和资源,发现和把握机会,此后再创业也是不错的选择……只要我们不放弃梦想,最终一定会尝到成功的滋味!
”。
材料四主要是从社会层面来论述的,如“用包容、开放的心态看待失败,为他们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也是对青年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成功也离不开优质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离不开政府支持、企业帮助,以及各类园区的服务和社会的参与”,结合这几点,摘取关键句进行整合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
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
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
或问之,答曰:
“四方病饥,独能饱乎?
”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
召为吏部郎中。
逾月,拜御史中丞。
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
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
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
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
帝怒其专杀,公绰曰:
“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
”帝曰:
“既死,不以闻,可乎?
”公绰曰:
“臣不当奏。
在市死,职金吾;
在坊死,职左右巡使。
”帝乃解。
以母丧去官。
服除,为刑部侍郎,改礼部尚书,以家讳换左丞。
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
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
“赃吏犯法,法在;
奸吏坏法,法亡。
”诛舞文者。
大和四年,为河东节度。
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
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
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
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
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
及长至,乃曰:
“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
”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
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卷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B.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C.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D.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
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首先根据句式特点,“兵力不能”中“不能”后面应该跟动词,所以应该是“兵力不能制”,排除AC。
再看BD两项,“寇常逼其城吏曰”中,按照主谓宾式的句子特点,应该是“寇常逼其城”,“其城”作“逼”的宾语,故选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策,是唐朝中后期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B.服除,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期满除服谓之“服除”,又称“服阕”“服丧”。
C.家讳,指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
与“国讳”相对,也叫“私讳”。
D.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
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项,服除与服丧不同,服丧是守孝期间通过穿孝服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公绰为官清廉。
遇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直到丰年才恢复正常。
B.柳公绰正直耿介。
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他据理力争,说这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
C.柳公绰谨守礼法。
邓县有两个县吏分别因受贿和舞文弄法而被关押,他认为破坏法律比触犯法律的罪行更为严重,所以杀掉了舞文弄法者。
D.柳公绰忠心为国。
他临终前命人召来原来的部下韦长,大家都认为他要托付家事,他却一心想着徐州乱局,嘱咐韦长将他的建议转达给宰相。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B“这是自己的职责”不对,皇帝责问他为何不上报,他说上报不是他的职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冲刺